现代管理学
一、概念题
1.不确定型决策:任何决策问题都面临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如果这些环境和条件是决策者主管所不能控制的,就叫自然状态。如果自然状态是不确定的,而且也无法计算其发生的概率,其结果也无法预料,这种决策就叫做不确定决策。(P169)
2.超前监督原则:监督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预防,为充分发挥该项功能的作用,就要遵循超前监督的原则。超前监督的实质,在于防患于未然。因此,实行超前监督,也是监督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个重要的原则。(P227)
3.风险型决策:任何决策问题都面临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如果这些环境和条件是决策者主管所不能控制的,就叫自然状态。如果自然状态是不确定的,但决策者能根据预测情况计算出事情发生的概率,并根据概率能对决策结果做出一定估计,这种决策就叫做风险决策。(P169)
4.管理: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P005)
5.管理的人本观念:是指在管理活动中,坚持一切从人出发,以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手段,以达到提高效率和人的不断发展为目的的观念。(P92)
6.管理目标:是指人们在管理活动中,用合理科学的管理措施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P60)
7.管理系统观念:是指管理主体自觉地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方法,对管理要素、管理组织、管理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旨在优化管理的整体功能,取得较好效果的观念。(P103)
1
8.管理中的激励:是指管理者通过各种方式去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一股内在动力,迸发积极性和创造性,朝着组织确定的目标奋发努力的过程。(P218)
9.管理中的监督:是指管理主体为获得较好的管理效益,对管理运行过程中的各项具体活动所实行的检查审核、监督督导和防患促进的一种管理活动。(P222)
10.管理中的协调:是指管理者对管理活动中各个要素之间的问题和关系进行协商和调节,使之互相配合,步调一致地实现管理目标的活动。(P211)
11.计划:计划有狭义与广义两种不同的解释。狭义的计划是指为实现既定目标所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广义的计划是指为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对未来的行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活动。也就是说,计划就是预先确定要做什么、如何做、何时做和由谁做的一种程序。现代管理所讲的计划是广义的计划。(P188)
12.计划指标:是指计划任务的具体化,是计划任务的数量表现。通常是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组成的。(P196)
13.控制:从一般意义上说,控制是指控制主体按照给定的条件和目标,对控制客体施加影响的过程和行为。一般说,管理中的控制则是指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控制机制和控制手段,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的过程。(P296)
14.社会心理方法:是指在管理过程中运用社会心理学知识,对人们的社会心理进行详细了解和科学分析,按照人们的社会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性,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P266)
15.审计监督:是指各级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以国家财经纪律、制度、政策、法令规定为标准,对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及经济业务活动所进行的监督检查、约束控制的管理活动。(P234) 16.异体监督:是指对行为主体的监督,是由行为主体以外的他体所实施的监督,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不同体。(P226)
2
二、辨析题
1.不确定型决策面临的决策考验更大。(P169)
正确。如果自然状态是不确定的,而且也无法计算其发生的概率,其结果也无法预料,这种决策叫不确定型决策,决策者在做出决策过程中面临的决策考验相对较大。
2.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属于技巧性规律。(P12)
正确。在管理中,有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由于抓住了事物发展的普遍矛盾,对解决管理问题具有普遍适用性和规律性,我们把这一类的规律给予特殊分类,称之为管理的技巧性规律。目前,能够反应技巧性规律的管理方法很多,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就是其中一种。
3.风险决策指决策者不能计算出事情发生的概率。(P169)
错误。任何决策问题都面临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如果这些环境和条件是决策者主管所不能控制的,就叫自然状态。如果自然状态是不确定的,但决策者能根据预测情况计算出事情发生的概率,并根据概率能对决策结果做出一定估计,这种决策就叫做风险决策。 4.管理工作也就是以信息处理为中心的工作。(P77)
正确。从管理过程的角度看,整个管理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输入、输出和反馈的过程,所有管理工作也就是以信息处理为中心的工作。 5.管理职能是管理劳动的具体实现形式。(P40)
正确。管理职能是管理主体作用于管理客体行为的实现形式,也是管理劳动的实现形式。认识和理解管理职能是管理者行为和管理劳动的具体实现形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6.管理中的规律都是共有规律。(P11)
错误。管理规律既不是指管理主体本身的运行规律,也不是指管理客体本身的运行规律,而是指在一定的管理环境和条件下,管理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规律。管理规律包括共有规律、派生规律、特殊规律和技巧性规律几种类型。
3
7.管理中应当有整体观念。(P107)
正确。管理的整体观念主要表现为一是任何管理系统都是由各个管理要素、管理部门、管理单位组成的有机整体。二是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相互联系,彼此依赖。三是用系统观念来考察管理活动和管理成果,要看其整体功能的发挥情况和整体效果的大小,而不能只看局部功能和局部效果。
8.价值规律是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P54)
错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这是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
9.决策应用“最优化”准则代替“令人满意”准则。(P180)
错误。由于决策者受各方面因素限制,不可能做出完全合理的决策,从而达到“最优化”准则。而“令人满意”的决策准则是符合实际的,也是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所以,一般在决策时,应通过“令人满意”准则来代替“最优化”准则,但如果现实中具备了一定的条件或潜力,人们还要尽量去追求更好。
10.目标管理就是传统的计划管理。(P72)
错误。目标管理与传统管理,特别是与计划管理不同的一种管理方法。目标管理与传统的计划管理的区别在于:一是计划管理是由计划部门自上而下下达计划指标,而目标管理在目标分解中,必须要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目标协商。二是计划管理一般强调计划的执行和组织实施,即强调“要我干”,而目标管理则把目标的完成看成是一种承诺的责任,实行自我控制,把“要我干”变成“我要干”。三是计划管理的结果只可能是任务的完成和指标的实现,而目标管理则能达到任务完成和自我实现的结合。
1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是共有经济规律。(P54)
正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这是一切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
4
12.信息是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P76)
正确。从管理系统的角度看,信息是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和有机联系的介质。信息是管理的基本要素,又是系统中各要素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的介质。离开了信息,既不能有管理系统的存在,也不能有管理活动的存在。
13.在管理客体诸要素中,资金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P93)
错误。在管理客体诸要素中,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首先,从人的要素与物的要素之间关系看,物的要素的数量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的要素的影响;其次,从人的要素与科学技术要素的关系看,科技成果是人类的劳动、生活实践中通过分析、研究在科学或技术上所取得的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结果;最后,从人的要素和信息、时间、空间等要素的关系上看,人的能力的发挥,虽然必须受到时空条件和所掌握的信息的完整、准确程度的制约,但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可以在一定程度内突破时空的限制,得到符合实际的预测结果。
14.在管理中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必须坚持各种数量分析方法的配套应用。(P276)
正确。为了适应管理系统化和整体化要求,从长远的和高水平的观点来说,应当使各种数量分析方法配套使用,发挥其综合功能,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整体优化的效益。 15.在管理中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必须坚持以定性分析为前提。(P275)
正确。必须坚持以定性分析为前提,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离开了定性分析,数量分析方法就只能是一些空洞无物的公式,什么也不能说明。正确的途径应当是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定性分析为依据,以定量分析为工具。 16.作为管理客体的人,不能参与管理决策。(P49)
错误。管理决策,包括管理目标的确定、计划的编制和调节手段的运用等,是管理主体的职能和责任。但是,在民主管理和参与式管理的条件下,作为管理客体的人也要参与决策方案的研究和制定,而且有他们的参与对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对于决策方案的顺利实施和执行,都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作为管理客体的人是管理决策的参与者。
5
三、简答题
1.按照管理形式计划可怎样分类?(P195)
答:按照计划的管理形式划分,可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2.法律方法有何特点?(P261)
答:法律方法有规范性、强制性、预防性的特点。 3.管理的人本观念有何主要表现?(P96)
答:一般意义来说,管理的人本观念主要表现在:一是人的因素第一的观念。这是人本观念应树立的基本观念,人的因素是首要因素、关键因素、决定性因素。二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人才乃是人的因素之中的栋梁之才,是人的因素中最具有活力、最具创造力、凝聚力和带动力的因素。三是以人的不断解放和全面发展为最高追求目标的观念。这是管理的人本观念的实质内容,也是高层次的人本观念。四是“人和第一”的观念。 4.管理的特征。(P6)
答:管理的特征包括:1.管理的二重性。2.管理的目的性。3.管理的人本性。4.管理的综合性。5.管理的创新性。6.管理的艺术性。 5.管理机构有哪些设计类型?(P11)
答:按性质划分,可以分为政党管理机构、政府管理机构、群团管理机构、企业管理机构等;按层次划分,可以分为上层管理机构、中层管理机构、基层管理机构等。管理学对于管理机构的划分,主要是从管理职能出发,可以分为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矩阵制和事业部制几种类型。
6.管理客体有哪些特征?(P45)
答:管理客体有以下特征:客观性、系统性、规律性、可控性。 7.管理择优观念主要内容。(P118)
答:管理的择优观念包括广泛的内容,可以从各种不同角度进行归纳。从管理的目的的角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质量第一的观念、时间第一的观念、效益第一的观念、人才第一的观念。
6
8.管理中经济方法有何特点?(P254)
答:经济方法有以下突出特点:一是调解对象的利益性。二是调节作用的间接性。三是调节手段的灵活性。 9.管理中行政方法的特点。(P258)
答:行政方法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权威性。二是直接性。三是垂直性。
10.激励有哪些作用?(P218)
答:激励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挖掘人的内在潜力。二是保持现有人员稳定并吸引所需人才。三是鼓励先进、鞭策后进。 11.监督的功能。(P222)
答:监督的功能是指监督活动在管理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从监督的涵义出发,监督具有制约、参与、预防与反馈四项功能。 12.评价的原则。(P243)
答:要确保评价活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目标性原则。二是客观性原则。三是激励性原则。 13.评价在管理中的作用。(P238)
答:评价在管理中有一下主要作用:一是评价是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管理良性循环的必要途径。二是评价是影响人的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14.权变观念在组织方面有何应用?(P148)
答:权变观念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出适宜于具体环境情况的组织设计和管理行为。一是组织的发展离不开对环境的适应和选择。环境是组织外部存在的一切客观因素和条件。组织存在与环境中,受环境影响。二是组织适应环境应树立的观念。组织要树立重视环境的观念;组织要树立适应环境的观念;组织要树立改善环境的观念。 15.实施的特点。(P206)
答:实施的特点包括:目的性、务实性、创新性。
7
16.实施的作用。(P207)
(一)实施是落实和完善决策、计划的环节和途径;一切决策、计划都属于思想意识范围内的东西,要把这种主观的东西变为实际的东西,把精神变为物质必须通过实施的实践才能实现。另外,检验和完善决策、计划也离不开实施。
(二)实施是现代管理者的一项重要责任;决策、计划和实施是管理者不可偏废的两项紧密联系的工作,决策、计划是管理者的根本性工作,实施是经常性的工作。
(三)实践是检验管理机构、管理措施是否科学合理的主要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施,这一决策、计划付诸实践活动的表现形式,不仅能够检验决策、计划是否正确,同时也能够检验管理机构是否合理,人员配备是否得当,具体工作制度是否健全,信息反馈系统、检查监督系统是否得力等等。
四、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管理机构设计中应坚持哪些主要原则。(P37)
答:一般说,管理机构的设计和建立主要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以目标为中心,以职能为依据的原则。只有坚持以目标为中心的原则,才会使管理机构的各级领导和成员形成共同协调的意愿,使管理机构形成一个团结有力的集体。只有明确了职能和任务,才能确定管理机构应设置那些部门,选择什么样的管理人员,真正做到因事设人,而不是因人设事。
(二)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即有多大的责任,承担多大的风险,就应有相应的利,绝对平均主义或责任大小、职务高低没有明显的利益差别,既不利于管理者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也不利于管理者在行为上的自律。
(三)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适当的原则。在管理学中,所谓管理幅度,是指一个领导者能够直接而有效地领导其下属人数的限度。所
8
谓管理层次,是指组织结构中按垂直隶属关系划分的等级。在一定组织机构中,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例关系,即管理幅度大,管理层次就少;管理幅度小,管理层次就多。
(四)任人唯贤、择优录取原则。要建立科学的用人制度,包括对干部的选举、招聘、任免考核、奖惩等制度,一方面要确定恰当的用人标准,另一方面要引入竞争机制。没有一定程度的平等竞争,就很难真正做到任人唯贤和择优录用。
(五)精简、效能的原则。有效管理应当是以尽可能低的管理成本和组织成本达到尽可能好的管理效果。做到这一点,管理机构的设置就要坚持精简、效能的原则。所谓精简就是机构尽量少,人员尽量精;所谓效能就是要尽量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每个机构和人员的办事效率。
2.结合实际,论述计划编制中应注意哪些原则。(P198)
答:在计划编制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一系列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所谓科学性原则,是指我们所制订的计划,必须符合客观规律、符合实际情况。这就要求计划编制人员必须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客观规律,使每一项计划都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二)统筹兼顾的原则。所谓统筹兼顾原则,就是指在制定计划时,不仅要考虑计划对象系统中所有的各个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而且还要考虑到计划对象和相关系统的关系,按照它们的必然联系,进行统一筹划。
(三)重点原则。所为重点原则,是指在制订计划时,不仅要考虑到有关的方面,认清它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还要分清主次轻重,抓关键要害,着力解决好影响全局的问题,而不要同等对待,眉毛胡子一把抓。
(四)弹性原则。所谓弹性原则,是指计划在实际管理活动中的适应性、应变能力和动态的管理对象相当一致的性质。为做到这一点,
9
通常的做法:一是编制备用方案;二是作计划时留有余地,切忌满打满算。
(五)瞻前顾后、综合平衡的原则。所谓瞻前顾后,就是在制订计划时,必须有远见,能够预测到未来发展变化的方向;同时又要参考以前的历史情况,保持计划的连续性。作计划时,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任务、资源与需求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目前与长远之间的平衡。
(六)群众性原则。计划工作的群众性原则,是指在制定和执行计划的过程中,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七)计划修正原则。计划为未来所做的决策越多,就越需要管理人员定期去检查各种情况和预期发生的情况,并在必要时进行修改或重新制订,以保证计划的航向始终对准要达到的目标。 3.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实行目标管理。(P68)
答:目标管理是一种建立在职工能力充分开发基础上的,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方法,因此很适合在管理目标的制订和实现中采用。这种方法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进行目标分解。其基本方法是:自上而下,将单位的总目标按单位内部的机构设置和组织层次依此分解。分解要求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即一直分解到每一个岗位和个人。
(二)制定相应对策。其基本方法是:按照层次,通过诊断分析,找出各部门实际情况与目标之间存在的差距。对这些差距进行归纳、整理、分类,找出实现企业目标必须解决的问题,即问题点。针对各个问题点,研究、制定对策,以便有的放矢地采取对策,缩短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保证目标的实现。
(三)进行目标协商。在单位上下级之间,围绕总目标的分解、分目标的落实进行思想交流和意见商讨,称为目标协商。在目标协商中,在维护总目标基本内容的前提下,要尽量尊重各分目标执行者的意见。这样,既有利于目标的上下统一,又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10
(四)明确目标责任。在进行目标分解,并经目标协商得到落实以后,还要进一步根据每个部门、岗位和个人所负担的目标、任务,明确各自应承担的责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目标实现中进行自我控制,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
(五)编制目标展开图。在目标实施的各项工作基本上得到落实后,为了使本单位所有职工更直观地明确各自的目标和目标责任,还要编制目标展开图。编制目标展开图,就是用图表方式,将单位总目标、分目标和目标对策、目标责任等主要内容综合编制在一起,并公布于众。
(六)重视目标成果评价。目标成果评价是目标管理的最后阶段,也是下一个目标管理循环的开始,必须根据原定目标对实施结果进行客观评价。要采取自我批评与领导批评相结合。目标成果评定以后,要根据评定结果作出相应处理,进行奖惩或者作为职工评先进、调工资、安排职务等工作的依据。
4.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P100)
答: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从目前的研究和实践情况看,主要有以下途径和措施:
(一)把管理建立在对人的本性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用人本观念来看,管理主要是人对人的管理。因此,建立任何管理制度,制定任何管理措施,都必须要对人的本性有一个准确而科学的认识。
(二)在管理中正确运用激励机制。树立人本观念,必须要研究人的需要,并进而研究现代管理观念如何通过满足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动机,引导人的行为,达到管理目标,这是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的一个基本要求和基本途径。
(三)重视人的精神、价值观和政治思想在管理中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精神追求、价值观的实现和思想政治因素在管理中越来越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任何管理都应顺应这一历史潮流,重视文化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以使管理组织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形成良好的共同价值观和强大的精神凝聚力。
11
(四)创造能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特别是树立尊重人才和人的全面发展观念,最主要的是扫除影响和限制人的才能充分发挥和出才用才的种种障碍,创造能够使人的才能尽可能发挥和人才辈出的良好机制和环境。
5.结合实际,谈谈管理中如何使用择优原则。(P123)
答:管理的择优原则是管理的择优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在管理中进行满意选择和优化工作的准则。一般来说,管理的择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整体优化原则。管理的整体优化,是指整个管理系统的优化,管理全过程的优化,也是指管理总目标的制定和实现的优化。在管理中坚持整体优化的原则,要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要通过各种有效的调节政策和方法,减少它们之间的矛盾,增强整体功能。
(二)全面比较原则。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鉴别,就不能选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择优是一个比较的概念。在管理中进行择优要进行多种方案的全面比较。
(三)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在管理的择优中,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前提,而定量分析则是定性分析的工具。为此,在管理的方案择优中,要坚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目的就是要从质的研究出发,通过量的计算,达到对度的把握。
6.结合实际,谈谈战略观念在现代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28)
答:(一)确立战略观念,可以增强管理的目的性
在实际管理中确立战略观念,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具有以下意义:(1)能够使整个管理系统具有确定的目标、方针和任务;(2)能够围绕战略目标和战略方针,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确保有限资源得到有效率的使用;(3)能够使管理主体根据未来而控制现在,激励现在,使每一个“现在”着眼于未来,尽力去实现未来目标。
12
(二)确立战略观念,可以增强管理系统的活力
例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为了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每一层级管理系统都有一个立足于环境,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的问题。为此,各层级管理主体都面临着从单纯执行者向决策指挥者,由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的转变。这种种转变,要求管理主体确立找略观念,审时度势,及时实行战略指导,协调本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以求在竞争中得到发展。
(三)确立战略观念,有利于提高各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管理主体是否确立战略观念,有无进行战略思考和研究的能力,是导致管理者素质与才能差异的重要原因,这也是区别“帅才”和“将才”的主要标志。因此,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始终坚持从全局、长远看问题,树立牢固的战略观念,亲自研究发展战略问题,使战术服从于战略,近期服从于未来。
7.结合实际论述权变观念在领导方式方面的应用。(P151)
答:没有一种“最好的”领导方式,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领导者的任务就在于学会各种领导方式,以便\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针对不同的被领导者、不同的环境而采取相应的领导方式。
(一)三种领导方式的权变应用。一般来说,在一个团体内有专制的领导方式、民主的领导方式和分散的领导方式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权变观念认为,三种领导方式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应在不同的情况下采用其使用的领导方式。
(二)领导方式应与环境相适应。权变观念认为,没有一种合适任何情况的最好的领导方式,只有当领导者适应他所面临环境的情况之后,才可能选择最好的领导方式。
(三)目标-途径领导方式。包括指示式、支持式、成就指向式和参与式四种方式。领导方式的选用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领导方式通权变因素的恰当配合来考虑。
8.联系实际论述管理中为什么必须树立人本观念。(P93)
答: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既是必要的,又是必然的。树立人本观念的这种必然性,既是由管理要素构成性质所决定的,也是由管理目标的不断实现所决定的。
13
(一)在管理客体诸要素中,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
首先,从人的要素与物的要素之间关系看,物的要素的数量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的要素的影响;其次,从人的要素与科学技术要素的关系看,科技成果是人类的劳动、生活实践中通过分析、研究在科学或技术上所取得的有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的结果;最后,从人的要素和信息、时间、空间等要素的关系上看,人的能力的发挥,虽然必须受到时空条件和所掌握的信息的完整、准确程度的制约,但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可以在一定程度内突破时空的限制,得到符合实际的预测结果。
(二)作为管理主体的人,在管理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管理主体,也即管理者,是整个管理活动的主导者。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不但表现在他是管理目标的提出者和实现目标的组织者,还表现在管理者的自身素质在整个管理活动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始终起着一种榜样的作用。为此,树立管理的人本观念,首要的是要树立管理者素质第一的观念,因为管理者是决定管理成败的首要因素。
(三)人与人的关系是管理众多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
在管理活动中,要处理众多关系,最主要的关系,起决定性的关系就是人与人的关系。在任何管理中,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是搞好管理的根本保证,否则就将一事无成。为此,在管理中树立人本观念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处理好管理组织中的各种人际关系。
(四)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总的趋势,也是管理者追求的根本目的
就任何管理活动来说,它的直接目标或许是追求较高的效率和效益,但其最终目的,则是人的不断解放和发展。只有人的不断解放和发展才能促进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效率、效益的不断提高;反之亦然。把人的不断解放和发展作为管理活动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目的,这是在任何管理中必须树立人本观念的最根本的原因,也是管理的人本观念最核心的内容。
(五)从管理思想的演进过程看, “以人为本”是各管理流派殊途同归的共识
管理思想是伴随着管理实践产生、发展的,实践主体的多样化,必然导致管理思想的多样化。进入20世纪60年代之后,西方管理理论的各个学派具有相互交汇、融合的趋势,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成为现代管理理论发展的主流。确立和运用管理的人本观念,是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