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案例 下载本文

有内膜结构,但离断的肌层不易完全再生,而由结缔组织增生连接,形成瘢痕修复。

4、肌组织的再生:如平滑肌、横纹肌等在损伤范围小、程度轻时,可以再生;损伤范围大则由结缔组织再生形成疤痕。

5、神经组织的再生:外周神经受损时,若与其相连的神经细胞仍然存活,则可完全再生,但需数月以上的时间。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

病史:患者女性,27岁。以产后双下肢疼痛21天,间歇性头痛15天,左上下肢及全身发作性抽搐7天为主诉入院。21天前顺产一女婴,产后除双下肢痛外无其它不适,3天后双颞部刀割样疼痛,无呕吐及头晕,持续3天后缓解。随后又感双下肢小腿痛,走路时较为明显,尤以左侧为甚,9天后下午8时突诉左上下肢牵拉感,旋即双眼上翻、不省人事、面色苍白、无抽搐,经急救10分钟后苏醒,诉疲倦,余无特殊。次日上午8时又突然不省人事,双眼上翻,两手弯于胸前,双下肢伸直,四肢不停抽动约5分钟,1小时后苏醒,醒后尚能走路,即入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于首次发作后第3天、第5天、第6天、第7天均有同样症状发作,且第5天以后有发热(体温不详)及左上下肢痛,于第7天转来我院治疗。既往除十多岁始常有头痛外无其它不适,无抽搐及偏瘫历史,本次妊娠(第1胎)未做产前检查,妊娠2月后间有头痛,下肢无浮肿,以往月经史正常。父母均健康。

体检:体温37℃,脉搏100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20/54mmHg(15.96/7.18kPa)。意识迷朦,皮肤无黄染,面色较苍黄,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界不大,律整。肺部正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10.2~15.6)×109/L,分类:中性杆状核9%~22%,分叶核55%~70%,淋巴细胞31%~20%,嗜酸性粒细胞9%~3%(曾高达26%)。红细胞:(2.32~2.96)×1012/L, Hb占46%~56%。脑电图检查:高度不正常脑电图,右侧略重,符合症状性癫痫诊断。

住院经过:入院后经鲁米那,杜冷丁处理在以后住院期间再无抽搐,但左上下肢瘫痪无改善,且左下肢间有疼痛,不规则发热,最高时达39℃,时有头痛。死前一周起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夜间较多,每于转动体位时明显。X光胸透结果,右侧上中叶叶间胸膜炎症,心膈正常,经吸氧加用青霉素及链霉素治疗无好转。死亡当天再次行X光胸透仍见右中叶叶间胸膜炎症。照X光后气促发绀更甚,不久血压下降,经吸氧、注射兴奋剂等治疗无效,呼吸心跳先后停止而死亡。 尸解所见:

死者发育良好,营养状况一般,皮肤呈浅褐色。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左侧胸腔内有100ml积液,右侧为240ml,血性。奇静脉内可见血栓形成。 主要脏器变化如下:心脏:大小较死者右拳略大。 肺动脉内有血栓栓塞,呈条索状,长达15cm,栓塞的两头分别阻塞了左右肺动脉分支,其余部分均蟠曲在肺动脉主干内。

肺脏:左肺上下叶间有粘连,右肺下叶与胸膜有粘连,两肺下叶表面可见暗红色的区域,约乒乓球大小,触之坚实,左肺上叶亦可触及实变之区域。切面见肺内动脉的大小分枝内均有血栓栓塞形成,两肺可见散在多数大小不等的梗死灶,大者如乒乓球,小者如黄豆,呈暗红色,绝大多数梗死灶近胸膜处隆起于表面,形状不规则,分界清楚,触之质坚实。肺门淋巴结未见肿大。镜下见肺组织多处出血性梗死灶,灶内组织坏死,但肺泡轮廓尚可见。灶内少数小血管内可见血栓栓子。灶周肺泡壁毛细血管及肺泡腔明显充血出血及浆液渗出,肺上叶小血管有混合血栓栓子阻塞。

肝脏:右叶大小为20cm×19cm×6cm,左叶为17cm×11cm,表面深红褐色,平滑,硬度坚实,切面红褐色。镜下见肝窦扩张充血。

脑脏:重1370g。冠状切面见右大脑半球额上回之后部有棕黄色梗死灶,约龙眼核大,左大脑半球中央后回处似有一梗死灶约绿豆大小。软脑膜:右侧大脑半球脑底部静脉血栓形成。

子宫:体积如成人拳头大,壁厚0.7cm。子宫两旁子宫阴道静脉丛内血栓形成(特别是粗大的子宫静脉内)。

腹部大血管:右侧髂外静脉在旋髂深静脉开口处有血栓形成,长约1cm。在旋髂深静脉内亦见血栓形成(髂外静脉血栓之延续)。

问题:本例主要病症是什么?主要病症与其它病变的因果关系是怎样?致死原因是什么? 分析:

? 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脱落造成肺动脉栓塞,肺小血

管栓塞,右侧髂外静脉栓塞,子宫静脉栓塞,右大脑半球额上回动脉栓塞等; 肺动脉栓塞。

炎症--------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男性,42岁,慢性阑尾炎患者,突发性右下腹部疼痛,行阑尾切除术。病理学检查:阑尾肿胀,浆膜面充血,可见黄白色渗出物。阑尾腔内充满脓液。 分析题:

1、请问该阑尾发生了什么性质的炎症? 2、其镜下的病理变化是什么? 分析:

1、该阑尾发生了化脓性炎症(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2、镜下的病理变化是:阑尾壁各层均见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并有炎性充血、水肿及纤维素渗出。浆膜面为渗出的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覆盖,即有阑尾周围炎和局限性腹膜炎。阑尾腔内见脓性渗出。此外,该阑尾亦可见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等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

心血管系统疾病--------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

男,63岁。 6年前确诊为脑动脉粥样硬化。一周前发现右侧上、下肢麻木,活动不自如。 1天前出现右侧上、下肢麻痹,无法活动。诊断为脑血栓形成。请分析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其脑可能发生的改变及病变特点和发生机制。 分析:

(1)可能发生的改变:①脑萎缩;②脑梗死。

(2)病变特点:①肉眼 脑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脑沟加深,脑回变窄,皮质变薄;左大脑半球有一软化灶;②光镜 神经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软化灶周有脑水肿,中性粒细胞和吞噬细胞浸润,并可见泡沫细胞。

(3)机制:①脑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相对狭窄且渐加重→脑组织慢性缺血→营养

不良→萎缩;②脑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阻塞血管腔→动脉供血中断→脑梗死(软化)。

病史摘要:

一老年患者,患二尖瓣狭窄和心房纤颤多年,一天在长时间行走过程中突感左侧肢体不能动,医生考虑为大脑中动脉病变。 请问1.该患者的脑血管和脑可能发生什么病变。

2.并简述其病变发生的原因和特点。 分析:

1.大脑中动脉血栓栓塞及所供血的脑组织梗死。 2. ①可能为左心房血栓脱落引起。

②脑动脉内有血栓栓子,脑组织液化性坏死。

病例摘要:

患者,女,23岁,学生。4年前出现发冷发热,干活易累,走路快时出现心跳气短。10天前出现发热、腰痛。体温38.1℃,脉搏140次/分,血压110/70mmHg。急性病容、全身皮肤有多处出血斑及出血点。两侧扁桃体肿大,两肺湿性啰音,心尖区可闻及双期杂音,肝下缘位于右锁骨中线肋下2.5cm处,脾未触及,肾区叩压痛(+),两下肢水肿,血WBC9.8X109/L,中性粒细胞0.84,淋巴细胞0.16。 分析题:

1、分析该病的发展过程? 2、试解释临床主要症状和体征。 分析:

1、诊断: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在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基础上,扁桃体炎发生时链球菌感染损伤心内膜,细菌毒素侵入血流发生败血症表现为皮肤粘膜出血,血栓栓塞于肾引起叩击痛。心瓣膜病引起心功能不全,表现为肺淤血水肿和体循环淤血(肝大)。

2、链球菌感染→扁桃体肿大;细菌毒素入血→出血;肺淤血→湿性啰音;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双期杂音;感染→外周血白细胞↑;肝淤血→肝大;肾栓塞→肾区叩击痛。

病史摘要:

王某,女,31岁,2002年9月20日入院,代诉:患者有“心脏病”已四年,今晨因突然昏倒而急诊住院。四年前在某诊所查出有心脏病,当时无任何不适,照常参加劳动。二年前开始每于劳动时就感觉心跳气促加剧,两下肢浮肿,且日益加重,近二个月来,卧床不起,常有低热,今晨患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不能言语,随后右侧肢体不能活动。

过去史:患者从17岁开始,就有膝、肘、肩关节疼痛、肿胀且经常发作。 体检:病势沉重,呈昏迷状态,血压80/60mmHg,体温38℃,脉搏100次/分钟,呼吸36次/分钟,有发绀。右下眼睑和前胸皮肤有帽针头大出血点,颈静脉怒张。两肺听诊呼吸音减弱,水泡音遍布。心脏浊音界向左右两侧扩大,心尖搏动区扩大,心尖部可听到三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及雷鸣样舒张期杂音,P2>A2,心音尚规律。肝脾均可摸到,肝下界在右季肋下3cm,脾脏在左季肋下1cm;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右侧肢体肌张力明显低下,右侧腹壁反射消失。

实验室检查:红细胞320万/mm3,血色素8克%,白细胞14600个/mm3,中性白细胞80%,血沉34毫米,血培养阳性,尿蛋白(+),见有少许红细胞。 入院后抢救无效,于8月22日凌晨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