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下载本文

引导学生说出应该在十位上拨2颗算珠,个位上拨3颗算珠。因为十位上的2颗算珠表示2个十,个位上的3颗算珠表示3个一。

师:这个同学讲得有道理吗?老师也赞成他的意见,现在同学们看清自己计数器上的十位和个位,自己拨一拨。 学生自己拨。

老师在小棒图下面对应出现算珠图(如右图),并让学生说说左边的2颗算珠表示什么,右边的3颗算珠又表示什么。 师:你能用写13的方法把这个数写下来吗?

学生自己写,抽一个学生在黑板上对着算珠图写出来(如左图),并让他说一说写的数左边的数字表示什么,右边的数又表示什么。在写出23之后,反过来让学生对照算珠图思考,23中的“2”表示什么,“3”又表示什么,加深学生对位置值的理解。

师:那又该怎么来读这个数? 按照读13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读23。

师: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这两幅图,(如右图所示)比较我们原来学习的13和现在学习的23,你有什么发现? 同桌相互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后,让学生发现这样的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1:这两幅图上的数都是两位数;个位上的数都表示几个一,十位上的数都表示几个十。

学生2:个位上的数字都是3,都表示3个一。

学生3:这两个数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十位上的数字不同,表示的意思也不相同。13中的1在十位上,表示1个十,3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23中的2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3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

师:对,这两个数都是两位数,十位上的数都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都表示几个一。所以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两位数的表示方法和读写方式和我们原来学习的十几的方法是一样的,只是这些数比我们原来学习的数大。你能用你掌握的数的写法来写下面这些数吗?

让学生读写33,43,53,63,73,83,93并分别说一说十位的数表示什么,个位上的数又表示什么,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位置值的理解。 2、教学例2。

师出示例2的算珠图(如右图所示)。

师:比较黑板上的这两幅图,你发现它们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1:这两个图都表示的是两位数,都是由个位和十位组成的。 学生2:这两个数都是由3和4组成的,但是3和4的位置不一样。 师:第一个图表示的数是多少?第二个图表示的数是多少? 学生:第一个图表示的是34,第二个图表示的是43。 学生说,老师在黑板上对应的位置写数(如右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3和4的位置不一样,表示的大小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不一样?

师这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和交流,利用读写的经验来分析34和43中“3”和“4”位置不一样,各自表示的大小也不一样。并让学生利用比较的方法来说图,34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个十;“4”在个位上,表示4个一。43中的“4”在十位上,表示4个十;“3”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强调同样的数字在不同的位置的不同意义,同时也让学生深刻理解位置值的重要性。 师:像这样的数你还能找出哪些?

引导学生找出像45和54,67和76这些数字相同但大小不一样的数。 师:从中你知道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同样的数字(0除外)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大小。如果学生不能说出“0除外”,师作适当的引导。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10个十是一百,如果要在计数器上拨一百,你认为该怎样拨?

引导学生从已有经验入手:10个一是一十,要在十位上拨1颗算珠;10个十是一百,就应该在百位上拨1颗算珠。 师:现在请你们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百。

师在黑板上出现算珠图。(如右图) 师: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写一写这个数?

抽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对着算珠图写数。并对照着算珠图说一说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写数和读数,你能说一说我们刚才是怎样写数读数的吗?

学生讨论后,引导学生回答:写数和读数,都应该从高位开始。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对,写数和读数都应从高位起。请同学们观察我们计数器上的数位,和原来我们看到的计数器比,多了一个什么数位?这些数位是怎样排列的呢?

指导学生说出,和原来的计数器比,多了一个百位。并且这些数位的排列是从右边起第1位是个位,第2位是十位,第3位是百位。 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在我们目前学过的这几个数位中,最高位是哪一位? 学生:百位。

师:随着我们今后认识的数越来越大,认识的数位会越来越多。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6页课堂活动。

先由师做示范,师说一个数,学生写;或师写一个数,学生读,再由同桌的两个学生模仿进行。 四、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练习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联系中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与写。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熟练的读写100以内的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读和写,大家能读出我写在黑板上的数吗? 出示: 562 1000 956 454 学生集体读。

师:你们真不错,都会读。那么你们能说出他们的组成吗? 点名回答。 二、巩固练习 1、第1题。

出示第1题图,点名学生读。 2、第2题。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完成后集体订正。如果做错了,想一想为什么会做错。 3、第5题。

自己做一做,然后在课本上连一连。 4、第7题。

仔细读题,找出规律,然后根据规律完成题目。 小组交流。 集体订正。 5、第10题。

学生自己动手,找出课本的第25、38、50、79页。

老师巡视,对能够很快完成的学生提出夸奖,不能顺利完成的学生,要帮助他们。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数的顺序大小比较(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例1以及相关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知道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的数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经历对数的顺序的探究过程,从中获得价值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知道前面的数小、后面的数大的数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前面学过了数数,谁能从38数到52? 抽学生数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