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增的17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简介 下载本文

乐平市涌山镇涌山村简介

涌山村位于乐平市北端,黄山余脉涌山北麓下,是涌山镇政府所在地,距乐平城区30公里。该村现有土地面积26平方公里,辖18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村,1400户,5800余人。全村以农、林、建材、采煤及传统手工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现有建筑825幢,其中传统建筑79幢,主要为明清时期饶派建筑风格。

涌山村初始于唐,原名锦溪村。唐宋时,有王氏、吴氏、余氏等几大姓氏家族居于此地,其中王氏是名门望族,在农业、煤炭、石灰、瓷土等行业共同开拓,富甲一方。至元代,官府特设“八涧巡检署”,拥有12间房屋、21名巡检吏差,专管八涧市场、税收、治安。建国后,涌山矿产资源得到了迅速而充分的开发,煤矿、石灰厂、水泥厂等厂矿纷纷在其附近建立,使涌山成为本市工业密集、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市场繁荣的最大集镇。

涌山不仅地灵物丰,历史甚为悠久,村落南口鸡公山有喀斯特溶洞5处,1962年中科院在其中一处叫“仙岩”的洞穴中,发现了人类打制石器及伴生的“大熊猫——剑齿像”动物群化石,证实了该地为我省旧石器时代遗址最早发现地。之后这里陆续发现有商周遗址、墓葬以及战国西汉、三国南朝时期的青铜器、陶器等遗存遗物。

乐平自古以涌山为北大门倚重,它东南连接婺源、东北连浮梁,古饶、徽两州文化于此碰撞并连接,当地流传民谣 “徽地多饶匠、饶地多徽商”。从现存的古道、桥梁与文献族谱证明,这里是中国历史上几次人口南迁的一条重要入口通衢。在这块北、东、西三面环山,南向开口的约4平方公里的圆形盆地中,溪水密布、八涧交织。主要河流有二支:一支是来自浮梁的涌山河;一支是源于婺源、乐平交界的共产主义水库人工干渠。涌山河穿村而过,合符古代“腰带水”风水理念;干渠是涌山村十景之一,体现出当地居民对自然与文化生态环境的独有情钟。

涌山老街区遗存除有王母石牌坊(清道光)、三孔涌山石桥二座(清乾隆)以及一些里巷民居与临街老店外,最显摆的是座落在涌山老街中段的“王宗五祠”——昭穆堂,该祠堂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建筑规模宏大,平面功能齐全,木、砖、三雕合用,戏台装饰精美,是乐平唯一一座明代戏台遗存,弥足珍贵。

王家街区是涌山村古民宅最集中且又遗存比较完整的区域,这里的古民居建筑主要有:司马府邸、祠堂私塾、州判官府邸、戏台看场,以及分布在各条巷道与临街的明清时期民居与店铺。

德兴市海口镇简介

海口镇位于上饶德兴市东北部,距市区35公里,西接亚洲最大斑岩露采矿山——德兴铜矿所在的泗洲镇,北与中国最美乡村——婺源隔河相望,区位优势明显。镇域总面积152平方公里,下辖海口、黄渡、江田、舒湾、杜村5个行政村和新源1个居委会,总人口近15000人。

海口镇海口村内古建筑众多,留存古宅14栋、古街5条、古井4口、古城门3处、古码头、古戏台、古楼阁各一个,以明清古民居多,建筑精湛,别致典雅。古建筑占地35000平方米传统建筑完好程度为75%。其中较有特色且保存较好的有董世良民宅、寒泉井、海口北城门、文昌阁、聪门、东林桥等等。

海口唐代董氏建村时,依照唐朝都城的里坊规制模式,又盖以北斗七星星象布局,在今天海口村的基地上建造了一座“村城”,其村落布局及街弄形态较为完好地保存至今。海口村内五条大街(宋朝,海口称为市,五街分别称为上市、中市、前市、后市、下市),巷弄近百条。多是曲折走向,古街古巷都以青石板铺就;村内排水、防盗、防火等设施也相当缜密完善,村外又围以城墙壕沟,整个村庄俨然就是一座“城池”,故宋、元、明、清四朝古人都称海口为“城”。

已成立了海口古文化保护与研究学会,负责对海口镇域内的古文化进行资料整理和文物搜集,并将流散于民间的石刻古碑集中保管,募捐集资修缮了万年台、文昌阁、聪门、古城东门等古建筑。

德兴市海口镇新营村简介

新营村,位于江西省德兴市银城镇东南,距离城区约10公里。新营村占地面积2.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00余人。

新营村古建筑众多,保存较好的祠堂10处、民宅20余栋,其布局简洁,朴实素雅,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赣派文化传统建筑。公祠以舒协斋公祠、舒氏公祠、张氏宗祠等为代表,建筑雄伟壮观,无论以石雕门楼之精美,还是祠堂设计之大气,都显示其名门望族的气派,加之从平面布局到立体空间的墙体、木构架,大都保存历史风貌,建筑年代均有文献可考,它也是赣东北地区清代建筑的纪年标志物,具有典型性。民居以舒大章民居、舒秦三民居等为代表,外看多为长方形平面,用空半砖墙围合,清一色的青砖灰瓦,高峻的马头墙,半掩半露的双披屋顶隐在重重叠叠的马头墙后面;马头墙造型丰富多样,翘首长空,既可防火,又可防风。民居内部,格局多为二进三开间,一堂一厅,面阔三间,明间厅堂,次间卧室,左右对称;木构穿斗式梁架,并依使用目的之不同,前檐部常做成各式的轩,形制秀美且富于变化;卧室楼高一层半,下层居住,上半层放置什物;厅堂没有分层,显得高大宽敞,气势极为堂皇;室内地面,以长条青砖横向错缝铺砌;堂前均有较为狭小的天井,既从采光通风之用,又取四水归堂之意,无形中把人与天衔接起来,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情境。

新营村融于自然的山村环境,独特别致的村落布局,典雅古老的建筑群落,完善实用的排水系统,精美绝伦的建筑装饰,文情脉脉的匾额楹联,古朴纯真的民俗风情,多姿多彩的乡土文化??构成了人与自然高度和谐、自然美与艺术美相结合相融洽的环境空间。

金溪县琉璃乡东源曾家村简介

曾家村位于金溪县琉璃乡以北偏东5公里处,为琉璃乡与陈坊积乡交界处,距县城29公里,地理位置较优越,交通较为便利。

古村选址于丘岗地带,村外田园平沃,村后竹林茂密,村东溪水潺潺,村北一河横穿,风景秀丽。

古村现有220户1100人,绝大部分为曾姓,是曾巩堂兄弟洪立公后裔,也是人们尊为“宗圣”的曾子(曾参)的一支嫡传后裔。《东源曾氏宗谱》载,曾子的43世孙曾絓由南丰迁中宋,46世孙元龙从中宋迁模桥,49世孙子宾从模桥迁东阳书院。为纪念南丰祖曾洪立葬于南丰东源,而改东阳为东源,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建村以来,人才辈出,人文气息浓厚,近现代先后出了18个教授,故有“教授村”之称。

东源曾家村至今保存有一条600多米的进村古道、村围墙及完善的排水系统;3口古井历经几百、上千年沧桑,至今完好如初,井水清彻见底,酣甜清爽,村民仍在饮用;仍然较好地保存有7条主要的传统街巷和174栋明清古建筑,整个村落历史风貌完整如初。布局主要由一条东源街,又称直街,向西北方向分支出六条90米以上的巷道,巷道之间又有小巷相互连通,弯弯曲曲。均用青石板与卵石铺成的巷道,分布着九大古民居聚落群,每个聚落群屋屋相通。每栋古建外墙上的石质花窗,雕花纹饰图案都各不相同;尤其是屋内柱础,每栋各不相同,同一栋之间不同柱础的雕刻造型和图案又各有特色;大门上方的石雕和砖雕更是巧夺天工、美仑美奂,有的综合圆雕、镂雕、浮雕、透雕等各种雕刻艺术为一体,给人以鬼斧神工之感;屋内屏风、窗户、雀替、梁架上的木质雕刻也是各显神通,把“福禄寿喜、马上封(蜂)候(猴)、一路(鹭)青天、一瓶(品)富贵、一路登科、一束清廉??”都表现得淋离尽致,凡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东源曾家村建筑类型多样,庙宇、桥梁、官厅、宗祠、宅第、门楼、民宅齐全,时间跨度大,数量多,保存完好,在江西地区少见,对研究古代建筑思想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完整且有明确纪年的明清古建筑,为同时期的各类型建筑树立了时空标尺,是研究我国古代、尤其是南方地区古代建筑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其聚落构成、建筑形制、价值观念、生活习俗集中体现了地域性、展现了鲜明的地方风格、创造出地方色彩,具有很高的艺术、科学、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