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课题 教学课时 教学目标 重难点 第二课时 语文园地二 备课人 程亚平 课型 授课时间 新课讲授 课时 总节次 2 11 1、感受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特点,尝试仿写。 2、积累古诗《游子吟》熟读成颂,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积累古诗《游子吟》熟读成颂,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1)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2)解题:古人把离家在外的人叫“游子”,“吟”是朗诵、唱,是诗歌的一种形式。 3.简介作者:孟郊(751年-815年),字东野,唐朝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汝州(今属河南汝州),唐代著名诗人。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独立学习 “郊寒岛瘦”。 4.简介创作背景: 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这首诗就写于此时。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此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1)《游子吟》:题下原注“迎母溧上作。”当时作者居官溧阳县尉时所作。 (2)吟:吟诵,诵读。 (3)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即作者自己。 (4)临:将要。 (5)意恐:心里很担心。 (6)归:回家。 合作探究 (7)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儿女。 (8)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6. 【出示课件15】课件出示相关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7.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名人志士,都深刻地意识母爱的真挚,他们用不同的诗句,表达着赞美母爱的共同的心声。你知道有哪些诗句吗? 岁暮到家/岁末到家 总结扩展 [清] 蒋士铨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实践应用 1、背诵并默写《游子吟》 2、你还能写出其他关于赞美母亲的故事么?搜集资料写下来。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板书设计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教后反思
罗底小学五年级语文下课堂导学案
课题 教学课时 5、草船借箭 第一课时 备课人 程亚平 课型 授课时间 新课讲授 课时 总节次 2 12 1.认识“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妒教学目标 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2.默读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重难点 默读课文,理清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1、学生阅读作品简介和作者简介,师生交流。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三国演义》中人物的了解。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独立学习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4.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5.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故事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快速浏览课文,试着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小组同学的意见。 3.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看看从这部分课文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1)从这部分课文中,你了解到什么?(周瑜要陷害诸葛亮。) 合作探究 (2)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周瑜为什么还要害诸葛亮? (3)周瑜要害诸葛亮,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了解到的?(他们的对话。) 4.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要读出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 从课文第1~2自然段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周瑜想害诸葛亮,他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似乎已陷入他扩展总结 的圈套,让周瑜的计划得逞了。(板书: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用十天内造十万只箭的任务来为难、陷害诸葛亮。) 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一、比一比,再组词。 诸( ) 虚( ) 妙( ) 都( ) 虑( ) 沙( ) 著( ) 虎( ) 炒( ) 实践应用 二、根据课文填空。 1.《草船借箭》节选自《 》,作者是( )。 2.草船借箭的起因是( );草船借箭准备是( );草船借箭的过程是( );草船借箭的结果是( )。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