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解析版) 下载本文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基本实验操作,掌握相应的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是解答此类习题的关键.

6.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图示信息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硅单质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图①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B.图③对应的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图②④对应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 D.在化学反应中③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O2﹣ 【分析】A、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析; B、根据氧元素的元素分离分析;

C、根据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分析; D、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得电子分析;

【解答】解:A、硅单质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图①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A正确; B、图③对应的元素是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正确;

C、图②是钠元素,图④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是离子构成的,C错误; D、在化学反应中③的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O2﹣,D正确; 故选:C。

【点评】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得电子,小于4时失电子。7.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肿瘤新药西达本胺(化学式是C12H19N4O2,填补了我国T细胞淋巴瘤新药的空白,对于该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达苯胺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B.西达苯胺由48种元素组成

C.西达本胺中碳元素质量和氮元素质量比为33:7 D.一个西达苯胺分子的质量为390g

【分析】A.根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物质的组成来分析;

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D.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进行解答。

【解答】解:A.有极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而西达本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22+1×19+19+14×4+16×2=390,所以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错误; B.由西达苯胺的化学式是C22H19FN4O2可知,其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C.西达本胺中C、N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4×4)=33:7,故正确; D.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g

B.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3:1:4 C.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为2:1 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过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CO2和H2在催化条件下转化为甲醇(CH3OH)和水,配平即可,故其化学方程式为:CO2+3H2

CH3OH+H2O;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故错误;

B、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16=3:1:4,故正确; C、由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为1:1,故错误;

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9.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电解水

B.

常温下向H2SO4、MgSO4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C.

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

D.

在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分析】A、根据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1:2进行分析; B、根据向H2SO4、Mg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氢氧化钠会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然后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进行分析;

C、根据催化剂只会改变反应的速率,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进行分析;

D、根据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溶质质量分数不能从从零开始进行分析。 【解答】解:A、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1:2,故A错误; B、向H2SO4、Mg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氢氧化钠会先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然后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所以溶液的pH值先增大,然后不变,完全反应后,pH增大,故B正确;

C、催化剂只会改变反应的速率,不会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故C错误;

D、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溶质质量分数不能从从零开始,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是过程与图象结合题,是对学生识图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的分析各个反应的过程并能结合图象分析问题。

10.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A.A

物质 CO2混有HCl气体 CuO混有碳粉 NaCl溶液混有CaCl2 Cu(NO3)2溶液混有CuCl2 B.B

C.C

操作方法 将气体通过足量NaOH溶液 加入适量稀HCl,过滤,洗涤,干燥 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加入适量AgNO3溶液、过滤 D.D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CuO能与稀HCl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碳粉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CaCl2能与过量Na2CO3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适量AgNO3溶液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D。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

11.氢氧化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矿石由MgO、Fe2O3、CuO和SiO2组成,用它制备氢氧化镁的流程示意图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