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大全 下载本文

------精选考试类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4)运用知识 (5)检查知识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重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3)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三)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重点)

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检测)、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和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定(按时检查、认真批改、仔细评定、及时反馈、重点辅导)。

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只有做好备课工作,才能保证教学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学习。

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工作:(1)钻研教材(2)了解学生和熟悉学生(3)确定教学方式和方法

备课老师要做好三种计划:(1)学年教学计划(2)课题计划(3)课时计划 2、上课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教与学生的最直接的体现。要上好课,必须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全面贯彻教学原则,科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此外还要注意一下要求。

(1)明确教学目标(2)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解决学生的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5)组织好教学活动(6)布置好课后作业 3、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从学生的作业中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解决。 4、课外辅导

21

------精选考试类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课外辅导工作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主要包括:①培养学生计划学习,及时复习,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②经常提醒和督促学生挂进学习,防止慵懒或松懈;③了解学生独立作业与自学的情况

(2)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①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辅导或补课;②发挥科代表的作用,及时向学生提示作业的要求,与学生保持联系,对学生进行帮助;③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要从检查中获得反馈信息,用来指导、调节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从而改善教学质量。

(四)教学原则

1教学原则的概念及意义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2我国中学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定义: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知学习对象 直观的具体手段: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贯彻要求:1.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想结合; 3.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启发性原则(启发自觉性原则、自觉性原则)

定义: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已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贯彻要求: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启发的首要问题。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22

------精选考试类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3)巩固性原则

定义: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进行专门复习,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 贯彻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在扩充该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循序渐进原则

定义: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有系统地进行。 贯彻要求: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学记》、朱熹、夸美纽斯、乌申斯基、布鲁纳等) (5)因材施教原则

定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贯彻要求:1.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

2.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定义: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贯彻要求: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定义:教学要在科学地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 贯彻要求:1.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23

------精选考试类文档,如需本文,请下载-----

2.要深入发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地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要把这些教育性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4.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

(8)量力性原则

定义: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地发展水平。 贯彻要求:1.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

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五)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练习法、自学指导法、课堂讨论法、实验法、实习法。 (1)讲授法:讲述、讲读、讲解。注入式,启发式。

运用要求:

1.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 2.注意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 3.注意启发; 4.讲究语言艺术。 (2)谈话法:口头问答

运用要求: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3)讨论法:学生相互之间讨论、商量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