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学新增3 下载本文

B.DA=DB

C.船离物标连线AB的距离愈小愈好 D.船离AB连线中点的距离等于AB/2

1296 航行中两方位定位时,从船位均方误差公式中知道 。

A.位置线交角愈大愈好 B.船离物标距离愈近愈好 C.先测船首尾方向 D.A、B、C都对

1297 在两条船线定位时,用船位均方误差四边形来评定定位精度,最好选择

①船位线交角比较大时; ②船位线交角比较小时; ③位置线误差接近相等时; ④位置线误差相差较大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298 用船位均方误差圆来评定定位精度缺点是 。

A.概率小 B.面积大

C.不能显示误差的方向性 D.计算和作图仍较复杂

1299 两条相互垂直的位置线的均方误差都等于1海里,则船位在以观察船位为圆心,以 1.4海里为半径的误差圆内概率为 。

A.39.4% B.63.2% C.68.3% D.63.2%~68.3%

1300 两条相互垂直的位置线的均方误差都等于1海里,则船位在以观察船位为圆心,以 1.4海里为半径的误差圆内概率为 。

A.39.4% B.63.2% C.68.3% D.63.2%~68.3% 1301 船位落在均方误差椭圆的概率是 。

A.68.3% B.63.2% C.46.6% D.39.4%

1302 船位均方误差椭圆与均方误差相比的主要优点是 。

A.绘算均方误差椭圆比绘算均方误差圆简便 B.能显示出不同方向的误差分布情况

C.在等面积情况下,船位在误差图形内的概率是一样的。 D.B、C同时存在

1303 如果将船位误差出现概率相等的各点连接起来,应该是一个 。

A.四边形 B.三角形 C.圆 D.椭圆

1304 偶然误差出现在2倍均方误差椭圆内的概率是 。

A.39.4% B.63.2%~68.3% C.86.5% D.98.9%

1305 在概率一定的情况下,船位误差椭圆的面积越 ,船位精度越 。

A.大,高 B.小,低 C.小,高 D.以上均错

1306 在下列 均方误差图形内船位出现的概率最大。

A.三角形 B.四边形 C.椭圆 D.圆

1307 观测船位已知时,真船位出现在三种误差图形(即均方误差椭圆、均方误差四边形、

均方误差圆)内的概率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应是 。 A.圆、四边形、椭圆 B.四边形、椭圆、圆 C.椭圆、圆、四边形 D.椭圆、四边形、圆

1308 当两条船位线的交角很小时,采用 均方误差图形来评判船位精度为好。

A.三角形 B.四边形 C.圆 D.椭圆

1309 评定两条船位线相交的船位误差最理想图形是 。

A.误差椭圆 B.误差圆 C.误差四边形 D.或然航迹区

1310 航海工作中观测时的随机误差 。

A.是可避免的B.是可以消除的 C.观测者可预先测知

D.观测者不能消除它,但可采取措施了解它的影响

1311 关于二方位定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定位简单、直观,且易判定船位的正确性 B.定位复杂、繁琐,但易判定船位的正确性 C.定位简单、直观,但不易判定船位的正确性 D.定位复杂,繁琐,且不易判定船位的正确性

1312 三方位定位时,位置线交角最佳值为 。

A.30° B.60° C.90° D.120°

1313 用罗经和方位仪进行三方位定位时,罗经差不准确产生的误差属于 。

A.系统误差 B.偶然误差 C.粗差 D.均方误差

1314 三条同一时刻的船位线相交在一点,应认为 。

A.三条船位线中都不存在任何误差 B.其交点是观测时的实际船位 C.三条船位线中仅存在偶然误差 D.其交点是最或是船位 1315 如图所示,三陆标方位定位时,实际 d 船位是在系统误差三角形的 。 c a A.a 区 B.b区 C.c区 D.d区 b 1316 三标方位定位时出现较大的船位误差三

角形时,利用改变罗经差求船位的方法 是建立在 的基础上。

A.存在系统误差 B.存在随机误差 C.观测中出现粗差 D.以上三者都可能

1317 在大比例尺航用海图上所得的船位误差三角形每边都不超过

可以认为在合理的随机误差。

A.2毫米 B.3毫米 C.5毫米 D.10毫米

1318 当由于偶然误差造成一个呈狭长形状的误差三角形时,这时的最或然船位将靠拢

在三角形 处。

A.顶点 B.中心 C.旁心 D.内最短的一边

1319 在误差三角形较大时,经反复观测方位定位,始终存在大小和形状变化不定的船

位误差三角形,则存在 。

A.偶然误差 B.系统误差

C.绘画误差 D.观测时刻不一致引起的误差

1320 在误差三角形较大时,经反复观测,其大小和形状基本相同,则存在 。

A.偶然误差 B.观测时刻不一致引起的误差 C.系统误差 D.粗差

1321 三方位定位时出现较大船位误差三角形,短时间内重复观测定位,三角形变化无规律,

则船位误差三角形是由 引起的。

A.粗差 B.系统误差

C.随机误差 D.观测不“同时”

1322 三方位定位中误差三角形如由偶然误差引起,且三边近似相等,则最或然船位在 。

A.三角形内任意一点 B.三角形的任一顶点 C.三角形的中心 D.三角形任意一边的中点

1323 在三方位定位时出现大误差三角形,经重复观测船位确定在误差三角形内的 。

A.粗差 B.视差 C.随机误差 D.系统误差

1324 在三物标方位定位时,若存在偶然误差,则应将观测船位确定在误差三角形内的

A.中心点 B.任意一点 C.短边附近处 D.导致船舶最靠近危险物的一点 1325 某船拟由CA1转入CA2航线,转向前用三标方位 ③ 测得大误差三角形(如图3-10),经分析不能确定大 误差三角形的原因,而新航线右侧有一危险区,为此, ① CA1 应将船位定在 。 ② A.①位 B.②位 C.③位 D.④位 ④ CA2 1326 形成船位误三角形的主要原因是 。

①观测误差;②绘图误差;③位置线交角太接近120°;④观测仪器的误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27 形成误差三角形的主要原因是 。

①观测误差;②绘图误差;③看错物标引起的误差;④罗经差不准确引起的误差。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1328 造成船位误差三角形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影响程度都不能确定时,最或是船位以 在三角形的 。

A.旁心 B.内心 C.外心 D.系统与偶然误差船位连线的中点 1329 对于偶然误差三角形,最或然船位应是 。

A.三角形角平分线交点 B.三角形三边中垂线的交点 C.三角形反中线交点 D.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

1330 最或是船位在随船位误差三角形之内 。

A.三条反中线的交点上 B.靠近短边,大角

C.距各边的距离与各边的长度成正比 D.以上均对

1331 由罗经差的误差形成的三标方位船位的误差三角形,当三标位于同一舷时,实际

船位在 。

A.三角形的中心 B.三角形短边的中心 C.三角形之外 D.三角形的一个顶点

1332 在三方位定位中,船位误差三角形主要由罗经差的误差引起的,消除了该误差

后的观测船位位于误差三角形的 。

A.内心 B.外心 C.旁心 D. A、B、C都不对

1333 如测得三条位置线均为等精度,各有等量同符号的系统误差时,其船位应在误差 三角形的 。

A.内心 B.旁心 C.A或B D. 除A或B外的任意点 1334 在等精度的条件下,过船位误差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所作的三条平均方位线的交点

是消除了 的观测船位。

A 随机误差 B.系统误差 C.粗差 D.凑整误差

1335 在等精度的条件下,过船位误差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所作的三条反中线的交点

是消除了 的观测船位。

A 随机误差 B.系统误差 C.粗差 D.凑整误差

1336 在等精度观测条件下,观测船位在船位随机误差三角形 。 A.之内 B.之外 C.无法确定 D.以上均错

1337 在相同观测值误差影响下,若位置线剃度愈大则位置线误差 。

A.愈大 B.愈小

C.根据误差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D.根据位置线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1338 某船在沿岸航行中,只有一舷有物标可供定位,这种情况下利用三方位定位,应选

择物标的夹角 最好。

A.30° B.60° C.90° D.120°

1339 当由于偶然误差造成一个近似直角误差三角形时,这时的最或然船位将靠拢在三

角形 处。

A.直角顶点 B.中心 C.旁心 D.内最短的一边

1340 将每条方位心变化相应角度再作图,并将新误差三角形和原误差三角形对应顶点

连接求船位,这种做法是基于原误差三角形是由 造成的。 A.粗差 B.偶然误差 C.系统误差 D.读数错误

1341 在已判定误差三角形是由系统误差造成之后,采用每条方位变化相应角度重新作

图,并将新、老三角形对应顶点相连,如果三连线交于一点,则交点是 。 A.去除了系统误差的真实船位 B.去除了粗差的真实船位 C.最或是船位

D.以上三者都可能

1342 在已判定误差三角形是由系统误差造成之后,采用每条方位变化相应角度重新作图。

如果三角形变小了,则说明所变角度 。 A缩小了方位系统误差 B.增加了方位系统误差

C.正好消除了方位系统误差

D.角度太大使系统误差变成了反向值得

1343 在已判定误差三角形是由系统误差造成之后,采用每条方位变化相应角度重新作图。

如果三角形变大了,则说明所变角度 。 A缩小了方位系统误差 B.增加了方位系统误差

C.正好消除了方位系统误差

D.角度太大使系统误差变成了反向值

1344 在已判定误差三角形是由系统误差造成之后,采用每条方位变化相应角度重新作图。

如果三角形倒置了,则说明所变角度 。 A缩小了方位系统误差 B.增加了方位系统误差

C.正好消除了方位系统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