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语16秋《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作业2 下载本文

17春16秋《中国古代物质文化》2

一、单选(共 15 道,共 60 分。)

1. “上古衣毛而冒皮”出自( )。 A. 《后汉书·舆服志》 B. 《禹贡》 C. 《释名》

D. 《尚书大传》 标准解:

2. 以下不属于“装饰”的是( )。 A. 衣服 B. 首饰 C. 毁饰

D. 化妆型图案或发式发型 标准解:

3. 身体毁饰的目的不包括( )。 A. 为了美或吸引异性 B. 表现勇武 C. 图腾崇拜 D. 适应环境 标准解:

4. 关于服饰的起源,其根本原因是( )。 A. 衣服的观赏性 B. 衣服可以遮羞 C. 衣服的地位象征 D. 衣服的实用性 标准解:

5. 没有体现宗教信仰对服饰的影响的是( )。 A. 西北穆斯林戴小白帽

B. 伊斯兰教的妇女所戴的各色盖头,要将两颊、耳朵、脖颈都掩盖起来 C. 蒙古族牧民身上多带有佛像 D. 苗族喜好银饰 标准解:

6. 喜庆节日、丧葬、生日、文艺表演、等不同的场所与活动,都有不同的服饰,这是从哪个标准对服饰的分类( )。 A. 按不同历史时期划分 B. 按不同的礼仪场所来划分 C. 以年龄和性别来划分

D. 按不同的社会职业来划分 标准解:

7. 没有体现服饰是民族文化的载体的是( )。

A. 从服饰中能看出节庆、婚姻、丧葬、崇尚、信仰、礼仪等习俗 B. 注重服装的装饰、首饰及佩饰,是我国少数民族服饰的重要特点 C. 西北回族妇女的盖头,依年龄的不同而分绿、粉、黑、白等颜色 D. 从服饰可看出年龄、性别、职业、贫富等差别 标准解:

8. 不属于茶文化五境之美的是 ( ) A. 茶水 B. 茶具 C. 心境 D. 环境 标准解:

9. 记载“伯余制衣裳”、“胡曹作衣”的是( )。 A. 《易·系辞》 B. 《白虎通义》 C. 《世本》

D. 《后汉书·舆服志》 标准解:

10. 以下不属于“首饰”的是( )。 A. 项链 B. 耳环 C. 簪子 D. 裹脚 标准解:

11. 以下不属于装饰的是( )。 A. 簪子 B. 发式 C. 束腰 D. 筒裙 标准解:

12.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出自( )。 A. 《世本》 B. 《易·系辞》 C. 《白虎通义》 D. 《尚书大传》 标准解:

13. 对服饰与文化的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世界各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衣着打扮,是这个民族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标尺 B. 世界各民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衣着打扮,是这个民族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 C. 服饰文化在民族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

D. 服饰由于它的不可缺少的实用价值和日益增长的欣赏价值,使其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标准解:

14. 对日本茶道的相关认识有误的是( ) A. 茶道有个人服从环境和整体的儒家精神

B. 冈仓天心认为明清时的淹茶时期是茶的浪漫主义时期 C. 道教为日本茶道奠定了审美理想的基础 D. 千利休提出“和、敬、清、寂”四规 标准解:

15. 有拔除胡须习俗的少数民族是( )。 A. 德昂族 B. 傣族 C. 黎族 D. 彝族 标准解:

16秋《中国古代物质文化》2

二、判断(共 10 道,共 40 分。)

1. 《禹贡》中有黄帝的元妃螺祖西陵氏教民养蚕的说法。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解:

2. 东汉王充的《论衡》指出磁石的指极性,对“司南”做了描述。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解:

3. 服装出于羞耻感的遮羞需要和功用,很可能是由群婚向对偶婚过渡时才有的。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解:

4. 《周礼》中记为“荼”,主要用来招待客人的。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解:

5. 披兽皮、羊皮,是早期人类的普遍装束。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解:

6. 许多民族以富贵为美,因而很重视服装面料的质地、价格及首饰的珍稀和华贵。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解:

7. 由于气候变化,藏族民族服饰是“早穿皮袄午穿纱”。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解:

8. 山顶洞人的装饰品还比较少,仅以石珠、海蚶壳为装饰品。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解:

9. 从服饰中能看出节庆、婚姻、丧葬、崇尚、信仰、礼仪等习俗。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解:

10. 出于羞耻感的遮羞需要和功用,则很可能是由群婚向对偶婚过渡时才有的,即晚于保护身体之需要。 A. 错误 B. 正确 标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