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义:军人,军队。 (6)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4.句子翻译
(1)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理解型默写
(1)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明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内容理解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观点是孟子“仁政”主张的具体体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1段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列举了哪几位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列举这几位人物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理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观点?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孟子认为“战必胜”的必要条件是“得道”。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集中反映了孟子“仁政”、“法治”的思想。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的磨炼。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在阐述的思路上,从个人说到国家,这样使文章的论述层次显得很清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三过其门而不入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
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
③④
孟子曰:“禹、稷、颜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
⑤⑥⑦
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选自《孟子·离娄下》)
【注释】①禹:夏代帝王,原是部落联盟领袖,传说他治洪水有很大功绩。稷:周人的始祖,相传做过尧的农官。平世:太平时代。②颜子:颜回。字渊,孔子的弟子。③同道:相同的原则。④由:通“犹”,好像。⑤易地:交换地位。⑥救:制止。⑦被:同“披”。⑧缨冠:帽绳,本来是从上到下系在脖子上的,这里指因急迫来不及系在脖子上。⑨惑:糊涂。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三过其门而不入 过:________________ .
(2)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 皆:________________ .
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今 有 同 室 之 人 斗 者 救 之 虽 被 发 缨 冠 而 救 之 可 也 乡 邻 有 斗 者 被 发 缨 冠 而 往 救 之 则 惑 也 虽 闭 户 可 也。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子说:“禹、稷、颜回同道。”同道,即有相同的人生观,相同的做人的原则,你认为这相同的原则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认为如果有同屋的斗殴,应该马上前去制止,而如邻居街坊有斗殴的,就不要去制止。这是什么道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
⑨
①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这样都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啊,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坚硬锐利,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内外亲属都背叛他的君主,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盐的人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任用,孙叔敖在隐居的海滨被选拔,百里奚从奴隶市场被赎回并被举用。所以上天将要降临重大责任在这个人身上的时候,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炼,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 使他受到穷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没有的才能。
人经常会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错误;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懂得)守法度的大臣和(有能力)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来自外国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往往会灭亡。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19 鱼我所欲也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 1.词汇理解 (1)鱼,我所欲也( ) ..(2)故不为苟得也( )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4)贤者能勿丧耳( ) .(5)蹴尔而与之( ) .(6)乞人不屑也( ) ..(7)妻妾之奉( ) .(8)此之谓失其本心( ) ..(9)故患有所不辟也( ) .
(10)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 .(1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12)乡为身死而不受( ) .2.一词多义
?宫室之美为之? ??今为..?(1)为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动词,做??.
?也? ??故不为苟得.(2)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动词,感激??.??语气助词,通“欤”??所识穷乏者得我与.(3)与?
?呼尔而与之? ??.
呼尔而与之?代词,他??.?
美? ?(4)之?为宫室之 .
?谓失其本心?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此之.
?与之?连词,表修饰??蹴尔而.?(5)而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生者? ??所欲有甚于.?(6)于 ?万钟于我何加焉?介词,对??.
3.古今异义 (1)一豆羹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豆子。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