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f=pθ的状态就是真实气体的标准态”对吗?为什么?
9、某溶液中物质i的偏摩尔体积是否是1mol物质i在溶液中所占的体积?为什么? 10、偏摩尔量是强度性质,应该与物质的数量无关,但浓度不同时其值变不同,如何理解?
简答题答案:
1、题中的ΔV值不符合偏摩尔体积的定义,因VH2SO4=(?V/?n)T,P,nH2O,应强调等温等 压。
2、?B(l,T,p)--T,p时液态混合物中组分B的化学势。 ?B(l,T,p)--T,p时液态纯B的化学势。
0 ?B(l,T)--T,pθ下,液态混合物中B的标准化学势。 0 ?B(g,T)--T,pθ下,气态混合物中B的标准化学势。
*3、(3),该式指出了实际溶液中B组分在不同浓度单位m与c的标准态的化学式的差。 4、上述四种性质的数值只与溶于溶剂中溶质的粒子数有关与不同溶质本身的性质无关,故 成为依属性。依属性的主要原由是由于溶质的溶入而引起容剂化学势的降低。 5、不一定准确,因如果加入的溶质是挥发性的,则溶液的蒸汽压与沸点反而有可能下降,如果溶质是非挥发性的,则题述结果正确。
6、溶液蒸汽压上升,沸点下降,冰点与渗透压与公式相符,如溶入NaCl,由于每个分子完 全解离成两个粒子,所以依数性数值加倍,如溶入CaCl2,则近似增三倍。 7、在理想混合物中为?B(T)=?B(T)+RT㏑XB 在非理想混合物中为 ?B(T)=?B(T)+RT㏑aB 相同点(1)数学式形式相同 (2)标准态相同
不同点为理想混合物中直接引用浓度XB,而非理想混合物需引用活度aB,活度aB=gBXB, gB为活度系数。
8、不对,真实气体的标准态是指定p=101325Pa而其性质又符合理想气体的状态,而真实气体f=P(101325Pa)的状态,逸度系数不一定为1,所以f=P的真实气体不一定是标准态。
00009、不是。偏摩尔体积的定义式为Vi??,其意义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某一定??n???i?T,P,nj??V?浓度的溶液中,1moli组分对系统总体积的贡献。不能把Vi理解为分体积,因为在有的系统中,Vi是负值,意味着i物质的加入,会引起总体积的减少。
10、偏摩尔量是为与T,P及浓度有关的强度性质,当T,P及浓度一定时,它与物质的数量无关。 五、判断题
1、偏摩尔量就是化学势。( )
2、在一个多组分溶液中,只有溶质才有偏摩尔量。( )
3、两组分混合成溶液时,没有热效应产生,此时形成的溶液为理想溶液。( ) 4、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既适合于理想溶液,也适合于稀溶液。( ) 5、偏摩尔量因为与浓度有关,因此它不是一个强度性质。( ) 6、化学势判据就是Gibbs自由能判据。( )
7、定温、定压及W/=0时,化学反应达平衡,反应物的化学势之和等于产物的化学势之和。( ) 8、标准状态的活度等于1。( ) 9、活度等于1的状态必为标准态。( )
10、活度等于1的状态与标准态的化学势相等。( )
11、活度为化学势的度量,体系处于一定的状态其化学势仅由状态所决定,与标准态的选择
无关,因而其活度也与标准态的选择无关。( ) 12、气体的标准状态是压力为101325Pa的状态。( ) 13、气体标准态的逸度为101325Pa。( )
14、气体的标准状态是逸度等于101325Pa的理想气体。( ) 15、实际气体的标准状态是不可以实现的状态。( )
16、二元溶液中A组分若在某浓度区间内服从拉乌尔定律,B组分也必在该浓度区间内服从
拉乌尔定律。( )
答案
1 × 9 ×
六、证明题
2 × 10 √ 3 × 11 × 4 × 12 × 5 × 13 √ 6 × 14 √ 7 √ 15 √ 8 √ 16 × ??G???A???H???U??????????????1、 ?i?? ??????n?n?n?n?i?T,P,nj?i?T,V,nj?i?S,P,nj?i?S,V,nj2、????i????S ??T?P3、????i???Vi ??P?T??Hi????Cp,i ?T??P4、?5、?i?HI?TS 6、对理想溶液试证明:
(1)????mixG??0 ???P?T???mixG?????T??????0
(2)???T?????P7、试证明等温等压条件下存在下列关系:
?ndxii?0
8、如果纯A的物质的量为nA,纯B的物质的量为nb,两者混合形成理想溶液,证明此混合过 程:?mixG?RT(nAlnxA?nBlnxB)
1、证明: 从定义A=G-pV dA=dG-pdV-Vdp
将dG?-SdT?Vdp???idni代入上式:
dA?-SdT?pdV???idn
令A?f(T,V,n1,n2,...,ni,...)
??A???A???A???dA???dT???dni???? ??T?V,nk??V?T,nk??ni?T,V,nj??A???SdT?pdV???dni ??n???i?T,V,nj(1)=(2)
?i?? ??n???i?T,V,nj??A?同理可证明:
??H?i????n?i2、证明:
???U??????S,P,nj??ni?? ??S,V,nj????G????i????????????T?P??T??ni?T,P,nj??S?????n?i????????n??P?i??G?? ??????T?P?T,P,nJ????S ??T,P,n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