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施工》复习题集 下载本文

26、基坑(槽)边坡的稳定主要是由土体的内摩擦力和粘结力来保持平衡。

27、流砂的发生与动水压力大小和方向有关,因此在基坑开挖中,截断地下水流是防治流砂的唯一途径。

28、反铲挖土机采用沟侧开挖时,机身稳定性比沟端开挖时好。 29、反铲挖土机在开挖基槽土方时,当条件许可,应优先采用沟端开。 30、振动压实法主要适用于压实非粘性土,而不适用于粘性土压实。

31、土的三部分组成中,土颗粒,水,空气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决定土的物理状态。 32、下坡推土法通常通过增加推土力和减少推土时间提高推土机的生产率。

33、砂地基回填时,应先将砂浇水至饱和后再铺填夯实,而不得采用向基坑(槽)或管沟内浇水使砂沉落的施工方法。

34、基坑(槽),管沟挖好后不能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时,可在基底标高以上留15-30cm土层待下一工序开始前再挖除。

35、开挖基坑(槽)时,应先完成标高最低处的挖方,以便在此处集中排水。

36、按\挖填平衡\原则确定场地设计标高时,若考虑土的可松性后,则设计标高应略提高。 37、一般情况下,回填土的粒径不得大于50m。 38、深浅基坑(槽)相连时,应先填夯浅基础。

39、填方应按设计要求预留沉降量,其值一般不小于填方高度的。

40、某基坑降水时,当土层中有细砂或粉砂时,宜采用集水井明排水方法进行降水。 41、土方边坡坡系数m是指边坡的高度与边坡宽度之比。 42、推土机的推土运距在40-60m时,最能发挥其工作。 43、正铲挖土机的工作特点是向下向后,强制切土。 44、反铲挖土机的工作特点是向上向前,强制切土。 45、拉铲挖土机的工作特点是向下向后,自重切土。 46、抓铲挖土机的工作特点是直上直下,自重切土。

47、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时,当基槽宽度在5 m以上,必须采用双排布置。 48、当水井布置在潜水自由面的含水层中时,称为承压井。

49、当水井布置在两个不透水层之间充满水的含水层中时,称为承压井。

50、井点管埋设施工中,当井孔用水冲法成孔后,应拔出冲管,插入井点管并用粘土将井点管四周回填密实。

51、土层锚杆支护结构,锚杆与水平倾角越大,支护效果越好。 52、深基坑支护结构内支撑采用角撑比对撑更有利于地下结构施工。

17 / 91

53、支护结构变形大小与基坑开挖深度有关,而与无支撑暴露时间无关。 54、支护结构变形大小与基坑开挖深度有关,而与基坑开挖方法无关。

55、深基坑土方开挖时,采用\中心岛法\开挖比采用\盆式\开挖对支护结构受力变形有利。 56、方格网法计算场地平整土方量主要适用于场地地形较平坦,面积较大的场地。 57、干燥的土料,由于颗粒之间摩阻力大,不易压实,水对土颗粒起润滑作用,可减小土颗粒间摩阻力,故土中含水量越高,就越容易压实。 58、振实法用于压实粉土和粘性土,压实效果较好。

59、回填土作业中,当所采用的填土料种类不同时,应将渗透系数大的土填在渗透系数小的土层之下。

60、考虑土的可松性对场地设计标高的影响,应将按\挖填土方量平衡法\计算得出的设计标高降低△h。

61、轻型井点施工时,是先冲孔安装井点管,后再铺设总管。 62、在回灌井技术中,回灌井点管与抽水井点管的间距不得大于6m。 63、大模板主要用来现浇楼盖结构的施工。 64、滑模和爬模适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施工。 65、台模尤其适用于现浇板柱结构楼盖施工。 66、清水混凝土宜采用木模板进行施工。 67、大模板,滑模和爬模都是移动式模板。 68、模板系统由模板和支撑两部分组成。

69、木拼板的板条宽度越大越不易漏浆,但受潮越易翘曲。 70、柱箍间距与混凝土侧压力大小有关,柱模板上部柱箍较密。 71、柱模开浇筑孔目的是为了便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 72、上下层楼板模板的顶撑应在同一竖直线上。 73、主,次梁模板安装完毕后才可安装楼板底模。

74、当梁或板的跨度≥8米时,才需要将梁底或板底模板起拱1/1000-3/1000。 75、模板系统由模板及支撑两部分组成。

76、清水混凝土宜采用木模板,木胶合板和钢模板进行支模。 77、爬模,大模板和滑模都是移动式模板。

78、木模板的缺点是拼缝多,受潮后易翘曲变形,故不宜作为清水混凝土的模板。 79、柱箍可承受混凝土的侧压力,其间距是上密下疏。 80、多层建筑模板施工中,上下层模板的顶撑可相互错开。

18 / 91

81、滑模安装好后应上口大,下口小。

82、柱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75%设计强度标准值后方可拆模。 83、飞模适用于现浇板柱结构楼盖施工。

84、8米跨度的梁底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的100%。 85、拆模顺序一般是先支后拆,后支先拆,先拆侧模,后拆底模。

86、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混凝土强度标准值(50%,75%,100%)后方可拆除。 87、模板设计验算刚度变形时,荷载应采用设计值。

88、边长大于300mm的柱模进行承载力验算时应考虑振捣荷载。

89、对于清水混凝土结构,模板的变形值不得大于构件计算跨度的1/400。 90、闪光对焊的力学性能试验只需做拉伸试验而不必做冷弯试验。 91、闪光对焊,电弧焊接头均以同级别300个为一批进行力学性能试验。 92、电弧焊,电渣压力焊接头均只需做拉伸试验而不必做冷弯试验。 93、钢筋下料长度指结构施工图中的钢筋长度即外包尺寸。 94、相同种类和级别的钢筋代换应按等面积原则进行代换。 95、钢筋代换后均必须进行构件截面强度复核。 96、梁的纵向受力筋与弯起筋应分别进行代换。

97、有抗震要求的梁,柱,不宜以强度等级较低的钢筋代换原设计中的钢筋。 98、绑扎墙,柱的钢筋网片,钢筋的所有交点必须全部扎牢。 99、结构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厚度越厚越好。

100、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应大于或等于混凝土设计强度标准值。 10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换算时应确保水灰比不变。 102、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以进料容量为标定规格。 103、自落式混凝土搅拌机宜于搅拌塑性混凝土。 104、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宜于搅拌干硬性混凝土。

105、在强度等级相同的情况下,混凝土搅拌采用二次投料法比一次投料法节约水泥。 106、第一盘混凝土搅拌时水泥,砂和石子的用量应减半。

107、塔式起重机和混凝土泵都能同时完成混凝土的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 108、钢筋的拉伸性能可反映钢材的强度和塑性。 109、钢筋的冷弯性能可反映钢材的强度和塑性。 110、Ⅰ级钢筋比Ⅱ级钢筋的可焊性好。

111、钢筋的含碳量增加则其强度和塑性都会提高。

19 / 91

112、伸长率和冷弯试验对钢筋塑性的标志是一致的。

113、热轧钢筋的力学性能试验若有一项试验结果不符合规定,则该批钢筋不合格。 114、结构所用的钢筋应有钢筋出厂合格证,否则应进行现场抽检做力学性能试验。 115、钢筋冷拉后后强度提高而塑性降低。

116、不同炉批的钢筋不宜采用控制冷拉应力的方法进行冷拉。 117、多根连接的钢筋应先冷拉后焊接,不得先焊接后冷拉。 118、钢筋冷拉时,冷拉应力超过钢筋的屈服强度。 119、现浇结构后浇带处的钢筋应连续,不得断开。

120、后浇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比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1级。 121、框架结构一排柱的混凝土浇筑顺序宜从一端向另一端推进。 122、浇筑肋形楼板时,混凝土的倾倒方向应与浇筑方向相同。 123、为有效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裂缝宜采用泵送混凝土。 124、大体积混凝土应分层浇筑,且浇筑速度越快越好。

125、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楼板混凝土时,应按两遍方向互相垂直进行。 126、混凝土冬期施工应加强浇水(冷水)养护。

127、混凝土冬期施工应优先选用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128、次梁施工缝应设置在次梁支座1/3跨范围内。 129、有主,次梁的楼板混凝土浇筑应沿主梁方向进行。 130、单向板混凝土施工缝必须设置在平行板短边的1/3跨中。 131、现浇框架结构主,次梁的施工缝应设置在梁跨度中间1/3处。 132、泵送混凝土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的前提下,应增加水泥用量。 133、大体积混凝土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裂缝主要发生在混凝土升温阶段。 134、大体积混凝土内外温差使混凝土产生表面裂缝。 135、地基对大体积混凝土的约束使混凝土产生垂直裂缝。

136、地基对大体积混凝土约束使混凝土产生裂缝主要发生在混凝土升温阶段。 137、外界气温骤降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不利。 138、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就是温度裂缝。 139、大体积混凝土为防止温度裂缝可掺入粉煤灰。 140、大体积混凝土宜用小粒径的石子配制混凝土。

141、预应力混凝土是在结构受压,受拉区预先施加预压应力的混凝土。 142、预应力混凝土可提高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

20 /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