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国家优质工程奖”总结 下载本文

压力试验、排水工程中的管道灌水试验、消防喷淋系统的压力试验和管道冲洗、电气安装工程中的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的测试等都是保证功能的重要的试验和检测,按规范的要求都必须编制方案,并且应该在方案得到认真的审核、批准之后才可以实施。

对于创优工程来说,施工方案除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等以外还应提出质量标准。前面我讲过创优工程的质量策划,其中就有质量标准的策划。现在就要在施工方案中予以体现,施工方案就是质量创优策划的载体。所以,施工方案编制得是否完善,就关系到创优策划是否能够落实。否则策划的质量标准没有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的保证,那就成了空想。 对于施工方案的编制,我个人认为,一般较小的工程、结构和设备安装简单的工程可以将施工方案容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方法”中去,但“针对性”的要求,也就是说编制的深度的标准不能降低。对于大中型项目,或项目虽不大,但某些分部、分项工程比较特殊时,特别是“创优”工程应该编制独立的、详细的专项施工方案。

我为什么这么强调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编制,因为编制的过程就是我们对工程各个环节在施工组织、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等各个环节认真思考的过程。我们编制的这些方案如果都具有了针对性、可行性、先进性,在施工中能够得到严格执行的话,那么这项工程的质量、成本、工期就都得到了技术上的保证。并且施工方案是我们继续编制技术交底的依据。

(三)抓好技术交底的编制和交底工作(环节)

技术交底的编制和交底工作在保证工程质量,特别是创优工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为我们要通过这个环节将我们在前面所做的各种策划、各项施工方案落实到施工操作中去,使操作工人清楚地了解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以及必须达到的质量标准。如果这个环节抓不好,那么我们在前面所做的一切都将无法实现。

在技术交底的编制中我们应注意的首先就是“可操作性”。技术交底

9

的对象应是作业班组的技术工人,所以交底的编制必须针对工人的技术水平、理解能力等实际情况深入浅出,必须使他们充分理解并牢记自己所做工作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在这方面,通常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交底的深度不够,有些交底的深度还停留在施工方案的深度,只是简单引用规范、标准的要求而没有说明操作的要领、应注意的事项和必须达到的质量标准。这样的交底就不具备可操作性,工人无法依据这样的交底去操作,所以这样的交底也就失去了意义。我们必须面对现实,这个现实就是在施工现场进行作业的工人大部分是农民工,他们的技术水平、文化素质,特别是质量意识是比较底的。对于他们来说,干活拿钱是最直接的目的。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大环境。有没有素质高的,或者说有,但并不是大多数。

技术交底的另一个作用就是为我们检查工人的工作质量确定了检查验收的标准。达到了交底所规定的要求就可以验收,否则就必须整改。工人的工作质量必须有标准,否则过程控制就失去了依据。

技术交底编制得好不好,也可以反映出总包单位技术管理人员的水平。如果这些技术人员自己就不熟悉规范、标准的要求,不清楚施工工艺,他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编制出符合要求的技术交底。

(四)努力消除各项质量通病,努力提高工程质量的耐久性和安全性 1、工程的地基基础不应存在质量问题。桩基工程的施工质量必须可靠,桩基的测量放线应准确,桩位的偏移量、桩基的承载力、桩身完整性、建(构)筑物的沉降等各项指标均必须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如果上述有一个方面存在问题,这项工程就应放弃创奖的目标。

2、 主体结构的各项技术指标均必须符合规范的要求,不应存在质量问题。

混凝土强度的均方差不应超过规范的规定、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超过1.3。

3、石材的抛光表面无论什么原因均不得进行现场二次局部打磨。

10

我们在施工中经常会遇到由于石材材质或由于施工的误差等原因造成墙、地面的石材在拼缝的部位,两块石材之间产生了高低差。通常,最简便的解决方法就是在有高低差的部位进行局部打磨,将高的石材打磨掉一部分,消除拼缝处的高低差。严格讲,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样处理的工程质量是不合格的。其道理是:

抛光石材(花岗岩、大理石)是高档装饰材料,高档材料就必须进行精心的施工,不允许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必须通过打磨等方式才能消除(解决)的高低差。也就是说,抛光石材在施工中根本就不允许产生明显的高低差,高低差的问题必须在石材铺贴、安装的过程中加以控制并全部消除,绝对不能等全部铺贴完后通过局部打磨的方式来解决。

抛光石材表面具有较高的光洁度,而施工现场的打磨工艺、机具、操作工人的水平等等都不具备使其完全还原的条件,所以在打磨后的石材表面的光洁度会与原来的表面形成非常明显的对比,严重影响工程的观感质量。

打磨后高低差实际上并未消除,只不过是换了个地方而已。

从上述剖面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原本是每块石材一个抛光的表面现在变成了两个,而两个面对光线的反射将是不同的。所以,即便是现场打磨的光洁度完全可以恢复到出厂时的水平,但由于光线反射的原因,我们仍然可以明确看出打磨的痕迹。

4、墙、吊顶、地面的开裂问题

工程的各个部位均不应出现开裂。墙、吊顶、地面的开裂是工程质量方面的老问题,开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较复杂。所以必须对墙、吊顶、地面的材料性能、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点、验收标准等进行详细的策划,

11

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严格讲,有大量或严重裂缝的分部、分项工程就是不合格的。 产生开裂的几种常见的原因: 主体结构变形;

框架结构的填充墙与框架结构的变形不协调,未采取措施或措施不当;

水泥砂浆抹灰层的砂浆配比不当、施工操作未严格执行工艺标准的规定;

细石混凝土地面分格缝的留臵距离偏大,留臵位臵未考虑下部结构的变形;

后切缝的细石混凝土地面的分格距离偏大、切缝时机偏晚、切缝深度偏小等;

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的养护未按工艺标准进行;

纸面石膏板的含水率较高,与当地或建筑物内部的空气湿度相差较大,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或释放;

木材的含水率偏高,虽然有时达到了规范的要求,但与当地或建筑物内部的空气湿度相差较大时仍然会开裂;

木做,特别是高级木做,施工工艺不精细、选材不当(材料本身的特性及材料的含水率),造成拼缝、接头部位开裂;

注:两种不同材料的交接部位未采取必要的措施,如石膏板吊顶与墙体的交接部位、室内水泥砂浆墙面与木质或钢质门框的交接部位等等。

5、屋面工程细部质量的问题

屋面工程的细部必须严格按国家规范的规定进行施工,并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质量控制。

a.所有的高出屋面的泛水高度必须符合规范的要求。有条件时,其泛水的高度宜适当大于规范的要求50mm。

b.卷材、涂膜防水的泛水上口不得出现固定不牢、开裂的问题。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