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测量规范二 下载本文

第一篇 城市测量规范

位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5mm;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不得超过图上0.4mm。山地(不包括山城建筑区)、高山地与设站施测困难的旧街坊内部,其精度要求按上述规定放宽0.5 倍。地物点平面精度的确定依据是:

1 从需要和可能两方面进行分析

城市基本地形图是为城市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城市建设科学管理服务的,因此在制订地形图精度规格时,首先要满足用户的需要,做到技术先进,同时也要考虑到城市测绘单位当前的实际情况和可能达到的技术水平,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对于“需要”和“可能”这两方面的情况,编写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工作,走访了许多规划、设计、施工、勘测单位和大专院校,绝大部分用图单位对地形图的精度指标提不出什么意见来。他们大都要求能及时提供现状地形图,主要地物、地貌没有丢漏和差错,建筑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正确,高程能满足自流管道的竖向设计,图面比例尺能够绘示所设计的建筑物即可。由于专业不同,他们对测绘部门提出的精度概念大都提不出确切的精度指标来,因此从“需要”方面来讲是吃不准摸不透的,但根据城市测量四十多年的实践经验,很多城市测绘部门反映,他们施测的符合正常质量标准的地形图提供使用后,规划、设计和施工部门均未对地形图的精度提出过异议,能够满足用图单位的需要。城市测量单位本身也是一个大用图单位,城市地形图为了满足修测和测量展绘地下管线的需要,必须留有一定的精度储备。通过这次调研认为,原图精度应与用图的细致程度、计量单位、复制图的拼接与变形、地物概括误差等大体相当,它可以归结为图上lmm这样的凑整数。

20世纪60年代中聚酯薄膜取代了原测图白纸,这对城市地形测图是一项重要改革,用聚酯薄膜测图不需要裱糊图板,具有透明度好、伸缩变形小、防水和携带方便等优点。但聚酯薄膜测图增加了展绘误差,它不便于卡规和复式比例尺截取地物点,在薄膜上绘铅笔线要比在白纸上绘铅笔线粗0.025~0.05mm,着墨因不吸水容易发生胀线,这些不利因素在我们制订地形图基本精度标准时,是不能忽视的。

2 根据地形图抽样检测、试验达到的实际精度来分析 自1959年《城市测量规范》(草案)颁发出版后,由于种种原因,未对规范草案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与总结,为了确切地了解和掌握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地形图所达到的实际精度状况,为确定城市地形图的平面精度要求提供可靠的依据,原国家城建总局科教设计局于1981年委托北京、上海、天津、南京、广州、武汉、重庆、沈阳、西安、青岛十个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了一次地形图抽样检测,检测对象为1:500~1:2000比例尺用平板仪测绘的正常作业水平的地形图,要求每个城市选择两种比例尺,每种比例尺按1966年前后各抽样2~4 幅,按照原《城市测量规范》(草案)重新布设图根导线,设站用极坐标法测算地物点解析坐标。主要和次要地物点的个数分别不得少于100个,1:500比例尺图还要丈量邻近主要地物点间距亦不少于100个。室内用线纹米尺、0.5mm刻划的石英玻璃尺、坐标仪或精密坐标尺量出原图上相应地物点的图解坐标,并改正因图廓伸缩引起的系统误差,由图解坐标与解析坐标之差计算出主要、次要地物点点位中误差,由图量距离与实量距离之差计算出地物点间距中误差。

这次城市地形图抽样检测工作,十个城市共抽样检测:1:500图54 幅,主要地物2940点,次要地物2165 点,主要地物点间距1708边;1:1000图10幅,主要地物点579点,次要地物459 点;1:2000图16 幅,主要地物1083点,次要地物942点。综合检测结果统计如表18。

表18 十个城市地形图抽样检测结果综合统计(mm)

比 例 尺 1 :500 主要地物点点位中误差 1966年前 1966年后 0.53 0.56 平 均 0.54 次要地物点点位中误差 1966年前 1966年后 0.60 0.65 平 均 0.63 主要地物点 间距中误差 ±0.39 140

第一篇 城市测量规范

1 :1000 1 :2000 0.52 0.46 0.54 0.43 0.53 0.45 0.60 0.56* 0.69 0.51* 0.64 0.53* — — 注:1 表中有*者为剔除了个别大误差;

2.1966 年以前所用的图纸是白纸裱板,1966 年以后测图所用图纸均为聚酯薄膜。

1980年长沙市测量队测了80幅1:1000地形图,检测了77幅,地物点点位中误差多数为0.4~0.5mm(图上,下同),最好的为0.34mm,有7 ~8 幅在0.6 ~0.7mm之间。作业方法在市区采用皮尺量距。

对采用经纬仪测图方法成图的地物点的点位精度,武汉冶金勘察公司作了一些统计分析,其结果如表19。

随着航测技术的发展,我国城市航测大比例尺成图得到广泛应用,截止到1982 年上半年,全国约有63个城市进行了航空摄影和航测成图。根据收集的部分城市1:1000与1:2000比例尺航测图的检测资料,进行综合统计如下:

表19 经纬仪测图地物点点位中误差生产实际检测精度(图上mm)

中误差 比例尺 地面倾斜角 3°~8° 8°~15° 15°~30° 平 均 主要 0.43 0.48 0.39 0.43 次要 0.65 0.63 0.55 0.61 主要 0.37 0.44 0.57 0.46 次要 0.56 0.59 0.85 0.67 主要 0.36 — — — 次要 0.54 — — — 1:500 1:1000 1:2000 1:1000航测成图模拟测图仪测图法,主要在平丘地,放大倍数为4~5倍,f=20Omm,采用全野外和HMT10级测图仪器,实际检测平面精度平均为0.5mm;平地综合法成图,实际检测平面精度0.5mm。1:2000航测成图模拟测图仪测图法,主要在丘陵地、山地,放大倍数4~7倍,f=100mm,采用全野外和HMT10级测图仪器,实际检测平面精度平均为0.51mm;平地综合法成图,实际检测精度为0.54mm。上述资料主要采用全野外,如果采用内业加密,还要包括加密中误差的影响。实际统计表明,按目前的仪器设备和作业情况,当测图放大倍数控制在4~6倍,平地、丘陵地的平面精度可以满足0.5mm;山地、高山地可以满足0.75mm要求的。综合法成图平面精度达到0.5mm可能偏紧,但关键是对建筑物进行投影差和屋檐改正,在内外业各工序都能严格认真作业时,是可以达到的。

同一种比例尺地形图,采用不同的成图方法,本规范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认为从用图观点来考虑,不论成图方法如何,同一种比例尺测图应采用同一精度指标。

3 理论上推导分析

在理论上探讨地物点的平面测定精度,国内已有不少资料和著作做过论述,现结合我国当前城市采用平板仪测图方法进行理论上的精度推导分析。

在平板仪测图中,图上地物点有从图根点上直接测定和由增补的测站点测定的两种(旧街坊内部无法设置测站时,只能依据外部实测轮廓点用几何作图装测的另叙),据统计,前者约占地物点总数的75%,后者约占25%。

用图根点直接测定的地物点中误差mW来源,主要由图根点点位中误差mt、图根点至地物点的量距(或视距)中误差mj、方向中误差mf和根据比例尺确定长度及刺点中误差mc。所构成,即

222 (84) mW?m2t?mj?mf?mc现将各项误差逐项分析如下:

1)图根点点位中误差mt,包括图根点的测量中误差ml、方格网的绘制中误差mg和图根

141

第一篇 城市测量规范

点的展绘中误差mzh,其中ml、mg均取图上±0.lmm,图根点展点时,纵、横坐标方向各含±0.lmm的截距及连线中误差,即

mzh??0.12mm,

2则 mt?ml2?mg ?m2zh?0.2mm2)图根点(或测站点)至地物点的量距或视距中误差mj是影响地物点点位精度的一项主要误差,城市建筑区和平地、丘陵地的1:500测图,测站至地物点距离要求实量,多采用皮尺量距,此项误差较小,考虑到皮尺的伸缩,量距时对点、读数及凑整误差等,以图上 ±0.2mm计;山地的1:500 测图与1:1000、1:2000测图,本规范规定可采用视距。影响视距精度的因素很多:有用视距丝读取视距间隔的误差、视距尺的分划误差、视距常数不准确的误差、竖角的观测误差、视距尺竖立不直的误差以及外界条件影响等,在诸因素中,又以视距常数的不稳定性、视距尺竖立不直与大气垂直折光的影响最为突出。一些单位对视距精度进行过测试和分析,其视距相对误差多为1/200~1/400,宜取为1/3 00。由于视距精度是随着地面倾斜角和视距长度不同而变化的,因此采用相对误差是不够合适的。根据《工程测量规范》编制组收集的几个部门七份资料的实验数据,导出的经验公式为:

24?m2)?0.0253?(0.0669?1.1347tg?)?S2j(主要地物D?0.0100SD(m)? (85) ?24m2)?0.0253?(0.0617?1.0504tg?)?S2j(次要地物D?0.0088SD(m)??式中 SD——地物点的最大视距(km);

a——地面倾斜角。 根据本规范的情况,可将主要地物的视距误差公式视为适合于城市建筑区和平地、丘陵地的情况,次要地物的视距误差公式视为适合于山地、高山地等情况,按(85)式计算出视距中误差如表20。

表20 测图的视距中误差的综合统计

SD(m) mj(m) α 0° 6° 15° 25° 0.19 0.20 0.22 0.27 0.23 0.23 0.28 0.36 0.27 0.28 0.34 0.46 0.32 0.34 0.41 0.57 0.38 0.40 0.49 0.68 0.48 0.50 0.62 0.85 0.59 0.62 0.75 1.03 0.67 0.71 0.85 1.15 40 60 80 100 120 150 180 200 注:表中0°、6°按(85)式中上式计算;15°、25°按(85)式下式计算。

根据本规范各种比例尺及最大视距,城市建筑区和平地、丘陵地地面倾斜角按6°计算;山地、高山地地面倾斜角按15°计算,由此算出地物点视距中误差列于表21。

表21 地物点的视距中误差(图上mm)

mj 比例尺 地区类别 城市建筑区与平地、丘陵地 山地、高山地 1:500 ±0.20(量距) ±0.62 1:1000 ±0.28 ±0.49 1:2000 ±0.25 ±0.42 3)地物点的方向中误差mf包括:测板安置误差、照准误差及画线误差等,其式为:

mf?m?r? (86) ?S???式中 mr?——测绘地物点的方向中误差(?);

S——测定地物点的图上最大视距长度。

142

第一篇 城市测量规范

其中mr随视距的增大而减小,但视距大到一定限度后,其减小的速度就缓慢下来,因此,对于大比例尺测图所规定的视距范围来说,目前国内大多数取用mr??6?。按(86)式结合本规范的视距长度计算得表22。

表22 地物点的方向中误差(图上mm)

S mf 140 ±0.24 120 ±0.21 100 ±0.17 80 ±0.14 75 ±0.13 4)由比例尺确定长度及刺点中误差mc包括比例尺刻划中误差、对点中误差和截取中误差,即

22 (87) mc?m2k?md?mq式中mk为比例尺分划的刻划中误差,不大于±0.lmm;md为测站一端对点中误差,取±0.lmm;

mq为截取线段的中误差,由于使用聚酯薄膜取代了裱板图纸测图,不再用卡规和复式比例尺在聚酯薄膜上截距刺点,而是直接用铅笔取点,因此各地普遍反映截取误差较大,取mq为±0.l5mm。将上述数值代入(87)式得mc=±0.2lmm。

综上所述,将各项中误差数值代入(84)式算出用图根点直接测绘的地物点点位中误差如表23。

表23 用图根点直接测绘的地物点的点位中误差(图上mm) mW 地区类别 比例尺 1:500 0.39(量距) 0.73 l:1000 0.43 0.61 1:2000 0.40 0.54 城市建筑区与平地、丘陵地 山地、高山地和设站施测 困难的旧街坊内部 下面再分析由增补的测站点测定的地物点点位中误差,误差源中测站点点位中误差mz

取代了(84)式中的mt,即

222 (88) mW?m2z?mj?mf?mc测站点点位中误差,本规范仅分析最常采用的图解支点的情况,这种方法增补的测站点

精度也是较差的,测站点点位中误差m8包括图根点点位中误差mt、测站点至地物点的量距(或视距)中误差mzj,方向中误差mzf和由比例尺确定长度及刺点中误差mzc,其式为:

222 (89) mz?m2t?mzj?mzf?mzc其中mt仍为0.2mm。

测站点用皮尺量距允许的最大长度,1:500、1:1000 和1:2000测图分别为50、100、160m,量距相对中误差按1/800计算;采用视距要求往返观测,视距精度为

13002?1,1:1000

400和1:2000测图图解支点的最大视距长度分别为70和120m。由此计算出各种比例尺测站点点位中误差如表24。

表24 各种比例尺测站点的点位中误差(图上mm)

中误差 项目 比例尺 1:500 1:1000 1:2000 0.2 mt mzj 实量 0.125 视距 — mzf 实量 0.17 0.17 0.14 视距 — 0.12 0.10 mzc 0.21 mz 实量 0.36 0.36 0.34 视距 — 0.36 0.34 0.125 0.175 0.10 0.15 然后再按(88)式计算由增补测站点测绘的地物点点位中误差如表25。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