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实践思考 - 图文 下载本文

城市道路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以济南市旅游路绿化设计为例

1.前言

交通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而道路绿化的实施古已有之,据文献记载,世界上最古老的行道树植于10世纪的亚洲,是连接印度加尔各答和阿富汗的干道中央与左右两侧所种植的3行树木,被称之为“大树路”。而城市道路绿化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秦时代就已种植行道树。《周礼》上说,公园前5世纪周朝由首都至洛阳的街道中有许多列树,来往的过客可以在树荫下休息;《汉书》记载:“秦为弛道(指的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道路)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50步,3丈而树,原筑其外,隐以金椎,树以青松。”由此可见,城市道路绿化在当时已有雏形。

现代城市道路作为构成城市意象的要素之一,是城市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的纽带和动脉,同时城市道路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载体,而城市绿化是联系城市各种绿地的绿色生态廊道。科学合理的城市道路绿的系统在组织交通、美化城市、塑造城市特色以及遮阴、降尘、降低噪音等方面均有着重要作用。

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城市人口数量和密度增长、车辆增长带来的交通问题,城市道路建设正处于一个超速与超前发展的时期,在道路绿化的设计方面,国外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城市道路景观绿化非常重视,已由以往的普通绿化发展到目前的景观生态绿化,强调道路绿化应综合考虑生态功能、景观美化功能、同周边环境协调功能、交通附属设施功能等多方面的完美结合。如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宽阔的道路两旁桉树成林,浓阴蔽日,汽车飞驶,人们却听不到车辆的噪音,也看不到飞扬的尘土;花园城市新加坡,在道路和建筑之间留下15米以上宽度的空地植树、栽花、种草,无论在街道两旁、道路分车带、交叉路口、行人过街天桥还是路等支柱之间,都是树木郁郁葱葱缀满藤萝,虽在闹市也可听到蝉鸣鸟叫之声,居民生活在舒适优美的环境中。

国情不同,中国有中国特有的城市发展和规划模式,自然生态条件也有很大差异,在规划和建设模式上和国外的可比性不大,但国外注重生态环境,注重树木生态效益发挥的做法值得借鉴。

1

每个城市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形成的年代不同,其道路格局和模式也各不相同,其道路格局和模式反映着历史的发展过程,记载着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故事,蕴含着城市的文化特色。城市建筑景观和道路景观共同代表着城市的形象,构成了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而城市中不同的道路如何在满足功能定位的前提下,充分结合各有特点的绿地条件,依据适地适树、多样丰富、生态美观的原则做好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打造特色道路景观是旅游路绿化景观设计的关键所在。

2.概况

济南市旅游路位于济南市东部是贯穿济南东西的三条交通要道之一。西起舜耕路南段,东至济王路杨家河立交桥,全长28.42公里,道路等级为城市侧干道,设计行车速度为60km/h。旅游路途经千佛山、开元寺、浆水泉、龙洞风景区,并辐射到植物园、章丘泉水,经过位于省城东部规划中的体育公园等一系列景点和历史文化遗迹,整条路蜿蜒于济南东部山中沿线山体众多,风光秀丽,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景观旅游大道”。

景观规划范围

根据济南市规划局已确定建设项目的建筑边线以及沿线村庄、山体等因素,确定景观绿线如下:

起点舜耕路--东二环:总长4.7km,绿线根据山体和景区的实际情况确定,绿化面积约27万平方米.

东二环--港西路:总长16.6km,绿线15m,局部地段因山体和景区的实际情况确定绿线范围,绿化面积约63万平方米。

包括沿线山体、节点以上道路绿化总面积90万平方米。

3.设计理念和原则

应旅游路处于两侧以自然环境及山体景观为主的大环境中,为突出其不同于一般的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确定设计理念为:以植物造景为主,从生态学角度出发,科学配置融于自然的、稳定的植物群落,采用自然式种植手法,打造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现代化城市道路植物景观。根据对旅游路场地的多次现场踏勘和研究分析,确定了以下的设计原则:

3.1、生态性原则:应道路穿行于山中,对原有地形地貌有较大的破坏,在

2

设计中注重道路两侧山体的水土保持和绿化修复,适地适树,在尊重原生植物群落特色的前提下,植物配置考虑慢生速生相结合;突出植物的多样性,营造色彩丰富植物群落生态稳定;风格自然的道路、山体、植物景观效果,建立良好的道路绿化和山体绿化的生态和谐。

3.2、生态性原则:旅游路虽然途经不同的景区景点,而且两侧地形变化丰富,但具有一定的结构完整性,设计中注重总体把握绿化风格的统一性,突出旅游大道的特色,使其成为串联各景区景点的绿色项链,达到“城在山中,车在林中,人在园中”的人造景观与自然景观同为一体的景观效果。

3.3、协调性原则:依托、利用、结合道路两端的自然山体和景区景点,根据道路沿线的用地性质和自然环境特色,分别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和植物品种,打造山、林、城有机交融的绿色生态廊道,并结合两侧的用地规划时序,适当扩大道路绿化范围,有效控制违规建设

3.4、文化特色原则:结合途经的景区景点,在节点绿地和两侧稳定岩石的峭壁上适当设置内容相关的点景石、壁画、碑刻等景观小品,体现其旅游的特质,作为向路人展示途经景区景点的载体,突出文化内涵。

3.5、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人流比较集中的景区段和居住区段,结合实际情况在绿地内为行人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场所和设施;在公建区段的植物则选择枝繁叶茂的树种并采用乔灌草复式种植为公建用户营造良好的噪音隔离绿带等手法,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3.6、节约性原则:在保证绿化景观效果的前提下,从便于管理,节约人、财、物角度出发,沿线地形注重随坡就势、因地制宜;植物品种主要选择耐干旱、耐瘠薄的乡土树种;地被除重要节点外减少草坪用量。

4.设计内容及设计手法:

根据对旅游路全线实际地形的详细踏勘和对用地性质的归纳分析,设计内容和特点主要概括为一般路段、开山筑路段、道路节点三部分,并根据其场地特点分别制定具体的设计手法。

4.1、一般路段:采用自然式种植形式,以三季有花,四季有景为原则,注重植物的色相和季相变化,乔、灌、草合理搭配,营造色彩丰富明快,景观自然和谐的道路绿化效果。根据绿线范围结合道路两侧用地情况,确定以下几种绿化

3

方案:

(1)路侧与自然山体结合段:研究并模仿山体植被群落特征,采用自然式群植、混植的方式,选择耐瘠薄的与山体绿化相近的植物材料,速生与慢生树种相结合,注重植物季相景观的营造,使之与两侧山体自然过度,使道路绿化与山体景观融为一体。

(2)路侧有村庄和民房地段:在村庄和民房杂乱无序、景观凌乱段 采用乔灌草复式种植的形式,后侧大乔木片林为下种植灌木,前侧种植小乔木,花灌木,对两侧建筑进行遮挡,形成梯形结构的封闭绿化模式;

在整体布局能体现济南山区民居特点,有较好观赏价值,且距离较远地段,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