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量比较丰富,普遍分布于全区的低洼地带,含水层岩性为砂、砂砾石等。
基岩裂隙水,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广泛分布于低丘及低洼地带,含水地层岩性多见于凝灰质岩类及火山碎屑岩花岗质岩类等,该区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垂向渗入补给和河流的侧向补给。其补给和排泄条件一般。该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以孔隙水、裂隙水为主,其深部水量不大。
三、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测区电性特征
本区电测深曲线类型为:KQQ、KHA、AKH型(见图)其
电性特征如下:
本区地电变化不大,视电阻率(ρs)值,高低主要受表土、亚粘土、砂、砂砾石及上部地层含水量大小等因素的控制使电测深曲线(ρs)值有所变化,所以在本区的视电阻率值变化不大。
第一层,为亚砂土、亚粘土夹碎石,电阻率值为:30.0—50.0ΩM左右,厚度在0.50—2.50米左右。
第二层,为亚粘土、粘土等电阻率值在20.0—150.0ΩM左右,厚度在5.0—13.00米左右。
第三层,为泥质岩类及砂、砂砾石、凝灰岩等,电阻率值在80.0—150.0ΩM左右,厚度在70.0—130.0米左右,130—150米以下为花岗质岩类,可视为基岩。 四、解释推断
根据实测电测深资料,并结合当地地质情况分析,本次完成的三处地段,属同一地貌、同一地质单元的地质地层。所在地受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变质作用等多方面影响,由于大山前村高坡处无较大的含水区段,经此次物探测量工作,确认:小河南岸缓坡处,高坡之上
的地质构造带处可供成井。
上部地层以亚粘土、泥质岩类等地层为主,补给条件较差,水量不大,下部砂、砂砾石及凝灰质岩类为主。岩性特征从上至下逐渐变硬、致密,本区畜水类型为砂、砂砾石及构造裂隙水、接触带水。综上所述:经本次物测结果认为,物探工作后所给出的打井区段是本区的主要含水地段。可满足于饮用水要求。
下面为本次工作解释结果:
位置:XXX旗牛家营子,大山前村7组(井房旁) 点号:KD1 Y=20638350 X=4664648 方位:SN
日期:2011年7月28日
h1=2.10Μ p1=32.0ΩΜ 亚砂土、亚粘土夹碎石 h2=11.50Μ p2=47.0ΩΜ 亚粘土、粘土
h3=19.80M P3=80.0ΩM 泥质岩类及砂、砂砾石 h4=120.00Μ p4=47.0ΩΜ 砂、砂砾石及凝灰质岩类接触带
h5=280.00Μ p5=63.0ΩΜ 凝灰岩类及花岗质岩类 建议成井深度:130——270米
预计出水量:10——15T/h
位置:窑上三组,东侧大口井西南50米 点号:KD3 方位:EW
日期:2011年7月31日
h1=1.20Μ p1=47.0ΩΜ 表土、亚粘土 h2=13.00Μ p2=155.0ΩΜ 砂、砂砾石夹粘土 h3=51.00Μ p3=45.0ΩΜ 砂、砂砾石及泥质岩类 h4=180.00Μ—— 200.00M p4=105.0ΩΜ
凝灰岩及花岗质岩类 170M——185M为破碎带 建议:井成深度200——220M 预计出水为8——10T 位置:二道沟门,路边 点号:KD4 方位:NS
日期:2011年8月1日
h1=1.20Μ p1=39.0ΩΜ 表土、亚砂土、亚粘土夹砂砾石 h2=18.00Μ p2=125.0ΩΜ 砂、砂砾石夹粘土 h3=80.00Μ p3=51.0ΩΜ 砂及泥质岩类、凝灰岩 h4=190.00Μ p4=46.0ΩΜ 凝灰质岩类及花岗质岩类
建议:成井深度170——200M 预计出水为8——10T
五、结论
1、本次物探工作均按甲方要求,在指定位置进行物探测量工作。 2、该区井深设计为130一270米之间,视岩性变化加深或变浅。 3、成井后选用水泵配备适当、不应选用过大水泵,并做好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
4、该区采水区段:为砂、砂砾石及构造带和接触带水。 5、成井后,注意洗井、使水流畅,便于更好的采用地下水。 6、本区在成井后,应注意洗井,采用洗井方法:射流洗孔器、毛刷洗孔器、活塞洗孔器。如有必要可采用药物洗井及二氧化碳洗井。
7、本次物探工作成井位置建议第一处在小河南岸,第二处在水房旁,第三处在废井处。
8、本区开孔孔径500—600mm,下入Φ300mm厚壁管及过滤器至完整岩层,冲孔反浆,带水填砾,下部以273—219mm井径成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