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先学后导 西江中学高中政治学案系列
高二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一框导学案 学案编号:ZZBX4-06-01 主备人:陈建梅 审核人:高二政治备课组 年级 班别 姓名 一、学习目标:⑴ 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特点。⑵ 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
是认识的基础。
二、学习重、难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实践的含义及特征 三、基础知识整理:
(一)实践及其特点 1、实践的含义
实践是人们 客观世界的 活动。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
都是以 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 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 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 的存在变为 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
(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实践的 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 、 和 。)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规律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 、有 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 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 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2、实践是认识的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 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 ,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 。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 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 的存在变为 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 和实践所产生的 加以对照,从而检查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4、实践是认识的 和 。认识从 中来,最终还要回到 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 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四、课堂合作探究与共享:
探究一:阅读教材第42页方框中的内容,探究下列问题。 1、 结合教材42~43页内容,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实践的含义和特点)
2、简要分析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与杜威、费尔巴哈、黑格尔观点的不同。
探究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具体来说,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请你结合以下材料谈一谈对这四句话的理解。
材料一:西红柿曾被视为有毒之果,并被取名为“狼桃”。直到18世纪末,法国的一名画家在冒险品尝“狼桃”之后,才揭开了西红柿的食用之谜。
1
小组合作.先学后导 西江中学高中政治学案系列
材料二: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工业生产,需要科学来查明白自荐物体的物理特性,弄清自然力的作用方式。” 材料三:阅读教材第45页方框中的内容。
材料四:一位从国外学成归国的博士,毅然来到天山脚下的尼勒克草原。他从银行贷款买了奶牛,运用学到的试管冻精、胚胎移植等新技术进行试验,第二年,奶牛就产下了两种牛犊。他把这一养殖良种奶牛的技术传给了当地牧民,实现了共同富裕。
五、课堂练习
1.2009年6月11日,中科院对地观测中心主任介绍了未来几十年我国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三大发展战略目标。确定未来目标表明 ( ) A.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的发展理念是“发展=经济增长”。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明白了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有效地避免粗放性、浪费性、污染性的问题。这主要体现了( )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B.正确认识对事物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广东省委、省政府公布的《关于实施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决定》中有这样三句口号:“先干不评论,先试不议论,实践作结论”。这是强调 ( ) A.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B.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在改革发展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4.《光明日报》发表文章指出,尽管马克思已经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初步奠定了全球化理论的哲学基础,但是,由于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现代信息通信工具的广泛使用,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问题的视野,也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新课题。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5.“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这段话说明了( ) A、人的一切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B、人的意识具有创造性
C、认识有时是独立于实践之外的 D、实践在认识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6.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段话说明( ) 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
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 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
7.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用车运呢?这种观点主要错误在否认了( )
A.实践的历史性 B.实践的能动性 C.实践的客观性 D.实践的主观性 8.“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说明(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9.实践活动多种多样,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活动的有( ) A.蜘蛛结网 B.“一国两制”构想 C.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 D.经济体制改革 10.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 )
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