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各章试题及答案 下载本文

(1) 这3个基因在第2染色体上的顺序如何? (2) 这些基因间的遗传距离是多少? (3) 并发系数是多少?

模拟试卷(四)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核型

一个物种的所有染色体组成,包括数目、大小、形态的总和称为核型。 2、测交

将待测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根据杂交后代中表现型的种类和比例推测待测个体的基因型,这种杂交方式称为测交。 3、干扰

在三点测验中,实际观察到的双交换值与理论双交换值不相符合的现象称为干扰。 4、基因互作

两对或更多对基因控制同一个单位性状的发育的现象称为基因互作。 5、完全连锁

两对紧密相邻的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发生交换,一起遗传给后代。 6、亲缘系数

度量两个个体之间亲缘程度的数值称为亲缘系数。 7、简并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密码子决定一个氨基酸的现象称为简并。 8、伴性遗传

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性别密切相关,这类性状的遗传称为伴性遗传。 9、转化

细菌通过细胞膜直接在环境中摄取DNA片段的过程称为转化。 10、断裂基因

编码序列被不编码的序列隔裂成若干个部分而形成的不连续形式的基因,是真核基因的普遍形式。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不编码序列称为内含子。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Mendel。 2、着丝粒。 3、相互易位。 4上位性。 5、42 , 24 。

6、帽子, 多聚腺苷酸(poly A)尾巴, 内含子。 7、先导链 , 后随链 。

8、紫色 , 9紫:3红:4无色 。 9、U型管 , 细菌是否直接接触 。 10、不发生交换。 11、雄性。 12、转化 。 13、恢复, 保持 。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 8、( - ); 9、( + ); 10、( + )。

四、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C); 2、(D); 3、(B); 4、(C); 5、(D); 6、(B); 7、(C); 8、(D); 9、(B); 10、(C) 。

五、简答题 (每小题5分,共10分)

1、何谓“纯系学说”?为什么说“纯系”是相对的?

答:约翰逊把这种自花授粉的一个植株的自交后代称为纯系(pure line)。严格自花授粉作物,由基因型纯合的个体自交产生的后代群体的基因型也是纯合的。在一个自花授粉植物的天然混杂群体中,通过选择可以分离出许多纯系,在混杂群体中进行选择是有效的;纯系间的显著差异是稳定遗传的;纯系内的差异是不遗传的,因而选择是无效的。

但是,所谓纯系学也是相对的。首先,纯系概念是建立在单一性状基础上的,若从生物整体来看,完全纯合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其次,自然界中绝对的自花授粉也几乎是没有的,由于种种影响因素,总会出现某种天然杂交,导致基因重组。另外,自发突变也会改变基因的纯合。故此,所谓“纯”只是相对的、局部的和暂时的,对于非自交繁殖的动物更是如此,所谓“纯系内选择无效”的观点难以成立。前面已经指出,天然杂交和突变的存在,必然导致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变异,群体中变异的存在就是选择的基础。在实践中,尤其是对于那些经过长期种植和大面积推广的纯系品种,总会产生一些变异个体,因而可进行有效的再选择。例如,我国的稻、麦、棉中许多优良品种就是通过连续选择而育成的。 2、真核生物mRNA和原核生物mRNA有哪些区别?

答:原核生物mRNA一般是多顺反子的,真核生物mRNA则是单顺反子的;

真核生物mRNA的5’端有7-甲基鸟嘌呤帽子,3’端有多聚腺嘌呤(polyA)尾巴,而原核生物mRNA没有这两个结构。

六、问答与计算(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有一个已知核苷酸序列的RNA分子,长300bp,你能否判断: ③ 此RNA是mRNA而不是tRNA或rRNA; ④ 是真核生物mRNA还是原核生物mRNA?

答: (1)此 RNA的序列比较长,不可能是tRNA,因为tRNA的序列比较短,

一般不会超过100bp。如果是rRNA应该含有许多特殊元件,如假尿嘧啶和5-甲基胞嘧啶;而且应该有可以形成发夹结构的反向重复序列。如果是mRNA则应该有AUG起始密码子、一段相应的氨基酸密码子和相应的终止密码子构成的开放阅读框。 (2) 所有的真核生物mRNA在5’端都含有一个7-甲基鸟苷,而大多数在3’ 端都有一个长的多聚腺苷酸(poly A)尾巴。这些都是原核生物mRNA所不具备

的,但是原核生物mRNA靠近5’端有一个核糖体结合序列(SD序列)。

2、 在番茄中,基因O、P、S位于第二染色体上。这3对基因均杂合的个体与三隐性个体测交,结果如下:

测交后代表现型 测交后代个体数 + + + 73 + + s 348 + p + 2 + p s 96 o + + 110 o + 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