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能力具体 下载本文

儿童情绪能力测量

1儿童情绪能力测量结构

情绪识别

情绪表达 情绪调节 情绪知识(纵向)

情绪理解

1.1 情绪识别与理解

1.1.1第一阶段(情绪识别):6中基本能力的识别(开心,生气,愤怒,惊讶,害怕,厌恶)

方式一:呈现几张图片,然后儿童找出与某一情绪词相配的情绪面孔。

方式二:说出情绪面孔是什么表情。

1.1.2第二阶段(情绪理解): 分类一:1情绪词汇理解

2情绪识别线索

3情绪与事件、行为的因果关系

4情绪隐藏的理解(6)

分类二:情绪理解任务包括4 个任务: 情绪标签任务、情绪观点采择任务、基于信念的情绪理解任务、冲突情绪理解任务(5)

分类三:包括情绪标签任务、情绪原因理解任务、冲突情绪理解任务和情绪调节任务(7) 分类四:情绪理解测验(情绪状态理解测验、情绪原因理解测验和情绪调控理解测验)(8) 分类五:情绪理解问卷法(用开放式问题,包括情绪词汇的理解、情绪识别线索、情绪因果

关系以及情绪隐藏四个维度)(9) 分类六:ACES儿童情绪技能评价测验(Schultz,1998,a=.71)包括面部表达,社会情景,社

会行为(11)

1.2 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

1.2.1第一阶段(情绪表达):

初级表达;表现出6种情绪

高级表达:说出场景所表现的相应的情绪

1.2.2第二阶段(情绪调节):对自己情绪的调节,对表达的调节?(是否能分开)

1

初级调节:无意识的调节

高级调节:从低到高,从少到多使用策略(共情属于情绪理解?,情绪伪装)

自我调节策略分类1:建构性策略,破坏性策略,回避性策略,情绪释放(1)。

策略分类2:自我安慰、替代活动、被动应付、发泄、问题解决和认知重建(认知重建是指儿童对消极情境中的各项参数进行重新思考或重新解释)在观察中对发泄和消极的调节策略予以忽视不计。(采用情绪调节问卷)研究的角度转向情绪调节的策略,如Lazarus(1984)把调节策略分为以问题为中心的应付和以情绪为中心的应付,而Gross(1998)则是从反应调节和原因调节两种方式来研究情绪调节。儿童的情绪调节可分为支持性的调节策略、参与性的调节策略和独立运用的调节策略。《学前儿童情绪调节策略的发展及其相关研究》

1.3 情绪知识《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的研究综述》

情绪表达规则包括两种成分:表情调节知识和目标,表情调节知识是指根据情景要求调节面部表情的指示。情绪表达规则目标主要包括三种:自我保护目标——为了远离麻烦和维持自尊;亲社会目标——为了考虑他人的感受;社会规范目标——为了维持社会规范和准则。 儿童运用情绪表达规则调节外部情绪表现,具体可以分为四类:最小化规则;最大化规则;面具;替代。

方法:故事情境法,自然实验法

Matsumoto 等人提出,依据情绪表现规则,人们对情绪表达行为的调节有以下几种方式: (1) 夸大(amplification) ,表达的情绪比实际感觉到的情绪强烈; (2) 缩小

(deamplification) ,表达的情没有实际感觉到的情绪强烈; (3) 中立(neutralization) ,什么也没表现出来; (4) 掩饰(masking) ,表达的情绪并不是个体真实感受到的情绪; (5) 限制(qualification) ,当情绪是混合的或者同时产生两种不同的情绪时,只表达其中一种情绪; (6) 没有调整的情绪表达(unmodified expression) ,表达的情绪就是自己真实体验到的情绪。《儿童情绪表现规则知识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2儿童情绪能力的发展

2.1情绪识别和理解的发展

2.1.1情绪识别

3~6岁幼儿对面部表情的识别能力好于对语调表情的识别能力。对积极情绪的识别好于对消极情绪的识别。对情绪标签任务中面部表情的理解和语调表情的理解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和性别差异。(7)

4岁和5岁的儿童已经能分辨真实的情绪和表现出来的情绪;[3]

2.2.2情绪理解

3岁是情绪理解能力的一个关键期,4岁已基本获得了该能力。儿童对积极情绪的理解高于对消极情绪的理解,女孩推测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高于男孩。(1)

3岁幼儿就已经能够对情绪进行归因,伴随着年龄的发展对情绪原因的理解更具有逻辑性。基于愿望的情绪归因高于基于信念的情绪归因。年龄和性别的差异不显著,但年龄对情绪原因理解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7)

3~4岁幼儿没有对冲突情绪理解的能力,4岁幼儿对冲突情绪的意识,5~6岁时迅速发展。(7)

2

3岁时,儿童开始将情绪与外部原因联结起来(礼物使人快乐,宠物死去让人伤心)。这个时候开始,他们开始区别更多的情绪。更大点的孩子能够明白一些情景下可能同时产生两种情绪(比如伤心和生气)。理解能力的发展与想象力和TOM相关。[7]

2.2情绪表达和情绪调节的发展

2.2.1情绪表达的发展

在头三年,婴儿开始丰富他们的表情,以及开始用语言表达感受,此时情绪表达的社会化开始出现(开始能够掩饰和压抑他们的感受,开始能调整表达行为的合理性)。在6岁的时候能够解释一般的行为。对于复杂情绪的表达开始于初学会走路的时候。[7]

2.2.2情绪调节的发展

幼儿使用最多的情绪调节策略是建构性策略,其次是回避和情绪释放策略,最后是破坏策略。3岁幼儿更倾向于使用情绪释放策略,4岁较多使用建构策略,5岁更喜欢使用回避策略。(1)

3-4岁幼儿倾向运用回避性策略,其次是释放性策略。4-5岁幼儿倾向运用建构性策略,其次是是方形策略和回避型策略。5-6岁幼儿倾向运用建构性策略,其次是回避型策略。随着年龄的增长,建构性策略的使用越来越多。年龄和性别对幼儿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不大,但3~4岁男孩有使用破坏性策略的行为。(7)

0-2岁儿童行为自我调节的发展,依次表现在4个阶段:反射性调节,感觉运动调节、控制阶、自我控制,并因自身运动能力的发展而先后出现身体自慰行为、控制视觉注意、躯体接近或回避等方式。2-3岁时,儿童的言语和认知能力迅速发展,极大的支持了学龄前儿童对认知重建等积极调节策略的运用。4-5岁的儿童更多的利用认知策略,以建设性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并有一个解决社交问题的目标。6-8岁,10-12岁儿童开始使用解决问题、寻求支持、远离、内化、寻求外在原因等应对策略。[6]

情绪伪装:2岁时儿童开始出现情绪的伪装;4岁时儿童是刻板的情绪伪装(一般是伪装负性情绪),难以解释自己或理解他人的情绪伪装;6、7岁时儿童可以较灵活的伪装情绪,解释自己或理解他人情绪伪装的能力提高,儿童除了伪装负性情绪,同时也会伪装正性情绪;9、10岁时儿童可以洞察情境以自发的情绪伪装,可以有选择的表现或伪装负性情绪,可以准确的解释自己或理解他人情绪的伪装;12、13岁则是儿童的情绪伪装发展基本成熟的阶段。《儿童情绪伪装能力的发展和影响因素》

2岁的儿童开始出现情绪的伪装;年龄较小的女孩调节情绪表现比男孩更擅长。[3]

2.3情绪知识

情绪表达规则:只有到了6岁的时候,真实和表象之间的区别才完全被掌握,这时儿童才明显地体会到感情和行为可以不对应。学前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非常缓慢,直到小学阶段,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才得到迅速发展,因为该阶段儿童获得了较复杂的认知技能和社会技能。大约9岁左右儿童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发展最为迅速。9岁以后继续发展,Saarni 用自然实验法研究发现,11岁儿童比7~9岁儿童调节外部情绪表现的能力更强,认知水平更高。小学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情绪表达规则认知水平却几乎没有什么发展。《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的研究综述》

6 岁的儿童已经获得了与情绪表现规则有关的基本的区分技能。[3]

3

3儿童情绪能力测量若干方法举例

3.1情绪识别与情绪理解

3.1.1情绪识别

实验者询问被试一些简单的控制问题,如“你知道什么是生气吗?”,“你见过别人难过的样子吗?”或者“你害怕什么呀”,以确保被试理解情绪词。对于较小儿童,还询问他们能否假装出来。结果表明所有被试在理解四种情绪标签词上没有困难。实验中,要求被试一定在把四种照片都看完后,做出选择。主试如果发现被试没有看完一次呈现的所有照片,就提醒被试。如果被试第一次指认错误,附加追问程序,即追问“, 你确认是这张吗?”如果被试第二次改变了选择,而又选错,那么被试本次就算选错。如果被试第二次选对了,就继续追问被试“, 最后确定选哪个?”,被试的再次选择作为最后的选择。为了不影响被试的判断信心,中间随机穿插对第一次就做出正确选择的追问程序。(3)

(7)测量情绪标签任务

a面部表情识别:主试按照男高兴、女高兴、男伤心、女伤心、男生气、女生气、男害怕、女害怕的顺序排列好八张面部表情图片,按顺序先后呈现,每张呈现一次,让幼儿进行识别。然后,打乱图片的顺序,主试说随机呈现图片,让幼儿识别,对被试识别错误的图片进行反复纠正,主试说出一种情绪,要求被试指出相应的图片,直到其能正确识别为止。

b语调表情识别:先后间断性地播放语调表情录音,次序为高兴、生气、害怕、伤心,每种语调播两次,每播完一种语调对被试进行提问,对不能用语言回答出问题的被试进行图片指认,随机抽取其中的一套,指导语:“在这些图片中把你认为的表情指出来。”评分标准:如果被试正确命名或指出情绪,记2分;如果被试辨别不准确,但能够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进行区分,如把害怕说成伤心,记1分;如果完全错误,记分0;面部表情一项上的满分为16分,语调表情上一项上的满分为8分,情绪标签任务上的满分总计为24分。

(8)情绪状态理解测验包括表情识别、基本情绪识别、自我意识情绪识别和混合情绪识别四个成分。第一,表情识别成分旨在考察儿童对面部表情的识别能力。第二,基本情绪识别和自我意识情绪识别两个成分旨在考察儿童对不同情绪情境的理解能力。第三,混合情绪识别旨在考察儿童对两种同一性质和不同性质情绪能否同时存在的认知。

(9)面部表情照片(Pictures of Facial Affect) 由Ekman 和Friesen 于1976 编制,包括110张35厘米黑白幻灯片,分别是男性和女性成人表达快乐、害怕、惊讶、悲伤、生气和厌恶6种基本情绪的面部表情照片。Ekman 指出,使用由36张图片构成的一个子集就可以保证测量工具的效度。这是早期研究表情识别普遍使用的工具。后来的研究者多使用表情图片来代替表情照片。

3.1.2情绪理解

(6)被试为小学四,五年级学生,采用青少年情绪理解力问卷。

包括四个维度:a情绪词汇的理解,包括情绪概念的理解和情绪词汇的提名。4个水平:不理解或错误理解;将情绪理解为具体情绪类别,如喜怒哀乐;将情绪理解为情绪的主管体验或外部表现,如生气时的举动;试图定义情绪,如情绪是听到或看到一些事物后的反应。 b情绪识别线索的理解,主要指识别自己和他人情绪的线索。分为以下几类线索:表情线索,身体动作线索,人际行为线索,言语及副言语线索(内容,语音,语调),情绪事件线索,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