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下载本文

6.教师小结:作者细致地描写了祥子结实健美的身体,表现了车夫祥子旺盛的生命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在小组讨论交流,再全班交流汇报,共同分享自学成果。此环节是为完成课后第1题设计的。

板块四 精读片段,感受形象

1.谈话导入。

一个大地主,他拥有十多万两银子,请大家设想一下他临死时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指名学生说)

2.教师引导:作者吴敬梓用简洁的笔墨,细致地为我们勾勒了一个大地主临死前的情形。相信通过我们自己的阅读一定能找到答案。

3.学生自由读片段《两茎灯草》,边读边想:严监生临死时是怎样的一种情景?

4.教师范读片段《两茎灯草》,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教师范读,生想象画面)

5.请把你脑海中浮现的严监生的形象介绍给大家。

严监生的脸干瘪干瘪的,一双眼睛竭力睁得滴溜圆,望着床旁的烛台,使尽浑身的气力伸出两根手指,看见大家都不了解他的心思,他气得一声连一声地咳嗽。

6.教师引导:让我们来看看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

7.作者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请同学们画出有关语句后细致地读一读,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的变化揣摩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学生边读边画)

8.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变化。(学生自由讨论) 9.全班交流汇报:对照课文具体谈谈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的变化。(学生自由交流)指名学生读,再齐读。

10.请大家根据严监生的动作、神态猜测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学生自由猜测)

11.教师小结:多么可笑而又可悲的严监生呀!在临死前,居然为了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而不能安息。如果此时你就站在他的床前,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指名学生说)

12.请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学生练习读片段) 13.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片段。

14.全班交流汇报。(指名读得好的同学上台读,师生评议)

5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人物内心世界,入情入境地阅读,边读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去猜想严监生的内心活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2.比较阅读三个片段,找出它们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学习表达

1.谈话导入。

老舍曾说过,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动作描写,尤其是凝聚人物个性的细微动作,往往是人物个性化的标志。心理描写有内心独白、表情描摹、展开联想等。心理描写经常与动作描写结合在一起,目的在于准确地传情达意,但无论用哪一种方式表现,一定得注意合情合理。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举例说说三个片段分别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效果。

3.全班交流汇报《摔跤》。(《摔跤》主要用了动作描写)

4.教师小结: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两个小朋友鲜活的性格特点:小胖墩儿憨厚老实,小嘎子活泼、调皮,爱耍小聪明。

5.《摔跤》这个片段,作者除了用动作描写以外,还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还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

6.教师小结:《摔跤》这个片段作者运用了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描写,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塑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性格特点。

7.朗读《摔跤》这个片段,边读边想象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时的情景。 8.默读课文,同桌之间试着把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摔跤的情景表演出来。

9.指名小演员上台表演。表演完后,其他同学评价,小演员认真听别人的建议并改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汇报,自读自悟《摔跤》这个片段,并交流这个片段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6

板块二 自主交流,体会表达

1.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成功地塑造了祥子、虎妞两个人物形象。《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片段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效果。

2.全班交流汇报《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用了外貌和动作描写) 3.教师小结:《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片段,作者运用了外貌和动作描写,外貌的细致刻画和动词的合理运用,塑造了祥子老实、生命力旺盛、吃苦耐劳、自尊要强的特点。

4.朗读《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片段,边读边想象祥子的外貌特征。 5.同桌之间,一个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一个听完后提出建议。

6.指名学生上台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听完后,其他同学评价,朗读的学生认真听别人的建议并改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汇报,自读自悟《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这个片段,并交流这个片段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板块三 交流学习,体会表达

1.《两茎灯草》是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小故事,它成功地塑造了严监生吝啬鬼的形象。《两茎灯草》这个片段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的效果。

2.全班交流汇报《两茎灯草》。(《两茎灯草》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

3.教师小结:《两茎灯草》这个片段,作者运用了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动词的准确运用,语言和神态描写的恰当运用,刻画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吝啬鬼形象,把严监生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表现了出来,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朗读《两茎灯草》这个片段,边读边想象严监生临终时的情形。 5.同桌之间,一个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一个听完后提出建议。

6.指名学生上台有感情地朗读这个片段。听完后,其他同学评价,朗读的学生认真听别人的建议并改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全班交流汇报,自读自悟《两茎灯草》这个片段,并交流这个片段描写人物的方法,结合课文中的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板块四 比较阅读,感悟写法

1.快速浏览这三个片段,比较一下三个片段在方法上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

7

三个片段的相同之处是:都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三个片段的不同之处是:《摔跤》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还运用了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运用了外貌描写,还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两茎灯草》主要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还运用了语言描写。

2.教师小结:《人物描写一组》都运用了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即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可以使读者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动作,听到了人物说的话,整个人物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的眼前,栩栩如生。

3.为了初步学会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我们来做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1)有这么一个男孩,胖胖的圆脸,又浓又粗的眉毛,小眼睛翘嘴巴,黑而短的头发。最可爱的是他有一个圆鼓鼓的肚子,这体形还真像《西游记》里的猪八戒。猜猜他是谁?

(2)他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看,窗外下着瓢泼大雨,同学们要放学了。他仔细地把一大摞语文作业本整理好,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上面。然后他冒着雨,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帮唐老师把作业本送到五年级老师的办公室。一直以来,他都在默默地为班集体的事情而忙碌着。猜猜他是谁?

4.教师总结:《人物描写一组》为我们刻画了几个呼之欲出的鲜活的人物形象,有争强好胜、聪明机敏的小嘎子,有吃苦耐劳、自尊要强的祥子,有视财如命的严监生。人物性格的灵动,得益于作者合理运用了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它还告诉我们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比较三个片段中人物描写方法的异同,并体会不同的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指导学生活学活用,做“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加深对人物描写方法的领悟。

?板书设计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