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管理学基础 下载本文

率的逻辑)为重要标准。

25: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其中“理想的”是指现代社会(最有效和合理的)组织形式。

26: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

27: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军队)。

28: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被称为(案例教学)。 29:(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30: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片废墟上迅速发展起来,起主导和关键作用的是(培养并利用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31:1993年,海默和钱皮合著了《企业再造工程》一书,该书总结了过去几十年来世界成功企业的经验,提出了应变市场变化的新方法,即(企业流程再造)。 32: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企业文化)。

33:企业流程再造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从(生产流程)上保证企业能以最小的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

34:企业流再造强调(顾客为导向和服务至上)理念。 35:(彼得。圣洁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引起管理界的轰动,从此建立学习型组织、进行五项修炼成为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热点。 36:深层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精神)。

37:关于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精神层是物质层和制度层的思想内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38:计划工作的前提是(预测)。 39:计划工作的核心环节是(决策)。

40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计划工作主要是指(制订计划)。

41:组织的各级管理人员都是计划的编制者,战略性计划是由(高层管理者)负责制订的。 42:每一层级的管理都参与组织计划的制订,这就是计划工作的(普遍性)。

43:计划工作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和可能发生的新变化,新机会而作出决策,这就是它的(创新性)性质。

44:制订作业计划的依据是(战略计划)。

45:当外部环境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时,计划应是指导性的,同时计划期限也应该(更短)。 46:基本建设计划、新产品试制计划等为完成某一特定任务而拟订的计划,就是(专项计划)。 47:综合计划与专项计划之间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48: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采取的一毓措施、手段或手巧就是(策略)。

49:选择方案就是根据评价结果,从各种可行方案中选出(最满意)的方案。 50:对各种商品的规格、销量、价格的变动趋势等进行的预测就是(市场预测)。

51:若企业要改变经营方向、进入新的产业领域,就需要对该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长期预测)。 52:定性预测主要领先专业人员运用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对有关事物远期的变化趋势进行描述,需要进行(长期预测)。

53:当预测者能够得到足够的准确数据资料时,采用(定量预测)是可取的方法。 54:首先把目标管理作为一套完整的管理思想提出来的是(彼得。德鲁克)。

55:企业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与修正,使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宗旨,这就是确定企业目标的(权变性)原则。

56: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单纯强调利润会使经理人迷失方向以致危及企业的生存,因此他提出,企业目标唯一有效的定义就是(创造顾客)。

57: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加以确定,既要保证目标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其可行性。这就是确定目标的(现实性)原则。 58:目标管理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将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 59:(有利于企业组织机构的改革)体现了目标管理的优越性。

60:一些学者提出,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限制,人们只能得到(满意利润)。

61:通过对目标变迁的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企业长寿)是成功管理的直观标志,也是企业永恒追求。

62:戴维斯等学者指出。企业目标可以分为主要目标、并行目标和次要目标等多种类型。(主要目标)由企业性质决定,是贡献给企业顾客的目标。 63:企业目标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次要目标)是贡献给企业本身的目标,是企业实现高效生产的前提和保障。

64:企业目标具有变动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顾客之上)的企业目标日益普及。

65:有些组织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来说,(长期目标)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66:在德鲁克目标管理概念的基础上,有一位学者提出了新的业绩评价方法,他就是(D。麦格雷戈)。

67:管理学家(R。利克特)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研究目标管理,提出 :工作成果=决策的质量*激发人们履行决策的动机。

68:目标建立过程中要注意目标数量要适中。一般而言,要把目标限制在(5个)以内。 69:目标管理思想诞生于美国,但最早奖其应用于管理实在的国家是(日本)。

70:企业管理层次的差异决定了目标体系的垂直高度。这样,企业目标就成了一个有层次的体系和网络,这体现了目标的(层次性)。

71:企业目标的内容和重点是随着外界环境、企业经营思想、自身优势的变化而变化的,这就是企业目标的(变动性)。 72:(20世纪70年代)以后,目标管理思想在我国一些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实践中与计划管理、民主管理、经济责任制等管理制度相结合,形成了带有中国特色的目标管理制度。 73:目标管理理论的理论基础是(权变管理理论)。

74: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通过市场中“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从而实现全社会的公共利益最大化。

75:传统的目标高定过程是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完成的,现代管理学提倡(参与制目标设定法)。 76: 战略管理是以组织全局为管理对象来确定组织发展的远景和总体目标,规定组织总的行动纲领,这就是战略管理的(全局面性)特征。 77:战略管理的基础工作是(预测)。

78:组织战略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是一种概括性和指导性的规定,是对组织未来的一种粗线条的设计。这是战略管理的(纲领性)特征。 79:关于战略远景的描述,下列选项中,(C)是不准确的。

A:它说明了组织的性质 B:它明确了组织所从事的事业 C:它规定了可量化的经济指标 D:它明确了组织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80:市场营销战略、研究与开发战略、生产战略等具体实施战略属于(职能战略)。 81:战略管理是组织(高层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责。

82:企业组织制定竞争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是(产业竞争结构分析)。

83:决策者将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析的结果进行综合、比较,寻找二者的最佳战略组合,为战略制定和战略决策提供更为直接的依据。这就是(SWOT分析)。

84:战略只是规定了发展方向、目标和基本措施,为了使其得以顺利执行,必须(编制具体的行动计划)以明确每一阶段的任务。

85:组织制定业务层战略和职能战略的依据是(公司层战略)。

86:就组织的发展战略形式而言,可口可乐公司采用的是(密集型发展战略)。

87:海尔集团原来以生产冰箱为主,后来又引进空调生产线,就是(关联多元化)的发展战略。 88:目前,决策者用于选择战略方案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最著名的就是(BCG矩阵法)。

89:某企业试图改变其经营方向,需要企业高层领导作出决策,这种决策属于(战略性决策)。 90: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简单化决策,属于(程序化决策)。 91:决策的第一步是(识别问题)

92: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无先例可循的决策,如一个新产品的营销组合方案决策,属于(非程序化决策)。

93:决策的前提是(确定决策目标)。 94:决策的终点是(实现决策目标)

95:属于确定型决策方法的模型很多,教材中介绍的方法是(盈亏平衡点法)。 96:(头脑风暴法)决策方法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 97:常见的风险型决策方法有(决策树法)

98: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30亏元,单位可变成本为30元,产品单位售价为45元,如果该产品现在的产销量为25000件,则该产品的经营安全善属于(不太好)经营安全率和经营安全状部况表

100:某企业拟开新产品,有三种设计方案可供选择,各种方案在各种市场状态下的损益值如102题图表所示,则用保守法选取的最优方案为(甲)。

104:某产品有三种生产方案,其成本善为:甲方案固定成本为5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0元;乙方案固定成本为12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丙方案固定成本为3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30元。菲丙方案为最佳方案,则产品为(700)台。

105: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30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40元,新产品单位售价为55元,那么,当该新产品的产量达到20万件时,其总成本为(1100)万元。

106: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产品单位售价为80元,本年度产品订单为10000件,据此,该产品的单位可变成本降到(30)元/件时才不会亏损。

107: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为50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80元,产品单位售价为120元,本年度该产品预计销量为40000件,那么该产品的利润额是(-20)万元。

108: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 固定成本为15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1000元,每台售价2200元,则该产品盈亏平衡点的产量是(125)台。

109:在管理学中,组织的静态方面含义就是(组织结构)。 110:组织结构设计必须与(组织目标)相匹配。 111:矩阵式组织属于(有机式)组织结构。

112:在快速变化的环境条件下,需要设计有机式的组织结构,比如(矩阵制结构)。

113:责任权力、利益三者之间不可分割,必须是协调的、平衡的和统一的。这就是组织结构设

计的(责权利对等)原则。

114:企业采用大批量生产,需要高度集权,组织结构的设计应采用(机械式结构)。 115:小批量生产和全自动生产需要宽松、灵活的组织结构,如(有机式结构)。 116:以下组织结构形式中,(矩阵制结构)最适用于组织部门间的横向协作和攻关项目。 117:M型结构又称为多部门结构,变即(事业部制结构)。

118: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安排合适的岗位。这就是人员配备的(量才使用)原则。

119: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拨、录用

各类人员。这就是人员配备的(因事择人)原则。

120:组织内部管理人员的选聘主要来自内部和外部两个渠道。一般而言,(高层管理者)的选聘

多采用外部渠道。

121:应用模拟情景训练方法测试应聘者有较高的准确度,常用于招聘(高层管理者)。 122:考评管理人员的理解能力和组织执行能力主要通过向(上级部门)获取信息。 123:考评管理人员的协作精神主要通过向(关系部门)获取信息。

124:考评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影响能力主要通过向(下属部门)获取信息。 125:述职报告是对管理人员进行考评的一种方式,它属于(自我考评)。

126:有计划地安排管理人员担任同一层次不同的管理职务,以此全面培养管理人员的能力,这

是管理人员在职培训的方法之一,即(职务轮换)。

127: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包括(品德、学识、能力、情感)。 128:关于领导者与管理者的权力来源,下列描述准确的是(管理者的权力源自职位)。 129:领导者的权力来源包括职位权力和(自身影响力)两个方面。 130:领导者以自身的专业知识、个性特征等影响或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力量是他的(自

身影响力)

131: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其中,(1,9型)又称俱乐部式领导,这

种领导方式下的领导者对业绩关心少,对人关心多,努力营造一种人人放松的工作环境。 132: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9,9型)领导方式下的领导者对下属人

员及其工作情况都表现出最大的关心,属于理想式领导。 133:管理方格理论提出了五种最具代表性的领导类型,(9,1型)领导方式下的领导者对业绩关

心较多,对人很少关心,属于任务式领导。

134:根据赫塞—布兰查德提出的情境领导理论,在下属虽然有积极性,但缺乏足够的技能的情

况下,应彩的领导风格是(高工作—高关系)。

135:当领导者面对一个非处理不可的事情时,不可直接处理、而是先搁一搁,去处理其他问题,

这种调适人际关系的方法就是(转移法)。

136:激励过程就是一个由(需要)开始,到(需要)得到满足为止的连锁反应。 137:人们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所遇到的障碍是(挫折)。

138:激励方法得当,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詹姆士在对职

工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职工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而受到激励的员工的能力可发挥到(80%~90%)。 139: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和行为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来的一种激励理论,

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 140:(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141:赫茨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保健)不能直接起到激励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

满情绪。

142:根据佛鲁姆的期望理论公式,一般说来,效价越高,期望值越大,激励的水平就越(高)。 143:波特—劳勒模式是以(期望理论)为基础引申出一个实际上更为完善的激励模式。

144:一个组织的成败,与其所具有的有高成就需要的人数有关,这是(成就需要)理论的观点。 145:根据强化理论,职工努力工作是为了避免不希望得到的结果,这就是(消极强化)。 146:成就需要理论主要用于对(管理人员)的激励。 147:工作丰富化的重点是(一般专业人员)。

148:表扬,赞赏,增加工资、奖金及奖品,分配有意义的工作等行为在强化理论中属于(积极

强化)。

149:沟通的深层次目的是(激励或影响人的行为)。

150:当信息接受者对信息发送者的信息作出发应时,就出现了反馈。反馈体现了沟通的(双向

性)特征。

151:按照功能进行分类的沟通类型中,(感情式沟通)具有润滑剂的作用。 152:(书面沟通)的最大优点在于它持久、有形、可以核实。

153:按照组织明文规定的原则、方式进行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的沟通方式是(正式沟通)。

154:信息沟通在上下级之间进行,而并不与链条两端的人员直接进行。信息层层传递,路线长,

速度慢,且容易发生信息的过滤、篡改和失真的沟通模式是(链式沟通)。 155:下级不愿意向上级传递坏消息,怕上级认为自己无能,这种引起沟通组织障碍的原因是(地

位差异)。

156:人们只记忆经过自己的选择愿意记忆的信息,由于这种认知过程产生的沟通障碍是个体障

碍中的(选择性知觉)原因造成的。

157:不属于克服沟通障碍的组织行动有(使用反馈技巧)。 158:导致组织冲突产生的基本原因中,(组织中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是由于组织中的每个人的

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经历、禀赋等各不相同而导致的。

159:在冲突发生后,管理者可以召集冲突的双方,通过开会等方式,让双方开诚布公地交流,

积极倾听并理解对方的意见。这种解决冲突的方法是(协调解决)。 160:现代管理中,需要激发的冲突是(建设性冲突)。 161:如图所示的正式沟通模式是(环式沟通)

162:能够有效发现计划与计划实施之间差距的管理环节是(控制)。

163:管理的各项职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管理循环过程,而(控制)始终是一次管理循环过程的

终点,同时又是新一轮管理循环过程的起点。 164:控制是一种动态的、适时的信息(反馈)过程。 165:即时控制通常指的是(现场控制)。

166:管理人员在事故发生之前就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这是(前馈控制)。

167:在黄金首饰加工企业,管理者通过电子监测仪检查进出车间的每一个人,以便控制黄金的

流失。在这里,电子监测仪就是控制的(媒体)。 168:某企业将企业的历史最高利润额作为本年度的利润指标,这在控制标准中属于(历史标准)。 169:在控制标准中,诸如单位产品产出所需工时数、耗电量、原材料消耗量,及单位机器台时

产量、货运吨公里油耗等标属于(实物标准)。

170:不能以实物又不能以货币来徇的标准,如用于徇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协调能力、责任感

的标准,用于衡量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协调能力、责任感的标准,用于衡量广告效果的标准等,被称为(无形标准)。

171:某单位制定的年终考核指标中有一条“工作要认真负责”,这样的标准不符合控制标准的

(可检验性)要求。

172:某销售人员去年销售额为300万元,今年初,企业为其制定的本年度的销售额指标为1600

万,在今年市场情况没有特别大的变化的情况下,这样的标准显然不符合控制标准的(可行性)要求。

173:管理者的精力及其可以利用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有效的控制要求管理者应将主要精

力放在最为重要的事项、活动或环节上。这就是控制的(控制关键点)原则。 174:控制工作应当着眼于组织发展的整体需要,这就要求控制应具有(全局观念)。 175:依据控制措施作用的(环节)不同,控制可分为现场控制、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 176:组织控制系统首先是(人员控制系统)。 177:人员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是(员工的行为)。 178:基层管理者常用的控制方法是(直接监督或巡查)。 179:人事调整的目的是(保证工作或任务的完成)。 180:(工作质量)控制是指企业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对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工作进行的水平

控制。

181:进行质量控制,首先应掌握(全面质量管理方法)。 182:质量小组一般有(6~12)人组成。 183:对于营利性组织来说,(降低成本)是提高组组织经济效益或获取价格优势的基本途径。 184:平衡记分卡的核心思想以(战略组织)为出发点。 185:确定目标成本的方法中,(定额法)是以组织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确定的各项劳动客额,消

耗定额为基础的目标成本。

186:采购控制的目标就是确保向作业系统输入足量的、质量可靠的、来源稳定的输入品,同时

(降低采购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