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英子的话该怎么读? 生:天真一些。 生:活泼可爱。 生:诚恳。
师:把你们的理解读出来。同桌合作,一个当爸爸,一个当英子,开始读吧!
(指名同桌读合作读)
全班分角色读,男同学读爸爸,女同学读英子,老师读旁白,体会爸爸的理性,英子的天真可爱。
师:你还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呢?接着交流
生:想给骆驼剪毛。(师出示课件第三件事,指学生读) 师:这部分内容,你觉得哪里有趣?
生:林海音看着骆驼把脱下的驼绒袍子垂在肚皮底下,她想拿起剪刀帮骆驼剪整齐,这件事体现了林海音童年时十分幼稚、天真,她小时候十分有趣。
出示这句话。师:从中你也可以体会出什么?
生:我从这件事看出她的心灵是十分天真纯洁的,她对一切都十分好奇。
生:喜欢骆驼,关心骆驼。 指导读这句话。 齐读第三件事。
师:你还对哪部分内容感兴趣呢?接着交流
21
生:问去处。(师出示课件第四件事,指学生读)
夏天来了,再也见不到骆驼的影子了,它到哪了呢?老师来当妈妈,谁当英子来问一问?
(指名师生对读;老师和全体学生对读) 师:英子总是问,她都问了什么? 生:夏天来了,骆驼去哪里了? 生:骆驼的脖子上为什么系上一个铃铛? 生:骆驼的皮毛为什么到春天就会掉下来?
师:为什么童年时的林海音“总是问、总是问”呢? 生:她对世上一切事物都十分好奇,看到什么都想知道这到底是什么东西。
师:是呀,这就是孩子,好奇的孩子。脑海中有着问不完的问题。
五、学课文最后2段,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在北京,在城南,我的童年是多么有意思呀!可是——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最后2段。 师:
1、从这两段中你体会出作者对于童年生活的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板书:怀念
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出来的?
2、前面作者说“童年一去不还了”,后面却说“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这两句话不矛盾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22
师:是啊,童年的时光一去不还了,但童年的往事却常常浮现在作者的脑海中。
六、看板书总结课文
请同学们看板书,这篇课文,作者围绕着骆驼队,回忆了学骆驼咀嚼,和爸爸谈论骆驼脖子上的铃铛的用处;想替骆驼剪毛,夏天来了,问骆驼到哪里去了这几件事,表现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
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已经42岁了,她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于是,她写下了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课件图示)(音乐响))。老师读过《城南旧事》,,那里面有她想念的和她一般大小却生活悲惨的妞儿,有和蔼又憨厚的小偷,又命运凄惨的秀贞,也有她想念着的那荡悠悠的秋千,想念着的那毛茸茸的小鸡。整个故事在淡淡的忧伤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诗意,希望大家课下好好地读一读这本书,你一定会被作者描写的那些景物和人物所吸引。
七、作业:背诵并默写课文15、16自然段。
板书设计: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学咀嚼
谈驼铃 怀念 剪驼毛 问去向
23
教学反思:
从学校布置家长开放课开始,就一直着手进行准备。因为开放课毕竟不同于以往的公开课,这是在家长面前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它影响着学校的声誉,影响着自己的声誉。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案反复地斟酌,修改。并请张城老师帮着做课件,自己也学着做些稍微复杂的课件。开放课终于在紧张而有序的准备中结束了,回顾这次开放课,有得也有失,现总结如下:
优点:
1、从课题入手,把握全文主要内容,营造情感基调。比如,借助“冬阳 童年 骆驼队“这三个意象鲜明的词语,让学生展开想象,使学生联想到冬日的暖阳,一队队的骆驼,清脆的驼铃,好奇的孩子……虽说与真正理解课文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为下面的深入学习课文做了铺垫。
2、通过自主学习一件件趣事,理清文章脉络;抓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逐渐加深情感体验。比如,授课中,主要设计了“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的哪几件趣事?”“哪件事你最感兴趣,读一读,做做批注“这两个问题贯穿了全文的教学,教学思路很清晰。并且在教学中,采取先扶后放的方式,领着学生学习了第一件事,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体会感悟,让学生用这种方法自学其余的三件事,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缺点: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