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反复读课文的1-4自然段,细细地品味,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在旁边简单地写出自己的体会感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试着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好,开始吧
学生圈画,教师巡视。
生1:“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这句话是说林海音学骆驼咀嚼草料的样子,然后我就想到了这时候的林海音是傻傻的,她做出来的样子应该是非常怪的,龇牙咧嘴的样子。
师:为什么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生:因为她看得太入神了,她这样目不转睛地看着骆驼咀嚼的样子,觉得十分好玩,自己的牙齿也跟着动了起来。
师:看的时间久了,太入神了,觉得太有趣了,所以就看得呆了。看着看着,她好象就忘记了什么,觉得自己就是什么?
生(齐答):骆驼。
师: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觉得自己就是那头骆驼,所以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了。
师:怎么样是看得呆了,你能想象出小英子的神情吗?(生答:如眼都直了;忘了周围的一切;傻傻的样子……)
师:你能来做个看呆了的表情吗?(生表演) 这个“呆”字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这个“呆”字让我感受到英子善于发现周围的事物,并对它们充满了好奇,有着一颗好奇的心。
生:我感受到了小英子的幼稚纯朴!
17
生:我感受到了小英子的可爱! 生:我感受到了小英子的天真! 生:我感受到了小英子看得非常出神!
师:是啊,她忘了周围的一切,觉得自己就是骆驼! 生:我感受到小英子对骆驼咀嚼的好奇!
师:她观察得多仔细呀,这是在她在用心感受生活。 下面,谁能通过朗读,来读出小英子的投入(指导读:个人读,齐读)
师:小英子这傻傻的样子多么可爱呀,你能告诉大家,她在看什么看呆了?(生:看骆驼咀嚼)
师:骆驼是怎样咀嚼的?用横线在课本中划出来。
(学生交流: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指导读。
师:小英子除了看骆驼怎样咀嚼草料看呆了,还看什么看呆了?
生: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能体会出什么? 指导读。
师:想不想亲眼看看骆驼这有趣的长相和吃相,以及小英子看呆了的傻傻的样子?
18
师:小英子看得多入神呀,也许这是小英子第一次看到骆驼,难怪她会看呆了。你能通过朗读,读出小英子的这份天真,这份好奇吗?自己试着读一读吧。(齐读)
总结学法: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作者的第一件童年往事,你能说说我们用什么方法学的吗?生说师出示:读——画——写——读,下面请你从其余的三件事中,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那件事,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自行学习。好,开始吧、
学生自学。 交流。
师:你对哪件事最感兴趣? 生答(师出示第二件事。)
师:你感受最深的是那些句子,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师:关于打头的那一匹骆驼,长脖子底下为什么总是系着一个铃铛,爸爸的观点是什么?
生:爸爸的观点是骆驼很怕狼。带上了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就不敢侵犯了。
师:英子怎么看?
生: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倒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们,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19
师:英子说戴驼铃是为了增加行路的情趣!一个问题,两种说法。你更赞同谁的?说说理由?
生:我赞同爸爸说的,因为爸爸说的有科学根据。 师:噢。你也在用理性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
生:我赞同英子说的,因为人们要走那么远那么长的路,要是戴上了驼铃,就像乐曲一样能增加他们行路的情趣。
师:你也是个孩子,老师理解你!
生:我赞成英子的想法,因为英子的想法更符合我们的想法。 师:看来,孩子的心是相通的!关于驼铃,你们有没有自己的遐想呢?为什么?
生:我认为沙漠里常有风暴存在。当风来时,风就会吹响骆驼的铃铛。当铃铛响时,就会提醒它们的主人,然后好避风。
师:能告知主人我在哪里,是吗?说的挺有道理的。 生:夜晚有猎人打猎,铃铛摇一摇,主人就会来救。 师:是啊,铃铛可以保护骆驼。爸爸、英子,还有你们说的都挺有道理。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得对问题的看法也不相同。爸爸呢,是个成人,看法更现实一些,充满了理性。而英子和你们就像诗人一样,想象充满诗意,充满情趣。咱们怎么读好父女两人的对话呢?爸爸说的怎么读?
生:严肃一点。 生:和蔼。
生:读出对英子的爱。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