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来看,每年将增加300万个就业机会
从长期看,入世后促进的贸易增长、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将对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产生积极 影响 。
1.随着我国在2005年完成入世的各项承诺,各项权利与义务逐步得以兑现,将给我国国民 经济 发展 和对外贸易带来两方面的机会。
其二,随着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投资领域,加快给予外商投资 企业 国民待遇的进程,有利于进一步吸收外资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扩展就业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一般而言,国民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存度为20%—25%。按此测算,入世后,如果我国抓住有利时机,拓展国际市场,每年有可能额外增加4—5个百分点的出口,这意味着使国民经济每年能够额外多增加1个百分点,从而带动就业机会增加。
2.入世后,面对有限的时间压力,能够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进程,有利于协调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关系,提高经济增长中的就业含量。我国劳动力成本较低(相当于美国的1/20),入世能够推动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加速发展;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潜力较大(从业人员仅占27%左右,远远低于国外60%—80%的比重),可能为外资看好,有利于改善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局面,而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为第二产业的4—5倍;入世引入的国际规则,以及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必然会给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空间,而小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较强(以同样投资计,为大企业的14倍左右)。 综合上述因素,预计在2001年—2010年的十年里,就业弹性会比90年代至少平均提高50%,达到0.15%左右(即国民经济每增加1个百分点,能够增加0.15个百分点的就业机会),而 目前 发展 中国 家的平均水平为0.37。 假若因入世gdp每年额外增加一个百分点, 理论 上10年间每年平均可以额外增加大约100万个就业机会。如果2001年—2010间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平均7%(其中1个百分点是入世后额外增加的)的水平,由于就业弹性的提高,理论上每年还能够比不入世大约再增加200万个就业机会。上述两项相加,入世后,理论上每年能够比不入世平均增加300万个左右的就业机会。
短期来看,就业机会有可能减少
1.入世初期,我国现有经济格局将面临重组,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中出现的失业 问题 不可避免。 为抵御外资及其产品的冲击,行业、企业尤其是受负面影响的企业将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必然伴随大量的裁员与转岗问题,导致失业人数增加;入世初期,外资的进入和货物、服务进口的转移效应会大于出口的创造效应,导致就业机会的减少;中西部地区传统 工业 及农业受到冲击,就业机会也减少。上述因素预计将使城镇失业人员额外增加300万—400万人,失业率大约攀升2个百分点。 2.入世初期,结构调整产生的失业人员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高峰不期而遇,加上 农村 劳动力流动就业量的增加,带来一定的就业风险。
入世初期,正值我国新旧体制全面交替,90年代后期大量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将在2003年面临出中心的问题(预计约为300万人左右)。入世导致的新一轮结构调整所产生的失业人员,与进入市场的下岗职工、农村转移的劳动力三股力量将不可避免地交汇在一起。伴随新生劳动力进入新一轮高峰的背景,将使就业矛盾加剧。 农业就业机会较大幅度减少
我国小麦、大米、棉花等土地密集型的大宗农产品价格高(为国际市场的120%—170%)、质量低、不具有国际竞争力。入世后,国外有竞争力的粮食等农产品将替代我国部分不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并有可能在国际市场的压力下,压低主要粮食和棉花价格。 如果按照3%(配额为4%—5%)的粮食进口 计算 ,同比减少的就业机会大约为1000万个。如粮价下降,对农民收入和就业的影响会更大。
与此同时,对于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在国外优质产品竞争的压力下,对其技术和技能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农业的就业,将面临需求数量减少和素质要求提高的双重压力。 在以农业收入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和落后农村地区,剩余劳动力问题将变得异常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