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9-3 脊髓背根与腹根的机能
【目的要求】
1. 学习暴露脊髓和分离脊神经背、腹根的方法。 2. 了解背根和腹根的不同机能。
【基本原理】
脊神经的背根是由传入神经纤维组成,具有传入机能;腹根由传出神经纤维组成,具有传出机能。若切断背根,则相应部位的刺激不能传入中枢;若切断腹根,不能传出冲动,则其所支配的效应器也不再发生反应。
【动物与器材】
蟾蜍或蛙、常用手术器械、金冠剪、弯头金冠剪、刺激器或多用仪、小型弯头露丝电极、蛙板、蛙腿夹、滴管、棉花、红色和白色细丝线、任氏液。
【方法与步骤】
1. 将蟾蜍或蛙毁脑后腹位固定于蛙板上。沿背部中线剪开皮肤,向前开口 至耳后腺水平,向后开口至尾杆骨中段。用剪刀小心剪去脊椎两侧的纵行肌肉及椎间肌肉,暴露椎骨。
2. 用金冠剪横向剪断环椎,然后将弯头金冠剪小心伸入椎管,自前至后逐 节剪断两侧椎弓(图9-3),移去骨片,暴露全部脊髓(勿损伤脊髓)。 3. 用眼科镊轻轻挑开脊髓表面的银灰色或黑色脊膜,再用任氏液冲洗马尾 部,小心识别第7~10对脊神经背根和腹根(图9-4)。用玻璃分针分离一侧第9对脊神经的背、腹根(背根近椎间孔处有淡黄色、半个小米粒大小的脊神经节),将背根穿两条白色丝线,腹根穿两条红色丝线备用。放松两后肢即可进行实验观察。
(1)提起白丝线,轻轻用刺激电极钩起背根,打开刺激器,用较弱的单脉冲刺激背根(只引起同侧后肢抖动),记录结果。 (2)用同样的方法刺激腹根,记录结果。
(3)将两条白线双结扎背根后从中间剪断神经,分别刺激其中枢端和外周端(刺激强度不变),记录结果。
(4)用同样的方法结扎并剪断腹根,重复刺激背根中枢端,记录结果。 (5)分别刺激腹根中枢端和外周端,记录结果。
【思考题】
根据实验结果,说明背根和腹根的机能。
(赵静)
生理学实验第二版P148-149
实验9-4 损伤小白鼠一侧小脑的效应
【目的要求】
一侧小脑损伤后的动物,躯体运动表现异常,通过对异常运动的观察,了解小脑的运动机能。
【基本原理】
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紧张和协调肌肉运动等机能。当小脑损伤后,随着破坏程度的不同,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肌紧张失调及平衡失调。
【动物与器材】
小白鼠、常用手术器械、大头针、麻醉口罩、乙醚、棉花。 【方法与步骤】
1.用乙醚麻醉小白鼠(注意仔细观察呼吸,若呼吸变慢时则表示动物已麻
醉)。
2.自头顶部至耳后沿正中线剪开皮肤,将颈肌向下剥离。透过透明的颅骨即可看清小脑的位置(图9-5),用大头针刺穿颅骨,直达小脑(2-3mm),搅毁该侧小脑(注意不可深刺,一面损毁脑干)。
3.待小鼠清醒后,可见其向一侧旋转或翻滚。如损伤较轻,小白鼠向健侧旋转;当损伤重时,则向损伤侧翻滚。 4.将实验用完的小白鼠拉断颈椎处死后弃之。
【思考题】
根据实验结果说明小脑的生理机能。
【创新与探索】
设计实验,观察毁其他小动物一侧小脑的效应。
(赵静)
生理学实验第二版149P-150
2.1.2甲醛溶液致炎大鼠疼痛行为的观察
疼痛时一种不愉快的主观感受,也是临床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疼痛机制的研究需要以动物模型为研究对象。在众多的疼痛模型中,甲醛模型致炎模型,因其具有高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且与临床常见的慢性疼痛相似的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疼痛机制和镇痛效果的研究。本实验通过大鼠一足底注射甲醛溶液致炎,观察大鼠的疼痛行为反应。
【目的】
1)了解制作甲醛溶解疼痛模型的基本方法。 2)掌握疼痛行为的观察指标及疼痛分数的计算方法。
【仪器与试剂】
1)仪器:特制实验笼,用透明有机玻璃制成,体积30cm×30cm×30cm,其下装一面与地面成450角的镜子以利观察。 2)试剂:5%甲醛溶液(用无菌生理盐水配制)。
【步骤】
1)成年Wistar大鼠两只,性别不限,体重200~250g,实验前放入实验笼内适应30min,禁食水。随机分布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2)实验组:用1ml的标准注射器将5%甲醛溶液50ul迅速注入大鼠任一足底皮下。
3)对照组:任一足底皮下注射0.9%生理盐水50ul.
4)注射后,立即将大鼠放回实验笼内,观察并记录各种行为反应持续时间。每5分钟为一个时间段,共计50min,10个时间段。所用行为指示:A. 双足着地,体重均匀分配;B。注射足轻着地;C。抬起注射足;D.添咬注射足。
5)计算各时间段的疼痛分数(S)。 6)S=B+2C+3D/N.
7)根据疼痛程度依次将A、B、C、D四种行为表现,分别评为0.1、2、3分。B、C、D分别表示5min记录到的各行为反应的持续时间(s),N表示时间段。
8)以疼痛分数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做疼痛分数曲线图(图2-1-2)。
【思考题】
1. 与对照组比,甲醛溶液注射组疼痛分数如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