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 - 土壤、自然地理环境的基 - 图文 下载本文

《自然地理学Ⅲ——土壤、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

律、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

自编习题集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0.5分)

1、(2.5分)影响土壤的五种自然因素: 母质 、 生物 、 气候 、 地形 和 时间 ,从各自不同的侧面共同控制着土壤的发育和特性的形成。

2、(1.5分)一般来说,经典的发生学分类通常将地球陆地上的土壤划分为三大类别(或三大土纲): 地带性土壤或显域土 、 隐地带性土壤或隐域土 、 非地带性土壤或泛域土 。

3、(2.5分)土壤资源的丧失与退化比较严重和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土壤侵蚀 、 土地荒漠化 、 土壤退化 、 土壤污染 、 耕地占用 。

4、(1.5分)自然地理环境基本规律包括 整体性规律 、 时间演化规律 、 空间分异规律 。

5、(1.5分)我国的土地分类研究主要是沿用原苏联的土地分级系统,采用三级系统: 相 、 限区 、 地方 。

6、(1分)综合自然区划具体的方法有: 顺序划分法 、 合并法 。 7、(2分)目前开展国际性研究的全球环境问题有: 全球气候变暖 、 臭氧层损耗 、 酸雨 、 生物多样性减少 。

8、(2分)土壤是个多相分散体系,由 有机质 、 矿物质 、 空气 、 水分 等四种不同物质组成。

9、(2.5分)生态系统的组分包括 非生物成分 和 生物有机体 ,生物有机体因获取能量的方式与所起作用不同而划分为的 生产者有机体 、 消费者有机体 和 分解者有机体 三个类群。

10、(1.5分)陆地生态系统的“三向地带性”是指 纬度地带性 、 经度地带性 和 垂直地带性 。

11、(3分)按热量的地域差异及其对其他成分的影响,我国可以分为 寒温带 、 温带 、 暖温带 、 亚热带 、 热带 、 赤道带 六个热量带(及亚带)。

12、(1分)综合自然区划的基本原则法有: 综合性原则 、 主导因素原则 。

13、(2.5分)人类活动对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概括起来包括5类: (1) 对于地表状态的改变 ; (2) 对于物质循环的改变 ; (3) 对于热量平衡的改变 ; (4) 对生态平衡的改变 ; (5) 对自然地理过程速率的改变 。

14、(2分)世界土壤分类存在多元分类体系,主要有:(1) 以前苏联的土壤分类系统为代表的 发生学分类 ;(2) 以美国系统分类为代表的 土壤诊断学分类 ;(3) 土壤形态学和发生学相结合的 土壤形态发生学分类 ;(4) 其他土壤分类体系 。

15、(1.5分)隐地带性土壤按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可分为三种类型: 水成土壤 、 盐成土壤 和 钙成土壤 。

16、(3.5分)按形态,土壤团聚体或结构体一般分为 球状 、 板状(片状) 、 块状 和 柱状 四种基本形态。作为主要土壤胶结剂的胶体物质有三类,他们的重要性顺序是 腐殖质胶体 > 铁的氧化物胶体 > 粘粒胶体 。

17、(2.5分)自然地理环境基本规律主要包括 整体性规律 、 时间演化规律 、 空间

1

分异规律 ;其具体应用主要包括 土地类型 和 综合自然区划 。

18、(2分)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断面称为 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中与地表大致平行的层次,是由成土作用而形成的,称为 土壤发生层 ,简称 土层 。由非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称为 土壤层次 。

19、(2分)土壤是个多相分散体系,由 有机质 、 矿物质 、 空气 、 水分 等四种不同物质组成。

20、(1.5分)根据风化的性质可以把土壤矿物质的风化过程分为 物理风化 、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三种类型。

21、(4分)土壤水份包括 固态水 、 气态水 、 化合水 、 结晶水 、 吸湿水 、 膜状水 、 毛管水 、 重力水 等类型。

22、(1.5分)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土壤分布主要受某个因素的控制,则可以相对地划分相应的 纬度地带性 、 经度地带性 和 垂直地带性 。

23、(3.5分)从发生学分类制角度看,我国东部土壤地带分布规律基本上与纬度带相一致,即由南而北依次为 砖红壤 、 砖红壤性红壤 、 红壤 、 黄棕壤 、 棕壤 、 暗棕壤 、 灰化土 。

24、(2分)土壤在地理环境中总是处于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生物圈 之间的界面上,而且成为它们相互作用的产物。

25、(2分)岩石风化成土壤的过程虽然是一个连续的渐变过程,但根据其代表性矿物可以划分出 碎屑阶段 、 钙淀积阶段 、 酸性硅铝阶段 、 富铝化阶段 等阶段。

26、(4分)中国土壤发生学分类首先必须贯彻 发生学 原则,即必须坚持 成土因素 、 成土过程 、和 土壤属性 三结合作为土壤发生学分类的基本依据,但应该以 土壤属性为基础。二是必须贯彻 统一性 原则,即在土壤分类中,必须将 耕种土壤 和 自然土壤 作为统一整体进行土壤类型的划分。

27、(1.5分)一般来说,经典的发生学分类通常将地球陆地上的土壤划分为三大类别(或三大土纲): 地带性土壤或显域土 、 隐地带性土壤或隐域土 、 非地带性土壤或泛域土 。

28、(2.5分)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制的中国土壤分布状况大致为:我国东部由南往北,依次出现 湿润老成土 、 潮湿新成土 、 冷凉软土 ;西北内陆广阔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为 干旱土 ; 四川盆地分布 湿润淋溶土 。

29、(2.5分)世界土壤资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 耕地逐年减少,人地矛盾突出 ; (2) 土壤侵蚀严重,危害巨大 ; (3) 土壤资源退化,肥力下降 ; (4) 土壤盐碱化、砂化加剧 ; (5) 土壤受污染日益严重,农田生态恶化 。

30、(2分) 土壤生产力 是土壤资源评价的基础; 土壤的利用方向和土宜 是土壤资源评价的中心; 各种因素的综合分析 是土壤资源评价的重要环节; 坚持当前与长远、养地与用地相结合的原则, 是土壤资源评价的出发点。

31、(1分)土壤资源评价的具体方法有 等级法 和 指数法 。 32、(2.5分)土壤资源的丧失与退化比较严重和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土壤侵蚀 、 土地荒漠化 、 土壤退化 、 土壤污染 、 耕地占用 。

33、土壤最大的特点是具有 肥力 ,土壤四个肥力因素是 水 、 肥 、 气 、 热 。 34、土壤的 团粒 结构最适合农作物生长;卡庆斯基将土壤质地分为 沙土 、 壤土 、 粘土 三大类,其中 壤土 在农业上是较理想的一种质地。

35、土壤结构体及其内部存在许多大小不一的孔隙,通常分为 毛细孔隙 、 非毛细孔隙 两类。

36、土壤中的有机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 普通有机质 、另一类为 特殊有机质——腐殖质 。

2

37、地域分异具有不同的规模或尺度。通常可分为 大尺度分异;中尺度分异 ,如山地中垂直带的分异等;小尺度分异 ,如局部地段中处境引起的分异等三种。

38、大尺度地域分异,包括 全球性尺度分异;全大陆、全海洋尺度分异;区域性尺度分异 。

39、具体运用地域分异因素和地域分异规律去进行分区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区划原则:综合分析原则 和 主导因素原则 。

40、具体进行区划时,对每一个自然地理区域都可以采取 自上而下 的划分或 自下而上 的结合两种方法。

41、目前较通用的区划等级系统是 热量带和大自然区 ; 地区、亚地区 ; 地带、亚地带;自然省;自然州;自然地理区 。

42、在我国范围内,按非纬度地带性因素和自然环境的综合表现,通常分为 东部季风大区、西北干旱大区、青藏高寒大区 三个大区。

43、按热量的地域差异及其对其他成分的影响,我国可以分为 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赤道带 六个热量带(及亚带)。各带的划分以活动积温总和(即年内日平均温度 ?10?C 持续期内的总和)为主要参考指标。

44、土地类型的分布常按一定的格局组合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组合的形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可以分为 递变型组合 和 重复型组合 两大类。

45、农业生产的实质是物质的再生产过程,关系非常复杂,其中主要的关系包括: 供求关系、连锁关系、制约关系 。

46、一般来说,土壤的质地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型: 砂质土类、粘质土类、壤质土类 。

47、土壤结构细分表 土壤结构 细 分 球状(粒状) 蔬粒状 团粒状 板状(片状) 块状 棱块状 团块状 柱状 棱柱状 园柱状 47、作为主要胶结剂的胶体物质有三类,他们的重要性顺序是 腐殖质胶体>铁的氧化物胶体>粘粒胶体 。

48、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吸力的大小,把土壤主要水分分为 吸湿水、毛管水、重力水 三种类型。

49、从植物生长的需要来分析,(1) 受土壤吸力 大于15 atm 的那部分水分,包括全部的 吸湿水 和 内层毛管水 ,植物难以吸收,属于 无效水 的范围。(2) 重力水的存在时间短,而且占据空气通道,限制根的呼吸作用,也是植物难以利用的,属于 过剩水 。(3) 处在田间持水量与凋萎点之间的部分毛管水,才是真正对植物有用的 有效水 。

50、土壤空气虽然与大气有密切的关系,但在几个方面有其自己的特点:(1) 土壤空气不连续 ,而是存在于 固体隔开 的土壤空隙中。这使得它们的成分在土壤中的各处可能 很不一致 。(2) 土壤空气具有比 较高的含水量 ,在土壤含水量适宜时,土壤空气的相对湿度接近 100% 。(3) 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比大气中的 高 ,氧含量较 低 。(4) 土壤空气的含量与土壤水分 互为消长 。

51、从植物利用的角度来看,土壤中的养分可以分为 无效态 和 有效态 两种基本形态 52、自然土壤的酸度主要受 母岩 和 气候 两种因素控制:母岩和母质主要是通过其 化学组成 对酸度产生影响。气候对土壤酸度的影响主要是 降水 ,降水量多的地区 淋溶强度大,而 盐基离子 是最容易受到淋洗的成分,所以,湿润地区的土壤呈 酸性 ;干旱和少雨地区淋溶弱,盐基离子富集于土壤中,往往是 中性 或 碱性 土壤的分布区。近年来,全球性的 酸雨(acid rain) 危害日益严重,雨水中含有大量的酸性物质,对土壤具有潜在的酸化危害。

53、颜色与土壤的 矿物质成分、有机质含量、排水条件、通气状况 密切相关。铁离

3

子 和 有机质 是染色效果特别强的物质。热带和亚热带土壤含有较多的氧化铁而明显地呈现出 红色 。温带或寒冷地区的土壤由于含有大量腐解的有机质,所以表层多呈 暗黑色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壤内部与盐土的表层出现 偏白 色调,原因是碳酸钙、石膏和可溶性盐的聚集。排水不良的土壤颜色 灰暗 ,通常呈浅灰色、蓝灰色或蓝绿色。原因是变价离子都处于低价还原状态。如果排水情况稍好,在大的空隙中有空气流通,空隙周围的铁受到氧化,就会在蓝灰的底色上出现许多 黄褐色斑点 。

54、土壤温度取决于能量的收支。 太阳辐射 是土壤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能量的散失则有水分蒸发、长波辐射、对流、传导等多种途径。长期看,土壤的热量得失是 平衡 的。短期看,白天或夏季热量的获得显著地超过损失,因此 土温上升 ;夜晚和冬季遇输入少于输出, 土温出现下降 。土壤水分含量 是影响土温的一个重要因素。潮湿土壤的温度变化比干土要 平稳和缓慢得多 。

55、土壤形成的两大基本作用:(1) 风化作用与疏松层的形成过程 ; (2) 生物作用对母质的改造过程 。风化作用主要有 物理风化 和 化学风化 ,风化过程起着两方面的作用:(1) 致密岩石的破坏 ; (2) 营养元素的释放。生物的改造作用也有两个方面:(1) 有机质的加入; (2) 养分元素的富积 。

56、地形对土壤的影响可以从 高度、坡度 和 坡向 三个方面来分析。

57、土壤是自然环境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属于 开放系统 。对土壤系统的研究侧重于分析 物质的运动和转化 ,可以概括为四个基本过程: 输入、输出、转移、转化 。输入 和 输出 过程代表的是土壤系统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转移 和 转化 则主要反映的是土体内部的物质位移、变动与重新组合。四种过程是土壤系统分析的理论基础和高度概括。

58、 灰化、铁铝化、钙化、粘化 四种成土过程都是与大范围的气候条件相联系的,它们的发生具有地带性的分布规律,因此也称为 地带性成土作用 。地带性土壤的发育都必须满足一个条件:即分布于 排水良好的地形部位 上,以保证在降水后把土壤中过剩的水分全部排走。 隐地带性成土作用 是局部地区排水条件不良而引起的成土过程。包括 潜育化和 盐化 过程。

59、非地带性土壤分布范围广,成土环境多种多样, 没有一致的代表性成土背景 。但非地带性土壤的共同特征是:(1) 成土时间短 ;(2) 母质特点突出 ;(3) 有一个或多个 阻碍土壤 向成熟方向发育的因素,使土壤处于 相对年幼的阶段 。

60、在美国最初的正式土壤系统分类方案中,共划分出了 新成土、变性土、始成土、灰土、淋溶土、老成土、氧化土、软土、干旱土、有机土 共10大土纲。后来又将 火山灰土 独立为一个土纲。

61、土壤资源具有如下基本特点:(1) 具有一定 生产力 和 重复使用性 ;(2)从自然属性说,具有 可更新性 ;从人类生产利用的角度和人类生命的时间尺度来看,土壤可被视为一种 不可再生的资源 。(3) 面积(数量)的有限性 。(4) 土壤资源在空间上具有严格的地域性 ,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 季节性 。

62、自然地理环境的四个基本地圈是: 对流圈、水圈、沉积岩石圈、生物圈 。

63、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由一些 大小不同、等级有别、内部结构复杂程度参差不一 的物质系统,逐级镶嵌组合而成的。自然地理环境的 整体性规律 ,是自然地理最基本的规律,整体性含义包括 统一含义、特殊含义 两方面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的实质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 内部联系性 。

6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包括 内在联系的整体性、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非平衡有序系统的整体性 等。

65、现代科学“三论”是指: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 。

66、耗散结构理论特点是强调进化中的 随机性、不可逆性远离平衡 和 不稳定 。耗散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