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下载本文

案例分析题

1.安然为何不“安然”?

安然公司成立于1985年,是由美国休斯敦天然气公司和北方内陆天然气(InterNorth)公司合并而成,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休斯敦。该公司拥有资产498亿美元,雇员达2万多人。安然公司在鼎盛时期其年收入达1000亿美元,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交易商和最大的电力交易商,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一度是全球领先企业。2001年底,安然公司因虚报近6亿美元的盈余和掩盖10亿多美元的巨额债务的问题暴露出来。12月2日,安然公司根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规定,向纽约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创下美国历史上最大宗的公司破产案记录。安然为何会倒下?回顾公司经营的历程,可以看到:

1992年,安然跃升为跨国公司,将经营触角延伸到了欧洲、南美和俄罗斯;之后又进入了印度和中国市场。不仅干自己老本行———天然气,还将业务扩展到了发电、管道及其它众多领域。安然公司先后在国外投下了75亿美元,然而这些扩张活动,并没有像安然声称的那样,为公司带来丰厚的回报。两个最典型的商业败笔是:印度的达博尔(Dabhol)电站项目和英国的埃瑟里克斯(Azurix)水处理项目。

达博尔项目还没有上马,就遇到了麻烦。由于认定其在经济上不可行,世界银行1993年拒绝为这一项目提供贷款,结果安然公司自己投入了12亿美元。后来因印度国内政党更迭,工程再次下马,经过一年多的谈判,才得以恢复。好容易等到第一台740兆瓦的机组并网发电了,惟一的用户———马哈拉特拉邦电力委员会认为其收费太高,而拒绝支付电费。这一纠纷迟迟没能解决,安然公司只好停止电站的运行。基于同样的原因,第二台1444兆瓦机组,也于去年六月停工,当时已完成了工程总量的90%。

在埃瑟里克斯项目上,安然的损失更为惨重。公司于1998年投入28亿美元巨资,买下了英国外塞克斯水处理公司,期望以该公司作为平台,经营水处理业务,并将项目命名为埃瑟里克斯。由于经验不足,项目于1999年6月步入市场后,在投标竞争中屡屡败给老到的对手。安然公司不得不出高价,与他们抢生意做。而如此得到的订单肯定是赔钱的。糟糕的是,英格兰恰在此时降低了水价,从而影响了公司的主营收入,这使得公司的股价急剧下跌了40%。

安然公司在国内投资宽带网项目也有类似的盲目举动。安然于1997年并购了一家小型光缆公司———波特兰通用电气,随即宣布将在全国建设自己的宽带网,为客户提供网络服

务。公司承认,要想指望宽带网赚钱需要一些时日,但它相信这一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公司为此投入了10亿美元,建造了18,000英里光纤网络,并购置了大量的服务器等设施。但事实证明宽带接入服务目前还不足以带来什么利润,为此,公司又捅下了一个大窟窿。

安然经营的失败绝非偶然,而是与该公司的企业文化有着必然关系。安然公司奖励业绩的办法,颇让人费解。经理人员完成一笔交易的时候,公司不是按照项目给公司带来的实际收入而是按预测的业绩来进行奖罚。这样一来,经理人员常常在项目计划上做手脚,让它们看上去有利可图,然后迅速敲定,拿到分红,就万事大吉了。时下美国贸易业通行的会计制度,也助长了安然公司的经理人员在签署项目时草率行事的歪风。按照这一制度,公司在签署一份长期合同时,就将预计给公司带来的所有收入,提前登录到帐目上面去。日后如果经营业绩与预测的不符,再以亏损计算。

安然问题的存在没有引起华尔街人士和新闻媒体应有的警觉。之所以会这样,安然前CEO肯·莱一语道破了天机,因为安然总是不断抛出一些“新的热点”来吊投资者和华尔街分析人士的胃口,让他们总是朝前看,而不问来时的路。即使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摩根大通公司、以及各位来自政界朋友不是有意为其造假铺路,安然一味“朝前看”的诱导策略也确实让各界难以对该公司的情况有太多疑虑。

案例思考:结合管理环境分析美国安然公司崩塌的原因 案例解析:

从案例陈述的事实来看,导致安然彻底崩塌的导火索是虚报盈余,掩盖巨额债务。这一造假行为不仅欺骗了投资者,损害了资本市场的秩序,也使自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环境分析不慎、经营决策不当、内部管理不善、弄虚作假等等,且各种原因是相互交织的。结合管理环境分析本案例提供的事实,美国安然公司崩塌的原因有:

1. 忽略外部环境因素的分析,放松对投资风险的有效辨识。

所谓外部环境,是指能够对组织绩效造成潜在影响的各种外部力量,其构成要素是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

一般环境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科技因素。从安然公司的商业败笔来看,达博尔项目的上马没有考虑到印度政局对投资的影响,忽略了一般环境中的政治因素。在国内投资的宽带项目,只是一厢情愿地考虑其收益,认为新经济会长盛不衰,对宽带的宏观需求会永不枯竭。显然,完全放松了对经济环境和投资风险的分析。当2000年下半年开始的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时,网络经济泡沫破裂,股市下跌,安然在宽带网上的投资就化为泡

影。

具体环境包括资源供应者、竞争者、顾客、政府部门和压力集团。从安然公司的跨国经营来看,在投资前没有仔细斟酌具体环境的相关因素。经营水处理业务未对水价因素进行预测,完全疏忽于资源供应者的分析和判断,同时对竞争者的能量估计不足,导致自身处于竞争不利的局面;经营电力业务,在电费的定价上没有与用户达成一致,与顾客的关系弄成僵局,致使停工停产。这些均影响到投资的回报率和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

2. 忽视内部企业文化的管理,放弃诚信经营的态度和作风。

安然公司长期以来固守于不切实际的增长目标,不重视企业文化管理,放弃诚信经营、以人为本、团队合作等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公司管理层以牺牲诚信为代价,大钻美国会计准则的漏洞作假帐、虚夸收入,频繁利用关联交易隐瞒债务、虚报利润。这些均是安然公司在管理中最不可能“安然”的因素。

2.海尔文化

为什么海尔从八十年代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亏损小厂,能够成长为享有世界声誉的企业集团?是生机勃勃、创新不止的海尔文化,成为海尔人创造奇迹的强大动力。

海尔人注重“观念革命”。这种观念的革命,渗透到海尔的方方面面,并被海尔人形象地凝炼为一个个富有哲理的理念:“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东方亮了再亮西方”、“斜坡球体论”、“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先卖信誉,后卖产品”、“先有市场,再建工厂”、“先难后易,出口创牌”等等。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海尔企业文化分三个层次,最外层是物质文化,看得见,摸得着;中间层是制度行为文化,如规章制度等;最深层的是海尔精神文化。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而海尔的价值观就是两个字:创新。

海尔的科研人员平均每个工作日开发1.3个新产品,每个工作日申请2.5项专利,是中国企业中获专利数量最多的企业。海尔文化的这种创新,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给每一位员工提供一个创新的空间。海尔的小改小革造就了员工中的不少“名人”,体现出海尔员工的创新精神,给企业创造了巨大的效益。与许多企业相比较,海尔员工的收入并不很高,但海尔员工创造性的工作热情却是别的企业无法相比的。靠什么激励员工们去不懈奋斗? 海尔的决策者们说,靠的是“敬业报国,追求卓越”的海尔精神,靠的是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如:海尔往兼并企业派去的第一个人,就是海尔企业文化中心的人。盘活资产首先要盘活人,企

业只要注入了海尔文化,一条条“休克鱼”都会变得活蹦乱跳起来。

“迅速反应,马上行动。”这是海尔要求每一位员工必须具备的工作作风。它体现了海尔的市场观和服务观,也浓缩了海尔企业文化的力量。如:海尔冷柜产品本部副本部长马坚牵头开发的“迈克”冷柜是在17小时内,将美国海尔贸易公司总裁迈克的建议变成样机的,显示出海尔人特有的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

海尔的目标是进入世界500强。海尔人仍需依靠具有创新价值观的企业文化,让企业的每一个细胞都活跃起来,创造世界名牌,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案例思考:试析海尔集团公司的文化 案例解析:

海尔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海尔的无形资产,是具有海尔特色的意识形态。具体来讲,海尔文化就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目标。

海尔理念就是经营企业的总的指导思想,是比较抽象的。如海尔精神:敬业报国、追求卓越;海尔作风:迅速反应,马上行动,海尔管理模式: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等。这种理念体现在海尔员工身上就是一种创新的思维行为,体现着海尔企业不断的创新,突出了海尔企业文化的创新性特点。从海尔二十多年的实践来看,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组织创新为保障。在这一过程中,员工普遍认同海尔的创新文化,积极主动参与创新活动,使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

企业精神首先是企业家的精神,以及在企业家精神的感召下,全员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创新加上企业精神对企业来说就意味着成功(创新+精神=成功)。

海尔通过对统一的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认同使集团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当前,海尔的目标是创中国的世界名牌,跻身于世界500强,为民族争光。这个目标把海尔的发展与海尔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位海尔员工将在实现海尔世界名牌大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

3.福特汽车公司的流程再造

20世纪80年代,福特公司一直在寻求减少冗员和行政事务成本的办法。当时单是福特在北美的公司,财务会计部就有员工500多人。福特公司借助办公自动化,减少了20%的冗员,使总人数降至400人,福特公司领导人对此感到满意。但是当他们得知日本马自达公司的全部财务会计人员只有5人时,引发了思考:发现仅仅是对财务部门进行重组是难以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