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矿石的氧化特征
铜矿石的自然类型,一般按其含氧化铜和硫化铜的比例不同,分为硫化铜矿石(含氧化铜在10%以下)、混合矿石(含氧化铜在10-30%)、和氧化矿石(含氧化铜在30%以上)三种。本区未见次生富集带,各矿段氧化带、混合带的深度均在30m左右。
鉴于各矿段混合带厚度较小,该带所占的比例亦小,铜矿山目前开采也是将混合矿石和硫化矿石一并处理。所以,在勘探时,只划分了氧化带界限,只圈定出氧化矿石和硫化矿石并分别计算储量。在矿区全部铜金属储量之中,氧化矿石的金属储量仅占4.9%。
2.4矿石类型及品级
由于本区矿石物质成分简单,结构构造复杂多变,只能根据矿石中脉石成分不同划分出两种工业类型:即邯钢闪长岩型铜矿石和绿片岩型铜矿石。北矿带以花岗闪长岩型铜矿石为主,有少部分绿片岩型铜矿石;而南矿带则以绿片岩型铜矿石为主,只有极少部分花岗闪长岩型铜矿石。根据现行规范DZ/T0214-2002《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的技术要求,铜矿床的一般技术要求如下:
铜矿床工业指标一般要求 表2-7 硫化矿石 项目 氧化矿石 坑采 露采 边界品位(质量分数)% 0.2~0.3 0.2 0.5 最低工业品位(质量分数)% 0.4~0.5 0.4 0.7 矿床平均品位(质量分数)% 0.7~1.0 0.4~0.6 最小可采厚度 m 1~2 2~4 1 夹石剔除厚度 m 2~4 4~8 2 铜富矿的品位大于1%,本矿区矿石品位变化较稳定,一般均小于富矿品位,仅在个别矿段出现富矿体。所以,不单独按矿石品级圈定矿体。
2.5矿体围岩
南矿带矿体围岩及夹层与矿体岩性相同,均为绿片岩。矿体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二者无明显界线,以含金属硫化物多少而区别,呈渐变过渡关系。矿体中的夹层较多,但是,可以作为夹石剔除的为数不多,按不完全统计,夹层中的铜品位多在0.1~0.2%左右,有的夹层品位可接近边界品位。矿体近金矿围岩与矿体夹层,与矿体同属于一个矿化层。 仅由于局部地段贫化,致使矿层结构复杂化。
北矿带大多数为花岗闪长岩型矿石,矿体围岩大部分也是花岗闪长岩,少部分围岩为绿片岩,有的矿体本身即包括花岗闪长岩和绿片岩两种矿石类型,而围岩乃至夹层也是由两种岩石组成。显然是由于围岩和岩体具有同一的构造裂隙系统,矿液不仅在矿体中成矿,液沿着同一构造裂隙进入围岩中成矿。矿体与顶底板围岩及夹层界线,液具有渐变过渡的特征。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