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基础知识总结和入门 下载本文

之活动情形,由于其高敏感度,现已被广泛用于诊断神经肌肉传导的疾病。单纤维肌电图可以记录到二个单纤维间期之变异称为颤移 (jitter),它有一定正常值,可用于诊断重症肌无力,因这类病人神经肌肉传导异常会导致颤移延长,更严重者会造成阻断(blocking)。除此外,也可用以测量肌纤维密度(fiber density),正常人应小于1.5,有神经肌肉病变时密度增加。另外巨形肌电图(macro EMG)乃记录整个运动单元之情形,以测定神经再支配分布的容量。 诱发电位检查

临床上常用的诱发电位检查包括视觉诱发电位(vep,visual evoked potential)、听觉诱发电位(aep,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体感觉诱发电位(sep,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及运动诱发电位(mep,motor evoked potential)。 视觉诱发电位:施以视觉性刺激(闪光或图形反复刺激),由视网膜接收后经视觉径路传到大脑枕叶之视觉反应区,记录所激发的脑细胞电位活动。图形反复刺激所得之诱发电位(pattern reversal evoked potential),正常,清醒下呈\字形,含有二个负(N)波及一个正(P)波,其中又以正波P100之判读最具意义,根据其潜期、振幅及波形之改变可用以诊断及定位视神经径路之病变;如视神经炎、球后神经炎、多发性硬化症等。而听觉诱发电位则是用听觉刺激诱发听神经反应,传到大脑听觉中枢之活动电位,以电极于头部记录而得。正常

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有七个波,分别代表听神经到大脑显叶之听觉径路。其中又以第1,3,5波最具临床应用价值。可用于听神经及脑干病变之检查定位,提高多发性硬化症之诊断率,评估昏迷患者之预后;同时可用于手术时监视听神经及脑干功能,避免开刀时之损伤。

体感觉诱发电位(SEP):经由刺激体感觉神经引发反应,沿着体感觉传导径路传向脊髓背柱,再经脑干、视丘到达大脑感觉皮质。传统的感觉神经检查只能侦测外围神经的远程病变,而体感觉诱发电位则可评估外围神经的近端乃至中枢神经的整个传导径路。理论上任何一条感觉神经均可用以刺激获得SEP,但一般较常作约为上肢的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和下肢的后胫神经及腓神经。临床上体感觉诱发电位的记录方法及反应波之命名,至今仍各家分歧,未完全统一,其反应波中以短潜期 (short latency)之反应波较具临床应用价值。以下以正中神经为例,提出较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以小量电流刺激腕部正中神经,电量大小恰足以引起大拇指轻微抽搐而不曾疼痛、刺激频率约每秒2-5次,其刺激约1000次,然后加以平均,同时以四组记录电极记录反应波,其主记录电极分别在Erb point(EP),第七颈椎(C VII)、第二颈椎(C ll)、及对侧感觉皮质区(C3' or C4'),参考电极则均为前额的Fz处。由此四组记录电极可记录到三个负波、分别发生于9ms(N9)、13ms(N13)、及19ms(N19),及一个正波(P22)。这些波之来源

多已被证实,如N。起源于臂神经丛,N13可能来自脊髓后柱,N19起源于视丘,而P22来自视丘皮该放射。根据这些波之潜期、振幅及波间潜期(interpeak latency),及用两侧比较即可判别病变位置。其临床应用范围极广,包括外围神经近端病变、脊髓病变 (外伤)、脑干及视丘病变、脑血管病变、及评估昏迷患者之预后等,同时可提高多发性硬化症之诊断,或应用于手术时监视以减少手术之后遗症。体感觉诱发电位是相当客观的一种检查,但它通常是由较大的髓稍纤维所产生,仅代表部分感觉神经径路,因此检查结果正常并不能排除所有感觉异常,这是临床应用须考虑的。

运动诱发电位检查(MEP):是于头部对应于大脑皮质运动区 (如手区或脚区)的部位给予刺激激发大脑的运动神经径路而引起手或脚部肌肉的动作电位。此种运动诱发电位可用以评估由大脑运动皮质经皮质脊髓径路传导到运动神经元再到外围肌肉的整个运动神经径路之病变,如脊髓病变、脊髓外伤、多发性硬化症、运动神经元病变及外围神经近端之病变。于大脑皮质刺激引发之运动诱发电位,再配合病人之随意收缩(voluntary contraction)则会有加强作用,使电位振幅变大。此外也可直接于脊椎作刺激、激发运动神经根来引发运动电位,一般由第六颈椎刺激可引发上肢的肌肉动作电位,而于胸椎第十二节刺激则引发下肢的肌肉动作电位,但随意收缩无法加强脊椎刺激引发之电位。一般用以激发运动诱发电位

之电流强度很强,常造成头皮及脸部肌肉强力收缩而引起不适 ,而磁圈刺激(magnetic coil stimulation)是利用磁围在人体产生之磁场转化为刺激电流来引发运动诱发电位,由于是一种无痛性刺激,已取代原先电流刺激方法。磁圈刺激法与一般之电流刺激差不多,但一般于头顶(vertex)刺激可得到最大肌肉动作电位,而非置于对应之运动皮质区作刺激。同样的经由随意收缩可增大反应电位之振幅,同时也可使潜期缩短约3ms。对于有癞病病史、装心脏节律器患者、及接受神外手术装有颅内金属物 :如血管瘤箝(aneurysm clip]之病患,此检查应列为禁忌,以免磁场千扰造成危险。

狭义肌电图通常指运用常规同芯圆针电极,记录肌肉静息和随意收缩的各种电特性。广义肌电图包括常规肌电图和神经传导检测、重复神经电刺激(repetitive nerve stimu Uition,RNS)、F波、H反射,瞬目反射(blinkreflex)、单纤维肌电图(singlefiberelectromyography,SFEMG)、运动单位计数、巨肌电图等。以下主要介绍比较常用的肌电图操作规范。

一、肌电图检查的适应证

1.前角细胞及其以下(包括前角细胞、神经根、神经丛、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肌肉内注射肉毒毒素部位的选择(部分患者)。

(肉毒毒素最早是一种治疗斜视的药物,后逐渐被应用于眼睑痉挛、面肌痉挛、痉挛性斜颈和各种上

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的肢体肌肉痉挛,随适应征的逐渐推广,为准确打在靶肌肉上,达到最好的效果,注射定位方法及其优缺点如下:

1、徒手注射(盲打):是注射者根据所需要解除的痉挛来确定其注射的肌肉和用药剂量,通过用手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