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基础知识总结和入门 下载本文

肌电图

electromyography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参考《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综合整理,总结并辑录为四部分:概论、检测和意义、常见疾病检测方法和报告书写。

第一部 概论

电生理诊断目的

一.补充临床的定位诊断:当根据临床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定位诊断存在困难是更具有价值。 (1)辅助临床明确病变的部位

(2)提高早期诊断的阳性率和发现临床下病变 (3) 辅助发现临床不易识别的病变

(4)鉴别中枢和周围神经病变,判断病变累及的范围 二.为临床定性诊断提供线索

(1)NCV的测定提示病变部位是轴索损害为主,还是脱髓鞘为主,或二者并重。

(2)某些电生理的特异性所见有助于缩小疾病诊断的范围,甚至是唯一确诊的方法。

(3) 有助于判断病变处于急性期、恢复期或稳定期。

三.有助于判断病变的严重程度,客观评价治疗的效果和判断预后。

肌电图是记录肌肉静息、随意收缩及周围神经受刺激时各种电特性的一门技术。导电极有表面电极和针电极两种。表面电极可

以导出深处全体肌肉活动的合成电位,但不能分辨单块肌肉的电位。将针电极插入欲检查的肌肉可以导出个别肌肉的动作电位。肌电诊断检查基本上包括三大部份: 1.神经传导检查

(nerve conduction studies,NCS) ;2.针极肌电图检查(needle electromyography) ;3.诱发电位检查(evoked potentials)。

神经传导检查:以电极刺激受测神经,而于其支配的感觉神经或肌肉上记录电位,以得到感觉神经电位波(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及特殊反射的电位波(H-reflex及F-response)之检查。检查方法是以超大电量刺激(supramaximal stimulation)来刺激受测神经(H反射例外),以使该神经所有轴突均同时兴奋,而得到一最大反应波,根据此最大反应波之传导潜期 (latency),振幅(amplitude),表面积(surface area),及传导速度(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再与正常值作比较,可以帮助区别神经的轴突病变(axonopathy)或髓鞘病变(demyelination)。例如在髓鞘病变可见潜期延长或传导速度变慢,而轴突病变或有肌纤维丧失则可导致振幅或表面积减小。

F反应及H反射:F反应是利用超大电量刺激神经,使去极波沿运动神经轴突逆向传到脊髓,再经同一运动神经元或数个中间神经元后传回下运动神经元,引发其支配的肌肉收缩所产生之反应波,这一电位多出现在手、足部小肌肉,不随刺激强度增加而减小。经由一定次数之刺激(20-100次)可计算其出现频率及传导潜期,当出现频率变少或传导潜期延长则表该运动神经至脊髓的近端传导径路有问题。

F波潜伏期是指从刺激伪差到F波起始部的时间。一般应计算最短潜伏期、最长潜伏期、平均潜伏期、F波离散度。引出H波的阈强度低于引出M波的阈强度, H波出现在M波之前。H反射则是利用较小电量刺激神经,经感觉神经纤维向上传导至脊髓,再经单一突触联结(monosynape)传入下运动神经元而引发肌肉收缩所记录到之反应波,同时随着电量加大、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M波)逐渐变大,H反射波会逐渐被抑制变小乃至消失(如下图)。H反射不同于F反应,后者可见于所有运动神经,而H反射在正常成人只在于第一荐椎神经根所支配的肌肉为必定出现,其它部位则较少见。若H反射消失则表该神经根有病变或是传导径路的其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