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 0223—2004 下载本文

7.4.4 泥石流活动预报

7.4.4.1 泥石流活动预报在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应详细分析研究地质、地貌调查资料和监测资料,掌握泥石流活动的激发因素及其动态变化,及时将各种指标接收下来,并迅速传递到下游保护区,供各保护对象采取预防措施。

泥石流预报的核心是确定泥石流活动的临界条件,包括:固体物质贮量及其含水量、稳定性和沟谷纵坡等地质—地貌临界条件,降雨量、雨强、径流量等降雨—径流临界条件等。泥石流活动的地质—地貌临界条件,一般在实地调查和监测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类比分析、稳定性计算等方法确定。降雨—径流临界条件,主要根据监测资料确定,而径流量往往决定于降雨量,故降雨量临界值是分析研究的重点。

7.4.4.2 泥石流活动预报包括区域性预报、局地性预报和单沟预报。目前,利用短历时暴雨对单沟泥石流活动进行预报较为成熟。其原理是:泥石流活动前的降雨量是引起泥石流活动的有效降雨量,以后的降雨量只能增加其活动规模和持续时间。前期降雨量越大,固体物质的含水量也越大,则所需要的激发雨量越小。反之亦然。预报的方法和步骤是:

a. 根据流域和河沟内地质、地貌条件,特别是固体物质、沟床形态和水文条件等,结合监测、实测资料和模拟试验,建立短时暴雨(H 1/6)和前期降雨量之间关系的泥石流活动临界降雨量判别式与受灾降雨量判别式。两式形式相同,但确定后式的系数时,应充分考虑被保护对象的位置和抗灾能力,以及泥石流活动的规模、速度和物理力学性质(如冲击力等)因素。

b. 根据泥石流活动临界降雨量判别式和受灾降雨量判别式,绘制泥石流活动预报图(见图7.4.4)。图中反映出泥石流活动的临界线、发生线和二线划分出的不发生区、过渡区、发生区。

21

c.

在泥石流形

成区内,选择或建立预报指标站,及时采集降雨量资料,并应用有线或无线遥测方法将降雨量信息及时传送到预报中心,进行适时预报。

对下游保护区提前做出警报的时间(t),可用下式计算:

t?(t1?t2)?(t2?t3)

式中:t1——泥石流到达下游保护区的时间

t2——降雨过程中达到预报图中受灾线的时间 t3——降雨过程中达到预报图中形成线的时间

其中(t2?t3)的时间决定于降雨的特性,(t2?t3)的时间决定于泥石流源地(供给区)到下游保护区的距离(L)和泥石流的平均流速(V),因此:

t?(t2?t3)? 区域性泥石流预报,参照6.4.4执行。 7.4.5 泥石流活动警报

L V 在泥石流临近起动时,原地监测站(或监测中心)必须根据泥石流固有的特征(振动、声音、泥位等),迅速向下游保护区发出泥石流运动、袭击的信,息;保护区监测站必须及时接收上述信息,以及泥石流振动、声音、泥位等警报信息,采取紧急措施,避免或减少损

22

失。

8 资料整理

8.1 资料整理的任务

崩滑体、泥石流监测资料整理的任务是:对各种(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及其与自然条件、地质环境和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对崩滑体、泥石流稳定性做出正确的评价,对其变形破坏和活动做出正确的预报。 8.2 监测数据采集

8.2.1 监测数据的采集方法

8.2.1.1 监测点位处的手动记录。包括各类位移监测点位处的手动记录和探头位置处的手动记录。

8.2.1.2 探头位置处的自动记录。采用能传送到探头位置或附近控制板上的自动记录设备,根据手动指令将数据记录到磁带或穿孔纸带上。

8.2.1.3 中心站处的手动记录。探头输出信号靠电缆或其它直接连接的方式或用无线电传送的形式抵达中心站,中心站将信号连续转换到适当的控制箱内产生数字输出。监测人在中心站手动记录或采用手动指令将输出数据记录在穿孔纸带上。

8.2.1.4 中心站处的全自动记录。采用自动化系统, 自动激发记录启动装置,进行全自动操作。

8.2.2 数据采集时的误差消除

8.2.2.1 手动记录时,应详细检查数据,校正明显的错误,或对有问题的数据重新量测,以消除错误和明显的误差。

8.2.2.2 自动记录一般带来一个附加的错误源。在数据打出之后计算机处理之前,应对数据逐一筛选,检查和解释误差,消除明显的错误和误差。 8.3 监测数据处理

8.3.1 建立监测数据库。根据设置的监测内容和方法,建立相应的监测数据库。分为:地质库,地质灾害库,物理力学库,大地形变测量库,裂缝监测库,钻孔倾斜监测库,地面倾斜监测库,深部位移监测库,声发射监测库,地应力监测库,地表水监测库,地下水监

23

测库,水文气象库,泥石供水水源库,流体特征库,流动动态要素库,动力要素库和输移冲淤库等,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库和总库等,一般还要求建立关系数据库。

8.3.2 建立资料分析处理系统。根据所采用的监测方法和所取得的监测数据,应用相应的地理信息系统(GPS)、数据处理方法和程序软件包,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一般包括崩滑体变形量、变形速率,泥石流运动速率等,进行监测曲线拟合、平滑和滤波,绘制变形时程曲线、运动时程曲线、降雨过程曲线,并进行时序和相关分析等。 8.4 监测资料的整理

8.4.1 对于手动记录的监测数据,应立即换算成长度、体积、压力或其它参数,加上其它有关资料,如日期、监测点号、仪器编号、深度、气温等,以表格或其它形式记录下来,进行编号、建卡、归类、建档。

8.4.2 对于自动记录在穿孔纸带上的数据等资料,应及时检查并归类、建档。 8.4.3 对于中心站内的全自动记录,应及时拷贝到高密度软盘上,并编号存档。 8.4.4 按规定间隔时间(如日、旬、月、季、半年、年)对数据库内的监测数据等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如求和、求最大值,求最小值,求平均值等,并做出分类统计,编辑成文件,打印后分类建档。

8.4.5 按监测内容和方法分类,对各类监测资料分别进行人工曲线标定和计算机曲线拟合,以及编制相应的图件。重要图件包括:

8.4.5.1 绝对位移监测,编制:水平位移矢量图,垂直位移矢量图及累计垂直位移矢量图,上述二种位移量迭加在一起的综合性分析图,位移(某一监测点或多测点水平位移、垂直位移等)历时曲线图。相对位移监测,编制相对位移分布图、相对位移历时曲线图。 8.4.5.2 地面倾斜监测,编制地面倾斜分布图、倾斜历时曲线图。地下倾斜监测,编制钻孔等地下位移与深度关系曲线图、变化值与深度关系曲线及位移历时曲线图。

8.4.5.3 地声等物理量监测,编制地声(噪音)总量与地应力、地温等历时曲线图和分布图。 8.4.5.4 地表水、地下水监测,编制地表水水位、流量历时曲线图,地下水位历时曲线图、土体含水量历时曲线图、孔隙水压力历时曲线图、泉水流量历时曲线图。

8.4.5.5 气象监测,编制降水历时曲线图、气温历时曲线图、蒸发量历时曲线图,以及不同雨强等值线图。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