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福建福州市中考数学试卷 下载本文

新本资料由http://chinesesx.com收集整理 (2) 化简:a(1-a)+(a+1)2-1.

考点:整式的混合运算;实数的运算;零指数幂. 专题:计算题.

分析:(1) 原式第一项根据绝对值的代数意义: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进行化简,第二项利用零指

数公式化简,第三项利用a2=|a|化简,合并后即可得到结果;

(2) 利用乘法分配律将原式第一项括号外边的a乘到括号里边,第二项利用完全平方数展开,合并同类项后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1) 解:|-3|+(π+1)0-4=3+1-2=2.

(2) 解:a(1-a)+(a+1)2-1=a-a2+a2+2a+1-1=3a.

点评:此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以及实数的运算,涉及的知识有:绝对值的代数意义,零指数公式,

二次根式的化简,完全平方公式,以及合并同类项法则,熟练掌握公式及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17.(每小题7分,共14分)

(1) 如图,点E、F在AC上,AB∥CD,AB=CD,AE=CF.求证:△ABF≌△CDE. (2) 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 ① 画出将Rt△ABC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的Rt△A1B1C1; ② 再将Rt△A1B1C1绕点C1顺时针旋转90°,画出旋转后的Rt△A2B2C1,并求出旋转过程中线段

A1C1所扫过的面积(结果保留π).

A A B

E F

D B C C

第17(1)题图 第17(2)题图

考点:作图——旋转变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扇形面积的计算;作图——平移变换.

分析:(1) 由AB∥CD可知∠A=∠C,再根据AE=CF可得出AF=CE,由AB=CD即可判断出△ABF≌

CDE;

(2) 根据图形平移的性质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再根据在旋转过程中,线段A1C1所扫过的面积等于以点C1为圆心,以A1C1为半径,圆心角为90度的扇形的面积,再根据扇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证明:∵ AB∥CD,

∴ ∠A=∠C. ∵ AE=CF, A1 A B2 ∴ AE+EF=CF+EF,

即 AF=CE. 又∵ AB=CD,

A2 B C B1 C1 ∴ △ABF≌△CDE.

(2) 解:① 如图所示;

② 如图所示;

90·π·42

在旋转过程中,线段A1C1所扫过的面积等于=4π.

360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作图-旋转变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扇形面积的计算,熟知图形平移及旋转不变性

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8.(满分12分)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中小学开展“关注校车、关爱学生”为主题的交通安全教育宣传周活

动.某中学为了了解本校学生的上学方式,在全校范围内随机抽查了部分学生,将收集的数据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所示),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学生上学方式条形统计图 学生上学方式扇形统计图 人数 25 20 其他 20 14% 步行 13 15 m

骑自行车 10 7 20% 5 乘公交车 40% 0 步行 乘公交车 骑自行车 其他 上学方式

欢迎交流初中数学优质资源,谢谢您的使用!

新本资料由http://chinesesx.com收集整理 (1) m=_______%,这次共抽取__________名学生进行调查;并补全条形图; (2) 在这次抽样调查中,采用哪种上学方式的人最多?

(3) 如果该校共有1500名学生,请你估计该校骑自行车上学的学生约有多少名? 考点: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扇形统计图.

分析:(1) 用1减去其他各种情况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m的值,用乘公交的人数除以其所占的百分比即可

求得抽查的人数; 学生上学方式条形统计图

人数 (2) 从扇形统计图或条形统计图中直接可以得到结果;

25 (3) 用学生总数乘以骑自行车所占的百分比即可.

20 20 解答:解:(1) 1-14%-20%-40%=26%;

13 15 20÷40%=50;

10 10 条形图如图所示; 7 (2) 采用乘公交车上学的人数最多; 5 (3) 该校骑自行车上学的人数约为: 0 步行 乘公交车 骑自行车 其他 上学方式

150×20%=300(人).

点评:本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及用样本估计总数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统计图中整理出进

一步解题的信息.

19.(满分11分)某次知识竞赛共有20道题,每一题答对得5分,答错或不答都扣3分.

(1) 小明考了68分,那么小明答对了多少道题?

(2) 小亮获得二等奖(70~90分),请你算算小亮答对了几道题? 考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分析:(1) 设小明答对了x道题,则有20-x道题答错或不答,根据答对题目的得分减去答错或不答题目

的扣分是68分,即可得到一个关于x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

(2) 小明答对了x道题,则有20-x道题答错或不答,根据答对题目的得分减去答错或不答题目的扣分,就是最后的得分,得分满足大于或等于70小于或等于90,据此即可得到关于x的不等式组,从而求得x的范围,再根据x是非负整数即可求解. 解答:解:(1) 设小明答对了x道题,

依题意得:5x-3(20-x)=68. 解得:x=16.

答:小明答对了16道题. D (2) 设小亮答对了y道题,

C E ?5y-3(20-y)≥70

依题意得:?.

?5y-3(20-y)≤90

13A B 因此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6≤y≤18. O 44

∵ y是正整数, ∴ y=17或18.

第20题图

答:小亮答对了17道题或18道题.

点评:本题考查了列方程解应用题,以及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正确列式表示出最后的得分是关键. 20.(满分12分)如图,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AD和过C点的切线互相垂直,垂足为D,AD

交⊙O于点E.

(1) 求证:AC平分∠DAB; (2) 若∠B=60o,CD=23,求AE的长.

ZxxkCom考点: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直角三角形. 专题:几何综合题.

分析:(1) 连接OC,由CD为⊙O的切线,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OC垂直于CD,由AD垂直于CD,可得

出OC平行于AD,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出∠1=∠2,再由OA=OC,利用等边对等角得到∠2=∠3,等量代换可得出∠1=∠3,即AC为角平分线;

(2) 法1:由AB为圆O的直径,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可得出∠ACB为直角,在直角三角形ABC中,由∠B的度数求出∠3的度数为30°,可得出∠1的度数为30°,在直角三角形ACD中,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由CD的长求出AC的长,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根据cos30°及AC的长,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AB的长,进而得出半径OE的长,由∠EAO为60°,及OE=OA,得到三角形AEO为等边三角形,可得出AE=OA=OE,即可确定出AE的长; 法2:连接EC,由AB为圆O的直径,根据直径所对的圆周角为直角可得出∠ACB为直角,在直角

欢迎交流初中数学优质资源,谢谢您的使用!

新本资料由http://chinesesx.com收集整理 三角形ABC中,由∠B的度数求出∠3的度数为30°,可得出∠1的度数为30°,在直角三角形ADC中,由CD及tan30°,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AD的长,由∠DEC为圆内接四边形ABCE的外角,利用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得到∠DEC=∠B,由∠B的度数求出∠DEC的度数为60°,在直角三角形DEC中,由tan60°及DC的长,求出DE的长,最后由AD-ED即可求出AE的长.

解答:(1) 证明:如图1,连接OC,

∵ CD为⊙O的切线, ∴ OC⊥CD, ∴ ∠OCD=90°. ∵ AD⊥CD, ∴ ∠ADC=90°.

∴ ∠OCD+∠ADC=180°, ∴ AD∥OC, ∴ ∠1=∠2, ∵ OA=OC, ∴ ∠2=∠3, ∴ ∠1=∠3,

即AC平分∠DAB. (2) 解法一:如图2,

∵ AB为⊙O的直径, D ∴ ∠ACB=90°.

C E 又∵ ∠B=60°,

2 ∴ ∠1=∠3=30°. 1 3 在Rt△ACD中,CD=23, A B O ∴ AC=2CD=43.

在Rt△ABC中,AC=43,

AC43图2

∴ AB===8.

cos∠CABcos30°

连接OE,

∵ ∠EAO=2∠3=60°,OA=OE, ∴ △AOE是等边三角形,

1

∴ AE=OA=AB=4.

2

解法二:如图3,连接CE ∵ AB为⊙O的直径,

D ∴ ∠ACB=90°.

又∵ ∠B=60°, C E ∴ ∠1=∠3=30°.

2 1 在Rt△ADC中,CD=23, 3 A B CD23O ∴ AD===6.

tan∠DACtan30°

∵ 四边形ABCE是⊙O的内接四边形,

图3 ∴ ∠B+∠AEC=180°.

又∵ ∠AEC+∠DEC=180°, ∴ ∠DEC=∠B=60°.

在Rt△CDE中,CD=23,

CD23

∴ DE===2.

tan∠DECtan60°

∴ AE=AD-DE=4.

点评: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圆内接四

边形的性质,以及圆周角定理,利用了转化及数形结合的思想,遇到直线与圆相切,常常连接圆心与切点,利用切线的性质得到垂直,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欢迎交流初中数学优质资源,谢谢您的使用!

新本资料由http://chinesesx.com收集整理 21.(满分13分)如图①,在Rt△ABC中,∠C=90o,AC=6,BC=8,动点P从点A开始沿边AC向点C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C开始沿边CB向点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过点P作PD∥BC,交AB于点D,连接PQ.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端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t≥0).

(1) 直接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QB=______,PD=______.

(2) 是否存在t的值,使四边形PDBQ为菱形?若存在,求出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并探究如

何改变点Q的速度(匀速运动),使四边形PDBQ在某一时刻为菱形,求点Q的速度; (3) 如图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求出线段PQ中点M所经过的路径长. B B

Q Q

D D

C A C A P P 第21题图① 第21题图②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一次函数综合题;勾股定理;菱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代数几何综合题.

分析:(1) 根据题意得:CQ=2t,PA=t,由Rt△ABC中,∠C=90°,AC=6,BC=8,PD∥BC,即可得tanA

PDBC4= ==,则可求得QB与PD的值;

PAAC3(2) 易得△APD∽△ACB,即可求得AD与BD的长,由BQ∥DP,可得当BQ=DP时,四边形PDBQ是平行四边形,即可求得此时DP与BD的长,由DP≠BD,可判定?PDBQ不能为菱形;然后设点Q的速度为每秒v个单位长度,由要使四边形PDBQ为菱形,则PD=BD=BQ,列方程即可求得答案; (3) 设E是AC的中点,连接ME.当t=4时,点Q与点B重合,运动停止.设此时PQ的中点为F,连接EF,由△PMN∽△PQC.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即可求得答案.

4

解答:解:(1) QB=8-2t,PD=t.

3

(2) 不存在.

在Rt△ABC中,∠C=90°,AC=6,BC=8, B ∴ AB=10. ∵ PD∥BC,

∴ △APD∽△ACB,

Q ADAPADt

D ∴ =,即:=,

ABAC106

5

∴ AD=t,

3

5C A ∴ BD=AB-AD=10-t. P 3

图1

∵ BQ∥DP,

∴ 当BQ=DP时,四边形PDBQ是平行四边形,

412

即8-2t=t,解得:t=.

351241216512

当t=时,PD=×=,BD=10-×=6,

535535∴ DP≠BD,

∴ □PDBQ不能为菱形.

设点Q的速度为每秒v个单位长度,

45

则BQ=8-vt,PD=t,BD=10-t.

33

要使四边形PDBQ为菱形,则PD=BD=BQ,

4510

当PD=BD时,即t=10-t,解得:t=.

333

欢迎交流初中数学优质资源,谢谢您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