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设备驱动之pci设备的枚举 下载本文

一:前言

Pci,是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即为外部设备互联.与传统的总线相比.它的传输速率较高.能为用户提供动态查询pci deivce.和局部总线信息的方法,此外,它还能自动为总线提供仲裁.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平台.

pci协议比较复杂,关于它的详细说明,请查阅有关pci规范的资料,本文不会重复这些部份.

对于驱动工程师来说,Pci设备的枚举是pci设备驱动编写最复杂的操作。分析和理解这部份,是进行深入分析pci设备驱动架构的基础。

我们也顺便来研究一下,linux是怎么对这个庞然大物进行封装的。 二:pci架构概貌

上图展现了pci驱动架构中,pci_bus、pci_dev之间的关系。如上图所示,所有的根总线都链接在pci_root_buses链表中。 Pci_bus ->device链表链接着该总线下的所有设备。而pci_bus->children链表链接着它的下层总线。对于pci_dev来说。pci_dev->bus指向它所属的pci_bus。 Pci_dev->bus_list链接在它所属bus的device链表上。此外,所有pci设备都链接在pci_device链表中。

三:pci设备的配置空间

每个pci设备都有最多256个连续的配置空间。配置空间中包含了设备的厂商ID,设备ID,IRQ,设备存储区信息等.摘下LDD3中的一副说明图,如下:

1

要注意了,上图是以字节为单位的,而不是以位为单位.

那怎么去读取每个设备的配置空间呢?我们在开篇的时候提到过,pci总线为用户提供了动态查询pci设备信息的方法。在x86上,保留了0xCF8~0xCFF的8个寄存器.实际上就是对应地址为0xCF8的32位寄存器和地址为0xCFC的32位寄存器。在0xCF8寄存中写入要访问设备对应的总线号, 设备号、功能号和寄存器号组成的一个32位数写入0xCF8.然后从0xCFC上就可以取出对应pci设备的信息.

写入到0xCF8寄存器的格式如下:

低八位(0~7): (寄存器地址)&0xFC.低二位为零

8~10:功能位. 有时候,一个pci设备对应多个功能.将每个功能单元分离出来,对应一个独立的pci device 11~15位:设备号 对应该pci总线上的设备序号

16~23位:总线号 根总线的总线号为0.每遍历到下层总线,总线号+1 31:有效位 如果该位为1.则说明写入的数据有效,否则无效

例如:要读取n总线号m设备号f功能号对应设备的vendor id和Device id.过程如下: 要写入到0xCF8中的数为: l = 0x80<<23 | n<<16 | m<<11 | f<<8 | 0x00 即:outl(l,0xCF8)

从0xCFC中读相关信息:L = Inw(0xCFC) (从上图中看到,vendor id和device id总共占四个字节.因此用inw) 所以device id = L&0xFF,Vendor id = (L>>8)&0xFF。

四:总线枚举入口分析

Pci的代码分为两个部份。一个部份是与平台相关的部份,存放在linux-2.6.25\\arch\\XXX\\pci。在x86,对应为linux-2.6.25\\arch\\x86\\pci\\ 另一个部份是平台无关的代码,存放在linux-2.6.25\\driver\\pci\\下面。

大致浏览一下这两个地方的init函数.发现可能枚举pci设备是由函数pcibios_scan_root()完成的.不过搜索源代码后,发现有两个地方会调用这个调数.一个是在linux-2.6.25\\arch\\x86\\pci\\numa.c 另一个是linux-2.6.25\\arch\\x86\\pci\\Legacy.c

这两个地方都是封装在一个subsys_initcall()所引用的初始化函数呢? 到底哪一个文件才是我们要分析的呢? 分析一下linux-2.6.25\\arch\\x86\\pci\\下的Makefile_32.内容如下: obj-y := i386.o init.o

obj-$(CONFIG_PCI_BIOS) += pcbios.o

obj-$(CONFIG_PCI_MMCONFIG) += mmconfig_32.o direct.o mmconfig-shared.o obj-$(CONFIG_PCI_DIRECT) += direct.o

2

pci-y := fixup.o

pci-$(CONFIG_ACPI) += acpi.o pci-y += legacy.o irq.o

pci-$(CONFIG_X86_VISWS) := visws.o fixup.o pci-$(CONFIG_X86_NUMAQ) := numa.o irq.o

obj-y += $(pci-y) common.o early.o

从这个makefile中可以看出:legacy.c是一定会编译到了.而numa.c只有在编译选择了CONFIG_X86_NUMAQ的时候才起效.所以,我们可以毫不犹豫的将眼光放到了legacy.c中. 该文件中的初始化函数如下: static int __init pci_legacy_init(void) {

if (!raw_pci_ops) {

printk(\ return 0; }

if (pcibios_scanned++) return 0;

printk(\ pci_root_bus = pcibios_scan_root(0); if (pci_root_bus)

pci_bus_add_devices(pci_root_bus);

pcibios_fixup_peer_bridges();

return 0; }

subsys_initcall(pci_legacy_init);

由subsys_initcall()引用的函数都会放在init区域,这里面的函数是kernel启动的时候会自己执行的函数.首先我们碰到的问题是raw_pci_ops是在什么地方被赋值的.搜索整个代码树,发现是在pci_access_init()中初始化的.如下: static __init int pci_access_init(void) {

int type __maybe_unused = 0;

#ifdef CONFIG_PCI_DIRECT type = pci_direct_probe(); #endif

#ifdef CONFIG_PCI_MMCONFIG pci_mmcfg_init(type); #endif

3

if (raw_pci_ops) return 0; #ifdef CONFIG_PCI_BIOS pci_pcbios_init(); #endif /*

* don't check for raw_pci_ops here because we want pcbios as last * fallback, yet it's needed to run first to set pcibios_last_bus * in case legacy PCI probing is used. otherwise detecting peer busses * fails. */

#ifdef CONFIG_PCI_DIRECT pci_direct_init(type); #endif

if (!raw_pci_ops) printk(KERN_ERR

\

return 0; }

arch_initcall(pci_access_init);

由于arch_initcall()的优先级比subsys_initcall要高.因此,会先运行完pci_access_init之后,才会执行pci_legacy_init.

上面的代码看起来很复杂,没关系,去掉几个我们没有用到的编译代码就简单了. 在x86中,bios其实提供了pci设备的枚举功能.这也是CONFIG_PCI_BIOS的作用,如果对它进行了定义,那么就用bios的pci枚举功能.如果没有定义,说明不采用bios的功能,而是自己手动去枚举,这就是CONFIG_PCI_DIRECT的作用.为了一般性,我们分析CONFIG_PCI_DIRECT的过程.把其它不相关的代码略掉.剩余的就简单了.

在pci规范中,定义了两种操作配置空间的方法,即type1 和type2.在新的设计中,type2的配置机制不会被采用,通常会使用type1.因此,在代码中pci_direct_probe()一般会返回1,即使用type1. pci_direct_init()的代码如下: void __init pci_direct_init(int type) {

if (type == 0) return;

printk(KERN_INFO \ if (type == 1)

raw_pci_ops = &pci_direct_conf1; else

raw_pci_ops = &pci_direct_conf2; }

在这里看到,ram_pci_ops最终会指向pci_direct_conf1.顺便看下这个结构: struct pci_raw_ops pci_direct_conf1 = { .read = pci_conf1_read,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