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参考新人教版 下载本文

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当其冲要解决的一步,是西周自公元前841年前各王在位年代实数的确定,而关键的一年是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年。经过学者的辛勤劳动,已测定此年为公元前1046年,由此已推算出自周武王以后成、康、昭、穆、共、懿、孝、夷和厉王各王的实际在位年数。其次,夏商周断代工程还大体推算和测定出商朝的始末年代,分别为约公

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其间最重要的盘庚迁殷年代为约公元前1300年。第三,夏朝的始末年代也已推算出大致框架:约公元前2070年至约公元前1600年。“夏商周断代工程”已于2000年11月初在我国各大报纸公布《夏商周年表》。

这个工作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及其发展给予了一个时间上的尺度,提供了比较好的有科学依据的基础,也为开展大规模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研究积累了一些经验。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

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夏、商、西周时期,是奴隶社会的历史范畴。《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提到夏朝时说:“夏代奴隶数量较多”,“夏代王室贵族对奴隶不仅强迫他们劳动,而且还任意杀戮”。谈到商朝阶级关系时,也较详细叙述了商朝奴隶制的残酷压迫,如“人殉”“人祭”等。说到西周社会经济时,则明确提到:“西周社会中,奴隶制十分盛行”。一些通史、专史,如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詹子庆等主编《中国古代史》和孙淼《夏商史稿》、郑杰祥《夏史初探》等,或将夏、商、西周史全放在奴隶社会编中叙述,或认为夏朝和商朝为奴隶社会。张传玺的《中国古代史纲》亦认为夏朝、商朝为奴隶社会,而西周则为“封建领主制社会”,至战国以后,便进入“封建地主制社会”。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主张:“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阶级社会是奴隶社会,其阶级形式是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不管其具体情况如何复杂,奴隶社会中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的关系,总的划分,从其发生发展的基本过程来说,就是这样的。”该书认为商殷已进入奴隶社会。西周统治者为奴隶主贵族,但广大被统治者则分为平民和奴隶两大部分,而西周时期的奴隶数量并不太多,大部分劳动者是称为“野人”“庶人”的庶民,他们的身份是不完全自由的农民。

3. 参考书目

林耀华主编:《原始社会史》,中华书局1984年版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3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张广智主编:《世界文化史 古代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王玉哲:《中华远古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张岂之主编:《中国哲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徐旭生:《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李学勤主编,孟世凯副主编:《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