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侯莉颖一般都是她出题边看边拿书背复习提纲 doc 下载本文

*查明福利待遇的变换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梅奥对生产率提升的解释

*(1)影响生产效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工作条件,是工人自身。

(2)在工作效率的影响因素中,融洽性和安全感等因素比刺激工资更重要。

3、大规模访谈:(1928年9月——1930年5月)研究人员花了大约两年时间对二万一千多名职工进行访问交谈。 结果

*(1)发现离开感情就不能理解工人的不满和意见;只有对照工人的个人情况和车间的环境才能理解工人的感情。

*(2)对工厂监督管理人员进行训练

*使之能倾听了解工人的个人问题,多听少说、避免说教 *通情达理地处理个人问题 *确定消除影响工人成绩的艺术

*(3)发现工作效率与他们所在小组中的其他同事有关 4、对线圈装配工的研究:(1930年~1932年)研究小组选择接线工作室为对象。该室有9名接线工、3名焊工、2名检验工。 重要发现

*1)大部分工人都故意自行限制产量

*2)工人对不同层次的上级抱有不同的态度 *3)组织存在小派系,小派系内有行为规范 三、人群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1、工人是 “社会人” 不是 “经济人”

*社会人,即职工不是各自疏远、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某一集团的一员,是有归属感的。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即在企业共同工作过程中,人们必然发生相互间关系,形成的非正式团体。在这一团体里,又形成了共同的感情,进而构成一个体系,即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以效率逻辑为其行为规范;非正式组织以感情逻辑为其行为规范。 3、新的领导能力

*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职工的满意度主要是指为获取安全和归属感这些社会需求的满足度。

第二节 后期的行为科学理论

*梅奥等人创建了人际关系学说后,许多人都开始从这个角度研究管理问题。

*20世纪40年代后期提出行为科学这一名称,1956年美国出版了第一期行为科学杂志。 *60年代为避免同广义行为科学相混淆,出现了“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一、关于人的需要、动机与激励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激励理论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研究人的需要结构 理论构成

*(1)人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 *(2)要注意当前起作用的需要

*(3)人的需要一般由低到高寻求满足,但当低层需要受到威胁时,也会向相反方向发展 *(4)需要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 需求的5个层次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社交需要 *4、尊重需要 *5、自我实现需要 自我实现

*即职工能够通过工作获得成就感、尊重和自我满足,即一个人要做他最适宜的工作、发挥他最大的潜力,成就他所能达到的任何事物。 马斯罗的需要层次图

2、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即“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 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来的。 保健因素

*对职工产生的效果类似于卫生保健对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

*保健从人的环境中消除有害于健康的事物,它不能直接提高健康水平,但有预防疾病的效果;它不是治疗性的,而是预防性的。 激励因素

*能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因素,如果具备这些因素,就能对人们产生更大的激励。 *按照赫茨伯格的意见,管理当局应该认识到保健因素是必需的,不过它一旦使不满意中和以后,就不能产生更积极的效果。

*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使人们有更好的工作成绩。 二、关于企业中人的假设 *1、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

*2、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 1、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

*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 ·Mc Gregor,1906-1964)是美国著名的行为科学家。

X理论—传统的管理观点

*(1)人是懒惰的,尽可能逃避工作; *(2)人没有雄心壮志,不愿负责任;

*(3)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矛盾,必须靠外力严加管制; *(4)人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易受别人影响;

*(5)人追求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往往选择在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 *(6)少数人能克制自己,这部分人应当负起管理的责任。 以X理论为根据的管理方式

*(1)管理者关心劳动生产率、任务,他的主要职能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引、监督等; *(2)管理者主要是应用职权,发号施令,使对方服从,不考虑在情感上和道义上如何给人以尊重;

*(3)强调严密的组织、规范和工作制度,如工时定额、技术规程等。

*(4)以金钱报酬来换取员工的效力和服从。 “Y理论 ”的主要内容

*(1)人不是天生就不喜欢工作的,工作中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就象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 *(2)外来的控制和惩罚,并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 (3)人的自我实现的要求和组织要求的行为之间是没有矛盾的; *(4)人在适当条件下,会接受职责,谋求职责;

*(5)多数人能发挥较高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创造性;

*(6)在工业生活条件下,一般人的智慧潜能只是部分地得到了发挥。 与 “Y理论 ”相应的管理措施 *(1)管理职能的重点

*创造使人得以发挥才能的工作环境;

*管理者不是指挥者、调节者或监督者,而是起辅助者的作用,从旁给职工以支持和帮助。 (2)激励方式

*让他担当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担负更多的责任,促使其工作做出成绩,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

(3)管理制度

*在管理制度上给予工人更多的自主权,实行自我控制,让工人参与管理和决策,并共同分享权力。

2、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 *代表作:

*《个性与组织》 *《理解组织行为》 *《个性与组织的结合》 *《组织研究》

组织中个人的成长过程

*(1)被动状态→主动状态 *(2)依赖→相对独立

*(3)有限的行为方式→持久、专一的兴趣

*(4)经常变化和肤浅、短暂的兴趣→相对持久、专一的兴趣 *(5)只顾及当前发展→有长远打算 *(6)从属地位→平等、甚至支配地位 *(7)从缺乏自觉→自觉自制

第五章 现代管理理论

第一节 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 *一、系统管理理论 *二、决策理论 *三、权变管理理论 *四、管理科学学派 *五、经验主义学派 一、系统管理理论

*系统,就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的,在特定环境中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卡斯特、罗森、茨威克等人。

二、决策理论

*代表者,赫伯特 西蒙。

*对决策程序的开创性研究,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三、权变管理理论

*权变管理理论是七十年代初期在美国管理理论中的一种流派。 *权变即权宜应变。 *权变理论认为:

*在管理重要根据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1、关于权变管理的结构 *(1)环境变数——自变数

*(2)管理变数——各种管理观点和技术(因变数)

*(3)权变关系——独立的环境变数同从属的管理变数之间的函数关系,是权变的核心。 *函数关系即作为因变量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随着环境自变数的变化而变化。可解释为“如果?就要?”的关系。 2、关于权变理论的运用 四、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就是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方法和统计模式,并把这些模式通过计算机应用于管理,也称为管理中的数量学派。

第二节 八十年代的企业文化理论 *管理新潮——四大畅销书 *一、《Z理论》

*二、《战略家的头脑——日本的管理艺术》 *三、《企业文化》

*四、《追求卓越——美国企业成功的秘诀》 *它们一起被称为美国管理“四重奏”。

第六章 计划 第一节 概述 一、计划的概念 *1、静态的计划

*指的是一种结果。它是计划工作包含的一系列活动完成之后产生的,对未来行动方案的说明。其基本内容包括:

*(1)组织未来的目标是什么?

*(2)采取哪些活动(步骤)来达到目标? *(3)这些步骤的先后顺序; *(4)每一步骤的时间范围;

*(5)投资哪些资源、由谁来执行,等等。 2、动态的计划

*指的是一种活动,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或为从事某些工作,而拟定方案和措施的管理活动。 *管理的计划职能往往指的是动态的计划。 二、计划的特点 *1、目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