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市政工程监理细则 下载本文

密实度。

(3) 开挖中避免超挖,由于超挖造成的路面的偏差和坑洼,承包商应以工程师批准的材料回填并压实,自负费用。

(4) 土方开挖的方法和顺序,不能松动边坡,影响边坡的稳定,还应使整个施工期间有良好的排水条件。 4、路基填筑与碾压

(1) 只有经过认可的材料,才能用于填筑路堤。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有机土、生活垃圾、树根含有腐朽物质的土。

(2) 路堤处于水田、池塘、或沼泽时,承包商应采取抽水后开挖排水沟,或者两者同时使用,以疏干湿润土,将淤泥及腐殖根基挖到工程师满意的程度后才能进行路堤填筑。 (3) 用透水性不良的土填筑时,应控制其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之差在 2%之内;其余填料高于或低于最佳含水量 4%,应在路边进行晾晒加水处理填料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差不超过4%时,方能在填方段进行铺设。

(4) 如用几种不同性质的填料填筑,应将不同的填料分开铺设,不得混杂乱填,如同一层有两种填料相接时,则接搭处做成 45度斜面,保证该层厚度范围内,强度比较均匀,防止产生明显变形。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度不宜小于50cm。

(5) 路堤基底未经工程师验收合格前,不得进行填料铺设,下一层填土经工程师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上一层土的铺筑。

(6) 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施工(即按照横断面全宽,分成水平层,逐层向上填筑)。如原地面不平,应由最低处填起,每填一层经过碾压符合规定要求之后,再填上一层,不得采用斜层法填筑。每层摊铺厚度根据现场碾压试验确定,一般不得大于30cm,也不小于10cm。 (7) 应使用有效的铺设机具使每一层填料散布均匀,在压实前达到均匀厚度,每层压实前要不断地进行整平作业,以保证均匀的密实度。

(8) 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应超过每层路堤的设计宽度,以保证完工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9) 用于填方的各种主要材料,应进行现场压实试验,试验记录压实的方法,包括设备类型、工序、每层材料的摊铺厚度、碾压遍数以及填料的含水量范围。压实方法经工程师批准后,方可在使施工中使用。

(10) 在压实过程中,宜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边缘后中间。压实时,相

邻两次的轮迹应重叠轮宽的1/3,保持压实均匀,不漏压,对于压不到的边角,应辅以人工

或小型机具夯实。 5、路基修整

(1) 土方工程基本完工时,承包商要检查测量路基顶面的中心线和标高,以路基宽度和边坡坡度,检查测量完毕后,即可进行路基的整修工作,修整完毕,报请工程师批准。 (2) 修整质量和工艺要符合路基施工规范的有关要求,路基各部分的允许偏差值应控制在CJJ1—2008验评标准规定的范围内。

(3) 不符合路基偏差要求的路基表面,承包商应挖松表面除去多余的填料或增铺填料,并重新压实,达到规范要求。 B、水泥稳定层

1 摊铺前恢复道路中线和边线,进行材料试验和配合比审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摊铺。 2 摊铺前检查拌和质量,做到料粒均匀,色泽一致,含水量适中。

3 控制摊铺的松铺系数(1.3~1.35) ,且始终保持一致;虚厚一次上齐,避免多次找补;摊铺时应均匀,避免粗细料离析。 4 碾压前应断绝交通,保持摊铺层的清洁。

5 碾压以“先慢后快” ,碾型以“先轻后重”为原则;碾压轮迹应有重叠,对三轮压路机为1/2后轮宽,双轮压路机为25~30cm。

6 在轻碾稳压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整平、整型,并注意接茬。

7 整型后应立即重碾,由路肩向中央移动,一般碾压 6~8 遍,路两侧可适当增加工1~4遍。 8 严禁压路机在巳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以保证表面不受破坏。 9 碾压过程应保持表面湿润,否则应补洒少量的水;如有“弹簧” 、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碾。

10碾压终前进行终评一次,以检查是否符合路拱要求,局部高出部分剔除,局部低洼处不再进行找补,留待以后处理。 11注意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

12 分层施工时应间隔一天左右的时间,且应保持下层表面的湿润;为增加上下层的粘结性,宜在下层表面撒少量水泥或水泥浆。

13 终碾后立即进行养生,养生方法符合规范要求,养生期不少于 14 天,养生期间注意进行交通管制,养生期结束后,立即进行喷洒透层沥青或做下封层。 C、.沥青砼面层施工监理:

沥青砼面层施工质量控制点:

1)、厚度;2)、平整度;3)、宽度;4)、高程;5)、横坡度;6)、压实度;7)、偏位;8)、摊铺的均匀性;9)、弯沉值 (3)、沥青路面监理措施及要求:

本工程施工工期紧迫,沥青路面面层施工技术复杂,因而在面层施工中必须严格要求,层层把关,对施工单位的施工工艺进行优化,最终保证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 。 1)、控制进场各种材料 A、沥青控制

沥青面层均采用优质石油沥青,应要求施工单位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沥青性能整套检验,每批到货至少检验一次。应要求施工单位对延入度、延度(15℃)和软化点按每批重量在500T(或以下)沥青检验一次。 B、粗集料控制

粗集料的粒径规格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附录C中表C.6的规格尺寸,路面上面层选用符合要求的玄武岩或其它符合要求石料。其各种指标就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附录C中表C-8方孔筛之要求。下面层可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

C、细集料控制措施

应要求施工单位采用坚硬、净洁、无风化、无杂质并有适当级配的细集料,不能采用山场的下脚料。细集料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附录表C.9、C.10、C.11方孔筛之要求。 D、填料

沥青混合料的填料宜采用石灰岩或玄武岩等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其质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附录C 中表C-12的技术要求。回收粉尘不得再使用。

2)、做好施工机械与质量检测仪器的控制措施

A、施工前要求施工单位必须配备全施工机械和配件,做好开工前的保养、调试和试机,并保证在施工期间一般不发生有碍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故障。对单幅双车道沥青面层宜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作业,以确保铺面的质量。因而必须要求施工单位配备以下主要施工机械(一个施工点)。

a、沥青混合料拌和机,产量大于规定要求,另配有80T以上热贮仓。全部生产过程由计算机自动控制,配有良好的打印装置。

b、沥青混合料摊铺机二台(其中一台备用)。

c、移动式自动找平基准装置两套(4只),安装长度应能达到16m。

d、压路机:轮胎压路机3台,振动压路机3台,双钢轮压路机器2台,小型手扶压路机器1台。

e、载重量大吨位的自卸汽车不少于20辆。

B、必须配备性能良好、精度符合规定的质量检测仪器,并配备足够的易损部件。主要仪器设备如下:

a、针入度仪,b、延度仪,c、软化点仪,d、沥青混合料试验仪,e、试件击实仪,f、试验室用沥青混合料拌和机,g、脱模器,h、沥青混合料离心抽提仪,i、标准筛(方筛孔),j、集料压碎值试验仪, k、烘箱,l、试模(不少于10只), m、恒温水浴, n、冰箱,o、路面取芯机, p、路面弯沉仪 3)、面层沥青砼的技术标准

按沥青面层所选定的沥青砼类型,均为热拌密级配沥青砼混合料。各面层沥青砼应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和相应的技术标准;对于上面层和中面层的沥青混合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时,要注意动稳定度不应小于800次/mm。 4)、沥青砼配合比设计的控制措施

热拌沥青砼配合比设计遵照下列步骤进行控制措施: A、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

a、审查各矿料的组成比例。矿质混合料级配曲线基本接近规范级配范围中值线,并应接近一条顺滑的曲线。

b、沥青的最佳油石比的控制措施。

c、残留稳定度检验。检验残留稳定度必须满足相应规范的要求。 B、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的控制措施 a、确定各热料仓的用量。 b、确定最佳油石比。 c、残留稳定度检验。 C、试拌试铺阶段

应要求施工单位在确定了沥青生产配合比后进行试拌,技术指标合格后铺试铺段。取试铺用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沥青含量、筛分试验检验,对试拌测试结果进行审查,由此确定正常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

5)、做好沥青下面层的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