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河洛文人传说故事调查报告0315 下载本文

古代河洛文人传说故事调查报告

时期的骨笛,这种当时作为娱神的工具,经测试已具备有七声音阶;在郑州西山发现有仰韶时期的古代城址,在濮阳西水坡发现有仰韶时期的蚌塑龙虎随葬墓;在龙山时代,河南多处发现古代城址,尤其是在新密古城寨发现的龙山晚期城址,面积达17万多平方米,并在城内东北部发现一组类似宫殿的大规模的建筑基址群,所有这些,都是礼乐文化从原始逐步向前递进的代表之作。在三代时期,尽管有所谓的三代“革命”,出现了政权的交替,有汤伐桀和武王伐纣,但一脉相承的礼乐文化在河洛地区没有中断,反而有“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礼乐文化随着华夏共同体的不断扩大而进一步得到发展。到了周代,礼乐制度走向成熟和完备。尤其是在春秋时期,出现专门记载、讲述和指导礼仪活动的礼书,这就是所谓的三礼(《周礼》、《仪礼》和《礼记》)。实际上除三礼之外,《易》、《诗》、《书》、《春秋》、《乐》都与当时的礼乐文化有关。可以看出,一个以礼为核心的自成体系的文化传统已经形成。虽然说在春秋以后,夏商周三代古礼遭到了破坏,但它的影响却是根深蒂固的,从某种意义上,它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文明道路。礼乐文化是河洛文化的内核部分,它的成熟与完备,足可以标识河洛文化的形成。

2.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位的确立

政治中心的确立,最突出的表现是“三代之居”的地位始终没有动摇。夏代是在河洛地区诞生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它标志着文明时代的到来。考古证明,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北抵黄河以北,南及丹江边缘,西至渭水下游,东达豫东大平原,而其中心区域即在今以嵩山地区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在偃师二里头遗址,还发现了大型的宫殿基址,从其宏大的规模和丰富的内涵来看,已具备有王都之气。商汤灭夏后迁都西毫,其后仲丁迁隞,盘庚迁殷,商王朝的活动中心仍然在河洛地区。考古发现的偃师商城、郑州商城、安阳殷墟正是商王都的所在。到了西周,西周王朝定都镐京,但基于洛阳的重要地位,武王在克商之后不久就想在有夏之居的伊、洛地区建立国都,后由周公付诸实施,营建洛邑。洛邑建成后,成王从丰镐迁入成周,成周实际上也享有国都的地位。到平王迁都洛邑,这里又成了东周的国都。三代将河洛地区作为统治中心,既有政治上的意图,也有经济上的目的。从政治上是“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而在经济则是要达到“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理均”。河洛地区有各方诸侯的进贡,又能够牢牢控制全国的资源,如铜矿、盐矿等,

5

古代河洛文人传说故事调查报告

所以又成为经济的中心。这样就有足够的实力,在文化上对周围地区以影响,从而成为文化的中心。

二、河洛文人传说故事分期及类型

(一)唐以前河洛文人传说故事

1.贾谊——爱国之心忠贞不渝

贾谊是洛阳人,从小就有天才儿童的美誉,十八岁的时候他写的文章就已经远近知名了。汉文帝听说贾谊读书多,有才干,特别请他到京都去担任博士。

这个时候,贾谊才二十岁,朝廷的官员中数他最年轻。当时随同汉高祖起兵的老臣都是草莽粗人,长于上马杀敌,叫他们在大厅上文绉绉地讲话应对,还真是困难。因此,每当开会商讨国事,老先生们难以开口时,贾谊便为他们一一写奏章,满朝文武都夸贾谊是青年才俊,汉文帝更是赏识他,不过一年的工夫,提升为大中大夫。

贾谊又向汉文帝提议了许多事情,文帝也很赞成,本来还想拔擢他为公卿的,没想到丞相周勃大大反对,他曾批评贾谊“年少初学,经验不够,专想弄权,挑拨是非”,对贾谊的才能很嫉妒,更不能忍受贾谊的风头太健。文帝只好把贾谊派到长沙去当长沙王的太傅。

文帝派贾谊到长沙还有一个用意,他不能让诸侯们发现他想实施贾谊的“强干弱枝政策”,所以故意谪贬贾谊的官。

直到他被贬以后的第五年,由于汉文帝想念他,才把他从长沙召回。贾谊到了首都,恰好汉文帝祭过神,静静坐在宫室之中,等贾谊行过礼以后,就跟他谈起有关鬼神的事情。贾谊一开口便滔滔不绝,说得头头是道,汉文帝听得入神了,直到三更半夜才回宫入睡。回到寝宫后,汉文帝自言自语道:“好久没看到贾谊了,以为他的学问不及我,现在才晓得我还是差得远哩!”过了两天,派贾谊为少子梁王的老师。

贾谊满腔爱国的热忱,满肚子国计民生的大计,但是汉文帝一点儿也没问到,只谈些祭鬼神的事,贾谊很是失望。一直到千百年以后,唐朝的大诗人李商隐还为他叹息道:“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一个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不论是否有机会施展抱负,总是想为国家贡献一份心力的。贾谊虽然没有被重用,仍然很恳切地写了一篇《治安策》献上去,说

6

古代河洛文人传说故事调查报告

国家现在诸侯难制、匈奴侵略是应该流泪的两件事;太过奢华,上下没有礼节,不重礼义廉耻等,是应该叹息的大事。这一篇《治安策》,写得有内容,又有感情,是我国文学史上古今传诵的宝典(又名《陈政事疏》。

文帝的第十一年,梁王入朝拜见文帝,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而死。贾谊身为梁王的老师,自怨没有尽到职责,整天以泪洗面,不久便去世了,死时才三十三岁哩。杜甫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我们常听到的诗,乃是宋朝的王安石对贾谊的哀悼。贾谊虽然很早便死了,但他的爱国热情永远是青少年们的一个典范。

2.曹植——初露才华情

曹植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杰出成就,不论是诗歌,还是文章,都超出同时代其他人。因此,南北朝时期有个叫谢灵运的文士,称述曹植“天下的才共有一石,曹植独得八斗”。

曹植有这么大的学问,他小时候一定是个神童了?不然,小时候的曹植和其他孩子一样,爱说爱动,顽皮的很。在学习上也没有什么名人指教,而全是靠自己刻苦努力,博览群书,不耻下问。

曹植得天独厚的一点,是他有一位酷爱文学的父亲——曹操。众所周知,曹操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造诣颇深的文学家。他常年在外统兵打仗,但从不忘记学习,并且在战斗的空隙里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诗章,至今吟诵不衰。曹操一生节俭,但藏书很丰,什么诸子百家啦,四书五经啦,孙子兵法啦,等等,应有尽有。这样,就给小小的曹植创造了一个绝好的学习条件。

在这样的环境中,曹植嗜书如癖,常常钻到父亲的书房里读书,读着读着就忘记了一切,有时一读就是一天,急得家人到处去找。在他10岁的时候,就把父亲的藏书全部读完了,并且还写一手绝妙文章。有一次,曹操出征归来,衣服没来得及换,征尘没来得及弹,曹植就捧着刚写毕的文章让他批改。当曹操把文章从头至尾浏览一遍后,奇怪的瞪着一双眼睛,打量着站在膝下的曹植,心想,一个刚满10岁的孩子,乳臭未干,能写出这样好的文章来?你看这笔法,这辞语,写得如此成熟老练。曹操不由的发出疑问:“这文章是你自己写的吗?该不是找人代笔吧?”小曹植一听父亲不但没说一句表扬话,反而怀疑自己找别人代笔,委屈的差点哭起来,冲着父亲分辨道:“言出为论,下笔成章,是我自己的学问,不信您可当面测试,为何要去找人代笔呢!”

7

古代河洛文人传说故事调查报告

曹操一见小曹植那认真的样子,也就相信是他自己写的了。好言安慰了几句,便歇息去了。但曹植能写出那样有文采的文章来,实属让他难以完全相信。

(二)唐代河洛文人传说故事

1. 杜甫——酒与诗的完美结

杜甫嗜酒,是从青少年时期开始的。据他自己说:“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饮酣视八极,俗物多茫茫。”十四五岁的杜甫已经是位酒豪了。到了壮年时期,杜甫同李白交往,二人在一起有景同赏,有酒同醉,亲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携手同日行。”杜甫在长安任左拾遗,仍然和往常一样纵酒作乐。“朝回日日典青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当时的杜甫已到了要典当衣服来换酒喝的地步了,每次都要喝得“尽醉”。没有衣服只好赊债,而且处处都有酒债。看来杜甫并没有指望活到七十岁,只要拼命喝酒就好了。杜甫穷困潦倒的时候,仍然嗜酒如命。“街头酒价常苦贵,方外酒徒稀醉眠。径须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数茎白发那抛得?百罚深杯亦不辞!??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这位白发老人嗜酒的雄心不减当年,即使用大杯受罚百次也在所不辞,喝醉了无处归身,只管自己独立在苍茫之中放声诵诗。后来杜甫一次醉后骑马,不料马失前蹄,将诗圣摔下马来。诗人卧床养伤,许多朋友前来慰问,更加够朋友的是,他们都是带着酒肉来的,宾主便开怀畅饮。“酒肉如山又一时,初筵哀丝动豪竹。共指西日不相贷,喧呼且覆怀中禄。”酒肉如山,又有琵琶和羌笛的合奏,宾主们欢呼痛饮,不管太阳是否西坠,诗人也完全忘记了伤痛。进入暮年的杜甫,嗜酒的欲望愈强。“酒酣耳热忘白头,感君意气无所惜。”杜甫靠贵人和朋友的接济,还要拼命痛饮。直到他喝了过多的酒,衰弱的身体实在承受不了,就在一个晚上与世长辞了。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统计杜甫现存诗文1400首,写饮酒的300首,占总数的21%。

2.白居易——为两块石头自责的乐天

白居易不仅是唐代的一位著名诗人,而且还是一位清廉勤政的官员。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