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GPON设备技术要求V2.0 下载本文

中国电信〔2011〕382 号

关于印发中国电信 GPON 设备

技术要求(V2.0)的通知

集团公司各省级分公司,股份公司并转各省级分公司:

为满足光进铜退、特别是 FTTH 发展的需要,增强 GPON 设

备的规范性和互通性,集团公司对 GPON 设备企业标准(V1.2)

(见中国电信〔2010〕204 号)进行了修改完善,重点增补了基 于逻辑标识的 ONU 认证、跨 VLAN 组播相关的管理实体和实现方 式要求,同时面向 FTTH 场景的互通性,对 TC 层和 OMCI 的相关 要求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形成《中国电信 GPON 设备技术要求 (V2.0)》。现将此版本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五月五日

保密等级:公开发放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技术标准 Q/CT 2360-2011

中国电信 GPON 设备技术要求

(V2.0)

2011-04 发布

2011-04 实施 发布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Q/CT 2360-2011

言................................................................... IV

1 1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缩略语....................................................................4 GPON 系统参考模型 ..........................................................5 业务类型和设备类型........................................................ 5.1 业务类型 .................................................................5.2 设备类型 .................................................................6 GPON 协议要求 ..............................................................6.1 GPON 系统协议参考模型....................................................6.2 PMD 子层.................................................................6.3 TC 子层................................................................. 6.4 OMCI 子层............................................................... 6.5 时钟要求 ................................................................ 7 网络侧和用户侧接口要求................................................... 7.1 OLT 网络侧接口(SNI)要求............................................... 7.2 ONU 用户侧接口(UNI)要求............................................... 8 以太网功能要求........................................................... 8.1 以太网基本功能 .......................................................... 8.2 VLAN 功能............................................................... 8.3 VLAN Stacking 功能...................................................... 9 动态带宽分配功能(DBA).................................................. 9.1 DBA 总体要求............................................................ 9.2 OLT 的 DBA 功能要求...................................................... 9.3 ONU 的 DBA 功能要求...................................................... 10 多业务 QoS 机制.......................................................... 10.1 多业务 QoS 总体要求 ..................................................... 10.2 业务等级协定(SLA) .................................................... 10.3 业务流分类功能 ......................................................... 10.4 优先级标记 ............................................................. 10.5 优先级队列机制 ......................................................... 10.6 流限速 ................................................................. 10.7 优先级调度 ............................................................. 10.8 缓存管理 ............................................................... 11 安全性.................................................................. 11.1 PON 接口数据安全....................................................... 11.2 MAC 地址数量限制....................................................... 11.3 过滤和抑制 .............................................................

2 5 6 6 6 9 9 9 10 10 16 16 16 17 17 17 19 23 24 24 24 24 24 24 25 25 26 26 26 27 27 28 28 28 28

I

Q/CT 2360-2011

11.4 用户认证及用户接入线路(端口)标识 ..................................... 11.5 ONU 的认证功能......................................................... 11.6 静默机制 ............................................................... 11.7 异常发光 ONU 的检测与处理功能 ........................................... 11.8 其他安全功能 ........................................................... 12 组播功能................................................................ 12.1 组播实现方式 ........................................................... 12.2 组播机制和协议要求 ..................................................... 28 28 33 33 34 34 34 34 12.3 分布式 IGMP/MLD 方式功能要求 ............................................ 12.4 可控组播功能要求 ....................................................... 12.5 组播性能要求 ........................................................... 13 系统保护................................................................ 13.1 设备主控板 1+1 冗余保护 ................................................. 13.2 OLT 上联口双归属保护................................................... 13.3 配置恢复功能 ........................................................... 13.4 电源冗余保护功能 ....................................................... 13.5 光链路保护倒换功能 ..................................................... 14 光链路测量和诊断功能.................................................... 14.1 总体要求 ............................................................... 14.2 OLT 光收发机参数测量................................................... 14.3 ONU 的光收发机参数测量................................................. 15 ONU 软件升级功能 ......................................................... 16 告警功能要求............................................................ 17 性能统计功能要求........................................................ 18 语音业务要求............................................................ 19 TDM 业务要求 ............................................................. 20 时间同步功能............................................................ 21 业务承载性能指标要求.................................................... 21.1 以太网/IP 业务性能指标要求............................................. 21.2 语音业务性能指标要求 ................................................... 21.3 电路仿真方式的 n×64Kbit/s 数字连接及 E1 通道的性能指标 .................. 21.4 时钟与时间同步性能指标要求 ............................................. 21.5 可靠性要求 ............................................................. 22 操作管理维护要求........................................................ 22.1 总体要求 ............................................................... 22.2 ONU 的远程管理功能..................................................... 22.3 ONU 本地管理要求....................................................... 23 ONU 硬件要求 ............................................................. 23.1 指示灯要求 ............................................................. 23.2 开关与按钮 ............................................................. 23.3 Dying Gasp 及掉电保持时间.............................................. 23.4 设备标签 ............................................................... 24 其它要求................................................................

II

35 37 39 39 39 40 40 40 40 44 45 45 45 46 46 46 48 48 49 49 49 49 50 51 51 51 51 51 52 52 53 54 54 54 54

Q/CT 2360-2011

24.1 环境要求 ............................................................... 54 24.2 电源要求 ............................................................... 54 24.3 设备节能要求 ........................................................... 55 24.4 电气安全要求 ........................................................... 55 附 录 A ONU 电源要求(暂定) .............................................. 57 A.1 SFU 电源要求 ............................................................ 57 A.1.1 电源适配器工作条件 .................................................... 57 A.1.2 电源适配器直流输出接口要求 ............................................ 57 A.1.3 电源适配器的安全要求 .................................................. 58 A.1.4 备用电源要求 .......................................................... 59 A.2 MDU 电源要求 ............................................................ 60 A.2.1 工作条件 .............................................................. 60 A.2.2 备用电源要求 .......................................................... 60 附 录 B EMOP 的详细规定 ................................................... 62 B.1 Extended multicasto perations profiles 的定义 ........................... 62 B.2 EMOP 应用举例 ........................................................... 71

III

Q/CT 2360-2011

前 言

本标准是以ITU-T G.984/G.988和我国通信行业标准《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无源 光网络(GPON)》为基础,对企业标准前期相关版本修订完善后形成的。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技术部组织制定,上海研究院起草。 IV

Q/CT 2360-2011

中国电信 GPON 设备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系统的设备类型与规格、协议要求、系统 基本功能、业务承载相关功能能力和性能、系统保护、操作维护管理、设备的环境及电 气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电信网络环境下的GPON系统的OLT和ONU设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企业技术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企业技术标准的条款。凡是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改版均不适用于本 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 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7611 数字网系列比特率电接口特性 GB/T 9254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7618 信息技术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7626(所有部分)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GB/T 20185 同步数字体系设备和系统的光接口技术要求 YD/T 983 通信电源设备电磁兼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 YD/T 1054 接入网技术要求——综合数字环路载波(IDLC) YD/T 1082 接入网设备过电压过电流防护及基本环境适应性技术条件 YD/T 1292 基于 H.248 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技术要求 YD/T 1530 接入网技术要求——频谱扩展的第二代不对称数字用户线

(ADSL2+)

YD/T 1996(所有部分) 接入网技术要求 第二代甚高速数字用户线(VDSL2) YD/T xxxx 接入网技术要求——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 YD/T xxxx 接入网技术要求 EPON/GPON 承载 TDM 业务 YD/T xxxx 接入网技术要求 宽带用户接入线路(端口)标识 CCSA 通信标准类技术报告 接入设备节能参数和测试方法 GPON 系统 IEEE 802.1ad 局域网和城域网的 IEEE 标准-虚拟局域网协议-增补文件 4:

提供商网桥

IEEE 802.1D 局域网和城域网的 IEEE 标准-媒体访问控制网桥 IEEE 802.1Q 局域网和城域网的 IEEE 标准-虚拟局域网协议 IEEE 802.3 信息技术-系统间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

求-第 3 部分:CSMA/CD 接入方式和物理层规范

IEEE 802.3af 信息技术-系统间的通信和信息交换-局域网和城域网特定要

求-第 3 部分:CSMA/CD 的接入方式及物理层规范-增补文件: 使用媒质相关接口(MDI)的数据终端设备功率

1

Q/CT 2360-2011

IEEE 802.3as

帧扩展

ITU-T G.652 单模光纤和光缆的特性 ITU-T Y.1291 分组网络支持 QoS 的结构框架 ITU-T G.984.1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总体要求 ITU-T G.984.2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物理媒质相关(PMD)层要求 ITU-T G.984.3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传输汇聚(TC)层要求 ITU-T G.984.4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ONT 管理控制接口(OMCI)要求

ITU-T G.984.4 G.984.4 实现指南

Implementer’s guide ITU-T G.988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GPON):ONU 管理控制接口(OMCI)要求 IEEE 1588-2008 网络管理和控制系统的精确时间同步协议 IETF RFC 2236 互联网组管理协议 V2 IETF RFC 2474 IPv4 和 IPv6 包头中的差分服务域的定义 IETF RFC 2710 IPv6 的组播侦听发现(MLD) IETF RFC 2819 远程网络监控管理信息库 IETF RFC 2933 互联网组管理协议的管理信息库 IETF RFC 3019 IPv6 组播侦听发现协议的管理信息库 IETF RFC 3261 会话初始协议(SIP) IETF RFC 3376 互联网组管理协议 V3 IETF RFC 3810 IPv6 的组播侦听发现版本 2(MLDv2) IETF RFC 3925 动态主机设置协议版本 4(DHCPv4)的厂商选项 IETF RFC 3985 边缘到边缘的伪线仿真(PWE3)架构 IETF RFC 4197 基于分组交换网络的边缘到边缘 TDM 电路仿真要求 IETF RFC 4553 基于分组的非结构化 TDM 仿真(SAToP) IETF RFC 5086 基于分组交换网络的结构化 TDM 电路仿真业务(CESoPSN) Broadband Forum TR-069 CPE WAN 口管理协议 Broadband Forum TR-142 使用 TR-069 的 PON 设备架构 SFF-8472 光收发器的诊断监控接口规范 Q/CT 1923-2007 中国电信软交换网络 SIP 协议规范-通用要求 Q/CT 1927-2007 中国电信 H.248 媒体网关控制协议规范 Q/CT 2094-2010 中国电信 IMS 网络 SIP 协议总体技术要求 Q/CT 2270-2010 中国电信家庭网关(e8)技术要求

3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ACL ARP BC BPDU CATV CBR

Access Control List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Boundary Clock

Bridge Protocol Data Unit Community Antenna Television Constant Bit Rate

访问控制列表 地址解析协议 边界时钟

桥协议数据单元 有线电视系统 固定码率

2

CBU Cellular Backhaul Unit CDR Call Detail Record

CRC Cyclic Redundancy Check CS Conducted Emission CVLAN Customer VLAN

DA Destination Address

DBA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DDN Digital Data Network

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DNS Domain Name System DoS Denial of Service

DSCP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 DSLAM

DigitalMultiplexer Subscriber

Line Access

EFT Electrical Fast Transient

EMC Electro 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S 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 ESD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FCS Frame Check Sequence FE Fast Ethernet

FEC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FTTB Fiber to the Building FTTBiz Fiber to the Business FTTC Fiber to the Curb FTTCab Fiber to the Cabinet FTTH Fiber to the Home FTTO Fiber to the Office GE Gigabit Etherent

GMII Gigabit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 GEM GPON Encapsulation Method GPON Gigabit-CapablePassiveOptical

Network

GUI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HGU Home Gateway Unit

IAD Integrated Access Device

ICMP 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 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IMS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IP Internet Protocol IWF Interworking Function IPG Inter-packet Gap IPoE IP over Ethernet

Q/CT 2360-2011

蜂窝回程单元 呼叫信息记录 循环冗余校验 传导骚扰

用户(内层)虚拟局域

目的地址 动态带宽分配 数字数据网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域名系统 拒绝服务

差分服务代码点 数字用户线路接入复用器

电快速瞬变 电磁兼容性 网元管理系统 静电放电 帧校验序列 快速以太网 前向纠错 光纤到楼宇 光纤到企业 光纤到路边 光纤到交接箱 光纤到家庭用户 光纤到公司/办公室 千兆以太网

千兆比媒质无关接口 GPON 封装模式 吉比特无源光网络

图形用户界面 家庭网关单元 综合接入设备

互联网控制消息协议 互联网组管理协议 IP 多媒体系统 互联网协议 互通功能 帧间隔

以太网上的 IP 协议

3

IPTV ITMS LED LoS LSB MAC MDI MDU MGC MIB MLD MOS MSB MSTP MTU MVR ND NT NTP ODN OLT OMCC OMCI ONT ONU OSI P2MP PESQ

PLOAM PMD PON PPPoE PPS PTP PVC PST PWE3 QoS RED RF RSTP

4

Q/CT 2360-2011

Internet Protocol Television 互联网电视

Integrated Terminal Management System 终端综合管理系统 Light-emitting Diode 发光二极管 Loss of Signal 信号丢失 Least Significant Bit 最低位 Medium Access Control 媒质访问控制 Medium Dependent Interface 媒质相关接口 Multi-Dwelling Unit 多住户单元 Media Gateway Controller 媒体网关控制器 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 管理信息库 Multicast Listener Discovery 组播监听发现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Most Significant Bit 最高位 Multiple Spanning Tree Protocol 多生成树协议 Multi-Tenant Unit 多商户单元 Multicast VLAN Registration 组播 VLAN 注册 Neighbor Discovery 邻居发现 Network Terminator 网络终端 Network Time Protocol 网络时间协议 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光分配网络 Optical Line Terminal 光线路终端 ONU Management and Control Channel ONU 管理控制信道 ONU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terface ONU 管理控制接口 Optical Network Terminal 光网络终端 Optical Network Unit 光网络单元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开放系统互联 Point to Multipoint 点到多点 PerceptualEvaluationofSpeech

Quality 感知评估语音质量

Physical Layer OAM 物理层操作管理维护 Physical Medium Dependent 物理媒质相关(子层)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无源光网络

Point-to-Point Protocol over Ethernet 以太网上的 PPP 协议 Pulse Per Second 秒脉冲 Precision Time Protocol 精确时间协议 Permanent Virtual Circuit 永久虚电路 PON Section Trace PON 组跟踪

Pseudo Wire Emulation Edge-to-Edge 边缘到边缘的伪线仿

Quality of Service 服务质量 Random Early Detection 随机先期检测 Radio Frequency 射频 Rapid Spanning Tree Protocol 快速生成树协议

Q/CT 2360-2011

SA SBU SCB SFU SIP SLA SLAAC SNI SP SR-DBA STM SVLAN TC TC TCAs TDM TOS T-CONT UNI

VDSL2

VLAN VoIP VRRP WLAN WRED WRR XGMII

Source Address

Single Bussiness Unit Single Copy Broadcast Single Family Unit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Stateless Address Autoconfiguration Service Node Interface Strict Priority Status Reporting DBA 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Service VLAN

Transmission Convergence Transparent Clock

源地址

单商户单元 单拷贝广播 单住户单元 会话起始协议 服务等级协议

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 业务节点接口 严格优先级

基于状态报告的动态带宽分配 同步转移模式

业务(外层)虚拟局域

传输汇聚 透明时钟

Threshold crossing alert 越限告警 Time Division Multiplex 时分复用 Type of Service 服务类型 Transmission Container 传输容器 User Network Interface 用户网络接口 VeryHighSpeedDigitalSubscriberLine第二代甚高比特率数

字用户环路技术 2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虚拟局域网 Voice over IP IP 语音 Virtual Router Redundancy Protocol 虚拟路由冗余协议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无线局域网 Weighted Random Early Detection 加权随机早期检测 Weighted Round Robin 加权轮询

10 Gigabit Media Independent Interface 万兆比媒质无关接口

4 GPON 系统参考模型

GPON系统通常由局侧的OLT、用户侧的ONU和ODN组成,采用点到多点的网络结构。ODN 由单模光纤和光分路器、光连接器等无源光器件组成,为OLT和ONU之间的物理连接提供 光传输媒质。GPON系统参考配置见图4-1。

5

IFPON IFPON Q/CT 2360-2011

IFPON:PON 接口 图4-1 GPON系统参考配置

按照ONU在接入网中所处的位置不同,GPON系统可以有几种网络应用类型:光纤到交 接箱(FTTCab)、光纤到路边(FTTC)、光纤到楼(FTTB)、光纤到户(FTTH)、光纤到公 司/办公室(FTTBiz/FTTO)。ONT一般指用于FTTH/FTTO并具有用户终端功能的ONU,在本 标准里对二者不做区分,统一用ONU来表示。

5 业务类型和设备类型

5.1 业务类型

GPON系统可能承载的业务类型包括以太网/IP业务、语音业务、TDM业务和CATV业务 等,其中TDM业务为E1电路仿真业务。GPON系统应具有承载以太网/IP业务的能力,建议 支持语音业务,可选支持TDM业务和CATV业务。

GPON系统应同时支持采用IPv4和IPv6承载上述业务。

5.2 设备类型

5.2.1 OLT

OLT设备包含一个或者多个PON接口,应支持以太网/IP业务,提供以太网上联接口; 建议支持电路仿真方式的TDM业务等多种业务,并提供相应的上联接口。

OLT的业务槽位应支持GPON板、1G-EPON板、10G-EPON板、XG-PON板,千兆以太网板 (下联口)、万兆以太网板(下联口)的用户板卡任意混插,可选支持ADSL2+板、VDSL2 板等。

OLT的PON接口应支持PON光模块的可插拔。 5.2.2 ONU

ONU设备可能有多种类型,本标准根据近期GPON设备的应用场景,规定以下六种主要 类型。

SFU(单住户单元)型ONU

主要用于单独家庭用户,具备宽带接入终端功能,提供以太网/IP业务,可选支持CATV

业务。具有1或4个以太网接口,可选支持CATV RF口。主要应用于FTTH的场景(可与家庭 网关配合使用,以提供更强的业务能力)。

根据ONU的业务种类和接口数量上的区别,SFU型ONU的2种具体形态见表5-1。

表5-1 SFU型ONU的具体形态 编号 以太网口数量 POTS口数量 CATV RF口

6

SFU-1 SFU-2 1 GE 或 FE 4 FE 0 0 Q/CT 2360-2011 可选 可选 HGU(家庭网关单元)型ONU

主要用于单独家庭用户,具有家庭网关功能,也可称为GPON上行的家庭网关,提供 上网、IPTV和VoIP业务的承载,支持ITMS远程管理,同时支持EMS进行PON接口相关的 物理层及链路层的远程管理,可选支持CATV业务。主要应用于FTTH场景。HGU-2又称为 AP外置型PON上行家庭网关。

表5-2 HGU型ONU的具体形态 编号 HGU-1 以太网口数量 4 POTS口数量 2(或 1) WLAN口数量 1(或 2) USB口数量 1 CATV RF口 可选 网关(e8)技术

HGU-2 4(或 2)FE 2(或 1) 0 0 可选 (注:本标准仅规定HGU型ONU与GPON接口相关的要求,其它要求见《中国电信家庭 要求》。)

MDU(多住户单元)型ONU

主要用于多个住宅用户,提供以太网/IP业务,可选支持VoIP业务(内置IAD)或CATV 业务。具有多个(至少8个)用户侧宽带接口(包括以太网接口、ADSL2+接口或VDSL2接 口),可选支持POTS口、CATV RF口。主要应用于FTTB/FTTC/FTTCab场景。

根据ONU的业务种类和接口数量上的区别,MDU型ONU的3种具体形态见表5-3。

表5-3 MDU型ONU的具体形态

编号 MDU-1 MDU-2 MDU-3 以太网口数量 8/16/24 FE 8/16/24 FE 0 ADSL2+接口数量 0 0 16/24/32/48/64 VDSL2接口数量 0 0 16/24/32/48/64 POTS口数量 0 8/16/24/32/48 24/32/48/64 CATV RF口 可选 可选 0 (注:上表中的数量均表示固定式设备或者插卡式设备中板卡的接口数量。) 以太网接口的MDU设备(MDU-1和MDU-2)应采用以下三种结构之一:

a)盒式固定式(MDU-1或MDU-2):1U高度,宽度建议为标准19英寸,MDU-2的POTS 接口数应与以太网接口数相同;

b)盒式插卡式(MDU-2):1U高度,宽度建议为标准19英寸,应不少于2个业务槽位, 应支持以太网接口板和POTS板的灵活混插,以太网接口板的接口数应为8或16,POTS板的 接口数应为8、16或24。

c) 小型插卡式(MDU-2):2U高度,宽带建议为标准19英寸,应不少于4个业务槽 位,应支持以太网接口板和POTS板的灵活混插,以太网接口板的接口数应为8或16,POTS 板的接口数应与表5-3中MDU-2的规定,建议支持混插DSL接口板。应支持上联接口的模块 化设计,即可通过可插拔的上联模块将上联接口灵活更换为1G-EPON、10G-EPON、XG-PON、 GE、10GE等上联接口。。

DSL接口的MDU设备(MDU-3)应采用以下两种结构之一:

a)小型插卡式:2U高度,宽度建议为标准19英寸,应不少于4个业务槽位;

7

Q/CT 2360-2011

b)中型插卡式:大于2U高度,宽度建议为标准19英寸,应不少于4个业务槽位,满 配DSL容量256线以下,窄带容量512线以下。

MDU-3设备应支持ADSL2+板卡、VDSL2板卡、POTS板卡、ADSL2+与POTS集成板卡(可 选)、VDSL2与POTS集成板卡(可选)的灵活混插,且ADSL2+、VDSL2接口板应包含分离 器。

小型插卡式和中型插卡式设备应支持上联接口的模块化设计,即可通过可插拔的上 联模块将上联接口灵活更换为1G-EPON、10G-EPON、GPON、XG-PON、GE、10GE等上联接口。

SBU(单商户单元)型ONU

主要用于单独企业用户和企业里的单个办公室,支持宽带接入终端功能,提供以太 网/IP业务和TDM业务,可选支持VoIP业务(内置IAD)。具有以太网接口和E1接口,可选 支持POTS口。主要应用于FTTO场景。

SBU型ONU的具体形态见表5-4。

表5-4 SBU型ONU的具体形态 编号 以太网口数量 E1接口数量 POTS口数量 SBU-1 4 4 不做规定

MTU(多商户单元)型ONU

主要用于多个企业用户或同一个企业内的多个个人用户,提供以太网/IP业务和TDM 业务,可选支持VoIP业务(内置IAD)。具有多个以太网接口(至少8个)和E1接口,可选 支持POTS接口。主要应用于FTTBiz场景。

根据ONU的业务种类和接口数量上的区别,MTU型ONU的2种具体形态见表5-5。

表5-5 MTU型ONU的具体形态 编号 以太网口数量 E1接口数量 POTS口数量 MTU-1 16 FE 4/8 0 MTU-2 8/16 FE 4/8 8/16

CBU(蜂窝回传单元)型ONU

主要用于接入基站,提供以太网/IP业务、TDM业务。具有多个以太网接口和1PPS+ToD 接口,可选支持E1接口。主要应用于移动基站回传场景。

CBU型ONU的3种具体形态见表5-6。

表5-6 CBU型ONU的具体形态

编号 CBU-1 CBU-2 CBU-3 以太网口数量 4 FE 或 GE 4 FE 或 GE 4 FE 或 GE E1接口数量 4 8 0 1PPS+ToD接口数量 2 2 2 5.2.3 ONU 的 PoE 功能 8

Q/CT 2360-2011

建议特定型号的SFU设备支持PoE供电功能(可用于为部署在无线热点的AP供电),即 通过RJ45以太网电口的数据线(1、2、3、6)同时传递数据和电流,为其他支持PoE的受 电设备提供电力。相关PoE功能应符合IEEE802.3af标准。

支持PoE的ONU设备应支持内置PoE电源。供电最长距离不应小于100m。每个以太网电 口向下挂设备提供的最大输出功率不应小于15瓦,且供电功率可配置,配置范围为1-15 瓦。

特定型号的SFU设备可选支持PoE plus功能,每个以太网电口向下挂设备提供的最大 输出功率不应小于30瓦,且供电功率可配置,相关功能应符合IEEE802.3at标准。

建议特定型号的SFU设备支持PoE的受电功能。相关PoE功能应符合IEEE802.3af 或 IEEE802.3at标准。

6 GPON 协议要求

6.1 GPON 系统协议参考模型

GPON系统的协议栈见图6-1,主要由物理媒质相关(PMD)层和GPON传输汇聚(TC) 层组成。TC层包括两个子层:TC成帧子层和TC适配子层。TC层应采用GEM封装模式,为其 客户层提供2种类型的接口:GEM客户接口和ONU管理和控制接口(OMCI)。

图6-1 GPON系统协议栈

6.2 PMD 子层

GPON系统应使用符合ITU-T G.652要求的单模光纤。

GPON系统为单纤双向系统,上、下行应分别使用不同的波长,下行通道的中心波长 是1490nm,波长范围是1480nm~1500nm,如果采用第三波长方式实现CATV业务的的承载, 则中心波长是1550nm,波长范围是1540nm~1560nm。GPON系统提供CATV业务的具体要求 不在本标准范围内。

GPON的PON侧光接口应支持Class B+,上行通道的中心波长是1310nm,波长范围是 1290~1330nm,光接口的其余参数应符合G.984.2 Amd1的相关要求。建议支持Class C+, 上行通道的中心波长是1310nm,波长范围是1290~1330nm,光接口的具体参数应符合 G.984.2 Amd2的相关要求。

GPON系统应支持下行2488.32Mbit/s,上行1244.16Mbit/s的传输比特率。

9

Q/CT 2360-2011

6.3 TC 子层

6.3.1 TC 子层通用要求

GPON系统的TC子层应符合G.984.3的规定,应采用GEM封装模式,并支持下行FEC,可 选支持上行FEC。

ONU的OMCC通道的Alloc-ID应与ONU-ID的值相同,并且在0~253范围内。 ONU应支持紧急状态(O7)。当ONU收到Disable_Serial_Number消息后,应从激活状 态转移到O7状态并关闭激光器;如果不能成功切换到O7状态,OLT应上报告警。处于O7 状态的ONU重启后仍应保持在O7状态,如果ONU没有进入O7状态,OLT应该上报告警。

ONU 上 报 REI 的 时 间 间 隔 默 认 值 为 10s , 并 且 ONU 进 入 O5 状 态 后 , OLT 可 通 过 BER Interval消息配置REI上报的时间间隔。

6.3.2 上行突发模式开销

GPON上行突发模式开销由保护时间(Guard Time)、前导码(Preamble)和定界符 (Delimiter)三部分组成,整个开销的最大长度为128字节。

OLT在Upstream_Overhead消息中指示ONU上行突发模式开销中保护时间域的长度和 ONU所用上行定界符的图样值。GPON系统应使用长度为32比特的保护时间。应使用长度为 20比特的定界符,图样值为0XB5983。上行定界符域长度为24比特,upstream_overhead 消息中指示的类型3前导码的图样值作为24位定界符中的高4比特,即完整的24位定界符 图样值为0XAB5983。

GPON系统应只使用类型3的前导码,类型3前导码的图样值应取值A。

OLT 应 在 发 送 Upstream Overhead 消 息 之 后 、 发 送 序 列 号 请 求 前 下 发 Extended_Burst_Length 消 息 。 如 果 ONU 收 到 发 送 序 列 号 请 求 之 前 收 到 了

Extended_Burst_Length消息,则ONU应使用OLT在Extended_Burst_Length消息中指示的 上行前导码长度进行发送。否则Extended_Burst_Length消息应被忽略。

在O3、O4状态,为了便于同步,OLT应配置ONU使用较长的类型3前导码,建议不小于 63字节(暂定),不大于121字节。在O5状态,OLT应配置ONU使用较短的类型3前导码, 建议不小于11字节(暂定)。

6.4 OMCI 子层

6.4.1 OMCI 子层的总体要求

GPON系统OMCI的具体要求应符合G.988(2010年10月版本)的规定。OLT和ONU应能支 持N:MP bridge-map-filtering的GEM连接方式,特殊情况下,单端口的SFU和HGU应支持 1:MP bridge-map-filtering的GEM连接方式。

GPON系统应支持的ME如表6-1所示。

表6-1 GPON系统应支持的ME ME Class 2 5 6 ONU data Cardholder Circuit pack

10

ME名称 SBU/MDU/MTU OLT要求 SFU要求 HGU要求 要求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Q/CT 2360-2011

ME Class 7 11 24 45 46 47 49 50 51 52 84 130 131 133 ME名称 Software image PPTP Ethernet UNI Ethernet performance monitoring history data MAC bridge service profile MAC bridge configuration Data MAC bridge port Configuration Data MAC bridge port filter table MAC bridge port bridge table data MAC bridge performance monitoring history data MAC bridge port performance monitoring history data VLAN tagging filter data 802.1p mapper service profile OLT-G ONU power shedding SBU/MDU/MTU OLT要求 SFU要求 HGU要求 要求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可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可选 可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有备电 的ONU必 选,否则 不要求 可选 不要求 必选 必选 可选 可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可选 可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可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可选 可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有备电 有备电的ONU 的ONU必 必选,否则不 选,否则 要求 不要求 可选 不要求 必选 可选 必选 必选 158 161 171 ONU remote debug Port mapping package Extended VLAN tagging operation configuration data ONU-G ONU2-G T-CONT 必选 必选 必选 256 257 262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11

Q/CT 2360-2011

ME Class 263 264 266 268 272 277 278 281 296 310 311 329 334 ANI-G UNI-G GEM IWTP GEM port network CTP GAL Ethernet profile Priority queue Traffic schedule Multicast GEM interworking termination point Ethernet performance monitoring history data 3 Multicast subscriber config info Multicast subscriber monitor Virtual Ethernet interface point Ethernet frame extended PM 65500-6 预留 5528 65529 65530 65531 ONU capability LOID authentication Extended multicast operation profiles ME名称 SBU/MDU/MTU OLT要求 SFU要求 HGU要求 要求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可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可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不要求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可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可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可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必选 在HGU/SBU/MDU/MTU中应支持Virtual Ethernet interface point(VEIP)作为OMCI 管理域和非OMCI管理域(FTTH场景下仅考虑TR-069协议,暂不考虑SNMP协议)在数据平 面的切换点,该ME仅可以通过OMCI进行管理,并对非OMCI管理域可见,但不可管理。同 样,对于VEIP下面UNI侧的所有模块对于OMCI是不可见也不能管理,仅对于非OMCI管理域 是可见,可管理的。另外,每个ONU中应仅有一个VEIP。

ONU在MIB upload时ONU应只上报本标准规定(表6-1)必选的ME和支持的可选ME,不 上报LOID authentication,performance monitoring相关的ME和OMCC通道的T-CONT ME。 ONU应根据设备类型使用并在MIB upload时上报VEIP和PPTP的一种。其中SFU仅使用和上 报PPTP,不应使用VEIP;HGU只能使用和上报VEIP,不应使用PPTP。OLT应根据ME:ONU 12

Q/CT 2360-2011

Capability中的ONU Type 属性来判断ONU设备类型。如果ONU上报本标准规定外的ME,则 OLT应忽略处理,并不判定为出错。OLT不应强制配置表6-1以外的ME,ONU也不应强制要 求OLT配置表6-1外的ME。

在GPON系统中光链路的故障监测和诊断功能,应使用Test和Test result命令调用 ANI-G来采集ONU的光模块的参数。

6.4.2 ME 创建/删除/配置原则

ME创建/删除/配置流程应遵循以下规则:

(1)没有指向关系的ME,创建/删除/配置顺序不做强制规定和限制。 (2)单指向关系的ME,应优先创建被指向的ME,最后删除被指向的ME。

(3)互指向的ME,应优先创建具有默认值的ME(如802.1p mapper service profile ME),删除顺序不做强制规定。

(4)对于无关联的ME,OLT可以配置多余的ME以及相关属性,但对于有排他性的ME 和属性,应根据ONU能力进行配置,不应额外配置。

ME中各属性值的取值应遵循以下原则:

(1)除特殊规定外,只要OLT创建的ME实例号在ME定义的有效范围内,ONU不应限制 ME实例号取值。

(2)特殊的,对于可能被指向的ME或者由OLT创建的ME,ME ID不为0和0xFFFF。 6.4.3 FTTH 场景下 OMCI 配置模型

在 GPON 系统中应具有同时支持高速上网、IPTV(组播和单播业务)和 VoIP 等业务 的能力。在 FTTH 场景下,主要有 2 种应用方式:采用 HGU、采用单端口 SFU+以太网上行 家庭网关。单端口 SFU 或 HGU 的单播业务和组播业务的 OMCI 配置模型应符合 G.984.4 Implementer’s Guide(second revision)9.3.1 和 9.4.1 节的规定,如图 6-2 所示。 如 果 采 用 多 端 口 SFU , 其 单 播 业 务 和 组 播 业 务 应 采 用 图 6-3 所 示 的 N : MP bridge-map-filtering 的 OMCI 配置模型。在多端口 SFU 下的 OMCI 配置模型中 Multicast subscriber config info 和 EMOP 应能关联到每个 UNI 端口。

13

Q/CT 2360-2011

图6-2 FTTH场景下单端口SFU或HGU单播和组播业务的OMCI配置模型图

图6-3 FTTH场景下多端口SFU单播和组播业务的OMCI配置模型图

HGU 设备的 TR069 管理通道也应采用图 6-2 中所示的 MAC 桥,不需要参照 G.984.4 Implementer’s Guide(second revision)图 14.1 专门建立用于管理通道的 MAC 桥。

对于采用 VEIP 的 ONU 也应使用 ME:Circuit pack 和 Cardholder,并且 UNI-G 中属 性 Management capability 应设置为 0x02。

6.4.4 FTTH 场景下组播业务的 OMCI 配置要求

14

Q/CT 2360-2011

OLT 和 ONU 应能参照图 6-2 和图 6-3 中的 OMCI 配置模型建立了组播业务通道,并采 用受管实体 EMOP:Extended multicast operations profile,class value 值为 65531 (十进制),实现组播权限控制以及跨 VLAN 组播等功能,具体规定参见附录 B 。

当 OLT 配置 ONU 的组播实体的关系后,ONU 应在用户离开组播组时,保存组播通道 的相关信息,包括组播相关实体(EMOP,Multicast GEM interworking termination point) 以及组播 VLAN 相关实体(VlAN tagging filter)。当 ONU 下的用户再次加入组播组时, OLT 不应再配置组播相关 ME。

在 IGMP snooping 模式下,EMOP 组播权限控制表(Dynamic access control list table)和 Multicast GEM interworking termination point 中的组播地址表(Multicast address table)的内容应为 224.0.1.0-239.255.255.255 全范围的表项。在可控组播模 式下,OLT 将 ONU 的组播权限通过 EMOP 组播权限控制表(Dynamic access control list table)发送给 ONU,并且用户加入离开组播组时不动态刷新 multicast gemport IWTP 中的组播控制表。

为了实现 ONU 的跨 VLAN 组播功能,应采用 ME:Extended multicast operations profile,class value 值为 65531(十进制),具体规定参见附录 B。利用该 ME 中 upstream

IGMP tag control 和 Upstream IGMP TCI 属性完成上行方向 IGMP 报文的处理,利用 downstream IGMP and multicast TCI 属性完成下行方向组播流和 IGMP 报文的 VLAN 的 处理。EMOP 应用举例参见附录 B.2

6.4.5 OMCI 消息处理标识(Transaction Identifier)

OMCI中的Response消息的处理标识符应与相对应的Request消息的处理标识符保持 一致。主动上报的事件消息的的处理标识符应为0x0000。在Test消息使用时,Test Response和 Test Result消息的处理标识符应该和Test消息保持一致。

6.4.6 ONU 的能力集上报

为了便于OLT对ONU设备的了解,新增ME:ONU capability,该ME是全局唯一的且由 ONU本地创建的ME,在ONU上电后,则应创建该ME,并且该ME只可读。该ME的 Class value 值为65529(十进制)。 ONU capability

Relationship: ONU 创建的 ME Attributes:

ME ID: 0x0000(2Bytes)

Operator ID:表示运营商的标识符,应缺省配置为 “C”、 ”、 “C”、“NULL”(4bytes) “T (R) (mandatory)

CTC Spec Version: 中国电信 GPON 企业标准的版本信息,企标 V2.0 以下的版本暂 不考虑(R) (mandatory) (1 byte)

0x00:中国电信 GPON 企标 V2.0 其他值保留

ONU type: ONU 的设备类型(R)(Mandatory)(1byte)

0x00:SFU 0x01:HGU 0x02: SBU 0x03: CBU

15

Q/CT 2360-2011

0x04;MDU

0x05:MTU 其他值保留

ONU Tx power supply control:该属性标识 ONU 的发送机电源是否能够独立控制。 (R)(Mandatory)(1byte)

0x00:不支持 ONU 电源控制

0x01:仅支持控制 ONU Tx 电源,即 Tx 与 RX 电源不独立 0x02:ONU Tx 与 RX 电源可独立控制 其它值:保留 6.5 时钟要求

6.5.1 OLT 的时钟要求

OLT应按下列顺序优选定时源,并以此作为OLT线路的发送时钟: 1) 外部定时接口,如BITS输出的2MHz/2Mbit/s时钟; 2) STM-N业务接口; 3) E1业务接口; 4) 同步以太网; 5) 内部定时。

OLT设备的定时功能应支持跟踪与自由振荡两种工作模式。在所有外部定时源均不可 用的情况下,OLT应自动倒换到自由振荡模式。OLT工作在自由振荡模式时,内部时钟精 度应不低于3级钟(±4.6ppm)要求。

OLT设备在定时源倒换过程中,不应引起业务损伤。 6.5.2 ONU 时钟要求

ONU设备应支持从PON接口的下行信号中提取时钟并作为本地上行发送时钟。 ONU设备还应具有本地时钟,其频率准确度应优于±50ppm。

对于ONU承载的E1信号,ONU应能采用自适应方式、差分方式或者PON接口的线路时钟 恢复业务定时。

7 网络侧和用户侧接口要求

7.1 OLT 网络侧接口(SNI)要求

OLT的网络侧应能够根据需要提供FE接口、GE接口和10GE接口,应提供至少4个GE上 联接口。

对于提供TDM数据专线业务的多业务OLT设备,网络侧应支持E1接口、STM-1或STM-4 接口。

OLT应支持上联接口光模块的可插拔。 7.1.1 GE 接口

GE接口应符合IEEE 802.3的规定。 7.1.2 10GE 接口

10GE接口应符合IEEE 802.3的规定。 7.1.3 10/100BASE-T 接口

10/100BASE-T接口应符合IEEE 802.3的规定。

16

Q/CT 2360-2011

7.1.4 E1 接口

E1接口应符合GB/T 7611的规定。 7.1.5 STM-N 接口

STM-N接口应符合GB/T 20185的规定。 7.1.6 1PPS+ToD 接口

1PPS+ToD输入接口用于支持相位同步信息(1PPS)和当前时间值(ToD)的输入或输 出。具体要求见相关行业标准。

7.2 ONU 用户侧接口(UNI)要求

ONU的用户侧接口类型包括10/100BASE-T、10/100/1000BASE-T、E1接口、Z/Za、DSL、 1PPS+ToD、CATV RF等接口。各种类型的ONU的用户侧接口种类和数量见5.2.1。 7.2.1 10/100BASE-T 接口

用户侧10/100BASE-T接口应符合IEEE 802.3的规定。 7.2.2 10/100/1000BASE-T 接口

10/100/1000BASE-T接口均应符合IEEE 802.3的规定。 7.2.3 E1 接口

E1接口应符合GB/T 7611的规定。 7.2.4 Z/Za 接口

Z接口应符合YD/T 1054的规定。 Za接口应符合YD/T 1054的规定。 7.2.5 DSL 接口

DSL接口包括ADSL2+、VDSL2接口。

ADSL2+接口应符合YD/T 1530的规定,VDSL2接口应符合YD/T 1996的规定,同时 ADSL2+/VDSL2接口应符合《中国电信DSLAM设备技术要求》的规定。 7.2.6 CATV RF 接口

CATV RF接口的具体指标待定。 7.2.7 1PPS+TOD 接口

1PPS+ToD输出接口用于支持相位同步信息(1PPS)和当前时间值(ToD)的输入或输 出。具体要求见相关行业标准。 7.2.8 其他接口

与HGU ONU相关的其他接口(如WLAN、USB接口等)要求应符合《中国电信家庭网关 (e8)技术要求》的规定。

8 以太网功能要求

8.1 以太网基本功能 8.1.1 MAC 交换功能

8.1.1.1 OLT 的 MAC 地址交换功能

OLT应支持根据MAC地址进行交换,应支持MAC地址的动态学习,MAC地址学习能力不 小于1000个/秒。

OLT的GPON接口板上每个PON接口的MAC地址缓存能力应不小于2K。对于最大PON口数 大于等于32的OLT,汇聚交换部分的MAC地址缓存能力不小于64K,建议不小于2K×最大PON

17

Q/CT 2360-2011

口数。对于最大PON口数小于32的OLT,汇聚交换部分的MAC地址缓存能力不小于2K×最大 PON口数。

OLT的MAC地址老化时间应可配置。

8.1.1.2 SFU/HGU/SBU 型 ONU 的 MAC 地址交换功能

对于具有多于一个以太网接口的SFU型ONU及HGU/SBU应支持根据MAC地址进行交换, 应支持MAC地址的动态学习,MAC地址学习能力不小于1000个/秒,单播MAC地址缓存能力 应不小于32个。

8.1.1.3 MDU/MTU 型 ONU 的 MAC 地址交换功能

MDU/MTU型ONU的单播MAC地址缓存能力应不小于32×用户宽带接口数。 ONU的MAC地址老化时间应可配置。 8.1.2 二层交换能力

8.1.2.1 OLT 的二层交换能力

OLT应支持以太网业务二层交换功能,二层交换能力应确保上下行业务的线速转发。 OLT应支持超长帧的转发(应按照IEEE802.3as的要求支持2000BYTE帧)。 8.1.2.2 ONU 的二层交换能力

对于具有多于1个以太网接口的ONU应支持以太网业务二层交换功能,二层交换能力 应确保上下行业务的线速转发。

ONU应支持超长帧的转发(应按照IEEE802.3as的要求支持2000BYTE帧)。 8.1.3 帧过滤功能

8.1.3.1 OLT 的帧过滤功能

OLT应支持基于源和目的MAC地址的以太网数据帧过滤。 8.1.3.2 ONU 的帧过滤功能

HGU、MDU和MTU型ONU应支持基于物理端口、源和目的MAC地址、物理端口且源和目的 MAC地址的以太网数据帧过滤,并且支持基于每个物理端口和MAC地址的以太网数据帧过 滤功能的开启/关闭。

SFU型和SBU型ONU可选支持上述帧过滤功能。 8.1.4 二层隔离功能

8.1.4.1 OLT 的二层隔离功能

OLT应实现对各ONU之间的二层隔离。 8.1.4.2 ONU 的二层隔离功能

MDU和MTU型ONU应支持对各以太网接口之间的二层隔离。 8.1.4.3 OLT 的环路检测功能

OLT应支持同一个PON口下不同ONU端口以及不同PON口下不同ONU端口之间的环路检 测功能。OLT检测到环路后应将ONU的端口关闭并进行告警上报。

ONU的端口环路检测功能

ONU应支持以太网端口、DSL端口本身的环路检测功能(如ONU下挂设备的端口间出现 环路)。ONU检测到端口环路后应将该端口关闭并进行告警上报。

8.1.5 生成树功能 8.1.5.1 OLT 的生成树功能

18

Q/CT 2360-2011

当OLT的网络侧具有多个以太网接口时,应支持符合IEEE 802.1D要求的快速生成树 协议(RSTP),可选支持多生成树协议(MSTP)。 8.1.5.2 ONU 的生成树功能

MDU和MTU型ONU的用户侧的以太网接口和VDSL2接口应支持符合IEEE 802.1D要求的 快速生成树(RSTP)。

8.1.6 流量控制功能

8.1.6.1 OLT 的流量控制功能

OLT的网络侧接口应支持全双工方式下的流量控制协议,其相关功能应可配置。 8.1.6.2 ONU 的流量控制功能

ONU的用户侧以太网接口应支持全双工方式下的流量控制协议,其相关功能应可配 置。

8.1.7 网络侧本地汇聚功能

当OLT存在多个PON接口时,应支持对所有业务板的以太网业务二层汇聚功能。

8.1.8 链路聚合功能

当OLT的网络侧具有多个以太网接口时,应支持IEEE 802.3ad规定的链路聚合功能。 应能够在单层VLAN或双层VLAN的条件下支持链路聚合。

要求支持至少4个链路聚合组,FE接口的链路聚合组的最大可聚合的接口数应不小于 8个,GE接口的链路聚合组的最大可聚合的接口数不应小于4个,10GE接口的链路聚合组 的最大可聚合的接口数不应小于2个)。

应支持上联板内的接口链路聚合和上联板间的接口链路聚合。设备的板内FE接口和 GE接口必须能够在单VLAN或启用SVLAN条件下支持符合IEEE 802.3ad规定的链路聚合功 能,以实现带宽扩展和链路保护的功能。链路聚合功能应支持链路之间的负载分担和主 备倒换两种方式并可配置。

OLT上联口的链路聚合功能应支持1:1的备份保护,倒换时间应小于200ms,建议小于 50ms。

8.1.9 端口环回功能

OLT应能通过OMCI消息远程打开或关闭ONU的以太网端口环回功能。ONU应支持以太网 端口环回功能。ONU以太网端口的环回功能应采用受管实体Physical path termination point Ethernet UNI的Ethernet loopback configuration属性进行操作。

8.2 VLAN 功能

8.2.1 VLAN 模式定义

VLAN转换(Translation)是指输入VLAN与输出VLAN的1:1转换。

N:1 VLAN聚合功能,即将上行的多个VLAN(例如VLAN 1、2、…、X)的业务聚合为一 个VLAN(例如VLAN Y),并将下行业务(VLAN Y)反向映射到多个VLAN(VLAN 1、2、…、 X)中(基于MAC或Cos,不建议采用基于Session ID等三层及以上标识的VLAN聚合)。实现 N:1 聚合时须保证原有不同VLAN业务间的二层隔离。

对于各种VLAN模式的具体行为规则,规定如下:

19

Q/CT 2360-2011

(1)VLAN透传模式:在该模式下,OLT或ONU设备对接收到上行的以太网帧的处理方 式是对以太网帧不作任何处理(无论以太网帧是否带VLAN TAG)透明的向上转发;对于 下行的以太网帧也是透明转发的方式。设备的详细处理方式见表8-1。

表8-1 VLAN透传模式下设备的处理方式 方向 以太网包是否有Tag处理方式 上行 有VLAN tag 对以太网包不作任何改变(保留原VLAN Tag),转发 无VLAN tag 对以太网包不作任何改变,转发 下行 有VLAN tag 对以太网包不作任何改变(保留原VLAN Tag),转发 无VLAN tag 对以太网包不作任何改变,转发

(2)VLAN标记模式:在该模式下,OLT或ONU设备对接收到的上行以太网帧的处理方 式是为其加上一个VLAN tag;对于下行以太网帧,剥除其VLAN Tag。设备的详细处理方 式见表8-2。

表8-2 VLAN标记模式下设备的处理方式

方向 上行 以太网包是否有Tag 有VLAN tag 无VLAN tag 丢弃 打上新的VLAN Tag(主要参数是VID),转发。 当前仅要求设备能够配置VID值,对接收到的TPID和Pri等字段做忽略处理,并 将所打的Tag的TPID和Pri设为缺省值(TPID=0x8100,Pri=0)。 下行 有VLAN tag 无VLAN tag 按照VID转发到相应的端口,并剥除Tag;如果下行的tagged报文的VLAN ID不等 于所配置的VID,则丢弃该报文。 丢弃 处理方式

(3)VLAN转换模式:在该模式下,OLT或ONU设备将上行以太网帧中用户自行打上的 VLAN Tag(其VID可能不是其独用的,可能在同一个系统内有其他用户使用相同的VID) 转换为唯一的网络侧VLAN Tag;并在下行方向执行相反的操作。当OLT或ONU设备支持VLAN Translation时,其VLAN Translation功能应支持EtherType值为0x8100,可选支持其他 EtherType值。VLAN Translation模式下设备对数据报文的处理方式如表8-3所示:

表8-3 VLAN 转换模式下设备的处理方式

方向 上行 以太网包是否有Tag 有VLAN tag 处理方式 如果其原有Tag的VID在对应端口的VLAN Translation列表中有对应的 entry(等于其输入VID),则按照该表项将VID转换为对应的VID(输出 VID),并转发;如果其VID在对应端口的VLAN Translation列表中没有对 应的entry,则丢弃。 当前仅要求设备进行VID的转换,其他字段(如TPID、CFI和Pri)的转换 暂不要求,设备对接收到的TPID和Pri字段做忽略处理,并将转换后的 TPID设为缺省值(TPID=0x8100),Pri保持原值。 无VLAN tag 将untagged报打上缺省VLAN,并转发。 20

Q/CT 2360-2011

下行 有VLAN tag 如果其原有Tag的VID在对应端口的VLAN Translation列表中有对应的 entry(等于其输出VID),则按照该表项将VID转换为对应的VID(输入 VID),并转发;如果其原有Tag的VID为缺省VID,则剥除Tag并转发;如 果其VID在对应端口的VLAN Translation列表中没有对应的entry,则丢 弃; 当前仅要求设备进行VID的转换,其他字段(如TPID、CFI和Pri)的转换 暂不要求。设备对接收到的TPID和Pri字段做忽略处理,并将转换后的 VLAN Tag的TPID设为缺省值(TPID=0x8100),Pri保持原值。 无VLAN tag 丢弃。 (4)N:1 VLAN聚合模式:在该模式下,OLT或ONU设备将上行的多个VLAN聚合为唯一 的网络侧VLAN ID;并将下行业务(VLAN Y)反向映射到对应的多个VLAN(基于MAC或Cos,

不建议采用基于Session ID等三层及以上标识的VLAN聚合)。每个用户端口可能存在多 个N:1 VLAN聚合。N:1 VLAN Aggregation模式下设备对数据报文的处理方式如表8-4所示。

表8-4 N :1 VLAN聚合模式下设备的处理方式

方向 上行 以太网包是否有Tag 有VLAN tag 处理方式 如果报文所带的VLAN ID等于该端口的VLAN聚合表项中的某一个“aggregated VLAN”,则将该报文的VID转换为对应的“VLAN to be aggr.”,同时记录业务 流的源MAC地址值,并转发;如果报文所带的VLAN ID不等于该端口的VLAN聚 合表项中的任何一个“aggregated VLAN”,则丢弃。 当前仅要求设备进行VID的转换,其他字段(如TPID、CFI和Pri)的转换暂不 要求,设备对接收到的TPID和Pri字段做忽略处理,并将转换后的TPID设为缺 省值(TPID=0x8100),Pri保持原值。 无VLAN tag 下行 有VLAN tag 将untagged报打上缺省VLAN,并转发。 如果报文所带的VLAN ID等于该端口的VLAN聚合表项中的 “VLAN to be aggr.”,根据MAC地址值或Cos按照该表项将VID转换为对应的“aggregated VLAN”,并转发;如果其原有Tag的VID为缺省VID,则剥除Tag并转发;如果其 VLAN ID既不等于“VLAN to be aggr.”,也不等于缺省VLAN ID,则丢弃; 当前仅要求设备进行VID的转换,其他字段(如TPID、CFI和Pri)的转换暂不 要求。设备对接收到的TPID和Pri字段做忽略处理,并将转换后的VLAN Tag 的TPID设为缺省值(TPID=0x8100),Pri保持原值。 无VLAN tag 丢弃。 (5)VLAN Trunk模式:VLAN Trunk模式下OLT或ONU设备对数据报文的处理方式如表 8-5所示:

表8-5 VLAN Trunk模式下设备的处理方式

方向 上行 以太网包是否有Tag 有VLAN tag 处理方式 如果报文所带的VLAN属于该端口的“允许通过VLAN”,则向上转发;如果 报文所带的VLAN不属于该端口的“允许通过VLAN”,则丢弃。 当前仅要求设备根据VID进行Trunk处理,其他字段(如TPID、CFI和Pri)

21

Q/CT 2360-2011

无VLAN tag 下行 有VLAN tag 的处理暂不要求,设备对接收到的TPID和Pri字段做忽略处理,并将报文 VLAN标签的TPID统一设为缺省值(TPID=0x8100),Pri保持原值。 将untagged报打上缺省VLAN,并转发。 如果报文所带的VLAN ID属于该端口的“允许通过VLAN”,则向下转发;如 果报文所带VLAN ID为“缺省VLAN”,则剥离VLAN标签后向下转发;如果报 8.2.2

O

OLT 的 VLA

LT

应支

文所带的VLAN不属于该端口的“允许通过VLAN”,则丢弃。 持

当前仅要求设备进行VID的转换,其他字段(如TPID、CFI和Pri)的转换 IEEE

暂不要求。设备对接收到的TPID和Pri字段做忽略处理,并将转换后的VLAN 802

Tag的TPID设为缺省值(TPID=0x8100),Pri保持原值。 .1Q

无VLAN tag 丢弃。 协议。

OLT的PON接口侧应支持基于GEM Port、PON口等进行VLAN

标记/去标记、VLAN Trunk,VLAN透传、VLAN转换、N:1 VLAN聚合、VLAN优先级标记、VLAN 过滤等功能。OLT的PON接口侧应支持基于GEM Port、PON口、EtherType(至少支持PPPoE、 IPoE和IPv6oE)等划分VLAN和标记优先级。

OLT 应 支 持 VLAN tagging filter data 和 Extended VLAN tagging operation configuration data这两个受管实体来进行VLAN功能的管理。

OLT的主交换板支持的VLAN Translation条目数应为4094个,PON接口板上的每个PON 接口应支持不小于512个VLAN Translation条目数。

OLT的N:1 VLAN聚合功能,包括同一ONU下不同VLAN的聚合以及不同ONU之间指定VLAN 的N:1聚合;也包括同一PON口下不同VLAN的聚合和不同PON口之间的指定VLAN的N:1聚 合。

OLT应支持VLAN转换和N:1 VLAN聚合的混合使用(1:1和N:1同时使用)。同时,要 求OLT设备在实现1:1 VLAN转换和N:1 VLAN聚合及混合使用时设备转发性能不能受到 影响。

OLT在进行同一个ONU内不同VLAN的N:1聚合时,N应不小于8;在进行不同ONU之间指 定VLAN的N:1聚合(多个用户的同一种业务汇聚为一个VLAN,包括同一PON口内和不同PON 口之间的指定VLAN的N:1聚合)时,N应至少不小于64×PON接口数。

OLT的网络侧接口应支持VLAN Trunk功能。OLT应同时支持4K的VLAN数,VLAN ID的范 围是1?4094。每个PON口也应支持的4K的VLAN 数。

8.2.3 ONU 的 VLAN 功能

ONU应支持IEEE 802.1Q协议。ONU应支持VLAN 透传、VLAN标记、VLAN转换、N:1 VLAN 聚合、VLAN Trunk等功能。MDU应支持基于用户物理端口、基于EtherType(至少支持PPPoE、 IPoE和IPV6oE)划分VLAN。

ONU应支持Extended VLAN tagging operation configuration data和VLAN tagging filter data受管实体来进行VLAN功能的管理。VLAN Trunk、VLAN透传、VLAN标记、VLAN 转换和N:1VLAN聚合模式下ONU的行为应符合上面VLAN模式定义的规定。这五种VLAN模式 应使用Extended VLAN tagging operation configuration data和VLAN tagging filter data实体来进行管理。

8.2.3.1 SFU/SBU/MTU 型 ONU 的 VLAN 功能 22

Q/CT 2360-2011

SFU/SBU/MTU的每个以太网UNI接口应支持至少8个VLAN ID,VLAN ID的范围是1?4094。 SFU/SBU/MTU应支持VLAN透传、VLAN标记、VLAN转换、VLAN Trunk操作,可选支持N:1 VLAN 聚合功能。

SFU/SBU整机应支持至少8个VLAN转换条目且每个以太网UNI接口也应支持至少8个 VLAN转换条目。

MTU的每个以太网UNI接口也应支持至少8个VLAN转换条目。 8.2.3.2 HGU 型 ONU 的 VLAN 功能

HGU型ONU的VLAN功能应符合《中国电信家庭网关(e8)技术要求》的规定。

8.2.3.3 MDU 型 ONU 的 VLAN 功能

MDU应支持VLAN透传、VLAN标记、VLAN转换、VLAN Trunk、N:1 VLAN聚合、VLAN过滤 (基于Trunk实现)功能。MDU应支持至少8?最大宽带接口数(含以太网接口、ADSL2+接 口或者VDSL2接口)个VLAN ID,VLAN ID的范围是1?4094。

MDU的每个以太网/VDSL2接口应支持至少8个VLAN转换条目,整机应支持至少“8×以 太网/VDSL2接口数”个VLAN转换条目。MDU应支持α到α的VLAN转换;MDU应支持多个以 太网/VDSL2接口的VLAN 转换后网络侧VLAN ID的相同,并能保证上下行业务正常转发;

MDU还应支持部分VLAN进行从α到α的VLAN转换操作,部分VLAN进行从β到γ的转换操作 (其中α、β、γ为VLAN ID)。

MDU的以太网/VDSL2接口应支持,N:1 VLAN聚合功能(N应不小于8),且支持至少4

M N i

个N:1VLAN聚合组,且 i?1 不小于8(其中M为接口配置的聚合组数量)。

??

MDU的以太网/VDSL2接口的N:1 VLAN聚合功能应支持如下几种使用方式:

同一个以太网/VDSL2接口下应支持多个N:1 VLAN聚合(从α、β、γ…到A这样的N:1 聚合属于一个N:1 VLAN聚合)。

对部分VLAN进行N=1的N:1聚合,对部分VLAN进行N>1的N:1聚合。

部分VLAN进行N=1且α到α的N:1聚合,对部分VLAN进行N>1的N:1聚合。 同时,要求MDU设备的不同接口在实现VLAN转换、N:1 VLAN聚合等不同模式混合使 用时设备转发性能不能受到影响。

MDU的ADSL2+接口应支持按照PVC划分VLAN,应支持为每个PVC划分一个VLAN(PVC到 VLAN的1:1映射)和多个PVC划分一个VLAN(PVC到VLAN的N:1映射,即将多个用户承载相 同业务的多个PVC汇聚到一个VLAN)。

8.3 VLAN Stacking 功能

8.3.1 OLT 的 VLAN Stacking 功能

OLT应支持符合IEEE 802.1ad标准的VLAN Stacking功能,VLAN Stacking以太网帧的 外层TPID参数应可配置(缺省值为0x88A8)。

OLT设备应支持选择性(Selective)QinQ的功能:应支持基于GEM Port、CVLAN ID、 EtherType、CVLAN优先级(Priority)、CVLAN ID+EtherType、CVLAN ID +CVLAN优先 级(Priority)等字段灵活添加或修改SVLAN ID;EtherType类型至少支持PPPoE、IPoE 和IPv6oE等。在实现VLAN Stacking时应支持SVLAN优先级标签根据内层优先级标签进行 拷贝或转换。

23

Q/CT 2360-2011

OLT设备的每个PON接口支持选择性(Selective)QinQ功能的条目数应不小于2K。 在支持VLAN Stacking的同时,OLT能够透传802.1Q VLAN(单层VLAN)流量;识别和 分配标签过程不能影响设备转发性能。

OLT应支持的CVLAN和SVLAN的数值为1-4094。 OLT网络侧接口应支持SVLAN Trunk功能。

OLT网络侧接口应可以配置为SVLAN Trunk和VLAN Trunk两种模式中的一种。

OLT应支持VLAN转换和选择性QinQ混合工作模式,即在进行了1:1VLAN 转换或N:1 的VLAN聚合后,再进行选择性QinQ。

8.3.2 ONU 的 VLAN Stacking 功能

MDU和MTU型ONU应支持符合IEEE 802.1ad标准的VLAN Stacking功能。VLAN Stacking 以太网帧的外层TPID参数应可配置。建议MDU型ONU支持选择性(Selective)QinQ的功能。

9 动态带宽分配功能(DBA)

9.1 DBA 总体要求

GPON系统应采用基于状态汇报(SR)的动态带宽分配机制(DBA)来提高系统上行带 宽利用率以及保证业务公平性和QoS,应能根据ONU报告的队列状态信息分配带宽授权。

带宽授权可分为4类,按照优先级高低顺序依次为:固定带宽、保证带宽、非保证带 宽、尽力而为带宽。GPON系统应支持G.984.3全部5种T-CONT类型,应支持固定带宽(Fixed BW)、保证带宽(Assured BW)和最大带宽(Maximum BW)控制参数。

9.2 OLT 的 DBA 功能要求

OLT应采用动态带宽分配机制(DBA)来提高系统带宽利用率以及保证业务公平性和 QoS,应支持SR-DBA。OLT应能根据T-CONT分配带宽授权,并保证ONU的上行流量不超过SLA 中的最大带宽,具体应符合G.984.3的要求。

DBA的可配置最小带宽不应大于512kbit/s,颗粒度不应大于256kbit/s,精度应优于 ±5%。

OLT每个PON接口支持的T-CONT数量至少应不小于512个,建议不小于1024个。每个PON 口支持的GEM Port数量应不小于2048个,建议达到4096个。

9.3 ONU 的 DBA 功能要求

ONU应支持DBRu上报,并采用模式0上报带宽请求。

每个SFU/HGU/SBU型的ONU应具备支持至少8个T-CONT和8个GEM PORT的能力。每个 MDU、MTU支持的T-CONT数量应不小于8个,建议不小于“最大宽带接口数+4”;支持的GEM Port数量应不小于“最大宽带接口数+4”,建议不小于“最大宽带接口数×4”。各T-CONT 的上行带宽可由OLT通过DBA功能进行配置。

10 多业务 QoS 机制

10.1 多业务 QoS 总体要求

GPON系统应提供必要的QoS机制,以保障在上行和下行方向均能根据SLA协议提供各 种优先级业务的QoS。

24

Q/CT 2360-2011

GPON 系 统 应 支 持 基 于 ITU-T Y.1291 的 QoS 机 制 , 包 括 业 务 流 分 类 ( Traffic classification)、优先级标记(Marking)、排队及调度(Queuing and scheduling)、 流量整形(Traffic shaping)和流量管制(Traffic policing)、拥塞避免(Congestion avoidance)、缓存管理(Buffer management)等。

10.2 业务等级协定(SLA)

GPON系统应支持针对每个用户或业务的业务等级协定参数的设置。例如,系统可以 针对不同的用户和业务规定的固定带宽、保证带宽、最大带宽等SLA参数,并应支持对上、 下行业务分别进行配置。

10.3 业务流分类功能

10.3.1 OLT 的上行业务流分类

OLT应支持基于以太网帧中的相关参数对上行业务流进行分类,并按照10.4节的要求 进行优先级标记。缺省状态下,OLT信任ONU提供的优先级标记,不开启此功能。

可用于业务流分类的参数包括:GEM Port、MAC DA、MAC SA、VLAN ID、User Priority (IEEE802.1D)、EtherType(例如PPPoE、IPoE、IPv6oE等)、目的IPv4地址、源IPv4地 址、目的IPv6地址、源IPv6地址、目的IPv6地址前缀、源IPv6地址前缀、IP协议版本(v4、 v6)、IP协议类型(TCP、UDP、ICMPv4、ICMPv6、IGMP、MLD等)、IP优先级(v4 TOS、DSCP、 v6 Traffic Class)、IP Flow Label(IPv6)、目的L4协议端口、源L4协议端口等。建议 支持报文的深度检测(前80个字节)流分类。

10.3.2 SFU/SBU 型 ONU 的上行业务流分类

ONU应支持基于物理端口和以太网帧中的相关参数对上行业务流进行分类,并将不同 的业务流映射到不同的GEM Port中,GEM Port再映射到T-CONT中。

应支持的业务流分类的参数包括:MAC DA、MAC SA、VLAN ID、User Priority (IEEE802.1D)、Ethertype(例如PPPoE、PWE3等)、IP Version(v4、v6),可选支持的

业务流分类的参数包括:目的IPv4地址、源IPv4地址、目的IPv6地址、源IPv6地址、目 的IPv6地址前缀、源IPv6地址前缀、IP协议类型(TCP、UDP、ICMPv4、ICMPv6、IGMP、 MLD等)、IP优先级(v4 TOS、DSCP、v6 Traffic Class)、IP Flow Label(IPv6)、目的 L4协议端口、源L4协议端口等。

10.3.3 MDU/MTU 型 ONU 的上行业务流分类

ONU应支持基于物理端口和以太网帧中相关参数对上行业务流进行分类,并将不同的 业务流映射到不同的GEM Port和T-CONT中。

应支持的业务流分类的参数包括:MAC DA、MAC SA、VLAN ID、User Priority (IEEE802.1D)、Ethertype(例如PPPoE、PWE3等)、IP Version(v4、v6),可选支持的

业务流分类的参数包括:目的IPv4地址、源IPv4地址、目的IPv6地址、源IPv6地址、目 的IPv6地址前缀、源IPv6地址前缀、IP协议类型(TCP、UDP、ICMPv4、ICMPv6、IGMP、 MLD等)、IP优先级(v4 TOS、DSCP、v6 Traffic Class)、IP Flow Label(IPv6)、目的 L4协议端口、源L4协议端口等。

10.3.4 HGU 型 ONU 的上行业务流分类

HGU型ONU的上行业务流分类功能应符合《中国电信家庭网关(e8)技术要求》。

25

Q/CT 2360-2011

10.4 优先级标记

OLT和ONU设备应支持基于流分类对上行业务流进行优先级标记,应具有强制修改 CVLAN/SVLAN优先级标记的功能。标记应采用IEEE 802.1D User Priority,可选支持IP TOS (IPv4)/TC(IPv6)和DSCP优先级标记。

OLT应支持通过OMCI方式对ONU的上行业务优先级标记功能进行远程配置。

ONU应支持对各用户端口的业务优先级标记功能进行本地配置。同时,ONU应支持OLT 通过OMCI方式对其优先级标记功能进行远程配置。

缺省情况下,IEEE 802.1D的优先级(User Priority)排序及其与各种业务映射关 系如表10-1所示(IEEE802.1Q-2005 Annex G.4):

表10-1 802.1D优先级的排序及其与业务类型的映射关系

User Priority值 7 6 5 4 3 2 0(Default) 1 缩写 NC IC VO VI CA EE BE BK 业务类型 Network Control Internetwork Control Voice(< 10 ms latency and jitter) Video(< 100 ms latency and jitter) Critical Applications Excellent Effort Best Effort Background 普通上网业务 VoIP IPTV、视频 备注 包括 TDM

10.5 优先级队列机制 10.5.1 OLT 的优先级队列机制

OLT的上、下行业务应根据IEEE 802.1D User Priority标记映射到不同的优先级队 列,并进行调度。

OLT网络侧接口应支持8个优先级队列。 10.5.2 ONU 的优先级队列机制

ONU的上、下行业务应根据IEEE 802.1D User Priority标记映射到不同的优先级队 列,并进行调度。

SFU、HGU和SBU型ONU应支持至少4个优先级队列。

对于MDU和MTU型ONU,每个用户侧接口应支持至少4个优先级队列。

10.6 流限速

10.6.1 上行业务流限速功能

10.6.1.1 OLT 的上行业务流限速功能

OLT应支持DBA机制,以实现对每个Alloc_ID的上行带宽分配和上行业务流限速功能。 OLT设备的上行接口(SNI)可选支持L2 Traffic Shaping功能。 10.6.1.2 ONU 的上行业务流限速功能

26

Q/CT 2360-2011

MDU和MTU型ONU的用户侧接口应支持接口的上行限速功能。

SFU、SBU和HGU型ONU的用户侧接口可选支持接口上行限速功能。

同时,ONU按照OLT的DBA授权进行对于上行业务流的调度,实现上行业务流的限速。

10.6.2 下行业务流限速功能

10.6.2.1 OLT 的下行业务流限速功能

对于下行业务,OLT应支持针对用户VLAN、GEM Port或不同分类流的速率控制功能, 应支持L2 Traffic Shaping或Policing机制。 10.6.2.2 ONU 的下行业务流限速功能

MDU和MTU型ONU的用户侧接口应支持接口下行限速功能,可选支持基于业务流的限速 功能。

SFU、SBU和HGU型ONU的用户侧接口可选支持接口下行限速功能。

10.7 优先级调度

10.7.1 OLT 的优先级调度功能

OLT应支持根据SLA进行下行业务的调度功能。OLT对下行业务的调度应支持SP(严格 优先级队列调度),WRR(加权循环队列调度或其他加权调度算法)、SP+WRR算法并可配置, 缺省采用SP+WRR。

上行业务的优先级调度由OLT的DBA功能和ONU的本地调度功能共同完成。 10.7.2 ONU 的优先级调度功能

ONU应具有根据OLT的带宽授权进行上行业务的本地调度功能,其调度算法应支持SP 算法,可以支持WRR(加权循环队列调度或其他加权调度算法)或SP+WRR算法,并应可配 置。SFU、HGU和SBU型ONU缺省采用SP算法,MDU和MTU型ONU建议采用SP+WRR算法。

HGU、MDU和MTU型ONU可选支持下行业务的本地调度功能;可采用SP或WRR或SP+WRR 方式,建议采用SP+WRR。

对于采用SP+WRR算法的系统,OLT(下行)和ONU(上行)对优先级的值为“7”和“6” 的业务流(如网络控制协议报文、TDM业务)应采用SP调度,对其他优先级的业务采用WRR 调度机制。

10.8 缓存管理

10.8.1 ONU 的缓存容量

ONU应支持缓存管理,具体机制不做规定。

每个SFU的上、下行总缓存不应小于256KB,上、下行的最大可用缓存均不小于 128KByte。

MDU/MTU的缓存容量至少为64KB×用户端口数,且缓存为各用户端口共享。

ONU应支持拥塞避免机制,拥塞避免算法有Tail-Drop、RED、WRED,应至少支持 Tail-Drop算法。

10.8.2 OLT 的缓存管理

为保证QoS,OLT应提供足够的缓存,具体缓存容量不做规定。

OLT应支持拥塞避免机制,拥塞避免算法有Tail-Drop、RED、WRED,设备应至少支持 Tail-Drop算法。

27

Q/CT 2360-2011

11 安全性

11.1 PON 接口数据安全

GPON系统应支持PON接口下行数据加密,具体算法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密钥更新、 同步机制应符合G.984.3标准。

GPON系统应支持在ONU在线的状态下,随时打开或者关闭相应GEM Port的加密功能, 并且在打开或关闭过程中业务流不能中断。

11.2 MAC 地址数量限制

OLT应支持基于ONU的MAC地址数量限制功能,建议支持基于GEM Port的MAC地址数量 限制功能,限制的MAC地址数量应可灵活配置。

MDU和MTU型ONU应支持基于端口的用户MAC地址数量限制的功能,建议支持基于GEM Port的用户MAC地址数量限制的功能,限制的MAC地址数量应可灵活配置。当MAC地址数量 超过OLT或ONU 的MAC地址数量限制时,OLT或ONU 应支持忽略新MAC地址直到有MAC地址老 化。

11.3 过滤和抑制

OLT、MDU和MTU型ONU应支持对特定物理端口的广播以太网帧、组播以太网帧、单播 以太网帧根据(源或目的)MAC地址、VLAN ID等域进行帧过滤和抑制;可选支持基于源/ 目的IP地址(IPv4IPv6),源/目的TCP或UDP接口和基于协议号的访问列表(ACL)。

OLT、MDU和MTU型ONU应支持对非法帧的过滤和非法组播源(例如用户端组播数据流) 的过滤。

OLT应支持基于GEM Port的IGMP/MLD、DHCP、ARP/ND等协议报文的抑制功能。MDU和 MTU型ONU应支持基于用户端口的IGMP/MLD、DHCP、ARP/ND等协议报文的抑制功能。

ONU应支持对用户侧接口所收到的BPDU(802.1D)报文的终结和透传功能,且可配置。 OLT、MDU和MTU型ONU应支持对带有未知的源MAC地址的以太网帧进行丢弃处理,以防 止MAC地址欺骗。

11.4 用户认证及用户接入线路(端口)标识

GPON应该支持PPPoE、DHCPv4、DHCPv6、DHCPv6-PD用户认证方式并支持相应的用户 接入线路(端口)标识(即PPPoE中继代理、DHCPv4/v6中继代理)功能。DHCPv4的用户 接入线路标识采用Option82,DHCPv6的用户接入线路标识采用Option18,SLAAC RS采用 Line ID)。具体的实现方式和格式应符合行业标准《接入网技术要求-宽带用户接入线路 (端口)标识》的要求。

OLT和MDU应支持在物理端口、子接口(包括单层和双层VLAN标签的子接口)下DHCP Snooping功能和DHCP Spoofing功能。

ONU内置的语音模块建议支持DHCP Option 60。DHCP Option 60的格式应符合RFC3925 和《中国电信家庭网关(e8)技术要求》的相关规定。

11.5 ONU 的认证功能

GPON系统应支持两种ONU认证方式:

28

Q/CT 2360-2011

1) 基于物理标识的认证:采用ONU的物理标识(在GPON系统中,物理标识为ONU的SN) 作为认证标识的认证方法,具体要求见11.5.1节;

2) 基于逻辑标识的认证:采用ONU的逻辑标识作为认证标识的认证方法,逻辑标识

采用LOID+Password。具体要求见11.5.2节;

在GPON系统中,对每个ONU的具体认证方式由OLT选择并发起相应的认证。OLT应可配 置ONU的认证方式。缺省情况下,OLT以逻辑标识方式对其下面的ONU进行认证。

11.5.1 基于物理标识的 ONU 认证

OLT应支持基于ONU的SN对ONU合法性进行认证的能力,应拒绝非法ONU的接入。

11.5.2 基于逻辑标识的 ONU 认证

在GPON系统中,为实现灵活的、便于维护的ONU认证方法,本标准定义了一种基于逻 辑标识的ONU认证方法,逻辑标识包括LOID(LOID――Logical ONU ID)和Password两部 分,其中Password用户对LOID的校验。对于认证失败的ONU(非法ONU),建议采用11.6 节规定的静默机制。

OLT及网管系统在基于逻辑标识的ONU认证时应支持两种处理方式:仅判断LOID、同 时判断LOID+Password,并可配置。

ONU应能提供逻辑标识(LOID和password)的本地配置界面,并本地保存逻辑标识。 当ONU恢复出厂配置后,ONU不应删除该逻辑标识信息。当ONU认证失败时,ONU的本地配 置界面应能显示ONU的失败原因(详见ME:LOID authentication的Authentication status 属性)。

在 基 于 逻 辑 标 识 的 ONU 认 证 系 统 中 , ONU 上 存 储 着 用 于 认 证 的 逻 辑 标 识 LOID+Password。建议EMS服务器和OLT存储所有ONU的逻辑标识(即LOID和Password)。 OLT发起对ONU的认证并和EMS服务器配合对ONU上报的LOID和Password进行校验,然后根 据校验的结果控制ONU的接入。

11.5.3 基于逻辑标识的 ONU 认证的消息格式

为了实现ONU的逻辑标识认证,定义一个新的ME:LOID authentication。该ME是全 局唯一的且由ONU本地创建的ME,在ONU上电后,则应创建该ME。ONU重启后,该ME的 Authentication status属性应恢复成缺省值,其余属性保持不变。该ME的 Class value 值为65530(十进制)。 LOID authentication

Relationship: ONU创建的ME Attributes:

ME ID: 0x0000(2Bytes)

Operator ID:表示运营商的标识符,应缺省配置为 “C”、 ”、 “C”、“NULL”(4bytes) “T

(R)(mandatory)

LOID:ONU 的逻辑标识,缺省值为全“NULL” (十六进制数为 0x00),(R (24Bytes)

(mandatory)

Password:ONU 的认证密码,缺省值为全“NULL”(十六进制数为 0x00),R)(12Bytes ( )

(mandatory)

Authentication status,标识 ONU 的认证的状态,ONU 缺省值为 0x00。ONU 重启后

该属性应恢复成 0x00(W,R) (1bytes)(mandatory)

29

Q/CT 2360-2011

0x00: 初始状态

0x01: 认证成功 0x02: LOID 不存在

0x03: LOID 存在,但是 password 错误

0x04: LOID 冲突,即已有该 LOID 的 ONU 认证成功。 0x05-0xff:Reserved

Actions: Get ,Set

Notificatioins: None

如果LOID/Password的实际长度小于24字节/12字节,则在实际的LOID /Password的 低位填ASCII码的“NULL”(十六进制数为0x00)以补足24字节/12字节。实际的LOID和 Password(不包含为补足24/12字节而填充的“NULL”)均不应以从“NULL”到“SPACE” 的特殊字符(十六进制值为0x00~0x20)、“@”字符、“DEL”字符以及标点符号开始, 也不应以上述字符结束。

11.5.4 逻辑标识认证的流程

在基于逻辑标识的 ONU 认证系统中, OLT 应能维护 ONU 的两种认证状态:授权 (authorized)和非授权(unauthorized)状态。ONU 的认证状态决定了 ONU 是否能接 入网络,在启用基于逻辑标识的 ONU 认证时 ONU 已经处于 O5 状态,初始认证状态一般为 非授权状态,在该状态下,除 OMCI,和 PLOAM 消息外 OLT 不允许来自该 ONU 的任何数据 输入、输出通讯(OLT 对接受到的来自该 ONU 的数据报文进行丢弃处理)。当 ONU 通过基 于逻辑标识的 ONU 认证后,则该 ONU 的认证状态切换到授权状态,在该状态下 OLT 允许 ONU 进行正常通讯。对于非 O5 状态的 ONU,其认证状态为非授权状态(i.e.0x00)。

OMCC 通道建立后,应立即进行逻辑标识认证的过程。完成 ONU 的逻辑标识认证过程 后,再进行 MIB reset、MIB data sync、MIB upload 等操作。另外,OLT 发送 MIB reset 后,ONU 不应更改 LOID authentication 的所有属性。MIB Upload 时不应上报 LOID authentication 的所有属性。

基于逻辑标识的认证流程如图 11-1 所示。ONU 跳转到 O5 状态后,其认证状态仍然 为“unauthorized”。OMCC 通道建立后,OLT 根据当前采用的认证类型,向 ONU 发送 Get 消息发起对 ONU 的认证(如果 OLT 采用 LOID 认证方式,则 OLT 仅需发送 Get(LOID)消 息,不必再发送 Get(Password)消息)。ONU 收到 Get 消息后发送 Get Response 消息向 OLT 上报 LOID 和 Password,OLT 对该 ONU 的逻辑标识的合法性和正确性进行验证。如果 验证通过,则 OLT 将 ONU 设置为“授权(authorized)”状态,并向 ONU 发送 Set (Authentication status=0x01)消息,通知 ONU 认证成功。如果验证错误,则 OLT 保 持 ONU 在 unauthorized 状 态 , 并 向 ONU 发 送 Set 消 息 ( Authentication status=0x02/03/04),通知 ONU 认证失败和失败的原因。当 ONU 返回 Set 消息配置成功 后,OLT 下发 Deactivate_ONU-ID 消息,ONU 跳转到 O2 状态。

如果出现两个ONU认证时使用的LOID冲突,则先通过认证的ONU正常使用,OLT应拒绝 后发起认证的ONU,并发送认证失败Authentication status=0x04,同时,OLT应向网管 上报告警。如果先通过认证的ONU下线后,OLT应能允许其他ONU采用相同的LOID进行认证。

30

Q/CT 2360-2011

11-1(a)基于逻辑标识的 ONU 认证的流程(认证成功) 31

Q/CT 2360-2011

图 11-1(b)基于逻辑标识的 ONU 认证的流程(认证失败)

当ONU的逻辑标识中的LOID或者Password被修改,ONU应能进行软件重启动并且重新 认证。此后的ONU的激活和认证流程与OLT发起的认证流程相同。 32

Q/CT 2360-2011

图 11-2 ONU 本地修改 LOID 或者 Password 后 ONU 认证的流程

OLT和ONU之间通过本标准定义的基于扩展ME的ONU认证消息进行通讯。本标准仅规定 OLT和ONU之间的认证协议,OLT与EMS服务器之间进行逻辑标识校验的通讯协议不在本标 准范围内。

此外,对于基于逻辑标识的ONU认证失败事件,OLT应记录并上报网元管理系统。

在逻辑标识认证过程中,OLT不应发送Request Password消息或者能忽略处理ONU回 复的Password消息的内容。ONU若收到Request Password消息应能响应。

11.6 静默机制

建议OLT在对ONU进行物理标识和逻辑标识认证时支持以下静默机制。

对于认证失败的 ONU(包括 SN/LOID 不存在,LOID 存在但是 password 错误,SN/LOID 冲突),应减少 ONU 不断尝试激活给系统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考虑工程的便利,仍然给 该 ONU 一定的认证的机会。当 ONU 认证失败后,OLT 应记录该 ONU 的 SN,上报网元管理 系统,并且向该 ONU 发送 Deactivate_ONU-ID 消息,ONU 收到该消息后,则跳转到 O2 状 态。同时,OLT 启动定时器 TReg,在定时器超时前,OLT 对该认证失败的 ONU 不分配 ONU-ID, 因此 ONU 不会进入 O4 状态。定时器超时后,该认证失败的 ONU 可以重新开始完整的激活 和认证流程。TReg 的 timeout 时间可配,默认取值为 60s。

11.7 异常发光 ONU 的检测与处理功能

33

Q/CT 2360-2011

OLT应支持对ONU异常发光的检测和诊断,并对ONU PON口光发送机(Tx)电源进行控 制的功能。ONU光模块的发送机(Tx)与接收机(Rx)应具有独立的电源,ONU应支持在 OLT控制下关断或开启其光发送机电源的功能。当OLT检测到ONU异常发光或光链路诊断需 要时,可以通过发送带有“disable”选项的Disable_Serial_Number消息关断特定ONU 的光发送机电源,通过发送带有“enable”选项的disable_Serial_Number消息打开特定 ONU的光发送机电源。处于O7状态的ONU重启后应能保证其光发送机电源仍处于关断状态。

ONU可选支持自身检查异常发光并关闭光发送机电源。

ONU光发送机电源关断后应通过LOS指示灯进行显示(常亮),恢复供电后LOS指示灯 应相应改变状态。

11.8 其他安全功能

OLT应支持PON接口与ONU之间的绑定功能,并可配置,即特定物理标识或者逻辑标识 的ONU只能在特定的PON口上注册。缺省开启绑定功能。

建议OLT和MDU支持如下安全功能: 1)防IP、MAC欺骗 2)防DOS攻击 3)防ARP/ND攻击 4)防ICMP攻击 5)防BPDU攻击 6)CPU过载保护

7)IP地址与MAC地址绑定。

系统在抵御上述攻击时,正常业务应不受影响。

12 组播功能

12.1 组播实现方式

GPON系统的组播有两种实现方式:分布式IGMP/MLD方式和可控组播方式。OLT应通过 组播GEM port将组播内容和下行IGMP/MLD消息发送给所有ONU,ONU应支持接收组播GEM port或单播GEM port承载的下行IGMP/MLD消息。GPON系统应支持采用IGMP/MLD的方式进 行组播组成员管理,即OLT实现IGMP/MLD Proxy功能、ONU实现IGMP/MLD Snooping功能, OLT 和 ONU 通 过 标 准 的 IGMP/MLD 协 议 实 现 动 态 的 组 成 员 管 理 。 主 要 是 通 过 IGMP Report/Leave或MLD Report/Done和IGMP/MLD Query消息实现组播组成员的动态加入/退 出和维持。

可控组播方式在GPON系统在分布式IGMP/MLD方式的基础上,对用户进行基于组播业 务权限的控制,其中组播业务权限包括:允许、预览和禁止。

12.2 组播机制和协议要求

OLT应支持IGMP/MLD Proxy和IGMP/MLD Snooping功能。ONU应支持IGMP/MLD Snooping 功能或IGMP/MLD Snooping with Proxy reporting/Query功能或IGMP/MLD Proxy功能。

组播协议应支持IGMP V2(RFC 2236)和MLD V1(RFC 2710),可选支持IGMP V3(RFC 3376)和组播管理协议的MIB(RFC2933),可选支持MLD V2(RFC 3810)和组播管理协议 的MIB(RFC3019)。

34

Q/CT 2360-2011

无论是分布式IGMP/MLD方式,还是动态可控组播方式,都应同时支持对IPv4组播和 IPv6组播,即同时支持IGMP和MLD。

12.3 分布式 IGMP/MLD 方式功能要求

在分布式IGMP/MLD方式下,ONU执行IGMP/MLD Snooping功能,OLT执行IGMP/MLD Proxy , 通 过 标 准 的 IGMP/MLD 协 议 实 现 动 态 的 组 成 员 管 理 。 主 要 是 通 过 IGMP/MLD Report/Leave和IGMP/MLD query消息实现组播组成员的动态加入/退出和维持。该方式下 的组播业务权限控制由IPTV业务平台实现(IPTV平台通过机顶盒的认证获得用户对组播 业务的访问权限信息,并依据其访问权限向用户推送不同的电子节目单EPG,用户只能访 问特定EPG上显示的相关频道,进而实现组播访问权限控制)。

在这种模式下:

ONU通过侦听组播应用终端(如机顶盒)发向组播路由器的IGMP/MLD成员报告 Report消息的方式,形成组成员和交换机接口的对应关系(即组播转发表,该 组 播 转 发 表 的 转 发 表 项 以 Group 地 址 / 组 播 MAC 地 址 作 为 索 引 , 而 不 是 以 MVLAN+Group地址/组播MAC地址作为索引);ONU根据组播转发表将其接收到的下 行组播数据包转发给具有组成员的相应接口。ONU基于每个接口的组播VLAN对每 个UNI接口的组播访问权限进行粗略的控制。ONU对下行的组播数据报文进行跨 VLAN组播(例如将VLAN=M的组播数据报文的VLAN tag替换为VID=I的用户IPTV VLAN tag)。

OLT作为IGMP/MLD Proxy则拦截了组播应用终端向上发来的全部IGMP/MLD请求 并进行相关处理后,再将它转发给上层组播路由器,并建立组成员与PON接口的 对应关系(也是一个组播转发表);同时OLT按照该组播转发表向各PON接口上转 发组播数据包。即OLT在上联口上仿真一个组播主机,在下联口上仿真组播路由 器。

在组播业务流转发过程中,组播路由器、OLT、ONU、组播应用终端(如机顶盒)进行 正常的IGMP/MLD Query、Report等IGMP/MLD协议报文的交互。启用IGMP/MLD Proxy功能 的OLT应负责向PON接口下的ONU发送下行的IGMP/MLD Query报文(包括通用查询报文 General Query和特定组查询报文Group-Specific Query两种)。OLT下发的IGMP/MLD通用 /特定组查询报文带有组播VLAN Tag。ONU将该IGMP/MLD通用/特定组查询报文广播到该组 播VLAN/特定组的所有成员接口。ONU对下行的组播Query报文也进行跨VLAN组播(例如将 VLAN=M的组播Query报文的VLAN tag替换为VID=I的用户IPTV VLAN tag)。当ONU接收到 如下二种IGMP通用/特定组查询报文后,应将其丢弃:

IGMP/MLD通用/特定组查询报文无VLAN Tag;

IGMP/MLD通用/特定组查询报文带有VLAN Tag,但其VLAN ID不属于该ONU被配置 的组播VLAN ID集合(例如:假设一个ONU被配置了组播VLAN为1000、1001、1002, 即在该ONU上分别有一个或者多个UNI接口属于这三个组播VLAN;如果一个

IGMP/MLD通用/特定组查询报文带有VID=1004的VLAN Tag,无论1004在该GPON 系统中是单播VID还是组播VID,ONU都应将该IGMP/MLD通用/特定组查询报文丢 弃)。

(另外一种简化的实现是:ONU将每个组播VLAN中的IGMP/MLD通用查询报文向该ONU 的所有以太网接口转发,而不考虑每个以太网接口是否属于该组播VLAN,这种情况下, 一个不属于某个组播VLAN的UNI接口也会收到该组播VLAN的IGMP/MLD通用查询报文。这种 实现方是不会影响组播应用终端的功能)。

35

Q/CT 2360-2011

此外,ONU应按照OLT的控制剥除/保留IGMP/MLD Query报文的组播VLAN tag。对于下 行特定组查询报文(IGMP/MLD Group-Specific Query),OLT应该按照该频道所属的组播 VLAN打上组播VLAN Tag(承载于组播GEM Port中)。对于通用查询报文(IGMP/MLD General

Query)则应该在该GPON系统中的所有组播VLAN中进行下发,即OLT将每个IGMP通用查询 报文复制多份,并打上不同的组播VLAN Tag在组播GEM Port中下发给所有的ONU,可选打 上单播VLAN Tag通过单播GEM Port下发。例如,在一个GPON系统中,存在1000、1001、 1002、1003共4个组播VLAN,分别承载不同的IPTV频道组,那么每当Query Interval 定 时器(按照RFC2236的定义)超时时,OLT则产生一个通用查询报文并复制成4份,分别在 这4个组播VLAN内下发(解释:随着这种方式对在PON接口和ONU的以太网UNI接口上产生 多份IGMP通用查询报文,但由于在GPON系统中的组播VLAN数量较少,一般为1个或数个, 且一般IGMP Query Interval缺省值为125秒,所以整体的开销可以忽略。多份Query报文 也不会对组播应用终端和OLT的状态机产生不良影响)。

当用户要离开已经申请的特定频道时,组播应用终端(如机顶盒)会向ONU发送上行的 IGMP Leave/MLD Done报文。

如果ONU是Fast-leave Enabled的,则ONU在接收到IGMP Leave/MLD Done消息后立刻 停止向该用户端口转发该组播组的业务流(并删除其组播转发表中的相应表项),同时ONU

将该IGMP Leave/MLD Done报文透传给OLT。OLT在接收到该IGMP Leaving/MLD Done报文 后,向该PON接口发送[Last Member Query Count] 个特定组查询报文(Last Member Query)(相邻的Last Member Query报文的间隔时间为[Last Member Query Interval])。 然后,OLT根据是否在规定的超时时间([Last Member Query Interval]×[Last Member Query Count])内收到来自该PON口的IGMP/MLD Report报文来确定该PON接口下的组播组 成员状态,并决定是否停止向下转发该组播业务流(如果还有其他用户在访问该频道, 则OLT仍维持向下转发该频道的组播业务流;如果该用户为该PON接口下最后一个离开该 频道的用户,则OLT停止向下转发该频道的组播业务流)。(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ONU的以 太网接口下面仅连接一个组播应用终端的应用场合)。

如果ONU是Non-Fast-Leave模式,则ONU对组播应用终端发来的Leave消息的处理方式 有两种(实现其中一种即可):

1)由ONU发送Last Member Query消息,并监控各UNI接口对Last Member Query消息 的响应:

ONU在接收到IGMP Leave/MLD Done消息后,向接收到此Leave/Done消息的UNI接口发 送[Last Member Query Count]个特定组查询报文(Last Member Query),然后启动响应 定时器;当[Last Member Query Count]个特定组查询报文指定的[Last Member Query Interval]中,ONU未收到组播应用终端(Multicast Client)发送的IGMP/MLD Report 报文,则ONU认为该接口下没有该组播组的其它组成员存在,则停止向该用户端口转发该 组播组的业务流(并删除其组播转发表中的相应表项),并将该IGMP Leave/MLD Done报 文透传给OLT。如果ONU在特定组查询超时之前,从该接口收到了对应于该组播组的

IGMP/MLD Report消息,则ONU保持原来的组播转发表,继续向该接口转发该组播业务流, 并丢弃该IGMP Leave/MLD Done报文。

2)由OLT发送Last Member Query,由ONU监控各UNI接口对Last Member Query消息 的响应:

ONU在接收到IGMP Leave/MLD Done消息后,则将该IGMP Leave/MLD Done报文发送给 OLT。OLT在接收到该IGMP Leaving/MLD Done报文后的行为与上面ONU工作于Fast-Leave Enabled情况的完全一样:向该PON接口发送[Last Member Query Count] 个特定组查询

36

Q/CT 2360-2011

报文(Last Member Query),然后根据是否在规定的超时时间([Last Member Query Interval]×[Last Member Query Count])内收到来自该PON口的IGMP/MLD Report报文 来确定该PON接口下的组播组成员状态,并决定是否停止向下转发该组播业务流。ONU在 接收到OLT发来的特定组查询报文后,会将该报文向所有属于该组播组的接口转发,并为 每个UNI接口设置针对该组播组的定时器(CTC-Last Member Query Timer)。如果ONU在向 某UNI接口转发了任意一个特定组查询报文后的[Last Member Query Count]×[Last Member Query Interval]时间内都未收到来自该UNI接口的针对该组播组的IGMP/MLD Report消息,则删除该接口的相应组播表项。如果ONU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到了来自该UNI 接口的针对该组播组的IGMP/MLD Report消息,则不删除组播转发表中的相应表项,并继 续向该UNI接口转发组播数据报文。

这种方式下,ONU对Last Member Query消息的推荐处理方式如下:

ONU 针 对 每 个 UNI 接 口 的 每 个 特 定 组 设 置 一 个 定 时 器 ( CTC-Last Member Query Timer),其初始值均为0,CTC-Last Member Query Timer的超时时间为[Last Member Query Count]×[Last Member Query Interval]。当ONU收到来自OLT的特定组查询报文并向某 个UNI接口转发了该特定组查询消息后则启动CTC-Last Member Query Timer。在CTC-Last Member Query Timer超时之前,对于来自OLT的同样的(下行的)特定组查询报文(无论一 个还是多个),ONU均将其转发到相应的UNI接口,而对CTC-Last Member Query Timer定 时器不作任何操作。如果ONU在CTC-Last Member Query Timer超时之前收到了来自该UNI 接口的针对该组播组的(上行的)IGMP/MLD Report消息,则ONU将此IGMP/MLD Report消息 透传给OLT,并将定时器CTC-Last Member Query Timer归零并关闭(不删除本地组播转 发表中的相应表项)。如果ONU在CTC-Last Member Query Timer超时之前未收到了来自该 UNI接口的针对该组播组的(上行的)IGMP/MLD Report消息,则ONU删除本地组播转发表中 的相应表项,并将定时器CTC-Last Member Query Timer归零并关闭。

此外,建议ONU支持Proxy-Reporting功能,即ONU对所有组播应用终端发来的Report 消息进行过滤,以减少过多的上行IGMP/MLD Report消息对OLT的处理性能的影响。

本节中涉及的参数[Last Member Query Interval]和[Last Member Query Count] 的定义请参考RFC2236。在上述Non-Fast-Leave模式下中的两种Last Member Query发送 方式下,ONU的本地参数[Last Member Query Interval]和[Last Member Query Count] 的值均配置为固定值,并采用RFC2236的规定的缺省值([Last Member Query Interval] =1秒,[Last Member Query Count]=2)。OLT的参数[Last Member Query Interval] 和[Last Member Query Count]的值应可配置,缺省值建议也选用RFC2236规定的缺省值。

12.4 可控组播功能要求

12.4.1 OLT 的组播控制功能

OLT应维护1个用户组播业务权限控制表,以实现用户组播的集中控制和管理。OLT 的组播权限控制表的表项包括如下参数:

a) 组播MAC/组播IPv4/v6地址 b) 组播VLAN ID

c) 源IP地址(可选,仅用于IGMP v3/MLD v2) d) 用户标识(ONU ID+单播VLAN/CVLAN) e) 用户频道访问权限

f) 预览模板(预览时长、间隔、次数) 用户的频道访问权限分为禁止、预览和允许。

37

表12-1为OLT侧组播权限控制表的示例:

表12-1 OLT侧的用户组播权限控制表示例

Q/CT 2360-2011

用户ID EPxx(用户 A) Slot ID- ONU ID ONU PON ID Port ID 01-01 0001 1 组播组列表 224.1.1.1-224.1.2.1 组播VLAN 权限 4001 参数 允许 同时申请的 频道数不大 于2个 预览 时长 5 分钟 禁止 允许 允许 禁止 允许 禁止 禁止 禁止 … … EPxx(用户 A) EPxx(用户 A) EPyy(用户 B) EPyy(用户 B) EPyy(用户 B) EPzz(用户 C) EPzz(用户 C) EPzz(用户 C) EPzz(用户 C) 01-01 01-01 01-02 01-02 01-02 02-01 02-01 02-01 02-01 0001 0001 0002 0002 0002 0001 0001 0001 0001 1 1 1 1 1 2 2 2 2 224.2.1.1-224.2.2.1 224.3.1.1-224.3.2.1 224.1.1.1-224.1.2.1 224.2.1.1-224. 2.2.1 224.3.1.1-224.3.2.1 224.1.1.1-224.1.1.255 224.1.2.1-224.1.2.255 FF02::1:FF28:9C5A FF02::2:FF28:9C5A 4002 4003 4001 4002 4003 4001 4001 4002 4003 … … … … … 注:PON ID用于表示是该用户所在的槽位和PON接口。

OLT应支持通过本地CLI和EMS对其用户组播权限控制表的查询和配置,即能够实现本 地和远程的用户组播业务权限控制表条目的读取、增加、删除、修改等功能。

OLT应根据其PON接口下的用户对特定频道的访问权限,利用IGMP/MLD Proxy功能动 态管理组成员信息,以申请和取消组播业务流。其具体功能应满足上节的要求。

频道预览应能够针对单次预览的持续时长、预览次数、预览间隔时长设定;也应能 够针对预览总时长设置。应具有预览权限复位功能,可通过设定时间方式进行自动复位。 一般来讲,预览的相关参数(持续时长、预览次数、预览间隔时长、预览总时长等)为 全局属性,即所有用户对所有频道的预览参数均为相同的。

OLT应支持CDR(Call Detail Record)呼叫信息记录功能,记录用户的基本访问信 息(包括IGMP/MLD请求类型(加入、离开)、IGMP/MLD请求时间、用户标识、申请访问 的频道、频道权限、IGMP/MLD请求成功/失败、离开方式(强制、自主离开)、CDR记录 产生时间等)。

短时间的组播加入离开可不作CDR记录要求,具体时间参数应可设;短时间的组播预 览可不作计时要求,具体时间参数应可设。

应支持如下三种方式将CDR信息定时同步到管理系统,以确保CDR信息不丢失。: 方式一、定时上报;

方式二、记录到一定的数据量后自动上报; 方式三、管理员人工强制OLT进行CDR上报。

OLT应支持对每个用户可同时申请的组播业务频道数量的控制(一个计数器),且每 个用户可同时申请的组播频道数应可配置。

OLT应支持组播业务静态直接送抵到OLT的上联口和动态申请送抵的两种业务传输方 式,建议支持部分组播频道“预加入”功能。 38

Q/CT 2360-2011

12.4.2 ONU 的组播控制功能

ONU应支持可控组播协议,其本地动态组播转发表的表项包括如下参数: a) 组播MAC地址(可选支持组播IPv4/v6地址) b) 组播VLAN ID c) 用户端口标识

ONU 侧组播权限控制表示例如表 12-2 所示。

表12-2 ONU的本地组播转发控制表示例 ONU Port ID 组播VLAN 组播MAC(GDA) 1 4001 0x01005e010101 2 4002 0x01005e010102 6 4002 0x333301010101 … … …

MDU型的ONU应支持分布式IGMP/MLD方式下和可控组播方式下的Fast Leave功能(因 为ONU的每个接口对应于一个用户,需要对接口进行限速,这时就需要支持Fast Leave 功能)和Non Fast Leave功能(因为每个接口下可能连接多个组播应用终端,这时需要 支持Non Fast Leave功能)。SFU /HGU型的ONU应支持Non Fast Leave功能,可选支持分 布式IGMP/MLD方式下和可控组播方式下的Fast Leave功能(因为在ONU的接口速率和用户 下行带宽足够的情况下,未能迅速离开正在访问的组播组不会对新加入的组播组的业务 流产生影响)。

插卡式MDU(含以太网接口的小型插卡式设备、DSL接口的小型插卡式和中型插卡式 设备)应支持本地组播权限控制,由EMS通过SNMP进行管理。以太网接口的盒式MDU可选 支持本地组播权限控制。

12.5 组播性能要求

OLT设备整体支持的最大组播组数应不小于4K,支持的并发组播组数不小于2K,OLT 每个PON口支持的并发组播组数不小于1K。

MDU型ONU的每个宽带接口应支持不小于4个并发组播组,ONU整体支持的并发组播组 数应不小于4×最大宽带接口数。

SFU、HGU型ONU支持的并发组播组数应不小于4个。

OLT设备每秒处理IGMP/MLD协议报文的能力应不小于64×PON接口数量×25%(暂定)。 在组播流已递送到OLT设备的情况下,OLT从接收到来自特定PON口的特定组播组的第 一个IGMP/MLD请求报文到开始向该PON口第一个该组播组用户发送组播数据报文的时间 应不超过20ms(暂定)。

在组播流已递送到ONU设备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从发送IGMP/MLD请求报文到ONU设备 开始向该用户终端发送组播数据报文的时间应不超过100ms。

在Fast Leave模式下,用户终端从发送IGMP/MLD离开报文到ONU设备停止向该用户终 端发送组播数据报文的时间应不超过20ms。

13 系统保护

13.1 设备主控板 1+1 冗余保护

39

Q/CT 2360-2011

13.1.1 OLT 主控板 1+1 冗余保护

机架式OLT应支持双主控板配置,并支持主控板的1+1保护倒换。当主用主控板在检 测到软件异常、硬件异常、拔板、网管强制命令倒换等情况下发生自动倒换,将全部业 务配置倒换到备用主控板。主控板倒换发生后应向EMS上报倒换事件以及倒换触发条件等 必要信息。主备倒换完成后,原“备用板”成为“主用板”。

OLT应支持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的配置信息实时同步功能(以避免备用主控板在 倒换时需要进行VLAN等属性的重新配置,提高业务层倒换速度)。主控板倒换时间应小 于50ms,启用链路聚合前后主控板保护倒换的时间无明显变化。

13.1.2 插卡式 DSL 接口 MDU 的主控板 1+1 冗余保护

插卡式DSL接口MDU建议支持双主控板配置,建议支持主控板的1+1保护倒换。

支持主控板的1+1保护倒换的MDU应支持主用主控板和备用主控板的配置信息实时同 步功能(以避免备用主控板在倒换时需要进行VLAN等属性的重新配置,提高业务层倒换 速度)。当主用主控板在检测到软件异常、硬件异常、拔板、网管强制命令倒换等情况 下发生自动倒换,将全部业务配置倒换到备用主控板。主控板倒换发生后应向EMS上报倒 换事件以及倒换触发条件等必要信息。主备倒换完成后,原“备用板”成为“主用板”。 主控板倒换时间应小于50ms,启用链路聚合前后主控板保护倒换的时间应无明显变化。

13.2 OLT 上联口双归属保护

OLT应支持上联板的双归属的保护功能,即OLT的两个上联链路分别连接到两个不同 的上联网络设备上,在OLT检测到一个主用上联链路异常后主动切换到另外一个备用上联 链路。这种方式需要上联网络设备支持VRRP等保护协议。

OLT的上联双归属保护功能应支持被保护业务人工返回功能。 保护倒换的业务损伤时间均应小于50ms。 具体的双归属保护倒换协议待定。

13.3 配置恢复功能

GPON系统应支持配置恢复功能。在OLT设备断电后上电、板卡更换等异常事件发生后, 设备的业务可以自动恢复正常。在ONU由于设备更换(采用逻辑标识认证时)、ONU断电 后恢复等原因重新启动后,OLT应能自动恢复对ONU的配置。

13.4 电源冗余保护功能

OLT设备应支持电源冗余保护功能。当主用电源模块失效(硬件故障、手动拔板等) 或者通过网管命令强制倒换等情况下发生自动倒换,系统的业务应不受影响(发生丢包),

即电源模块的倒换导致的业务中断时间为0秒。当电源模块发生倒换后,系统应向EMS上 报倒换事件以及倒换触发条件等必要信息。

13.5 光链路保护倒换功能

13.5.1 光链路保护倒换功能要求

为了提高网络可靠性和生存性,可在GPON系统中采用光链路保护倒换机制。GPON系 统的光链路保护倒换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自动倒换:由故障检测触发,如信号丢失、帧丢失或信号劣化(BER劣化至预定 义门限)等;

40

Q/CT 2360-2011

强制倒换:由管理事件触发,如光纤重路由、更换光纤等。

对于支持光链路保护的OLT,应支持ONU激活、业务配置信息等在主用PON口和备用PON 口上的实时同步。在保护倒换过程中,除ONU的保护倒换本身的属性发生改变外,OLT应 能维持每个ONU的其余属性不变,如SN/LOID与ONU-ID的对应关系、FEC功能的配置、SLA 属性等。

13.5.2 光链路保护倒换类型

光链路保护主要的有以下四种类型。OLT应支持类型b、类型c和类型d,可选支持类 型a。ONU可选支持类型c或类型d。

1)类型a(如图13-1):OLT的两个PON口采用一个PON MAC芯片,通过1:2 电开关 连接至两个光模块,实现两个PON口的保护。适用于同一PON板内的PON口间保护。

OLT:备用的OLT 的光模块处于冷备用状态,由OLT检测链路保护、OLT PON接口 状态,倒换应由OLT完成; 光分路器:使用2:N光分路器;

ONU:检测链路状态决定是否进入POPUP状态。 2)类型b(如图13-2):OLT的两个PON口分别采用独立的PON MAC芯片和光模块,实 现两个PON口的保护。OLT应支持同一PON板内和不同PON板间的PON口保护两种方式,并可 配置。

OLT:备用的OLT PON接口处于冷备用状态,由OLT完成倒换。OLT应保证主用PON 接口的业务信息能够同步备份到备用PON接口,使得保护倒换过程中,备用PON 接口能维持ONU的业务属性不变; 光分路器:使用2:N光分路器。

PON口的倒换应支持由网管触发的方式和OLT自动检测PON口故障后触发的方式。 在这种类型的系统中,当主用的PON口检测到PON口光信号异常、单板离线等告 警后,会触发倒换。倒换完成后,应能恢复业务。 ONU:检测链路状态决定是否进入POPUP状态。 3)类型c(如图13-3):OLT双PON口,ONU双光模块,主干光纤、光分路器和分支光 纤均双路冗余,ONU的两个光模块分别连接到OLT的主用和备用PON口。OLT应支持同一PON 板内和不同PON板间的PON口保护两种方式,并可配置。

OLT:主用、备用的PON接口均处于工作状态(热备份)。OLT应保证主用PON接 口的业务信息能够同步备份到备用PON接口,使得保护倒换过程中,备用PON接 口能维持ONU的业务属性不变; 光分路器:使用2个1:N光分路器;

ONU:ONU采用一个PON MAC和两个光模块,正常情况下备用的光模块处于冷备用 状态;

ONU和OLT均检测链路状态,并根据链路状态决定是否倒换。 4) 类型d(如图13-4):OLT双PON口,ONU双PON口,主干光纤、光分路器和配线光 纤均双路冗余,ONU的两个PON口分别连接到OLT的主用和备用PON口。OLT应支持同一PON 板内和不同PON板间的PON口保护两种方式,并可配置。

OLT:主、备用的OLT PON接口均处于工作状态。OLT应保证主用PON接口的业务 信息能够同步备份到备用PON接口,使得保护倒换过程中,备用PON接口能维持 ONU的业务属性不变;

光分路器:使用2个1:N光分路器;

41

Q/CT 2360-2011

ONU:ONU具有2个独立的PON口(分别包含PON MAC芯片和光模块等)且分别注册 到OLT的两个PON接口上。ONU的两个PON口工作于一主一备状态(热备份)。ONU 应能保证主用PON接口的业务信息能够同步备份到备用PON接口,使得PON口保护 倒换过程中,ONU能维持本地业务属性不变,而不用进行ONU的初始化配置和业 务属性配置。

ONU和OLT均检测链路状态,并根据链路状态决定是否倒换。

PON MAC OLT 2:N光分路器 ONU1

PON口 光模块1 光模块2 ... ... ...

PON口 ONU N

图13-1 保护类型a

OLT

2:N光分路器 光模块 PON 口

ONU1

PON MAC PON口(1) PON MAC ... ... ... 光模块 PON口(2)

PON 口 ONU N

图13-2 保护类型b

图13-3 保护类型c

... ... ... 42

Q/CT 2360-2011

图13-4 保护类型d

同一PON口下不保护的ONU和支持类型c的ONU、支持类型d的ONU可以混用。

13.5.3 光纤保护倒换机制

GPON系统中,光链路保护倒换的触发条件包括: 1)输入光信号丢失(LOS); 2)输入通道信道劣化:

输入光信号功率过高或过低; 误码率越限; 其它条件待研究。 3)设备硬件故障:

光模块故障

PON MAC芯片故障(适用于不同PON MAC芯片之间保护的情况) 板卡故障(适用于PON板间保护的情况)

对于OLT和ONU设备而言,当检测到上述物理层故障时,应连续检测switching guard time(4帧时间),如该故障一直存在则正式确认该光链路失效事件,如在switching guard time内该故障得到恢复,则不确认该光链路失效事件。

对于不同的保护类型,OLT和ONU启动光链路保护的(逻辑层)倒换机制分别为: 1) 类型a、b的倒换机制:

OLT:OLT在检测到上述光链路失效事件后,应能够判断是主干光链路故障

还是分支光链路故障。当该PON口仅有1个激活ONU时,如果该ONU发生LOS/ 信道劣化等故障或者检测到OLT光模块故障等,则视为主干光链路故障。OLT 在确定主干光链路故障后,应立即启动关闭当前PON口光模块的发送,打开 备用PON口光模块的发送,倒换完成后向ONU发送广播POPUP消息,后续流程 参见ITU-T G.984.3;OLT在确定为分支光链路故障后,则不启动PON的倒换。 ONU:ONU在检测到上述光链路失效事件后,应马上进入POPUP状态,后续流 程参见ITU-T G.984.3。

2) 类型c的倒换机制:

43

Q/CT 2360-2011

OLT:当OLT检测到特定PON口下任何一个处于激活状态的ONU的上行光链路

发生上述物理层触发事件时,OLT应立即停止向该ONU发送下行光信号,并 将该ONU的流量倒换到备用PON口上(即逐个对失效的光链路进行倒换); 并通过备用PON口向ONU发送POPUP消息,后续流程参见ITU-T G.984.3。 ONU:ONU在检测到上述光链路失效事件后,应立即将业务倒换到备用PON 接口,并进入POPUP状态,后续流程参见ITU-T G.984.3。

3) 类型d的倒换机制:

OLT:正常状态下,OLT周期性地在备用PON口发送PST消息(每秒一条); 当备用PON口出现故障时,应在工作PON口周期性地发送PST消息。当OLT检 测到特定PON口下任何一个处于激活状态的ONU的上行光链路发生上述物理 层触发事件或者收到ONU发来的PST消息(让OLT倒换到备用光链路)时,OLT 则立即将该ONU业务倒换到备用PON接口(备用PON接口为热备份方式,无需 重新进行激活),并通过新主用链路向ONU发送PST消息。具体流程参见ITU-T G.983.5。

ONU:正常状态下,ONU周期性地在备用PON口发送PST消息(每秒一条); 当备用PON口出现故障时,应在工作PON口周期性地发送PST消息。当ONU检 测到下行光链路发生上述物理层触发事件或者收到OLT发来的PST消息(命 令ONU倒换到备用光链路)时,ONU立即将业务倒换到备用PON接口(备用PON 接口为热备份方式,无需重新进行激活),并通过新主用链路向OLT发送PST 消息。具体流程参见ITU-T G.983.5。

对于光链路保护的三种实现方式――OLT同一PON板内同一PON MAC芯片(一个PON MAC 芯片支持多个PON口的情况下)的不同PON口间保护、同一PON板内不同PON MAC芯片的不 同PON口间保护、不同PON板上的PON口间保护,OLT应采用统一的PON接口板硬件,根据需 要配置为三种光链路保护类型,即类型b、c、d。

13.5.4 业务中断时间

GPON系统中,对不同的光链路保护类型,光链路保护倒换时的业务中断时间应分别 满足以下要求(暂定):

1)类型a:业务中断时间应小于150ms,建议小于50ms; 2)类型b:业务中断时间应小于150ms,建议小于50ms; 3)类型c:业务中断时间应小于150ms,建议小于50ms; 4)类型d:业务中断时间应小于50ms。 13.5.5 保护倒换返回机制

GPON系统所有保护倒换机制可以支持被保护业务人工返回功能。返回导致的业务中 断时间应不大于倒换导致的业务中断时间。

13.5.6 协议要求

GPON系统的光纤保护倒换机制由PLOAM中的PST消息和POPUP消息实现,具体见ITU-T G.841、G.983.5和G.984.3的规定。

14 光链路测量和诊断功能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