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物理试题(解析版) 下载本文

带电粒子在第一象限运动周期

带电粒子在第四象限运动周期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满足解得:

(n=0,1,2,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组合场中运动的问题,要求同学们能正确分析粒子的受力情况,再通过受力情况分析粒子的运动情况,从画出粒子运动的轨迹图,并熟练掌握圆周运动及类平抛运动的基本公式.

13.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做布朗运动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B.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可能为零,瞬时速度不可能为零

C.液体与大气相接触,表面层内分子所受其他分子的作用表现为相互吸引 D.热量可以自发地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

E.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对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温度有关 【答案】ACE

【解析】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小颗粒的无规则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体现,故A正确;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瞬时速度有可能为零,故B错误。液体表面表现为张力,是由于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引起的,即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故C正确;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热量热量可以自发地由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但不能自发地由低温向高物体物体传递,故D错误;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温度有关,故E正确。故选ACE.

【点睛】固体小颗粒做布朗运动说明了液体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故平均速度不可能为零,但瞬时速度有可能为零,液体表面表现为张力,是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引起的,明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内容,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与单位面积器壁碰撞的次数,与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和温度有关。

13

14. 如图,向一个空的铝制饮料罐(即易拉罐)中插入一根透明吸管,接口用蜡密封,在吸管内引入一小段103kg/m3的彩色油柱,将整个装置竖放在水平桌面上。如果不计大气压的变化,长为h=5cm,密度ρ=0.8×

这就是一个简易的气温计。己知铝罐的容积是V0=360cm,吸管内部粗细均匀,横截面积S=0.2cm,接l05Pa,口外吸管的长度为L=35cm,当温度为27℃时,油柱的下端刚好停在接口处.大气压强p0=l.013×

2

重力加速度g=10m/s。

3

2

(i)计算易拉罐内气体的压强并证明软管上温度刻线是均匀的; (ii)估算这个气温计的测温范围。 l05Pa (2) 27℃?32℃ 【答案】(1) 1.017×

【解析】试题分析:(2)根据吸管(1)根据气体方程找出体积的变化量与温度的变化量的函数关系判断。的有效长度为20cm,找出气体体积变化的范围,再求出温度的变化范围。 (i)易拉罐内气体的压强代入数据解得:

由于罐内气体压强始终不变,根据盖?吕萨克定律:

式中,,

则有:由于

成正比,所以软管上温度刻线是均匀的

,式中

(ii)根据

代入数据解得:

故这个气温计可以测量的温度范围为

14

【点睛】解决本题关键是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盖-吕萨克定律的应用。注意热力学温标与摄氏温标的区别与联系。

15. 如图所示:由波源S形成的简谐横波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向左、右传播,波长为λ。己知介质中P、Q两质点位于波源S的两侧,且P、Q和S的平衡位罝在一条直线上,P、Q的平衡位罝到S的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分别为λ、3λ/2。当P、Q开始振动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P、Q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同 B.P、Q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反

C.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罝时,P在波峰、Q在波谷

D.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P也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 E.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时,Q通过平衡位罝向上运动 【答案】BDE

【解析】P、Q两质点距离波源的距离之差为:

,为半个波长的奇数倍,所以P、Q两质点振

可知,当S恰好通

动步调相反,即P、Q两质点运动的方向始终相反,故A错误,B正确。

过平衡位罝时,P点也恰好通过平衡位置,Q点也恰好通过平衡位置,故C错误;当S恰好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时,因

P也通过平衡位置向下运动,故此时P也通过平衡位置向上运动,故D正确;因,

故Q通过平衡位罝向上运动,故选BDE.

【点睛】根据PQ两点的距离之差与半个波长相比较,利用半个波长的奇数倍或偶数倍来判断PQ振动的情况,可判知选项AB的正误.利用波长不是出P、Q与波源S之间的距离,通过不足一个波长的部分是波的四分之一还是四分之三,结合S点的运动情况,即可判断P、Q点的位置,继而可得知选项CDE的正误。 16. 某半圆形有机玻璃砖的横截面如图所示,半径为R,O为圆心,一束平行光线照射到玻璃砖MO'面上,中心光线a沿半径方向射入玻璃砖后,恰在O点发生全反射,己知∠aOM=45°,求:

15

(i)玻璃砖的折射率n;

(ii)玻璃砖底面MN出射光束的宽度。 【答案】(1)

(2)

(3分)

【解析】试题分析:(1)由

(2)分析可知:进入玻璃砖入射到MO的光线均发生全反射,从O′点入射光的路径如图所示。

由得θ=30°,由光路可逆θ′=30°、α′=45°,出射平行。(2分)

(3分)

出射光束的宽度

考点:折射定律和全反射。

(1分)

【名师点睛】光线在O点恰好发生全反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C,由临界角公式,求出玻璃砖的折

射率n。光线从MN面射出时会发生全反射现象,则可得出不能从MN边射出的边界;再分析光从玻璃上表面射入的光线的临界值可得出光束宽度。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