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机械制造课程设计中的互补应用》
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成果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我国现阶段的机械制造人才培养过程中,一直面对着“市场对机械制造人才旺盛的需求,而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生难以顶岗工作、就业”的尴尬境况。反思我国职业教育,“粉笔+课本”教学模式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脱离市场的僵化培养方式造就出不具备职业素质的专业技术工作者,由于高职教育发展历史较短,发展速度过快,在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定位方面存在目标不明、定位不准、发展方向不切合实际等诸多问题。但首要问题是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不高,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很多高职学院直接由中职升格而来,教学基础起点本身较低,沿用了普通教育的教学体系,这使得高职教育的教学特色难以形成,导致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时处于难以满足社会需要的尴尬局面。
行为导向,又为实践导向,或者行动导向。\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由多种教学技术、手段、方法结合而成的,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内核,即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的很多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都是培养学生技能、动手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行为导向教学法应该成为当前高职职业教育教学法中的一种新的思潮。行为导向教学法突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顺应了高职职业教育改革的潮流,符合高职院校的专业特征,适合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应用。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在机械类专业课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以行为导向教学法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其具体作用在于:
1)生产一线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随着科技发展、知识陈旧律加快、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的周期缩短、工艺水平不断更新,必须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按:这正是学导式的用武之地--它以开发自学-探索能力为人才培养的突破口),能根据生产的需要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技能。
2)同时,生产一线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由于技术与企业组织的变化、企业管理理念的转变,导致了生产方式的变化,小组工作的方式成为了工作过程的主要方式,必须具有与他人合作、沟通的能力(按:这也正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用武之地--自学-解疑、小组互学,开发培养社交-管理能力)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行为导向教学法已成为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思想的主流德国职业教育已开展行为导向教学法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在学生的能力中,强调以下内容:
1、小组合作工作能力;
1
2、工作中的交流能力; 3、个人对工作的责任心; 4、为顾客服务的热情; 5、质量与管理;
6、独立工作的操作与检验能力; 7、欧洲语言方面的能力; 8、环保与法律意识;
9、整体性教育是要求学生获取工作能力的钥匙:工作能力包含专业能力、工作方法能力、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
如一家德国高职院校的机械类实训的内容如下: 1、“绘制”某一部门的整个或部分工作的“流程图” 2、分析过程参数例如 生产周期,机动生产周期, 3、有待完成的工作量,首配率等辨识和评估障碍, 4、为该部门提出改进建议,项目时间为3个星期 三)、课题研究的院校及专业分析 1)院校介绍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一九八三年建校,是国家教委备案,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在抚顺市政府领导下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培养实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基地。
2)专业简介
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满足学生上岗需要与满足社会用人单位需要”的“双满足”指导思想,使学生毕业后专业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能力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大潮中适应生存,并在知识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四)、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在于:
将力求真正体现新课程改革一切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在当今高职教育大众化教育背景下,体现精英教育,为实现个性化培养提供先进的创新设计、制作的环境与条件。通过综合与创新训练,为学生创造一个能激发兴趣、产生好奇心的环境,使他们在这里自己动手创新制作,点燃隐藏在头脑中的智慧火种。以创新思维和创新制作能力的训练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更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本课题的实践意义在于:
1、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有利于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形成。 3、有利于学生协调能力的形成。 4、有利于学生应变能力的形成。
2
5、有利于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的形成。 6、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 五)、本课题主要工作成果 研究的成果和呈现形式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机械制造课程设计中的应用》论文发表于“辽宁高职学报”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机械制造课程设计中的互补应用》研究专集论文、个案集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得到广泛应用,机电系梁辰老师的电子技术课程行为导向教学实验获得抚顺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教学大赛一等奖。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机械运用工程专业中得到广泛应用,机电系黄玲老师的汽运工程课程获得抚顺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教学大赛三等奖。
3
二、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实施过程
2007年,以辽宁省教育厅规划课题《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研究》的研究为契机,抚顺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机电类专业行为导向教学法课题研究“子课题组 ,两年来,课题组以抚顺职业技术学院06机电2班为实验班,以机械制造基础的课程设计为实验载体,试用了新型的行为导向教育教学方法,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一)、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通过本课题研究,全面改革传统的机械制造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由教师教、学生学改变为教师提出项目,学生想办法解决,使机械制造课程设计具有导向、启迪、培养等功能。 2)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开展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本课题研究,积极探索新时期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拓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企业工作作风。
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在学生学习了《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后,每个学生选择一个机械零件,四人一组,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通过阅读部件装配图,了解部件的组成,根据要求对主要零件(如轴、齿轮、箱体)进行选材、选用毛坯、选择热处理方法以及确定零件加工方法的综合训练,通过小组讨论、真实设计的方法,选用零件加工方法,编制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卡,巩固所学的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为分析解决生产现场的加工问题打下基础。 2、主要内容
常规的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后进行,培养学生全面综合运用所学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及其机械设计课程等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机制工艺及装备结构的设计,也为以后搞好毕业设计做好准备。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在学生学习了《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后,其任务是以一个典型的部件为主,通过阅读部件装配图,了解部件的组成,根据要求对主要零件(如轴、齿轮、箱体)进行选材、选用毛坯、选择热处理方法以及确定零件加工方法的综合训练,使学生巩固所学的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为分析解决生产现场的加工问题打下基础。 常规的机械基础课程设计的问题:
1) 课程设计任务是以一个典型的部件为主,而机械制造领域涉及零部件千差万别,工
艺五花八门,学生只掌握一个典型机械部件工艺,往往缺乏对于复杂零部件工艺的理解。
2) 一个班级往往三十人,课程设计任务一般只以一个典型的部件为主,因此在设计过
程中,往往难以避免学生的抄袭,特别是一些懒惰的学生,往往把其他同学的设计一抄了之,难以实现预定的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实践教学环节,希望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正确解决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在加工中工艺路线的编排及零件的定位、夹紧以及工艺路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