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 - 图文 下载本文

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

综合分析报告

建设单位: 企业法定代表人: 项目联系人: 联系电话:

二0一四年月日

前 言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总局令第36号)“第十条本办法第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建设项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其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进行综合分析,并按照本办法第五条的规定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的规定,本项目属于第十条监管范围,我公司依据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对本项目进行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并编制分析报告。

通过深入研究分析项目提供的各种资料、技术文件和对建设项目现场勘察的基础上进行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依据相关标准和文件,经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得出:本项目通过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核准。建设项目周边无居民区和商业设施,厂内建(构)筑物、装置、设备之间布局、安全防火间距、作业场所安全生产、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厂区消防通道、防火设施、作业场所疏散区域条件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和规范的要求,项目整体布局合理。本项目中采用先进的安全设施和措施。该公司设立有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了必要的安全管理人员,制定了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主要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

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和规范,用安全检查表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安全条件分析法(LEC)、预先危险性分析法,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和建议,最后得出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报告。

在对该项目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过程中聘请漯河市安泰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安全专家协同我公司进行安全条件分析和编制报告。在安全生产条件分析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指导、关心和支持,得到了有关专家的大力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在本次综合分析过程中对某些问题的认识不足或存在疏漏,欢迎有关领导和专家批评指正。

有限公司

2014年月

目 录

第一章 安全条件分析目的、依据、范围和程序 .................................. 1 1.1 项目建设的依据 .................................................................................................................... 1 1.2 安全条件分析目的 ................................................................................................................ 1 1.3 安全条件分析依据 ................................................................................................................ 1 1.4 安全条件分析范围 ................................................................................................................ 4 1.5 安全条件分析程序 ................................................................................................................ 4 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况 ........................................................ 5 2.1 单位简介 ................................................................................................................................ 5 2.2 建设项目概况 ........................................................................................................................ 6 2.3 建设项目厂址选择、周边环境 ............................................................................................ 8 2.4 工程地质 ................................................................................................................................ 9 2.5 气象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9 2.6 总图及道路运输 .................................................................................................................. 10 2.7 公用辅助工程 ...................................................................................................................... 11 2.8 通风、空调、采暖及空压站 .............................................................................................. 12 2.9 安防系统 .............................................................................................................................. 13 2.10 主要建(构)筑物 ............................................................................................................ 11 2.11 消防及应急救援器材 ........................................................................................................ 11 2.12 劳动定员及投资概算 ........................................................................................................ 14 第三章 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分析 ................................. 14 3.1 自然环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 14 3.2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分析 .................................................................................................. 15 3.3 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 24 3.4 主要危险因素分布情况 ...................................................................................................... 27 3.5 重大危险源辨识 .................................................................................................................. 27 3.6 施工建设期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 28 3.7 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 30 第四章 安全条件分析单元划分与分析方法的选择 ............................... 35 4.1 安全条件分析单元划分 ...................................................................................................... 35

4.2 安全条件分析方法的选择 .................................................................................................. 36 4.3 安全条件分析方法使用情况 .............................................................................................. 39 第五章 定性、定量分析 ..................................................... 40 5.1 选址、总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单元 .......................................................................... 40 5.2 生产工艺及设备单元 .......................................................................................................... 46 5.3 公用辅助工程单元 .............................................................................................................. 51 5.4 特种设备单元 ...................................................................................................................... 53 5.5 电气控制单元 ...................................................................................................................... 54 5.6 消防单元 .............................................................................................................................. 58 5.7 作业场所有害因素单元 ...................................................................................................... 60 5.8 安全生产管理单元 .............................................................................................................. 63 5.9 建设项目、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相互影响单元 .............................................................. 67 第六章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 68 6.1 选址、总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单元 .......................................................................... 68 6.2 生产工艺及设备单元 .......................................................................................................... 68 6.3 公用辅助工程单元 .............................................................................................................. 68 6.4 特种设备单元 ...................................................................................................................... 68 6.5 电气控制单元 ...................................................................................................................... 69 6.6 消防单元 .............................................................................................................................. 69 6.7 作业场所有害因素单元 ...................................................................................................... 69 6.8 安全生产管理单元 .............................................................................................................. 69 6.9 建设项目、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相互影响单元 .............................................................. 70 第七章 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结论 ..................................... 71 7.1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结果 .......................................................................................... 71 7.2 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 .......................................................................................................... 71 7.3 应重点防范的危险、有害因素 .......................................................................................... 71 7.4 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分析结论 .......................................................................................... 71 附件、附图 ................................................................. 73

第一章 安全条件分析目的、依据、范围和程序

1.1 项目建设的依据

本建设项目获得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立项建设批准文书,详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件复制件。 1.2 安全条件分析目的

1、根据本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过程、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特性、主要设备及操作条件等,分析确定建设项目中可能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特点、分布情况及危险性。

2、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针对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后果的主要原因,优先选择消除、预防和减弱事故隐患的技术措施和对策方案,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化程度。

3、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采取安全措施后的系统是否能满足国家规定的安全生产要求,提高建设项目安全投资效益。

4、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建设项目安全监管提供依据。

1.3 安全条件分析依据

1.3.1 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主席令第28号)[199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70号)[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第22号)[198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22号)[200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第6号)[2009] 6、《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52号)[201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87号) [2008] 8、《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 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务院令第549号)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国家主席令第4号) 11、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2013]

1

12、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10] 23号) 13、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

14、 《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公告2003年第1号) 15、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30号) 16、 《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4号) 17、 《厂内机动车辆监督检验规程》(国质检锅[2002]16号)

18、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1.3.2 国家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

1、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2、GB50187-2012《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3、GB/T12801-2008《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4、GBZl-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5、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6、GBJ87-1985《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7、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8、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9、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0、 GB/T8196-2003《机械安全防护装置 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

11、 GB8196—1987《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

12、 GB/T3787-2006《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

13、 GB9448-1999《焊接与切割安全》

14、 GB/T8196-2003《机械安全 防护装置 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

15、 GB12266-1990《机械加工设备一般安全要求》 16、 TSGR0003-2007《简单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17、 JBJ18-2000《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 18、 GB12265-1990《机械防护安全距离》

19、 GB6067.1-2010《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第一部分:总则》

2

20、 GB5083-199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21、 GB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22、 GB4053.1-2009《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1部分:钢直梯》 23、 GB4053.2-2009《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2部分:钢斜梯》

24、 GB4053.3-2009《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25、 GB2894-2008《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26、 GB2893-2008《安全色》

27、 GB50053-199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28、 GB50060-2008《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29、 GB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30、 GB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31、 GBJ65-1983《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32、 GB50058-19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33、 GB4387-2008《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 34、 GB10827-1999《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

35、 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36、 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 37、 GB7231-2003《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38、 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39、 GB50019-200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40、 GB/T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

41、 GB15603 -1995《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 42、 GB50015-2003《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

43、 GB50264-1997《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设计规范》 44、 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45、 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46、 GB 50029-2003《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 47、 GB/T20801-2006《压力管道规范》

48、 TSG R0004-2009《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3

49、 GB/T29639-201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1.3.3 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的依据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

法》(总局令第36号)的规定,本项目符合第十条:本办法第七条规定以外的其他建设项目,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其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进行综合分析,并按照本办法第五条的规定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1.3.4 建设项目开展安全条件分析工作的相关文件和参考资料

1、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文; 2、本建设项目相关资料; 3、现场勘察收集的资料。

1.4 安全条件分析范围

本次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对象为:本建设项目。主要安全分析范围包括:本项目生产装置系统及其相配套公用工程及其周边环境。

1.5 安全条件分析程序

本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程序包括:前期准备,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划分论证单元,定性、定量分析安全生产条件;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建议,做出安全生产条件和综合分析结论,编制安全生产条件和综合分析报告等。

4

第二章 建设项目概况

2.1 建设单位简介

公司名称 企业类型 经营模式 所在地区 主营产品 公司注册时间 注册资本 注册地址 法定代表人 主要客户群 传真 邮编 详细地址 网址 2.2 建设项目概况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新建机加工厂房一座,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配电柜生产区、提升输送设备生产区、不锈钢柜体类生产区、保温箱体类设备生产区、搅拌机及屠宰白脏线设备生产区、滚揉锅及解冻机设备生产区和办公室、工艺技术室、质检室、培训室等,总建筑面积为㎡。

2.2.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 法人代表 立项审批部门 建设性质 新建□ 扩建▇ 技改□ 联系人 批准文号

5

项目建设地点 占地面积(㎡) 总投资(万元) 工程内容及规模: 建筑面积(㎡) 安全投入(万元) 建设项目位置及周边状况: 建设项目区域位置示意图见附图一,建设项目周边环境示意图见附图二,建设项目总平面布置示意图见附图三。

2.2.2 建设项目内容及生产工艺和主要设备

2.2.2.1建设项目内容及产品方案

项目总投资 万元,建筑面积 ㎡,主要建设生产车间、办公用房及附属配套设施。项目主要生产构筑物见表2.2-1

表2.2-1 项目主要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 1 2 3 项目 生产车间 办公室 合计 面积(m2) 比例(%) 备注 项目主要产品及产量见表2.2-2: 表2.2-2 项目主要产品及产量一览表

分类 机械设备类 产品名称 单位 套/年 台/年 台/年 台/年 台/年 台/年 台/年 数量 2.2.2.2 产品生产工艺流程 为保证产品加工质量,所有购进的原材料进厂时都进行质量检验,保证原材料合格 率,检验合格后材料入库。下料后,进行机加工和热处理,热处理主要是增加产品的表 面硬度和耐磨性,之后进行焊接,经过检验,合格的产品进行外售或者入库待售。

6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原材料 零件购进 进厂检验 材料物品入库 下料 (切割) 机加工 成品入库销售 成品检验 焊接 热处理

2.2.2.3.主要生产设备

建设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见表 2.2-3:

表2.2-3 项目主要生产设备设施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名 称 型 号( 规 格 ) 数量 单价(万元) 2.3 建设项目厂址选择、周边环境

2.3.1 地理位置

2.3.2 建设项目选址及周边环境

本建设项目周边主要分布有:本项目与周边生产经营单位之间以园区道路相隔,周边环境情况见表2.3-1。

表2.3-1本项目周边情况表

序号 1 2 3 4 5 6 方位 东 东 南 南 西 北 周边单位名称 距离(m) 标准(m) 判定结果 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3.4.1条、第4.5.1条。 依据 从表中可以看出,本建设项目与周边单位防火间距满足规范要求。

7

2.4 工程地质

2.4.1 地形、地貌

2.4.2 地质条件

2.5 气象条件

位于暖温带南部边缘,属温暖性季风型气候,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冬春多为东北风,风力多为3~4级,夏秋多为东南风、南风,风力多为2~3级,雨量偏少,雨水集中,年降雨量1/3左右集中在七月份前后,其主要气象参数如下:

年平均降雨量: mm 年平均气温: ℃ 历年极端最高气温: ℃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 ℃ 最热月平均气温: ℃ 冬季最大积雪深度: cm 冻土厚度: cm 年平均相对湿度: % 最冷月平均相对湿度: % 最热月平均相对湿度: % 雨季月平均相对湿度: % 旱季月平均相对湿度: % 年平均蒸发量: mm 月平均蒸发量: mm 最高月(6月)蒸发量: mm 最低月(1月)蒸发量: mm 常年主导风向: 夏季主导风向: 冬季主导风向:

8

最大风速: m/s

2.6 总图及道路运输

2.6.1 总平面布置

1、总平面布置

该项目占地面积约 ㎡,新建机加工厂房一座,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配电柜生产区、提升输送设备生产区、不锈钢柜体类生产区、保温箱体类设备生产区、搅拌机及屠宰白脏线设备生产区、滚揉锅及解冻机设备生产区和办公室、工艺技术室、质检室等,总建筑面积为㎡。

2、主要建(构)筑物

项目厂房主体钢结构单层工业建筑,局部两层。厂房采用H形钢支柱,墙体采用双层彩钢板加耐火保温材料;厂房顶部采用钢制屋架,屋面采用双层彩钢板加耐火保温材料覆盖。设备设施按使用功能不同分类放置,厂房内设置安全通道,设备之间保持以及设备与厂房墙壁保持一定间距,满足生产安全和工艺要求。

2.6.2 道路运输

1、运输方式

厂外运输方式均为公路汽车运输,厂内各车间之间及原料库场内部辅以小型机动车辆和人力运输车,厂外长距离运输也可转铁路运输。

2、运输设备

本项目的大宗运输(例如成品和大部分原料)由当地社会运输部门承担,企业不再为此购置运输设备,企业只购置少量的生产管理和专门运输设备,

3、厂区道路

厂区道路分为两级(车间引道和人行道除外),主干道路面为 m宽车道,次干道路面为 m宽车道,均为城市型水泥混凝土路面。厂区内环形道路兼作消防车道,可满足消防需要。

2.7 公用辅助工程

2.7.1 给排水

1、水源 。

9

2、给水工程 。

3、排水工程 。

2.7.2 供电设施

本项目生产用电属为一般性负荷,变配电系统其负荷等级为三级。消防用电负荷等级为二级。信息管理、通信等重要设施按二级负荷供电。为保证消防二级负荷用电,园区消防用电全部为双回路供电。信息管理、通信等重要设施设有UPS供电电源。

1.园区供配电概况

本项目位于工业园内,电源来自当地变电站,生产供电敷设10条10kV线路专线。全厂接地采用TN-S系统,设有配电室8座,共有23台2000kVA油浸式变压器,变压器型号为SZ9-2000/10;1台3150 kVA油浸式变压器,变压器型号为SZ9-3150/10。园区内各生产企业用电全部取自工业园变配中心,采用放射式布置向各个生产企业供电。

2.厂区变配电概况

项目用电直接由动力公司变配电中心输入380V低压电,供生产区的动力及照明用电;该项目在厂房中部东侧设置一间配电室,配电低压柜采用国家定型产品GGD型配电柜,同时设有有GGD型补偿柜,补偿系统采用自动检测自动投切方式。

3.防雷接地

本项目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设置防雷设施。在车间的屋顶及局部空出部分设避雷带做接闪器,以防直击雷。接地方式采用TN—S系统,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高压设备接地,低压系统接地,防雷接地等共有一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

2.8 通风、空调、采暖及空压站

2.8.1 通风

生产车间在生产过程中,机械加工过程产生的热量逸散在车间内,为了使车间内具有良好的操作条件,在车间的外墙上设置轴流风机进行机械排风,将车间内余热和加工过程产生的烟气排至室外。

2.8.2 采暖

由于本地区冬季寒冷,根据规范要求,对生产车间、办公室等进行采暖设计。满足工作人员对室内温度的要求。

10

本工程采用集中供暖,采暖热源来自工业园区内动力公司供应的蒸汽。蒸汽通过管道进入车间内;确保车间内适宜的工作温度。

2.8.3 空压站

根据工艺及自控要求,压缩空气进行干燥净化,为满足各车间的压缩空气的使用,在生产车间单独设置空压站,敷设管道将压缩空气送至各岗位,车间内架设管道将压缩空气送至设备用气点。

2.9 安防系统

为了保证生产的安全,设置安全监控系统:

1.安全监控主机、监视器、数字硬盘录像机、监视器等设备,设在办公区控制室。 2.安全监控摄像机设在生产区域各主要出入口及周界各处、建筑各主要出入口及室内重要生产区域等处。

3.该系统对监控场所进行实时、有效的视频探测、监视、显示和记录,并具有报警和图像复核功能。同时,该系统还具有与入侵报警系统进行联动控制的功能。

4.在室外设置监控系统。工业园沿围墙周界设监控摄像头,可对进出厂区员工以及外来人员进行实时监控。

2.10 主要建(构)筑物

本项目的主要建筑物详见表2.10-1。

表2.10-1 建(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 建(构)筑物名称 建筑面积(㎡) 1 2 3 生产车间 办公室 合计 用途 层数 一 二 建筑结构 砖混结构加钢结构 砖混结构 耐火等级 二 二 2.11 消防及应急救援器材

工业园采用消防管网与生产给水管网分开设置。管网选用碳钢主给水管道沿厂区主要道路埋设,同时沿各厂区车间周围形成环状管;管网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室外地上式消火栓;同时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及《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在各厂区车间内设置室内消火栓及灭火器,并在室内消火栓位置设置能够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的按钮。车间不能用水消防的部位,根据需要配备各种灭火

11

器,如干粉灭火器。

工业园厂区消防以自救为主,采用消火栓消防管网与生产给水管网分开设置,园区设有消防水池总容积:m3。

一次消防用水量存储在园区三个水池中,以供火灾时使用,满足消防用水要求。

表2.11-1 消防及应急救援器材一览表

序号 1 2 3 应急救援器材名称 室外消火栓 干粉灭火器 应急报警器 规格及安装位置 SA65-1.0 4KG,均布安装 车间南北强各一个 数量 1 40 2 备注 2.12 劳动定员及投资概算

2.12.1、劳动定员

本项目二期扩建生产车间劳动定员为人,其中:生产工人人,工程技术人员人,管理人员人。本项目劳动定员详见表2.12-1。

表2.12-1 项目劳动定员定岗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合计:人 部门、车间、班组或工序 岗位 小计(人)

12

2.12.2投资概算

本项目建设投资详见表2.12-2。

表2.12-2 建设项目投资概算岗表

建设项目内容 建设工程费用 设备费用 公用工程费用 安全生产费用 总投资

总金额

13

第三章 危险、有害因素及危险、有害程度分析

针对本建设项目的特点,评估分析人员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诱导性原因、致癌物、伤害方式等。依据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和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等分类标准,主要从自然危险和有害因素、主要危险和有害物质、作业过程、重大危险源等四个方面对该项目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所有的危险因素,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从本质上讲,存在能量、有害物质、有害物质失去控制等是危险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

3.1 自然环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自然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地震、雷击、高气温、低气温、地面沉降、洪水、强降水、大雪、风载荷和鼠、鸟、虫害等。

3.1.1 地震

本地的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强烈的地震可能造成建、构筑物和设备、管道的破坏,装置或管道破裂,导致大量物料泄漏,蒸汽爆泄,电气短路或断路,进而引发火灾、灼烫等灾害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对环境的危害。

3.1.2 雷击

雷击是具有高压电、高电流、垂直破坏度大等特点,建设项目高大的厂房和室外烟囱、金属结构、电气线路、配电设备等,有可能遭受雷电侵袭破坏,甚至引起火灾、人身伤害等事故。

变压器、配电装置、输电线路等,它们容易遭受雷击,造成建(构)筑物、机器设备的损坏,或给输变电系统造成破坏,引起火灾爆炸,危及人身安全和造成财产损失。

3.1.3 高气温

本地年极端最高气温为 ℃。工人长时间在高温环境或在有生产性热源的环境中工作(如切割、焊接、热力设备等),会心情烦躁、大量排汗、注意力不集中、肌肉易疲劳、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降低、反应迟钝,工作能力下降、并易发生急性中暑,还可能造成心肌肥大、高血压、消化道疾病、肾功能受损等。氧气瓶、乙炔瓶在高气温环境中或烈日暴晒下内部介质吸收热能,介质体积膨胀有引起危险物品外溢或爆炸的可能,会造成工作人员伤亡。

14

3.1.4 低气温

本地年极端最低气温为 ℃。严寒有可能导致设备、管道、阀门冻坏破裂,并造成人员冻伤。冬天的低气温可能导致室外含水设备或容器冷裂,并可能造成人员冻伤。

3.1.5 地面沉降

如果厂址所在地的地层稳定性不良,地基土承载力较低,岩土工程特性差,人类过度开采地下水等,易造成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严重时可造成建(构)筑物变形、开裂、下沉,存在事故隐患;地面沉降、地面塌陷还可造成设备与管道连接处变形或断裂,物料泄漏,有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事故。

3.1.6 洪水、强降水

如果洪水位过高会水淹厂房,可能造成建筑物及设备损坏。 大量的雨水如排放不畅,对厂区建筑、车间内电器、设备造成破环。

3.1.7 大雪

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长期积雪还会对建(构)筑物产生影响,严重时可能压垮建(构)筑物,造成坍塌事故。

3.1.8 风载荷

重心较高的建(构)筑物受风载荷的影响较大;也可造成设备损坏、管线断裂、输电线路倒塌等,可导致易燃物品介质泄漏,发生火灾、供电中断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

3.1.9 鼠、鸟、虫害

配电室的门不安装挡鼠板或者窗户未安装防鸟网,可能会造成电气线路故障,甚至引起火灾。

3.2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分析

本项目机械加工生产过程所涉及的危险化学品(依据《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主要有氧(压缩的)、溶解乙炔气、氩(压缩的)、空气(压缩的)、润滑油等。润滑油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年版),但在生产过程中大量存在或经常使用的其他危险物质是润滑油。主要危险性见表3.2-1。

15

表3.2-1 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主要危险化学品表

序号 1 2 3 物质名称 危险性类别 特性 助燃 易燃品 惰性 空气中爆炸极限(V%) — 2.1~80% — 火灾 危险 乙类 甲类 戊类 存在场所及用途 切割钢板及焊接工件。 切割钢板及焊接工件。 氩弧保护焊接工件。 仪器仪表使用场第2.2类不燃气体 助燃 ―― 丁类 所、吹扫厂房、设备及铁屑。 可燃物 可燃 — 丙类 设备润滑及机加工冷却。 氧(压缩的) 第2.2类 不燃气体 乙炔 第2.1类 易燃气体 氩(压缩的) 第2.2类 不燃气体 空气(压缩的) 润滑油 4 5 3.2.1氧气(压缩的O2) 中文名 标 别名 识 英文名 外观与性状 熔点 氧 氧气 分子式 分子量 UN号 O2 32.00 危险性类别 危险货物编号 CAS号 溶解性 第2.2类不燃气体 22001 7782-44-7 oxygen 无色无臭气体 -218.8 溶于水、乙醇 沸点 相对密度(水=1) 临界压力 聚合危害 引燃温度 -183.1 燃烧热 理相对密度化(空气=1.43 性1) 质 临界温度 -118.4 稳定性 燃烧性 助燃 1.14(-183℃) 饱和蒸气压 5.08 禁忌物 火灾危险性乙类 类别 燃燃烧(分解)爆爆炸极限 闪点 产物 危最大爆炸压险最小点火 能 力 与消危险特性 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 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防 灭火方法 健康危害

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 mg/m MAC:— PC-TWA:— PC-STEL:— 3职业毒性危害等级 — 侵入途径 吸入和皮肤接触 健康危害 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的氧时,16

与防护 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氧浓度在80%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措施 防护。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身体防护:穿一般作业工作服。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其它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急 急救措施 工呼吸。就医。 救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与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应应急处理 物接触。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急 检验后再用。 包装分类 储运与储运事项 废弃 Ⅲ 包装标志 助燃气体 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易(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氧气钢瓶不得沾污油脂。采用钢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等混装混运。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废弃处置 排入大气 3.2.2乙炔(C2H2)

中文名 标 识 别名 英文名 外观与性状 乙炔 电石气 acetylene 分子式 分子量 UN号 C2H2 26.04 1001 溶解性 危险性类别 危险货物编号 CAS号 第2.1类 易燃气体 21024 74-86-2 无色无臭气体,工业品有使人不愉快的大蒜气味。 沸点 相对密度(水=1) 临界压力 聚合危害 引燃温度 微溶于水、乙醇,溶于丙酮、氯仿、苯。 燃烧热 1298.4 kJ/mol 4053 kPa (16.8℃) 强氧化剂、强酸、卤素。 理熔点 -81.8℃(119kPa) 化相对密度0.91 性(空气=1) 质 临界温度 35.2℃ 稳定性 燃烧性 稳定 易燃 -83.3℃ 0.62 6.14MPa 聚合 305℃ 饱和蒸气压 禁忌物 火灾危险性甲类 类别 燃燃烧(分解)爆爆炸极限 2.1~80% 闪点 无意义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产物 危最大爆炸压险最小点火0.02 mJ 无资料 力 与能 极易燃烧爆炸。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消防 危险特性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能与铜、银、汞等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可能 灭火方法 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17

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 mg/m3 健康危健康危害 害与防护 防护措施 MAC:— PC-TWA:— PC-STEL:— 职业毒性危害等级 — 侵入途径 接触、吸入、食入 具有弱麻醉作用。高浓度吸入可引起单纯窒息。急性中毒:暴露于20%浓度时,出现明显缺氧症状;吸入高浓度,初期兴奋、多语、哭笑不安,后出现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不齐。当混有磷化氢、硫化氢时,毒性增大,应予以注意。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但建议特殊情况下,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长期反复接触。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急救措施 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急 救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与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应应急处理 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急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包装分类 储运与储运事项 废弃 Ⅱ 包装标志 4 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 乙炔的包装法通常是溶解在溶剂及多孔物中, 装入钢瓶内。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卤素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等混装混运。 废弃处置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3.2.3 氩气(压缩的Ar)

中文名 标 别名 识 英文名 外观与性状 氩 氩气 Argon gas 分子式 分子量 UN号 Ar 39.95 危险性类别 危险货物编号 第2.2类不燃气体 22011(压缩) 7440-37-1 7440-37-1 CAS号 溶解性 无色、无味、无嗅无毒的惰性气体 沸点 微熔于水和有机溶剂 159.99/(-181.3010C) 熔点 -189.2 理化相对密度性(空气=1.38 1) 质 临界温度 -122.4 稳定性 燃爆危燃烧性 不燃 -185.9 燃烧热 1.41相对密度(-185.90 饱和蒸气压 (水=1) C) 临界压力 聚合危害 引燃温度 闪点 禁忌物 爆炸极限 火灾危险性戊类 类别 燃烧(分解) 产物

18

最大爆炸压险最小点火 力 与能 氩本身不燃烧,但盛装氩气容器与设备遇明火高温可使器内压力急剧升高至爆消危险特性 炸,应用水冷却火中容器。 防 灭火方法 用水冷却火中容器,用着火环境相适应的灭火剂。 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 mg/m 健MAC:— 康危健康危害 害与防护 防护措施 PC-TWA:— PC-STEL:— 3职业毒性危害等级 — 侵入途径 吸入和皮肤接触 氩本身无毒,但在高浓度时有窒息作用。当空气中氩气浓度高于33%时就有窒息的危险。当氩气浓度超过50%时,出现严重症状,浓度达到75%以上时,能在数分钟内死亡。液氩可以伤皮肤,眼部接触可引起炎症。 应有良好的通风和/或专用排空,防止高浓度气体积累。应监测工作区的氧气 含量使其不低于19.5。当进入氧气浓度低于19.5%区域时可用自给式呼吸器或接有正压管路式呼吸器的面罩并配有逃生装置。过滤式呼吸器无法提供保护。 当搬运钢瓶时建议配备穿安全鞋和皮革工作手套. 皮肤接触:接触液氩,可形成冻伤。用水冲洗患处,就医 。眼睛接触:液氩溅急 救急救措施 入眼内,可引起炎症,翻开眼睑用水冲洗,就医。 吸入: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停止,施行呼吸复苏术,心跳停止,施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与应切断气源,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处理泄漏事故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处理应急处理 急 液氩应配带防冻护具。若气瓶泄漏而无法堵漏时,将气瓶移至空旷安全处放空。 储包装分类 Ⅲ 包装标志 不燃气体 包装方法 钢质气瓶 运运输时戴好气瓶瓶帽及防震胶圈,避免抛、滚、滑和撞击,防止曝晒,槽车运输与储运事项 注意槽内压力不能超压。铁路限量运输。 废弃 废弃处置 排入大气 3.2.4空气(压缩的) 中文名 标 别名 识 英文名 外观与性状 理化性质 熔点℃ 空气 分子式 混合物 危险性类别 第2.2类不燃气体 空气(压缩的、分子量 液化的) 29 危险货物编号 22003 CAS号 溶解性 7727-37-9 略溶于水、乙醇 air UN号 是一种无毒、无色、 无嗅、不可燃的压缩气体。 -213 沸点℃ 相对密度(水=1) 临界压力 聚合危害 -195 3769kpa 燃烧热 饱和蒸气压 相对密度 (空气=1) 临界温-140.7 度℃ 稳定性 助燃 禁忌物 火灾危险性类别 燃烧(分解)产物 燃爆危险与燃烧性 爆炸极限 最小点火能 引燃温度℃ 闪点℃ 丁类 最大爆炸压力

19

消防 危险特性 空气本身并无危险,主要的危险是来自空气被压缩后积聚起来的能量。当这些能量不受控制的意外释放,就有可能对人和物造成伤害。同时压缩空气遇硫、磷会引起爆炸。能使油脂剧烈氧化,甚至发生燃烧爆炸。与乙炔、氢、甲烷等易燃易爆气体能形成具有爆炸性的混合物。压缩空气具有压缩能,可使容器产生物理爆炸。贮存容器受热后压力增大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用水保持容器冷却,以防受热爆炸,急剧助长火势。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 3灭火方法 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 mg/m MAC:— 健康危健康危害 害与防护 防护措施 PC-TWA:— PC-STEL:— 职业毒性危害等级 — 侵入途径 吸入和皮肤接触 急 急救措施 救与应急处理 应操作注意急 事项 储包装分类 运与储运事项 废弃 废弃处置 人需要从空气中吸取新陈代谢所需要的氧气,排出无用的二氧化碳。人需要氧气的安全极限为15%左右(占空气的百分比)。氧气不足会导致呼吸困难,使中枢神经发生障碍,重者会出现生命危险。当氧的浓度降至17%以下时,人出现痛苦的症状;至12%或更低时,就有生命危险;于11%时,会丧失知觉;低于6%时,即停止呼吸。使用压缩空气和液化空气作为氧气来源的潜水员或隧道工人容易患一种被称为减压病的职业病,这是由于在高压空气中工作的人员减压太快,使血液和人体组织中形成氮气泡。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个体防护 呼吸系统、眼睛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穿一般作业工作服。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其它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密闭空间作业,须有人监护。 应使患者脱离污染区,移至空气新鲜之处,安置休息并保暖。如皮肤等冻伤,可立即用水冲洗,并送医院救治。 立即撤离该区域。切断气源。若从容器内及泄压阀或其他阀门泄漏,则需与供货商联系。若泄漏来自用户系统,关掉容器阀门,在修复前一定要泄压。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包装标志 包装方法 本品为不燃性压缩气体,助燃。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验收时要注意品名。 3.2.6 润滑油

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

润滑油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产品,是复杂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而其真正使用性能又是复杂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的综合效应。润滑油的基本性能包括一般理化性能和特殊理化性能。

一般理化性能:

每一类润滑油脂都有其共同的一般理化性能,以表明该产品的内在质量。对润滑油来说,这些一般理化性能如下:

20

1.外观(色度)

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对于基础油来说,一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烃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脱除的越干净,颜色也就越浅。但是,即使精制的条件相同,不同油源和基属的原油所生产的基础油,其颜色和透明度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对于新的成品润滑油,由于添加剂的使用,颜色作为判断基础油精制程度高低的指标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2.密度

密度是润滑油最简单、最常用的物理性能指标。润滑油的密度随其组成中含碳、氧、硫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因而在同样粘度或同样相对分子质量的情况下,含芳烃多的,含胶质和沥青质多的润滑油密度最大,含环烷烃多的居中,含烷烃多的最小。

3.粘度

粘度反映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动性的一项指标。在未加任何功能添加剂的前提下,粘度越大,油膜强度越高,流动性越差。

4.粘度指数

粘度指数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油品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其粘温性能越好,反之越差。

5.闪点

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油品的馏分越轻,蒸发性越大,其闪点也越低。反之,油品的馏分越重,蒸发性越小,其闪点也越高。同时,闪点又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险性的指标。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划分的,闪点在45℃以下为易燃品,45℃以上为可燃品,,在油品的储运过程中严禁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温度。在粘度相同的情况下,闪点越高越好。因此,用户在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选择。一般认为,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

6.凝点和倾点

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最高温度。油品的凝固和纯化合物的凝固有很大的不同。油品并没有明确的凝固温度,所谓\凝固\只是作为整体来看失去了流动性,并不是所有的组分都变成了固体。

润滑油的凝点是表示润滑油低温流动性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对于生产、运输和使用都有重要意义。凝点高的润滑油不能在低温下使用。相反,在气温较高的地区则没有必要使用凝点低的润滑油。因为润滑油的凝点越低,其生产成本越高,造成不必要的浪

21

费。一般说来,润滑油的凝点应比使用环境的最低温度低5~7℃。但是特别还要提及的是,在选用低温的润滑油时,应结合油品的凝点、低温粘度及粘温特性全面考虑。因为低凝点的油品,其低温粘度和粘温特性亦有可能不符合要求。

3.3 生产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应从工艺过程、物料、设备、管道、电气、仪表自动控制系统、水、电、汽、风、消防等公用工程系统、危险物品的储存方式、储存设施、辅助设施、周边防护距离及其他方面进行分析。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火灾、爆炸、灼烫、腐蚀、触电、高处坠落、机械伤害、车辆伤害、起重伤害、物体打击、噪声、振动、淹溺、中毒和窒息、坍塌、电磁辐射等危险、有害因素。

3.3.1、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因素

3.3.1.1 机械伤害

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运转、运行设备较多,存在机床、钻床、砂轮机等转动机械设备;各类转动机械的外露传动部位和往复运动部位,都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机械伤害。 3.3.1.2 起重伤害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起重设备较多,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起重设备进行物料的吊装、检修,由于起重设备质量缺陷、操作失误、安全装置失灵、管理缺陷或防护措施不到位等因素均可引发起重伤害。 3.3.1.3 触电

厂房内存在高低压配电室、控制柜、机床、电焊机以及各种零星用电等电器设备。供配电设备以及机械设备运转时可能出现触电事故。触电包括各种设备、设施的触电,电工作业的触电,雷击等。配电柜和各种用电设备是可能导致触电事故的主要作业场所。

生产中使用的电气设备由于接地不良,存在着触电危险。如线路及电源开关等老化、绝缘不好或作业人员注意力不集中违章操作,可能导致出现作业人触电伤亡。 3.3.1.4 物体打击

生产作业现场存在物料的搬运装卸作业,多工种配合交叉立体作业和检修作业,在

22

此过程中,可能出现机械电气故障、安全装置失灵、物件捆绑不牢、操作失误等意外,从而导致高空坠物,造成物体打击伤害。 3.3.1.5 火灾爆炸

氧气、乙炔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在使用、储存场所容易造成火灾或者爆炸事故,乙炔瓶发生泄漏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空间爆炸。 3.3.1.6 车辆伤害

该企业内有运输车辆,在行驶、运输中易引起物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

3.3.1.7 高处坠落

在设备安装、组装以及检维修过程,有一些外形高大设备,需要在上面作业,在此类作业中作业人员有发生高处坠落的危险。 3.3.1.8 噪声及振动危害

噪声能引起职业性耳聋或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等发生,并使操作人员失误率升高,造成事故隐患;作业时间过长将会对人的听力、心绪等造成伤害。振动危害有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可导致人体中枢神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压升高等。

该企业噪声和振动主要为机械设备噪声和振动。如果不采取措施,职工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工作会造成职业危害。 3.3.1.9 其他伤害

在生产过程中,除了上述危险有害因素之外,还存在电弧、电磁辐射等其他伤害。 3.3.2 生产工艺过程中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3.3.2.1 电气设备危险性分析

电气事故是由于各种类型的电流、电荷、电磁场的能量不适当释放或转移而造成的,以触电事故最为常见;按发生灾害的形式,可以分为人身事故、设备事故、电气火灾和爆炸事故等。该企业生产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机电设备和仪表,还有配电室和电气线路,主要存在下列危险性:

1.电气设备自身缺陷,设计不当,或由于违章作业、引起的变配电系统触电事故。 2.电气线路短路、过载、接触不良、散热不良等易引起电气火灾事故。

3.配电室内发生火灾,会产生大量的毒烟(电缆、电线的塑料外壳燃烧),操作人员在抢救时若不佩戴防护用具或防护用具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中毒、窒息事故。

4.线路产生的火花或电弧能引起周围可燃物质的燃烧,在爆炸危险场所可以引起燃

23

烧或爆炸。

5.电气设备的安全装置或保护措施(熔断器、断路器、漏电保护器、屏护、绝缘、保护接地与接零等)不可靠,可能发生触电、火灾甚至爆炸等事故。

6.若消防设备设施配备不足、布置不合理、因设备失效等原因致使不能有效控制火势蔓延,将造成事故扩大,危险升级。

7.电气设备未进行有效的绝缘预防性试验,影响电气设备的使用期限。 3.3.2.2 设备设施危险性分析

1.起重设备

钢丝转筒机械失灵或人员操作不当或钢丝断裂、系物不牢,吊起的重物掉落,砸伤人员或设备。

2.钻床

(1)夹钳:肢体被夹入运动的装置中; (2)擦伤:肢体与运动部件接触而被擦伤;

(3)绞伤:手脚或肢体误入转动的风扇或叶轮中,形成绞伤;

(4)物体打击:卡物不紧或人员操作不当,物件甩出,砸伤人员或设备; (5)触电:因操作或防护不当或设备、控制开关本身的缺陷,导致人员触电; (6)噪声:在运转过程中发出噪声,如果不采取措施,职工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工作会造成职业危害。

3.焊接设备

(1)触电:电源线、焊接电缆与焊机连接处的裸漏接线板缺少防护罩或者防护板、焊机外壳PE线接线不正确,连接不可靠等容易导致触电事故。

(2)焊接火焰或烛件可引起的烧伤、烫伤事故。

(3)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强光、红外线、紫外线以及焊接中的电子束产生的X射线,会影响焊工的身体健康。

(4)焊接过程中,由于高温使金属的焊接部位、焊条、污垢、油漆等蒸发或燃烧,产生焊接烟尘,引起职业中毒或焊接尘肺等职业危害。

4.手动电动工具(手动电钻、手动砂轮机)

(1)触电:电源线破损、裸漏、接线板缺少漏电防护、控制开关本身的缺陷等导致人员触电

(2)在运转过程中发出噪声,如果不采取措施,职工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工作会造

24

成职业危害。

3.4 主要危险因素分布情况

生产过程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分布情况见表3.4-1:

表3.4-1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情况表

类别 部位 原料区 下料区 机械加工区 焊接区 成品区 变配电 火灾 爆炸 灼烫 高 触处 电 坠 落 机械伤害 ▲ ▲ ▲ ▲ ▲ 车辆伤害 起重伤害 物体打击 噪声振动 电磁辐射 ▲ ▲ ▲ 序号 1 2 3 4 5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表中的“▲”表示存在。

3.5 重大危险源辨识

3.5.1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依据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当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规定的临界量时,该单元即被定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本生产装置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属于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辨识范围的物质主要是氧气、乙炔等,生产过程现场氧气、乙炔最多有2~3瓶即可满足使用,无储存设施,现场在线量远远小于GB18218-2009《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规定临界量。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建设项目不构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情况见表3.5.-1

表3.5.-1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情况一览表

№ 1 2 危险化学品名称 氧气 乙炔 临界量 50t 1t 在线量 10kg 21kg 辨识结果 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0.010/50+0.021/1<1

25

3.5.2 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辨识

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对重大危险源申报类别和条件的规定,可能符合申报类别的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

依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对该项目涉及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辨识见表3.5-2:

表3.5-2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重大危险源辨识

序号 1 申报 范围 压力 容器 压力 管道 申报条件 易燃介质,最高工作压力≥0.1MPa,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且公称直径≥100 mm,设计压力≥4MPa的管道。 实际情况 没有符合该条件的易是否在申报范围 否 且PV≥100 MPa?m3的压力容器(群)。 燃介质的储气罐。 没有符合该条件的压力管道。 2 否 3.5.3 周边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

该项目周边500m内无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3.6 施工建设期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项目施工建设期间多属室外、露天作业和高空作业等,因设备设施缺陷、作业人员未经培训不具备安全知识、现场监管不到位等均容易发生事故,特别是高处坠落、触电等事故频发,建设单位应与施工方签订施工安全生产协议书,分清职责,并督促施工方加强现场安全作业管理,避免施工期间发生事故。施工过程安全不在本次评估分析范围之内,本报告仅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初步分析,不进行进一步评估分析。

3.6.1 坍塌

项目在施工建设中基础工程深基坑的施工,因为支护、支撑等设备失稳而发生坍塌,不但造成施工场所破坏、人员伤亡,往往还引起地面、周边建筑物的倾斜、塌陷、坍塌;脚手架和模板支撑在搭建、拆除过程不规范、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也易发生坍塌施工。

3.6.2 高处坠落

在施工过程中,造成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有:

1、各类高处作业人员因未系安全带,突发疾病,栏杆、扶绳、安全网、孔洞盖板设置不当或拆除、改动造成缺陷等,易发生坠落事故;

26

2、临时栏杆设置不牢及区域高处作业防护栏杆存在缺陷(高度、牢度不够)等也易发生坠落事故;

3、脚手架搭建、拆除,临时搭设、拆除、悬空作业无防护或防护措施不当等也易发生坠落事故;

4、若作业场所缺失防护、无警示标志,发生坠落事故。

3.6.3 物体打击

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物体打击事故的原因有: 1、进入施工现场未戴安全帽;

2、高处作业工器具、小型设备等无防坠落措施; 3、高处设备、零件、工具材料坠落。

3.6.4 火灾

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火灾事故的原因有:

1、焊接、切割等动火作业防火措施不当,氧气与乙炔瓶间距不够等; 2、易燃易爆物品、使用和保管不规范、堆放安全距离不够,布置不当等; 3、抽烟、擅自动火或造成施工现场着火等。

3.6.5 触电

在施工过程中,造成触电事故的原因有: 1、作业人员与带电设备安全距离不足; 2、带电设备或带电体裸露,无防护设施; 3、误操作电器设备; 4、使用不合格的电动工具等; 5、检修电源等无漏电保护器。

3.6.6 车辆伤害

在施工过程中,造成车辆伤害事故的原因有: 1、加班加点,疲劳作业; 2、违章驾驶,私自出车; 3、交通标示、设施缺失或不全。

3.6.7 机械伤害

在施工过程中,造成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有:

27

1、防护不当或无防护; 2、违章作业;

3、安全作业距离不够。

3.6.8 其他伤害

另外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粉尘、噪声、振动等危险有害因素。

3.7 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3.7.1 违章作业

违章作业包括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也成为造成各种事故和人身伤害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之一。违章作业的主要原因为:

1.企业对管理和操作人员未进行或未充分进行培训、教育,甚至使用不具备操作资格的作业人员从事管理、操作工作;

2.企业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培训教育未开展,安全检查不经常,隐患治理不及时,安全管理不严格等;

3.管理和操作人员本身技术水平、业务素质不高,安全意识、责任心不强,思想麻痹大意等;

4.运行系统技术难度大或操作程序复杂,而又缺乏操作经验,导致作业人员一时难以掌握。

3.7.2 安全生产管理不规范

安全生产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明确,安全生产厂管理资料不齐全;运行规程、检修规程、试验规程不完善或不符合实际,员工未严格按规定进行操作、检验和检修;安全工器具等管理不规范,未按规定进行定期试验;现场安全标识不完善;对设计、制造、施工、监理、检验等单位资质为按要求严格审查;安全生产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不完善;特种设备及强检设施管理不完善;应急救援预案不完善等。

3.7.3 典型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3.7.3.1某厂乙炔泄露爆炸四人死亡事故案例 一、事故经过

28

1990年6月24日上午,某厂焊工班在1号、2号、3号贮罐之间安装纵向走台。9点多钟,焊工王某将割枪借给外单位现场施工人员使用,20分钟后,割枪被还回。王某接枪后,随手就近把割枪插入2号罐顶上的连接口内。

中午11点30分下班时,工人李某去关氧气瓶和乙炔气瓶阀门,氧气瓶高、低压正常退气完毕,李某却发现乙炔瓶高、低压表指针已回零,说明瓶内乙炔气已经跑空。李某立即告诉了班长张某,但没有引起张某的重视。焊工王某也没理会,从罐顶连接口中提出割枪拆下,离开现场吃饭休息去了。

下午15点30分左右,电焊工赵某用电焊机焊接2号罐顶护栏立柱时,该罐发生爆炸,固定罐盖的68根直径14毫米的螺栓全部被拉断,235公斤的罐盖向西飞出20.8米,致使现场作业的4名职工死亡,多人受伤。 二、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

外单位现场施工人员没有将乙炔气关严,焊工王某将漏气的割枪插入2#贮罐,致使乙炔气泄露至2号罐内,并与罐内空气混合,到达爆炸极限。赵某用电焊机打火施焊时,罐体局部高温,引爆罐内混合气体。 2、间接原因

(1)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如:动火审批制度、罐内气体浓度监测制度等; (2)施工前没有制定完善的安全施工方案,更谈不上现场交底;

(3)现场管理混乱,为赶进度,操作违反工艺流程,如无清罐记录,不开罐通风换气就进行明火作业;

(4)安装不符合设计要求;

(5)职工安全素质差,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如:明知乙炔气泄露,不检查,不分析;割枪随意外借、乱放;施工人员未经专门培训,用一般的起重、安装、焊接操作技术工人来从事危险性极大的化工设备拆迁和安装,缺少必要的安全知识。 三、预防措施:

1、预防乙炔气泄露是首要的措施。如发现焊割设备有漏气现象,应立即停止工作,及时检查,消除漏气隐患。检查漏气的方法,可以将焊接炬侵入干净的水中,或在各连接部位、气阀、焊嘴及射吸管等处涂抹肥皂水,然后开启调节手轮送入乙炔气,有不严密处,将会有气泡冒出。当气体导管漏气着火时,首先应立即关闭阀门,切断可燃气源,用灭火器、湿布、石棉布等扑灭燃烧气体。每次作业完毕确认关紧后方可离去。

29

2、防止乙炔气达到爆炸极限。乙炔是无色气体,比重0.9,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2.5%~82%,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为2.8%~93%。化学性质极不稳定,容易扩散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

3、控制着火源。乙炔在空气中的燃点较低,由于火花、加热、摩擦等原因,都有发生爆炸的可能。乙炔用于焊接作业时,一旦发生泄漏,高速的气体冲出胶管或其他部位,在摩擦中会产生静电,极易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因此,在进行作业前一定要检查工具,防止乙炔泄露。

3.7.3.2 喷涂事故案例

一、事故经过简述

2007年6月6日中午,位于花都区花东镇的广州新新日用制品有限公司喷涂车间喷涂装部发生一起火灾爆炸事故。事故发生时天气乌云密布但并未下雨,偶有雷声。在涂装部上班的工人六人,两名工人在喷房,有两名工人准备到喷房接班,有两名挂件女工在喷房西面的隔墙外面作业。据当事人称听到轰的一声响,看到一个火球从喷涂房的吸尘风机口飞了进来,跟着就听到爆炸声,整个喷涂房就着火了,大火没有得到控制,很快就烧塌了喷涂房。事故造成喷涂车间的钢结构厂房被严重烧毁,烧损率达到40%,喷房完全烧毁,两名作业人员被烧重伤入院,两人轻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

综合现场勘查结果、雷电资料分析及公安消防部门采集的相关资料总结,发生本次火灾爆炸事故,从爆炸源物质分析了它存在的现实,而同样由于白天整天不间断生产,没有及时有效清理喷涂车间的环境,使得高光白塑粉微粒在局部积聚,产生混合物爆炸环境存在,因此当达到下列条件之一就可能引起爆炸:高温导致爆炸;人为导致爆炸;感应雷引起线路感应电流引爆;雷电直接击中厂房引起爆炸。经事故分析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的勘查,得出事故原因的结论是:雷电击中天面的钢结构铁架,产生电火花,喷涂房内天花板至屋顶空间由于积聚了大量的混合易燃爆炸粉尘,从而引起爆炸。

三、事故预防措施

为避免此类事故的发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1、设置可靠有效的接闪器。当建筑物没有防雷接闪器或者本来的接闪的金属物不能达到我国标准GB50058-19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时,为了保护爆炸危险环境建筑物避免雷击放电形成电火花引起爆炸,应设置接闪器,接闪器由下列一种或多种设施组合而成:①独立避雷针;②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③直接

30

装在建筑物上的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且避雷网(带)应沿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④另外,当直击雷击中接闪器,且接闪器与被保护建筑物、与被保护建筑物附属金属物之间没有等电位措施时,为防止接闪器产生高电位对这些物体发生反击,还应使接闪器与这些物体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2、设置可靠有效的引下线。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m。对于爆炸混合物环境防雷建筑物,没有采取等电位措施时,应满足《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中规定的引下线的防雷电反击距离。若无法达到距离,也应该采取等电位联结方法。

3、设置可靠有效的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选择和布置可以大大影响建筑物的防雷效果,对于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应有其独立的防雷接地装置,应满足《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1992要求的安全距离。装在建筑物上的避雷针、避雷网(带),其接地装置可以与电气设备接地、防雷电感应接地合并设置,取其中接地电阻的最小值,不合并时,须满足规范安全距离要求。;另外应注意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m。

4、另外,接至防雷接地装置的各种形式接地,除并列管道外不得串联接地。 5、最后,对上述各类防雷接地设施应按规定进行定期检验。

3.7.3.3机械伤害事故

2001年11月28日15点,某厂热塑班班长李甲带领本班3名操作工在Q11-6×2500型剪板机上剪切钢板。李甲将全班分为两组,在同一剪床上同时作业,由李甲负责控制脚踏开关。作业进行到3点10分左右,李甲在送钢板时,右手神进了剪板机的剪切面,并在此误动了脚踏开关,剪板机瞬间启动,将李甲右手手指、中指、无名指切断。

剪板机安全操作规程明确规定:“两人以上操作时要由一人统一指挥控制开关,以免动作不协调”、“送料时要注意手指安全??不要将手指垫入板料下或将手指送入刀口”、“严禁两人在同一剪床上同时剪切两件材料”。李甲无视安全规程,在送钢板时竟将手伸入剪切面,属于违规操作。此外,将本班四人分为两组操作,也造成工作环境拥挤,注意力分散。

应引起重视的是,发生事故的剪板机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产品,设计上有一定缺陷,其脚踏开关容易被误动。而工厂始终没有针对剪板机设计上的缺陷组织人员对脚踏开关进行改造,没有采用更为安全的手动按钮开关,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据调查,事发当日,李甲的情绪处于低潮期,身

31

体机能处于消极状态。此时容易出错,发生意外。因此,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关注职工的生活和工作动态,对处于情绪消极和不稳定的员工,要时时提醒其注意安全,预防事故发生。职工在自感烦躁不安、心烦意乱时,要注意调整情绪,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或伤害别人。

32

第四章 安全条件分析单元划分与分析方法的选择

4.1 安全条件分析单元划分

4.1.1 安全条件分析单元的划分原则

安全条件分析单元是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安全条件分析目的和安全条件分析方法的需要,将整个系统分成若干单元、确定范围和需要安全条件分析的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安全条件分析单元进行安全条件分析,不仅可以简化安全条件分析工作、避免遗漏,而且由于能够得出各安全条件分析单元危险性(危害性)的比较概念,避免了以最危险单元的危险性(危害性)来表征整个系统的危险性(危害性)、夸大整个系统的危险性(危害性),从而提高了安全条件分析的准确性,降低了采取对策措施的安全投资费用。

安全条件分析单元一般以生产工艺、工艺装置、物料的特点和特征与危险、有害因素的类别、分布有机结合进行划分,还可以按安全条件分析的需要将一个安全条件分析单元再划分为若干子安全条件分析单元或更细致的单元。

4.1.2 安全条件分析单元的划分结果

本安全条件分析针对该项目在安全方面的主要内容进行安全条件分析,力图抓住重点,分清主次,区别对待,既不漏掉主要危险,又不夸大整个项目的危险性,从而提高安全条件分析的准确性,以便合理分配采取对策措施的安全投资费用。为此,本安全条件分析根据安全条件分析大纲、安全条件分析单元划分原则、安全条件分析组意见,将整个工程划分为9个相对独立的单元进行安全条件分析,安全条件分析单元分别为:

1、选址、总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单元; 2、生产工艺及设备单元; 3、公用辅助工程单元; 4、特种设备单元; 5、电气控制单元; 6、消防单元;

7、作业场所有害因素单元; 8、安全生产管理单元;

9、建设项目、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相互影响单元

33

4.2 安全条件分析方法的选择

为了达到安全生产条件和设施综合分析的目的,针对机械加工生产的生产特点,结合国内外安全条件分析方法,采取以下安全条件分析方法。

4.2.1 安全检查表法

安全检查表法简便灵活,最基础而又应用广泛,便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所以对部分单元的安全条件分析中运用了这一方法。本安全条件分析中安全检查表的内容主要有五部分:

1、“检查项目和要求”:针对该单元功能、工艺、设备等固有或潜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列出检查的项目和国家有关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行业规定的各种具体要求。

2、“安全条件分析依据”:针对检查项目和要求中逐条列出的具体要求,列出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以及行业规定的具体名称和条款。

3、“实际情况”:根据现场检查实际情况进行描述。

4、“检查结果”:根据现场检查实际情况对照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以及行业规定,做出符合性判断。

5、“补充的对策措施和建议”:针对现场检查实际情况,提出完善的防范治理对策措施和建议。

4.2.2 作业条件危险性安全条件分析法(LEC)

根据各类事故统计,70%人身伤亡事故发生在各种现场作业和现场操作活动中。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2、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 3、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结果。 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

式中,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为暴漏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后果。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34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为“打分”的参考点,定其分值为0.1。其取值参考表4.2-1。

表4.2-1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值

序号 1 2 3 4 5 6 7 分值 10 6 3 1 0.5 0.2 0.1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 完全会被预料到 相当可能 不经常,但可能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可以设想,但高度不可能 极不可能 实际上不可能 ※为“打分”的参考点。

2、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

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越大。为此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0,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以1和10为参考点,在其区间内根据潜在的危险作业条件中暴露情况进行划分,并对应的确定其分值。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见表4.2-2。

表4.2-2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分值

序号 1 2 3 4 5 6 分值 ※10 6 3 2 ※1 0.5 出现于危险环境的情况 连续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 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出现在潜在环境 非常罕见地暴露 ※为“打分”的参考点。

3、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造成事故或危险事件的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的值定为1,将造成许多人死亡的可能结果规定为分值100。在1~100之间,插入相应的中间值,列出表4.2-3所示的可能结果分值。

表4.2-3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可能结果的分值

序号 1 2 3 4

分值 ※100 40 15 7 35

可能结果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灾难,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严重,非常严重。

5 6 3 ※1 重大,致残。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为“打分”的参考点。

4、危险性

确定了以上3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的分值,并按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危险性分值。据此,要确定其危险性程度时,则按下属标准进行评定。

表4.2-4 危险性分值

序号 1 2 3 4 5 分值 >320 160~320 70~160 20~70 <20 危险程度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或许可以接受 4.2.3 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

预先危险性分析也称初始危险分析,是在每项生产活动之前,特别是在设计的开

设阶段,对系统存在危险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概略地分析,尽可能分析出潜在的危险性,因此,该方法也是一份实现系统安全危害分析的初步或初始的计划,是在方案开发初期阶段或设计阶段之处完成的。

1.预先危险性分析的主要目的地 (1)识别危险,确定安全性关键部位; (2)分析各种危险的程度;

(3)确定安全性设计准则,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的措施。 2.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需要如下资料

(1)各种设计方案的系统和分系统部件的设计图纸和资料;

(2)在系统预期的寿命期内,系统各组成分的活动、功能和各组顺序的功能流程图及有关资料;

(3)在预先试验、制造、储存、修理、使用等活动中与安全要求有关的背景材料。 3.分析步骤

(1)危害辨识: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等方法。查找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

(2)确定可能事故类型: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分析事故的可能类型;

36

(3)针对已确定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4)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等级,按危险等级排定次序,以便按计划处理; (5)制定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对策措施。 4.预先危险性分析的等级划分

为了评判危险、有害因素的危险等级以及它们对系统破坏的影响大小,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给出了各类危险性的划分标准。该法将危险性的划分四个等级,见表4.2-5。

表4.2-5 危险性等级划分表

序号 Ⅰ Ⅱ 危险程度 安全的 临界的 可能的事故后果 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及系统损坏。 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时还不至于造成人员伤亡,系统损坏或降低系统性能,但应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Ⅲ Ⅳ 危险的 灾难性的 会造成人员伤亡及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防范措施。 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

4.3 安全条件分析方法使用情况

根据本项目建设特点,结合安全生产条件分析单元划分情况,本次安全生产条件分析选择的安全条件分析方法有:安全检查表、LEC法等。各安全条件分析单元选取的安全条件分析方法见表4.3-1。

表4.3-1 主要安全条件分析单元与安全条件分析方法对照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安全条件分析单元 选址、总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单元 生产工艺及设备单元 公用辅助工程单元 特种设备单元 电气控制单元 消防单元 作业场所有害因素单元 安全生产管理单元 建设项目、周边环境、自然条件相互影响单元 37

安全条件分析方法 安全检查表 安全检查表、LEC、 安全检查表 PHA 安全检查表 安全检查表 安全检查表 安全检查表 专家论证法

第五章 定性、定量分析

5.1 选址、总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单元

5.1.1 选址

5.1.1.1 基本情况介绍

厂址、总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具体内容详见第二章。 该项目周边环境:。

该项目建(构)筑物耐火等级、层数、火险等级、耐火等级及抗震设防烈度压力表。见表5.1-1

表5.1-1 厂区主要建(构)筑物耐火等级、层数及抗震设防烈度

序号 1 2 建(构)筑物名称 生产车间 办公室 层数 一 二 火险等级 丁 戊 耐火等级 二 二 抗震设防烈度 6 6 5.1.1.2 安全检查表

建设项目选址采用安全检查表进行分析,见表5.1-2:

表5.1-2 项目选址安全检查表

序号 检查项目和要求 厂址选择应符合国家的工业布1 局、城镇(乡)总体规划及土地延用总体规划的要求。 厂址应有便利和经济的交通运输条件,与厂外铁路、公路的连接,应便捷、工程量小。临近2 江、河、湖、海的厂址,通航条件满足企业运输要求量,应尽量利用水运,且厂址宜靠近适合建设码头的地段。 厂址应具有满足生产、生活及发展所必需的水源和电源。水源和3 电源与厂址之间的管线连接应尽量短捷,且用水、用电量(特别)大的工业企业宜靠近水源电源地。 4

安全条件分析现场及资料中的检查结果 符合 补充的对策 措施和建议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依据 方案 GB50187-2012项目位于双汇《工业企业总第一工业园区平面设计规范》内。 第3.0.1条 项目位于双汇GB50187-2012第一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总内,四周有园区平面设计规范》道路,交通便第3.0.5条 利。 符合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工业企业总项目位于双汇符合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平面设计规范》 第一工业园区GB 50187-2012 内,用水、用电第3.0.6条 《工业企业总38

可靠。 满足建设工程厂址应具有满足建设工程需要符合 按照现行方

安全条件分析依据 现场及资料中的方案 检查结果 补充的对策 措施和建议 案执行。 序号 检查项目和要求 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平面设计规范》 需要的工程地GB 50187-2012 质条件和水文第3.0.8条 地质条件。 工业企业总体规划,应符合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有条件时,规划应与城5 乡和邻近工业企业在生产、交通运输、动力公用、机修和器材供应、综合利用及生活设施等方面进行协作。 厂址应位于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带,并应符合下列规6 定:当厂址不可避免不受洪水、潮水、或内涝威胁的地带时,必《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第3.0.12条 项目位于双汇第一工业园内,符合 建有排水系统。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项目区域内地质条件较好,无矿藏区。 符合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工业企业总GB50187-2012 第4.1.2条 企业周边生产套企业,便于运输协作。 符合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平面设计规范》企业为产品配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7 须采取防水、排涝措施。 很严重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地段,厚度大的新近堆积黄土地段和《工业企业总平高压缩性的 面设计规范》 饱和黄土地段等地质条件恶劣GB 50187-2012 地段; 第3.0.14条 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区; 5.1.2 总平面布置

5.1.2.1 基本情况介绍

该项目的总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概况参见第二章。 5.1.2.2 总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安全检查表

该项目总平面布置采用安全检查表进行分析,见表5.1-3:

表5.1-3 项目总平面布置及建(构)筑物安全检查表

序号 检查项目和要求 安全条件分析依据 现场及资料中的方案 按照规模、工艺流程的流向、运输要求、环保要求以及安全防施工和检修的要求合理进行了布置。 39

符合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面设计规范》 第5.1.1条 检查结果 补充的对策 措施和建议 (一)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应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生产流程、交通运输、《工业企业总平1 环境保护,以及防火、安全、卫生、节能、施工、检修、厂区发展等要求,结合场地自然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择优确定。

GB 50187-2012 火方面的要求、

安全条件分析依据 现场及资料中的方案 检查结果 补充的对策 措施和建议 序号 检查项目和要求 厂区的通道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符合通道两侧建筑物、构筑物及露天设施对防火、安全与卫生间距的要求; 2 应符合铁路、道路与带式输《工业企业总平送机通廊等工业运输线路的布面设计规范》 各区设有环形置要求; 2 3 应符合各种工程管线的布置GB 50187-2012通道、间距符合第4.1.2条、第防火要求。 要求; 4 应符合绿化布置的要求; 5.1.4条 5 应符合施工、安装与检修的要求; 6 应符合竖向设计的要求; 7 应符合预留发展用地的要求。 总平面布置,应结合当地气象条件,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朝3 向、采光和自然通风条件。高温、热加工、有特殊要求和人《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建筑方位座北朝南,有利于自采光。 符合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GB 50187-2012 然通风和自然符合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第5.1.6条 员较多的建筑物,应避免西晒。 厂区出入口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总体规划、厂区用地面积及总平面布置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出入口的数量不宜少于2 《工业企业总平个; 2 主要人流出入口宜与主要货面设计规范》 4 流出入口分开设置,并应位于GB 50187-2012 厂区主干道通往居住区或城镇第5.7.4条 的一侧;主要货流出入口应位于主要货流方向,应靠近运输繁忙的仓库、堆场,并应与外部运输线路连接方便; 3 铁路出入口,应具备良好的瞭望条件。 《工业企业总平 厂址应具有满足建设工程需5 要的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面设计规范》 50187-2012 第3.0.8条 交通运输的规划,应与企业《工业企业总平园区出入口为多处,人流出入口与主要货流出入口分开设置。 符合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现场地形、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良好,满足建设的条件。 企业产品主要为双汇工业园符合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符合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6 所在地国家或地方交通运输规划相协调,并应符合工业企业

面设计规范》 GB 50187-2012 内部使用的食40

安全条件分析依据 第4.3.1条 现场及资料中的方案 品机械设备,运输线路短捷、方便。与相邻企业的协作创造良好条件。 检查结果 补充的对策 措施和建议 序号 检查项目和要求 总体规划要求,还应根据生产需要、当地交通运输现状和发展规划,结合自然条件与总平面布置要求,统筹安排,且应便于经营管理、兼顾地方客货运输、方便职工通勤,并应为与相邻企业的协作创造条件。 (二)竖向布置 竖向设计应与总平面布置同时进行,并应与厂区外现有和规划的运输线路、排水系统、周7 围场地标高等相协调。竖向设计方案应根据生产、运输、防方工程等要求,结合地形和地质条件进行综合比较后确定。 竖向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满足生产、运输要求; 2 应有利于节约集约用地; 3 应使厂区不被洪水、潮水及内涝水威胁; 4 应合理利用自然地形,应减少土(石)方、建筑物、构筑物基础、护坡和挡土 墙等工程量; 5 填、挖方工程,应防止产生滑坡、塌方。山区建厂,尚应《工业企业总平注意保护山坡植被, 面设计规范》应避免水土流失、泥石流等自8 然灾害; GB 6 应充分利用和保护现有排水50187-20123第系统。当必须改变现有排水系7.1.2条 统时,应保证新的排水系统水流顺畅; 7 应与城镇景观及厂区景观相协调; 8 分期建设的工程,在场地标高、运输线路坡度、排水系统等方面,应使近期与远期工程相协调; 9 改建、扩建工程应与现有场地竖向相协调。 9

总平面布置采《工业企业总GB 50187-2012用平坡式布置,路、排水、周围场地标高均相协调。 符合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平面设计规范》厂内外运输线洪、排水、管线敷设及土(石)第7.1.1条 总平面布置满足生产、运输的要求,利用原有地平面,采用平坡式布置。 符合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竖向设计形式应根据场地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厂区面积、建《工业企业总采用平坡式布平面设计规范》置。 41

符合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安全条件分析依据 GB 50187-2012第7.1.3条 现场及资料中的方案 检查结果 补充的对策 措施和建议 序号 检查项目和要求 筑物大小、生产工艺、运输方式、建筑密度、管线敷设、施工方法等因素合理确定,可采用平坡式或阶梯式。 场地的平整坡度,应有利排水,《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厂区地面平坦,GB 50187-2012第7.2.3条 排水顺畅。 符合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10 最大坡度应根据土质、植被、铺砌、运输等条件确定。 建筑物的室内地坪标高,应高出室外场地地面设计标高,且不应小于0.15m。建筑物位于可能沉陷的地段、排水条件不良地段和有特殊防潮要求、有《工业企业总平11 贵重设备或受淹后损失大的车间和仓库,应根据需要加大建筑物的室内外高差。有运输要求的建筑物室内地坪标高,应与运输线路标高相协调。在满足生产和运输条件下,建筑物的室内地坪可做成台阶。 面设计规范》GB 50187-2012第7.2.4条 室内外高差不小于0.15m。 符合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三)厂内道路 消防车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道路宜呈环状布置; 《工业企业总平2 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0m; 面设计规范》12 3 应避免与铁路平交。必须平交时,应设备用车道,且两车50187-2012第道之间的距离,不应 6.4.11条 小于进入厂内最长列车的长度。 工厂、仓库区内应设置消防车道。占地面积大于3000m2 的甲、乙、丙类厂房或占地面13 积大于1500m2 的乙、丙类仓库,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厂房之间及其与乙、丙、丁、《建筑设计防火14 戊类仓库、民用建筑等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本规范表3.4.1的规定。

厂区道路连通,车道的宽度6~8m。 符合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 第6.0.6条 从平面图上显示各功能区设有环行通道。 符合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规范》 第3.4.1条 厂房之间防火GB 50016-2006 间距符合规定。 厂房每个防火符合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15 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每个《建筑设计防火42

符合 按照现行方案

安全条件分析依据 规范》 GB 50187-93 第3.3.1条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第3.3.2条 现场及资料中的方案 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符合规定。 仓库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定。 符合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检查结果 补充的对策 措施和建议 执行。 序号 检查项目和要求 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除本规范另有规定者外,应符合本规范表3.3.1规定。 仓库的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16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者外,应符合本规范表3.3.2规定。 (四)建(构)筑物安全 建筑物防雷应符合《建筑物防GB 50016-2006 筑面积符合规雷设计规范》的规定,采取防《建筑物防雷设17 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措施。对较高建筑物应设避雷装置保护。 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以下简称防雷装《防雷减灾管理18 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并由具有相应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或者施工。 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防雷装置检19 测应当每年1次,对爆炸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1次。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中国气象局第8号令)第十九条 办法》 (中国气象局第8号令)第十一条 计规范》GB50057-2010 根据规程要求设置防雷设施(避雷带和避雷针)。 符合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委托具有相应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单位具有相应施工资质。 符合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制定了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 符合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5.1.3 单元小结

建设场地的自然条件、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均符合要求,所选厂址与周边的防火安全距离符合规范及标准的要求,所选厂址满足项目需要。

该项目的总平面布置在功能区划分上,分区明确,装置区内的主要建(构)筑物的相对位置安排、风向考虑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防火间距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厂内道路做到沿功能区周边设置,道路宽度满足规范要求,出入口做到人货分流,建设场地采用平坡式布置,总平面布置基本合理。

建(构)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达到耐火要求。建(构)筑物防火分区符合规范要求,该项目的总平面布置、建(构)筑物的安全生产条件符合规范要求。

43

5.2 生产工艺及设备单元

5.2.1 基本情况介绍

本项目位于工业园区,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机械加工厂设有一座独立的生产厂房,建筑面积 ㎡,内部设有办公室、配电盘生产区、钣金区、焊接区、表面处理区、机加区、装配区、配电室、空压站等设施。

5.2.2 生产工艺的安全可靠性分析

该项目机加工工艺采用成熟的技术。在设备的设置上,本项目主要设备由国内一流设备制造厂家配套,既保证了整个生产线的装备水平,该套装置设备选型可以满足机械加工生产的需要。

生产过程中无任何对身体的健康和安全产生长期影响的有害物质的加入、使用、产生和排出。

另外,投资方有限公司机械加工厂已有多年机械加工生产的经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在同等的技术装备和外部条件下,能有效减少生产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在质量和安全卫生方面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安全卫生要求。

5.2.3 安全检查表

生产工艺过程采用安全检查表进行分析,见表5.2-1。

表5.2-1生产工艺过程单元安全检查表

序号 检查项目和要求 安全条件分析依据 机械设备 国家对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的的工艺、设备实行淘汰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不得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应优先采用没有危害或危害较小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 设备布置的原则:a.便于操作和维护;b.发生火灾或出现紧急情况时,便于人员撤离;c.尽量避免生产装置之间危害的相互影响,减小对人员的综合作用;d.布置具有潜在危险的设备时,应企业未使用国禁《中华人民共家明令淘汰、按照现行方和国安全生产止使用危及生符合 案执行。 法》第31条。 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GBT12801-2008生产工艺过程符合 《生产过程安中采用低毒低全卫生总则》第害的原料代替5.3.1条 高毒的新工艺。 GB5083-1999设备布置合理,符合 《生产过程安其间距便于操全卫生要求总作和维护;生产则》第5.7.2条。 装置之间无相互影响。 44

拟采用的方案 检查结果 对策措施与建议 1 2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3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安全条件分析依据 检查结果 对策措施与建议 序号 检查项目和要求 拟采用的方案 4 5 6 7 8 9 10 11 12

根据有关规定进行分散和隔离,并设置必要的提示、标志和警告信号;e.对振动、爆炸敏感的设备,应进行隔离或设置屏蔽、防护墙、减振设施等;f.设备的噪声超过有关标准时,应予以隔离;g.加热设备及反应釜等的作业孔、操纵器、观察孔等应有防护设施;作业区的热辐射强度不应超过有关规定。 产生高噪音的生产设施,宜集中JBJ18-2000《机布置,且应远离要求安静的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域。 生设计规范》第2.2.3条 生产设备上供人员作业的工作GB5083-1999位置,应安全可靠。其工作空间《生产设备安应保证操作人员的头、臂、手、全卫生设计总腿、足有充分的活动余地。危险则》第2.7条 作业点,应留有足够的退避空间。 生产设备及其零、部件,必须有GB5083-1999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在《生产设备安按规定条件制造、安装、运输贮全卫生设计总存和使用时,不得对人员造成危则》第1.1条 险。 在使用过程中,生产设备不得排GB5083-1999放超过标准规定的有害物质。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第1.2条 对操作人员在设备运行时可能GB5083-1999《生触及的可动零部件,必须配置必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要的安全防护装置。 计总则》第6.1.2条 高速旋转零部件必须配置具有GB5083-1999《生足够强度、刚度和合适形态、尺产设备安全卫寸的防护罩,必要时,应在设计生设计总则》第中规定此类零部件的检查周期6.2.1条 和更换标准。 各种操纵器的功能应明确可辨,GB5083-1999避免混淆。必要时应辅以容易理《生产设备安解的形象化符号或文字说明。使全卫生设计总用形象化符号应符合有关标准则》第2.6.1条 的规定; 在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生产设GB5083-1999备及其零、部件,应设计成不带《生产设备安伤易人的尖角、利棱、凸凹不平全卫生设计总表面和较突出的部分。 则》第2.5条 生产设备的各种受力零、部件及GB5083-199945

噪声较高的空压机在单独房间与低噪声生产分开布置。 不涉及 符合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符合 生产设备及其零、部件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生产设备不排放超过标准规定有害物质。 购置符合安全防护装置的设备。 购置符合安全防护装置的设备。 符合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符合 符合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符合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购置符合安全防护装置的设备。 符合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购置符合安全防护装置的设备。 购置符合安全符合 按照现行方案执行。 符合 按照现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