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地球流浪的目的地是最近的适合居住的星系,是4.2光年外的比邻星,比邻星和太阳一样都属于恒星,银河系的直径约8万光年,因此太阳系和比邻星都位于银河系范围之内。 故选:D。
天体系统的概念:距离相近的天体因相互吸引为相互绕转,构成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结构:1.总星系 2.银河系,河外星系 3.太阳系 4.地月系。 该题主要考查天体系统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信息即可解答。 2.【答案】C
【解析】解:如果地球停止自转,会影响的是地球本身,正是因为地球自转才使得地球上有了昼夜交替现象,有了白天接受光照温度相对较高,夜晚温度较低的变化,不自转仍然有昼夜现象,面对太阳离测温度较高,背对太阳一侧温度较低,昼夜温差范围变大,故C选项正确;
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停止自转无关,宇宙环境不会发生变化,日地距离也不会发生变化,A、D选项错误;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引力适中,能够吸引住大气层,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才形成了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因此地球自转与地球上有无大气无关,B选项错误。 故选:C。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面有适宜的温度,水以液态存在)、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自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年变化都较小,适合生物生长)。
该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选项即可。 3.【答案】D
【解析】解:当日9-10时实测数值远小于理论数值,当日该地最有可能经历的是日食,月球阻挡了太阳光线到达地面。 故选:D。
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天气情况、地形因素、洋流等;如:四川盆地位于季风区,这里的降水多,阴雨天气多,太阳能贫乏。
解题关键是熟记太阳能量的来源以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熟记基础知识,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 4.【答案】B
【解析】解:该地日出日落时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海拔都不会改变,故排除这几个因素的影响,ACD错;当日理论数值曲线和实测数值曲线都表明太阳直接辐射日落大于日出,最可能是日出日落时太阳的方位不同,受到地形的阻挡造成的。 故选:B。
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因素、天气情况、地形因素、洋流等;如:四川盆地位于季风区,这里的降水多,阴雨天气多,太阳能贫乏。
解题关键是熟记太阳能量的来源以及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熟记基础知识,并能根据提供的各种图文材料分析提取有用信息。 5.【答案】A
第9页,共16页
【解析】解:从图中信可以看出,鱼类跨越的地质年代最多,从古生代到新生代,进化时间最长,且从宽度看,整体趋势是物种越来越丰富,因此种群相对稳定。故排除B、C、D,A符合题意。 故选:A。
读图,纵坐标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坐标表示地球上生物类型出现的生物物种。
解题关键是学生要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熟记基础知识解决问题。 6.【答案】D
【解析】解:图中的箭头从古生代到新生代是从古到今的地质年代顺序,且都属于显生亩,冥古亩是比显生亩更古老的地质年代,B错;
沉积岩的规律是越早沉积越古老,因此沿着图中箭头沉积岩越来越新,C错; 图中演化顺序可以看出,最先出现的是鱼类,然后依次塇加了两栖类、爬行类、哺乳关、鸟类,物种种关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即生物越来越复杂,A错;D对。 故选:D。
读图,纵坐标是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坐标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
本题难度中等,熟悉题干的图及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和综合解题的能力。 7.【答案】D
【解析】解:图中的河流位于水圈,植物位于生物圈,大气位于大气圈,岩石位于岩石圈,故总共有4个圈层。 故选:D。
本题考查地球外部圈层的知识,地球外部圈层有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球圈层结构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8.【答案】C
【解析】解:生物圈为生物和生物所生存的环境的总称,故A错; 水圈为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故B错;
生物为地理环境最活跃的要素,并且生物圈位于大气圈的下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故C对;
大气圈的主要成分为氮和氧,故D错。 故选:C。
本题考查地球外部圈层的知识,地球外部圈层有大气圈、生物圈和水圈,大气圈是地球外部圈层种范围最广的圈层,水圈为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为最活跃的圈层。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球圈层结构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9.【答案】B
【解析】解:成土因素的作用各不相同,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成分,①错; 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②对;
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有机质来源,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肥力性质③对; 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④错。 故选:B。
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重要来源,土壤肥力的生产与生物作用关系密切。在适宜的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岩石表面滋生出苔藓类植物,它们依靠水中分解的微量矿物质元素得以生长同时分泌大量产物对岩石进行风化。气象因素(主要是降水)、土壤特征(孔隙度、
第10页,共16页
容重、渗透性能等)、植被状况、人为活动都可能影响土壤含水量变化
解题关键是熟记基础知识,根据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分析数据和材料解决问题。 10.【答案】B
【解析】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由地面往地下,依次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其中地壳位于地面到地下33km的位置,地幔位于地下33km到2900km的位置,新疆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82km,故位于地幔。 故选:B。
本题考查地球圈层结构的知识,地球的内部圈层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球圈层结构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11.【答案】C
【解析】解: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一样,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地震发生时纵波先到达,人们会感觉到上下颠簸,纵波对建筑物的破坏较小,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波到达时,人们会感觉到左右摇晃,横波对建筑物的破坏力较大,因此,地震发生时,可以利用纵波和横波到达的时间差来逃生。 故选:C。
本题考查地震波的知识,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纵波可以在固体和液体和气态中传播,横波只能够在固体中传播。 本题难度中等,需掌握地球圈层结构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提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12.【答案】A
【解析】解:甲层为高层大气,流星往往能坠入地球大气层,故常能接触到的星际物质是流星。而恒星、行星和星云都不会进入大气层。 故选:A。 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考查了大气的垂直分层,各层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 13.【答案】B
【解析】解:乙层为平流层,该层存在一个臭氧层,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而增温,故该层大气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中的紫外光。 故选:B。
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考查了大气的垂直分层,各层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
第11页,共16页
14.【答案】D
【解析】解:图示划分大气垂直分层的标准为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大气密度;未考虑大气成分因素。 故选:D。 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
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
3、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
考查了大气的垂直分层,各层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多以选择题出现。 15.【答案】B
【解析】解:据图可知,该地貌主要为石灰岩,并且有峰林、溶洞等景观,故为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与桂林山水的地貌是一致的。 故选:B。
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图中信息即可。 16.【答案】D
【解析】解:读“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图示为喀斯特地貌,从图中看最有利于该地形成的条件是岩石具有可溶性。 故选:D。
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作用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岩石的可溶性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最基本条件。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获取题干中信息即可。 17.【答案】A
【解析】解:从图中等压线和等温线的分布状况可以看出,该时段河谷等温线向高处凸,等压线向低处凹,说明该时段河谷温度较高,气压较低,根据“山谷风”的热力环流原理,可以判断该时段为夜间,吹山风。所以①③正确。 故选:A。
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理解即可。 18.【答案】B
【解析】解:从图中等压线和等温线的分布状况可以看出,该时段河谷等温线向高处凸,等压线向低处凹,说明该时段河谷温度较高,盛行上升气流,多雨,与图示的B吻合。 故选:B。
上升气流就是空气往上运动,由牛顿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这种气流就能向物体施加一个向下的力(扰流板)。气流上升会产生云,累积到一定量之后就形成的降雨。 本题以我国某山间河谷某时段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剖面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了该山间河谷此时段多雨的原因,读图分析解决问题。
第12页,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