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业务互操作问题排查案例库 下载本文

数据业务互操作问题排查案例库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研究院

时延(0.5~1.3s)长。 2. 问题分析

测试终端支持异系统测量,正常情况下,用户应该根据4G下发的异系统测量控制信息(B2测量事件参数)启动3G邻区测量,上报测量结果。但从LOG中发现终端并没有上报B2测量结果,仅上报了A2测量结果,满足盲重定向判决门限后,网络下发重定向rrcConnectionRelease消息,指示用户重定向到3G小区。该测试区域信号波动较大,用户来不及测量到3G邻区信号就已满足盲重定向条件。

检查rrcConnectionRelease消息中携带的3G频点信息,发现该频点不是测试地点可以检测到的频点。由于测试区域4G网络的3G邻区配置较为紧急,将与4G共站的3G站点的3G邻区均加入4G异系统邻区列表中,未做邻区关系优化,当盲重定向时,网络随机选择3G频点在重定向消息下发,因此用户可能无法在指定的3G频点上搜到合适小区接入。按协议规定,如果无法在指定频点搜到合适小区,将转向3G的其他频点搜索接入。因此经过较长时间后在其他3G频点搜到合适小区完成接入,并恢复业务。 3. 问题分类:无线参数配置 4. 解决方案

优化3G和4G的邻区列表,使盲重定向消息中携带的频点较准确。 5. 效果评估

邻区优化后,用户能在盲重定向消息指定的频点接入并恢复业务。

7.2.2 案例2:系统间互操作后不进行鉴权流程导致时延较短

1. 现象描述

不同测试区域进行4G与3G互操作,用户在目标网络接入,进行位置区/跟踪区更新时,有的网络每次都进行鉴权,有的不进行鉴权。以4G到3G重定向为例:4G到3G重定向后不进行鉴权,TAU Request到TAU Complete的时延为0.106s;4G到3G重定向做进行鉴权,TAU Request到TAU Accept时延为0.407s。 2. 问题分析

由于网络和用户相互鉴权,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因此鉴权与否会影响重选或重定向时延。从安全的角度考虑,用户更换系统后应该重新进行鉴权。

22

数据业务互操作问题排查案例库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研究院

3G到4G重选或重定向后,是否进行鉴权,在MME进行设置。核查测试区域MME相关参数(如下图所示),鉴权事件是Attach和TAU, Authentication Threshold 配置为1023,即完成一次鉴权后,1023次以内都不需要重选鉴权。如果Authentication Threshold 配置为0,则每次Attach和TAU都执行鉴权。

4G到3G重选或重定向后,是否进行鉴权,在SGSN进行设置。若SGSN为如下配置,则代表每次RAU都要鉴权。

3. 问题分类:核心网参数配置 4. 解决方案

MME侧修改Authentication Threshold 配置为0,即每次互操作后都要鉴权;SGSN侧修改Number to Reuse AuthSets配置为0,用户每次从4G重选/重定向到3G后都进行鉴权。 5. 效果评估

23

数据业务互操作问题排查案例库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研究院

鉴权频率参数修改后,每次互操作都进行鉴权,重选和重定向时延略有增加。

7.2.3 案例3:GGSN不具备PGW功能导致3G到4G互操作时延较长

1. 现象描述

终端从3G重选到4G时,出现概率性TAU失败,需在4G重新Attach后成功接入,导致3G重选到4G的时延较长。 2. 问题分析

为避免计费漏洞,SGSN根据UE能力选择功能被临时关闭。当用户从3G初始接入并发起PDP激活的情况下,SGSN将路由选择到现网GGSN。当用户从3G重选/重定向到4G做TAU时,MME从SGSN获取该用户的上下文,其中包含UE所在的网关IP地址,并发起承载建立,这里获取的IP地址实际是GGSN的地址,而MME发起承载建立时需要向SGW发起。但GGSN与PGW分设时不支持PGW功能,导致承载建立失败,TAU拒绝;用户需要在4G重新Attach后成功接入。

如果UE初始接入在4G,由于PGW支持GGSN功能,用户在系统间来回移动时,网关永远是融合节点,不管TAU还是RAU都不会失败。 3. 问题分类:核心网参数配置 4. 解决方案

方案一:SGSN根据UE的能力,如果是多模终端,则为该用户选择一个融合的P-GW/GGSN。该方案的部署前提是全国BOSS改造完毕,否则将出现计费漏洞;

方案二:SGSN根据IMSI/MSISDN/IMEI号段区分出LTE签约用户,并将其锚定到PGW,其余用户仍锚定到GGSN。具体实施时:①SGSN可以根据其中静态配置的号段选择网关;②也可以通过在DNS中指定不同号段的不同网关地址后,SGSN通过重构APN的方式扩展DNS查询消息,获取合适的网关,将非LTE用户路由到GGSN;

方案三:对LTE用户增加ARD的签约信息,SGSN根据UE能力和ARD签约信息选择合适的网关,将非LTE用户路由到GGSN。该方案涉及到HLR的改造,不建议使用。 5. 效果评估

采用上述方案二,SGSN根据IMEI区分出测试用户,将其锚定到PGW,测试中未出现3G到4G互操作后TAU失败问题。

7.2.4 案例4:HSS配置签约数据有误触发PDP去激活导致4G到3G重定向时延较长

24

数据业务互操作问题排查案例库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网络部,研究院

1. 现象描述

4G到3G重定向测试中,终端重定向到4G网络下完成RAU流程后网络发起PDP去激活,用户回到空闲态后,需再次发起RRC连接建立请求才能恢复业务。从收到RRC重定向消息到RAU Accept的时延为4.1s,但从收到RRC重定向消息到RB承载重配完成的总时延为23.5s。 2. 问题分析

2G/3G/4G广播的PLMN为46000,测试卡的HPLMN为46008。测试时HLR和HSS是分设的,HLR和HSS中都有测试卡的签约信息,分别对应用户在2G/3G、4G的签约信息。如果HLR和HSS的签约的APN信息不同,则APN校验可能不通过。

APN由APN-NI(APN Network Identifier)和APN-OI (APN Operator Identifier)构成,其中APN-NI是必选,APN-OI是可选的。APN-NI由字符串组成,如cmnet;APN-OI由三部分构成,第三部分以”gprs”结尾,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由GPRS/EPS 的PLMN唯一标识,每个运营商都有一个根据IMSI定义的默认APN-OI,即“mnc.mcc.gprs”,其中由IMSI的移动网络代码和移动国家代码组成,表明在PLMN间漫游时采用Home P-GW访问,如果选择VPLMN的Home P-GW访问,则APN-OI由VPLMN的MNC和MCC组成。

测试4G网络广播的PLMN为46000,因此测试终端在4G 接入时,测试终端认为46000是VPLMN,而HSS中签约信息VPLMN取值为TRUE,也就是在构造APN-OI时采用VPLMN构造,因此当终端发起Attach 请求时,网络下发的 Attach Accept消息中携带的APN是cmnet.mnc000.460.gprs(如下图所示)。但在HLR中的签约信息VPLMN取值为FALSE,构造APN-OI时采用HPLMN,即APN为cmnet.mnc008.460.gprs。当测试终端从4G重定向到3G后,SGSN从MME获得的终端在4G使用的APN和从HLR获取的签约APN不同,SGSN发起PDP去激活命令,去激活之后,终端重新接入网络重新激活PDP,恢复业务。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