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小明同学在寻找蜡烛像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蜡烛A,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3)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分别位于A′和A″处,如图。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________(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
(4)小柯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组数据: 物距u(厘米) 5.0 6.0 7.0 8.0 像距v(厘米) 4.5 5.5 6.5 7.5 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方法错误在于________。 26.现有三节新干电池,双量程电压表(0~3伏,0~15伏)一只,滑动变阻器(0~15欧)一只,小灯泡两个(额定电压分别为2.5伏和3.8伏),开关一只,导线若干根。
⑴为研究串联电路电压规律,某同学先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________(填“A”或“B”)端滑动。
⑵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到合适的位置,记下电压表示数U。
⑶断开开关,为测量L2两端电压,只变更一根导线一端的连接点,请在这根导线上画“×”号;再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接好________。
⑷该同学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压表指针猛向右偏转超出最大量程,请写出一条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
⑸排除故障后,他调节滑动变阻器,记下此时L2两端的电压值U2。
⑹用同样的方法测出L1两端的电压U1 , 该同学发现无法得到U=U1+U2的结论,请分析出现此问题的原因是________。
27.甲为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电路图。
(1)若要测量干路电流,则电流表应串联在甲图中的________(填“A”“B”或“C”)处。
(2)若要测量 A 处的电流,在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前,发现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调整正确后闭合开关,发现指针又偏向图乙位置,其原因是________。
(3)纠正(2)中的错误后,测出A、B、C 三处的电流值如表,由此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的电流相等,这个实验在设计方案上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 。(写一条) 位置 A B C 电流(安) 0.18 0.18 0.36 四、解答题(共4题;共18分)
28.画图
(1)画出入射光线
5
(2)作AB在平面镜中的像
29.如图所示,试在两个虚线框内,填“电源”和“开关”的符号,并满足当开关都闭合时两灯组成并联电路。
30.某同学接成如图(a)所示的电路。当开关闭合后,两灯都正常发光,两只电流表的指针所指位置均如图(b)所示:
求:
(1)通过灯L1的电流为多大? (2)通过灯L2的电流为多大?
(3)若在工作过程中一条支路突然烧断,试说明电流表A1的示数将发生什么变化?
31.如图是水果自动筛选装置,原理如下:传送带上的水果经过检测点时,使压敏电阻R的阻值发生变化,AB间的电压也随之发生改变,当R0两端电压小于一定值时,机械装置启动,将质量较小的水果推出传送带,实现自动筛选功能。已知:电源电压为12 伏,R0=20 欧姆,压敏电阻R的阻值随压力变化关系如下表所示。
压力(牛) 0 1 2 3 4 5 R的大小(欧) 100 60 43 30 22 20
(1)根据压敏电阻R的阻值随压力变化关系,当0.3千克的水果经过检测点时压敏电阻的阻值是________。
(2)当检测点上没有水果时,电路的电流是多大?
(3)筛选不同等级的水果,质量标准是不同的。当质量小于0.3千克水果经过压力监测点时,R0两端电压小于3伏,此时机械装置启动,将0.3千克以下的水果推出传送带,实现自动筛选。请你分析上述电路是否符合要求________?若符合要求,请写出判断的结果;若不符合要求,你认为对电路可进行如何改进________?
6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B
解析:本题主要用到摩擦起电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知识.此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解答】分别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等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会使塑料包装袋撕成细丝带上不同的电荷; A.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的其中一种与细丝带摩擦,使整个塑料细丝带上同一种电荷,而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故A符合题意;
B.摩擦起电后,若两束塑料细丝带异种电荷,它们应相互吸引,图B并没有表现出相互吸引的现象;若两束塑料细丝带同种电荷,它们应相互排斥,图B也没有表现出相互排斥的现象,故B不能完成,故B符合题意;
C.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的其中一种来摩擦两束塑料细丝,使它们带上同一种电荷,而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 故C符合题意;
D.用干燥的丝绸和毛皮分别摩擦两束塑料细丝,使它们带上异种电荷,而出现相互吸引的现象,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 C
解析:解答本题注意音调与响度的区别:音调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是由振动的幅度决定;知道减弱噪声的方法;知道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解答】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时,改变了音叉的振动幅度,是为了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故A选项错误;
B、人们小声说话时,是指声音的响度小,与音调无关,故B选项错误; C、在市区高架桥两侧修隔音墙能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选项正确; D、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故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3. C
解析:大象用来交流的“声音”不被人类听到,因为它是次声波;超声碎石是超声波能传递能量的应用;回声定位是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的应用;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原声和回声混合在一起,将加强原声。
【解答】A、大象用来交流的“声音”是次声波,故A不符合题意;
B、外科医生对结石病人的“超声”排石是利用超声波能传递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 C、蝙蝠的“回声”定位,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故C符合题意;
D、站在天坛中央说话,感到声音特别洪亮,原因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在一起,加强了声音,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B
解析:根据电路图可知,闭合开关S1、S2 , 灯L2被短路,电路为L1的基本电路。
【解答】闭合开关S1、S2 , 电路为L1的基本电路,L2被短路,故L1能发光,L2不能发光。 故答案为:B。 5. B
解析:运用光的反射定律分析平面镜左右、上下移动时,反射光线的移动情况。
【解答】将平面镜水平左右移动时,入射光线不变,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也不变,不能中目标,故CD错误;将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入射点向右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右移动,光斑会向上移动,不能中目标,故A错误;将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时,入射光线方
7
向不变,入射点向左移动,则反射光线也向左移动,光斑会向下移动,能中目标,故B正确。 故答案为:B。 6. C
解析: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来解答此题。
【解答】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距离无关,所以人移动后像的大小不变; 人站在穿衣镜前4米处,若人向镜移动1米,移动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3米,此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3米,人离像的距离为3米+3米=6米。 故答案为:C。 7. C
解析: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概念,判断物体亮暗的依据是进入人眼光线的多少,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A、潮湿的路面由于有水更容易发生镜面反射,故A错误; B、干燥的沥青路面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故B错误;
C、由于潮湿的沥青路面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平行射出,很少的反射光线进入驾驶员眼睛,所以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故C正确; D、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8. C
解析:台灯的灯光照射到在玻璃上发生镜面反射,如果反射光直接射入人眼,人眼会感到刺眼,如果将台灯移至人的侧旁,可避免出现这种现象。
【解答】台灯的灯光照射到在玻璃上发生镜面反射,如果把台灯放到正前方,会有较强的反射光射入人眼,影响阅读。如果把台灯移到左臂外侧,反射光平行射向其他方向,人眼不会感到刺眼,该方法简单易行。如果把台灯移到右臂外侧,写字时右手的影子会落在人正前方的台面上,影响阅读。 故答案为:C。 9. B
解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上下(或左右)相反,它们的连线垂直于镜面,它们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简记为:正立、等大、对称、虚像。
【解答】A、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故A错误; B、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故B正确;
C、鸟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现象,所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所以鸟从空中俯冲向水面,水中倒影不变;故C错误;
D、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平面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而与湖水深度无关;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0. A
解析: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光具有可逆性。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上是相等的。
【解答】实验是为了验证什么,主要对比前后实验的操作,改变了什么即可找到,该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
由题干可知,光线由AO进入,OB反射出去;改变操作,让光线从BO进入,来观察光线是否由OA反射出去;这很明显是为了验证光路是否可逆的; 故答案为:A。 11.B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