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生态设计需要将土地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进行比较,以分析土地利用是否合理。
第六章 土地评价
课时数:8课时 重点:土地评价方法论 难点: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研究
第一节 土地评价方法论
土地评价:针对一定的利用目的评价土地的生产潜力或适宜性,分别称为土地潜力评价和土地适宜性评价。 一、土地评价的对象、原则和方法 (一)土地评价的对象
目前有四种情况。(土地类型、土壤发生类型、农业地貌类型、土地利用现状类型 )。
以全面反映土地综合特征的土地类型作为其评价对象。 (二)土地评价的原则 1,土地适宜性和限制性原则
土地的适宜性:指在土地属性不致恶化或退化的前提下,土地适宜采用一种或多种利用方式的广度,也指它对各种利用方式适宜的程度。
土地限制性:指在某些限制性因素作用下,土地不适宜某种利用方式,进行不合理利用非但不能获得高效益,反而将导致不良后果。
好地:适宜性大、限制性小。反之亦然。
2,效益与投入相比较的原则
好地:投入少,效益高。
3,对多宜性土地的多用途比较及综合评价原则
通过比较得出多项综合评价。
4,可持续利用原则
注意保护土地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能,使其在利用后不致退化。
5,因地制宜原则
既考虑自然条件,也考虑社会经济条件。
6,多学科综合性原则
既进行过学科综合研究,又要建立综合观点。
(三)土地评价方法 1,定性方法 2,定量方法
A,层次分析方法(AHP法) B,回归分析法 C,聚类分析法 D,多元分析法 E,模糊数学方法
二、土地评价因子
土地潜力和适宜性取决于土地组成要素的性质和土地区位条件。
1,地形:海拔、坡度、坡长、坡位和坡向等。
2,气象气候:辐射、温度、降水、蒸发、风速、雪、雹等。 3,水分状况:地下水埋深、有无泉水、洪涝频率等。 4,土壤:E=RKLSCP
5,区位:位置(相对于城市、道路和市场等)和通达性。 第二节 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潜力:土地利用的潜在能力;
土地潜力评价: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性质及其对各种土地利用的影响,就土地的潜在能力做出等级划分。
一、美国农业部的土地潜力等级系统 1,潜力级(8个)
根据土地对大田作物或牧草的限制性强度,把所有的土地划分为八个潜力级; 2,潜力亚级(4个)
根据潜力级内的限制性和危险性划分:
限制性有永久性与暂时性限制。 四种限制性类型:e:侵蚀;
w:水分; s:表层土壤; c:气候条件。
除气候因素外,侵蚀、水分、表层土壤等限制因素均可予以改良或局部改良。
3,潜力单元:
对于一般农作物和饲料作物的经营管理具有大致相同效应的土地组合。 同一潜力单元的土地具有以下特点:
生产相同的农作物、牧草和林木;
相同的水土保持措施和经营管理办法; 相近的生产潜力。 4,评价规则
A,归属于某一潜力级的土地,不仅有相当于这一级的利用潜力,而且也具有低于这一级的其他所有潜力级的利用潜力。 B,潜力级的评定主要依据土地利用的永久限制;
C,同一潜力级的土地尽管其限制程度相似,但限制性因素的种类不一定相同;
D,潜力级的评定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要素,而不进行专门的投入产出分析。 E,假定在中等经营管理水平上评定土地的潜力级; F,评价时不考虑市场的远近,道路存在与否及道路的级别。 二、中国土地潜力评价案例 1,毛乌素土地潜力评价
陈传康:(五等)
2,《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编制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
(11个土地潜力区,8个质量等,土地限制型10种类型5级) 第三节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主要针对某种土地利用而进行。 一、FAO的土地评价纲要(1976) (一)土地适宜纲
适宜(S)纲或不适宜(N)纲
(二)土地适宜级
适宜纲(S):高度适宜S1;
中等适宜S2;
临界(勉强)适宜S3。
适宜性程度的差别主要取决于投入和收益的相互关系。
不适宜纲 (N):当前不适宜类N1;
永久不适宜类N2。
(三)土地适宜亚级:
反映土地限制性类别的差异。(如水分亏缺、侵蚀危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