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浦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下载本文

2004年12月20日规划修编成果通过了海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的审议。

2006年5月16日的省长办公会议对洋浦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结合这一指示精神和省规委会会议的审议意见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

2006年9月5日,修改后上报的总体规划成果经海南省政府常务会审议原则通过。

2007年4月,根据省政府常务会议的意见和要求,在完成洋浦产业发展规划、洋浦工业布局规划、洋浦保税港区方案设计、洋浦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等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对总体规划相关内容作进一步调整,形成最终成果。

5

第二章 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一、 落实海南全省发展战略的需要

海南省委、省政府关于“一省两地”和“南北带动、两翼推进、发展周边、扶持中间”的经济发展战略,洋浦的地位举足轻重,承担着海南第二产业发展的重任。因此必须通过总体规划的修编落实海南省委、省政府全省发展战略对洋浦发展提出的要求。 二、 重新确定洋浦发展定位的需要

在中国当前全方位改革开放的格局下,其原来所享有的政策优势已经弱化,根据中央领导关于海南“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带动海南发展,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的指示精神,洋浦作为特区中的特区,其在海南改革开放中的特殊作用和地位得到新一届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必须通过总体规划的修编反映洋浦新的发展定位。

三、 产业结构变化与用地结构调整的需要

大型石化及浆纸工业不仅单个项目本身占地规模大,而且其潜在的产业集群效应更是对开发区建设用地的供给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原有总体规划以商贸、服务和生活居住为主的用地配置远远不能满足大型工业集群发展对土地的巨大需求,同时与产业发展构相匹配的港口、铁路、电厂、供气、供水、污水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需要在更大区域范围内统一考虑,必须通过总体规划的修编对区内现有土地用途结构进行大的调整,并前瞻性地寻求区外发展空间。

6

四、 多元平衡协调发展与空间结构调整的需要

工业基础薄弱、缺乏城市依托以及大规模居民搬迁等现实制约因素决定了洋浦只能在有限的地域范围内逐步实现产业与功能的自我配套,并在确保石化工业主导地位、促进产业多元化、完善社会服务设施、培育保税港区功能和防范安全与环境风险等方面取得了平衡和协调,因此必须通过总体规划的修编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对区域空间结构进行调整、优化。

7

第二章 洋浦经济开发区概况

一、洋浦经济开发区基本情况

1.开发区自然状况

洋浦经济开发区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亲自批示,国务院于1992年3月批准成立的国家级开发区,也是中国目前唯一享受保税区政策的国家级开发区。开发区现有面积31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位于海南省西北部,东经109°11’,北纬19°43’,距离海口市130公里,海口美兰机场145公里,距离三亚凤凰机场280公里。洋浦半岛北临琼州海峡,西对北部湾,处于新加坡-香港-上海-大阪国际海运主航线的中间位置。

气候条件:洋浦属热带岛屿季风气候,常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和东北风,6级以上大风率仅为0.06%,各种工业污染易于控制与处理,环境代价低,投资成本低。区内年均气温24.7℃,降雨量约为1100毫米,相对湿度介于82%(夏季)与26%(冬季)之间,气候温和、湿润。

地质地貌:洋浦地区地处临高隆起带,属于雷琼凹陷的一部分,由于火山熔岩流动到海岸地带,后受长期风化侵蚀,岸线表现为犬牙错状,并显现陡崖。开发区由海拔100米以下的台地和阶地平原组成,呈现西北稍高、东南稍低、平坦开阔的地形。地质基础由“湛江群”粘土、砂质垆姆、玄武岩和石英砂构成,具有较高的建筑承载力。经国家地震局鉴定,洋浦半岛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

海域和海湾:洋浦北部湾海域面积辽阔,且水域较深,分布着大小20多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