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敛聚性”的问题和“发散性”的问题。
第二种影响很大的分类法是根据问题认知层次来划分: 最有名的是根据布鲁姆的认知领域六层次分法: 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还有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二维分类法,将记忆性、理解性提问归为低层次提问,将应用性、分析性、综合性、评价性提问归为高层次提问。 第三种较为有名的分类法是根据吉尔福特三元智能结构提出的,他将提问分为: 认知、记忆、扩散性思考,聚敛性思考、评价5 类。之后,桑达士据此将问题分为: 记忆性、转换性、解释性、应用性、分析性、综合性、评价性7 类。葛、亚二氏也据此将问题分为: 认知—记忆性、聚敛性、扩散性、评价性4 类。
至于其他的分类则有很多,有将提问分为两类的,如: Keith A.Acheson 和Meredith Damien Call等。有将提问分为三类的,如David Hopkins、摩根、萨克斯通和弗雷泽等人、陈瑶、程晓樵、沈贵鹏。有将提问分为4 类的,如拉赫和阿什纳等人、阿斯纳。有将提问分为5 类的,如布罗菲— —古德、美国查尔斯·C·狄诺凡、张玉成、张孔义。有将提问分为6 类的,如张晓奇。甚至有人分为7类,如格斯雅克。
对课堂提问类型的调查发现教师提问偏向低层次。国外早年斯蒂文思研究时发现,教师提的问题绝大多数只需要学生直接回忆课文出现的信息,后来其他人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教师提的问题中,大约60%是要求学生记忆文章信息,20%要求学生进行思维,20%属于推进教学过程发展。全莉娟研究高中的课堂教学后发现,有90%属于封闭性问题,而只有大约10%的问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利用布鲁姆的认知分类观察后发现: 第一第二水平总起来
5
占全部认知性问题的80%,而其中要求学生回忆事实的问题则占到80%中的80%与之相对比的是第五! 第六类问题微乎其微。上海静安区的调查报告发现:从问题的类型看,事实记忆理解类问题占80%左右。申继亮发现就课堂提问的类型来看,93.63%的教师提问仅考查了低水平的认知活动,如回忆事实、简单的判断对错等等。属于理解性的问题占95%以上。
除此之外,对教师提问的研究还包括: 座位安排与提问关系、教师反应与学生关系、教师提问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另外,国内许多研究者基于社会学的角度,从课堂的师生互动的角度对教师的提问行为进行研究,以吴康宁、程晓樵、吴永军、沈贵鹏等人为代表,他们将教师提问纳入师生互动领域进行观察,研究提问的性别特点,学生职务地位与提问的关系,提问的学科特点,学生的学业成绩与提问的关系等方面,也得出了大量有价值的结论。
二、理答的研究情况
在目前的研究当中,很少学者对理答进行单独定义,更多的表述是教师提问后的反应或教师评价行为。这两者都与理答一脉相通。对于理答方面的理论性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打开知网查找“课堂理答”的相关研究,显示的篇目也只有17篇。总体来说,他们的研究聚集于理答的方式、策略与其现状,也有关于原则的渗透。
(一)理答方式的研究
⒈国外的研究。对于理答方式的分类,最简单的教师反应分直接反馈、间接反馈两类。另外,许多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研究对此进行分类: 如胡森提出6 类,赖特和纳特托儿分为7 类(简单的肯定和否定理论、不清楚和
6
复杂的评论、思考性评论、感谢和表扬、组织教学性评论、质疑性评论、重复学生的答案),扎霍里克、米勒、休斯分为14 类,布罗菲和古德分为8 类,弗兰德斯分为3 类。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斯腾伯格把教师回应儿童提问的水平划分为7 个级别,对指导教师回答学生提问有很大的借鉴价值。第一级: 回绝问题。第二级: 重复问题。第三级: 承认自己也不知道答案。第四级: 鼓励寻找解决问题的相关资料,进而解决问题。教师鼓励寻找解决问题的相关资料可以分两种情形: 一是教师自己去寻找,二是鼓励学生去寻找。第五级: 提供问题的可能的解。第六级:鼓励学生对可能的答案进行评估。第七级: 鼓励学生验证可能的答案。
⒉国内的研究。在国内,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是最早研究理答的人之一,他认为理答是一种教学行为,也是一种评价行为。认为理答有四种表现形式:一是积极反应,二是消极反应,三是探问和转问,四是再组织。我国学者张玉成将理答反应归纳为注意倾听、给予鼓励、探究和归纳答案等四类。张俊绅等学者反教学的反应分为:直接给予学生一个指导性答案、对学生的问题加以反问、建议一个特别的活动、允许其他学生回答此一问题、说明教师本身并不知道答案五种方式。佘晓清将赞美、肯定回答、否定回答、纠正回答、澄清概念、针对答案扩展、批评学生、重复答案、重复问题、提供暗示,问进一步问题,问其他学生、没有评价等反应种类编入量生互动量表中“教师评价”这个到动行为的观察子项中。学者陈惠芳认为理答方式主要有3种:指名板演式、教师示范式、媒体展示式。山东大学的庞新和张花认为理答的具体表现形式有4种:积极反应、消极的反应,探问、追问和转问,再组织。江西武宁县教育局教研室徐红英认
7
为理答有消极和积极之分。消极理答有3种表现形式:一是模糊理答,让人雾里看花;二是重复理答,拖沓了课堂;三是简单理答,肤浅寡谈。积极理答,主要分为2大类:语言性理答和非语言性理答。其中,语言性理答包含激励性理答(简单表扬和激励鼓励)、诊断性理答、发展性理答、再组织。近年来,江苏常州市怀德苑小学“太阳社”的成员正在进行《小学青年语文特级教师理答行为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
(二)理答方式的现状研究
早在1970年博格(Borg et al.1970)和他的同事发现: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典型反应是得意的重复这个答案,小学教师在一节20分钟的课上平均重复学生答案31次。台湾学者张俊绅通过调查发现:教师的反馈往往是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是简单的,而不是复杂的。就数量而言,表扬占课堂教学时间的6%,接受学生在意见所占据的时间电能大值为8%,而批评占据的时间最大值为16%。杭州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教育集团何靖芳认为理答的现状有三:一是理答错误无效;二是理答机械单调;三是理答单位向表面。上海静安区调查报告表明: 目前对待学生回答的反应,停留在重复、重述、更正层次,缺乏追问、延伸以及层次的扩展,启发性提问太少。相对于问题数量,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论是语言上,还是表情上给予学生的评价反应则显得太少。仅有的一些反应主要是鼓励和判断,如“很好”、“对”、“错”,语言相当简单。在学生不会回答问题的情况下,不同的教师对学生的鼓励程度有着很大的差异,对其失望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李晓燕则认为目前教师的理答现状有三种,分别是形式单一(简单理答,重复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