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第五单元 除法

教学内容: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本单元安排了七个情境活动:买文具(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路程、时间与速度(常见的数量关系),参观苗圃(一次试商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国家体育场(体会万、亿的实际意义),秋游(试商需要改商的除法),探索与发现(四)(探索商的变化规律),抗震救灾(三步的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编写突出题材的现实性,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选择了一些典型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掌握除法计算的基本方法。为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不论是除法的计算,还是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解决简单的问题,教材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目的: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亿以内的大数,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 4、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5、会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单元教学重点:

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单元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在探索的过程中归纳计算的方法。 ●独立探索●交流归纳●尝试运用

如何进行试商?可以先交给学生讨论,然后进行归纳。 2、在实例比较中归纳常见的数量关系

●交流信息●比较快慢●归纳数量●发现关系 3、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自己设计购买的方案。

4、在数据推理中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数据推理是发现规律的重要方法。 5、在运算的过程中提高估计的意识。

每一道习题运算,都安排估一估的要求,以提高学生估计的意识。 课时分配:

第五单元共需13课时。课时分配如下:

买文具 …………………………2课时 路程、时间与速度 …………………………2课时

参观苗圃 …………………………1课时。 秋游 …………………………1课时 练习六 …………………………2课时 国家体育场 …………………………1课时 探索与发现(四) …………………………2课时 抗震救灾 …………………………1课时 练习七 …………………………1课时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第一课时 买文具(一)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情景,探索并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 2、能正确应用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除法是整十数除法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前段时间,我班进行了班徽设计大赛,老师将对这些同学进行奖励,现在班干部来到了文具超市:钢笔8元一支,文具盒20元一个,书包30元一个。班费共80元,请你帮帮他们想想,可以买多少个文具盒呢?

(说一说了解了哪些已知条件。) 二、 建立模型。

1、学生根据电脑出示的情境图的要求,先口答:可能买多少文具盒呢?在小组内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独立列式计算。

(1)首先学生独立试做,然后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 (2)学生自由发言,或者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先独立思考,再讨论交流。提出问题的同学可以选择同学来解答他的问题。 (4)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的条件,并提出数学问题。鼓励算法多样化。

2、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方法,并说出理由。老师特别请列竖式的同学来板书,当小老师讲解,如果学生能向他发问更好,如果没有,老师问:“4”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如果班费有140元,又可以买几个铅笔盒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3、生独立完成“试一试”,启发学生想一想,会发现什么规律。怎样商? (由学生自己小结)

4、老师点出商的末尾“0”的问题。 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确定商? 5、举出一些估算的例子。

(1)引导学生先用估算的方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2)学生提问题学生自己解决 三、 知识应用及拓展。

1、你觉得为什么商的个位要补“0”?

让学生明白,通常具体情景,把算式转化成可以简便的算式,进行简便运算。 2、完成“练一练” (1)第1题。

学生通过口算、估算、列竖式等多种形式寻求答案。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让学生根据情境去实际靠,提出问题后指名解答。 (3)完成“试一试”第3题。 使学生感受估算与精算的区别。 四、最后小结。

板书: 五 除法 买文具

第二课时 买文具(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2、利用上节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情境,正确地计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解决一些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尝试运用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学生板演,说明算理。

150÷30= 130÷13= 342÷40= 600÷20= 想一想:“600÷20”商的个位为什么要补“0”? 2、引导学生回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算理。 二、综合练习

1、括号里最大填几?

30×()<220 50×()<85 40×()<140 60×()<306 60×()<200 80×()<314 学生可口算、估算或竖式计算解答。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先估计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三、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第4题。

请学生观察情境图独立思考、解答。 四、拓展练习

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 板书:

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150÷30= 130÷13= 342÷40= 600÷20= 第三课时 速度、时间和路程(一) 教学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方法:谈话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师: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2、电脑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 接着出示条件:

第一辆2时行驶了120千米,第二辆3时行驶了210千米。

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 二、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1、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谁跑得快,要比较什么?你有什么办法? 2、小组交流,明确:

要想知道谁跑得快,就要看看同一时间里谁跑得远,谁就快。这个同一时间在这里就是1小时,那么拖拉机1小时跑了120÷2=60(千米)而面包车1小时跑了210÷3=70(千米)60<70,因此,面包车跑得快。

3、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单位时间即为:

精品资料 欢迎下载

1时、1分、1秒。在单位时间内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

本题中,拖拉机的速度是60千米/时,而面包车的速度为70千米/时。因此,面包车的速度快。 4、让学生根据这一情境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速度=路程÷时间 5、看一看。

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拓展学生对日常生活中速度的认识,也可以把学生课前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关注速度。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第一题。 让学生看图,根据情境解答。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三个算式结合具体情境去体会、思考、交流、汇报。 3、完成“练一练”

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现规律,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可以适当扩充。

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根据条件,可以提出并能解决什么问题,帮助学生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用“△”在图上做标记时,要学生讨论,说说你为什么画在这个位置上? 学生小结 四、总结谈话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速度、时间和路程(二) 教学目标:

1、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方法:尝试运用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谁来说说这三者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让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为下面的练习打基础。) 二、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策略意识。)

2、 完成“练一练”第二题。根据情境图列式计算。

(让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果、发现规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完成“练一练”第三题。

根据第1个算式写出第2、3个算式的得数,寻找其中的规律。

(让学生自己编题,是对所学知识的再次巩固和延伸,这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4、完成“练一练”第四题。

列式计算后,与自己的同桌再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解答。 5、完成“练一练”第五题。 三、实践应用

看线段图解答,然后提问:15分、35分分别在什么位置。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会路程、时间、速度三者的关系。) 四、拓展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数学自主学习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