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战略分析报告 一、公司介绍 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市政府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的国有独资公司,始创于1669年,至今已有343年的历史。近年来,集团坚持“以现代中药为核心,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成为国际知名的现代中医药集团”的发展战略,以“做长、做强、做大”为方针,以创新引领、科技兴企为己任,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出口创汇及海外终端数量均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自1997年以来,同仁堂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经济指标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实现了每五年翻一番。截至2011年,集团资产总额140亿元,销售收入163亿元,实现利润13.16亿元,出口创汇3392万美元,在海外16个国家和地区开办了64家药店和1家境外生产研发基地,产品销往海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同仁堂既是经济实体又是文化载体的双重功能日益显现,品牌的维护和提升、文化的创新与传承等取得了丰硕成果,“同仁堂中医药文化”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国家汉办签署了联合推广同仁堂中医药文化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运用孔子学院平台进一步加大了同仁堂文化的海外传播力度。
目前,同仁堂已经形成了在集团整体框架下发展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三大板块,拥有药品、保健食品、食品、化妆品、
参茸饮片5大类1500余种产品;25个生产基地、75条通过国内外GMP认证的生产线,生产工艺和工装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1500余家零售终端和130多家医疗网点;一个国家级工程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形成了以同仁堂研究院和同仁堂中医医院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平台,“十一五”期间,共开发上市新产品194种,为同仁堂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按照北京市国有经济“十二五”规划的整体部署,同仁堂集团制定了自身“十二五”发展规划,全力打造首都中医药产业的龙头企业,确定了新的五年发展目标,即“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零售及医疗网点突破2000家,新产品研发上市300种,落实四个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继续保持五个全国同行业第一,逐步形成六大(二级)专业型集团公司框架”的“123456”计划,真正实现健康、和谐、跨越式发展。
二、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1、经济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以较高的幅度持续增长,GDP平均增长率保持在8%左右。近年来,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国恩格尔系数也是呈现平稳下降的趋势,医药消费支出所占比例相应增加。据测算,人均生活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药品消费水平将增加1.37个百分点。中国年人均药品消费水平由1993年约50元增长到2010年近300元,每年以16%的幅度加速增长。另外,中国人口基数庞大,人均药品消费
仅为13本的1.6%,为美国的2.3%。国外最新研究分析报告认为:未来2—3年内,中国的人均药品消费水平将达到美国的20%,也就是说中国医药商品净销售额将达到3500亿元,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政治环境
2008 年,我国医药管理相关部门遵循精简、统一、高效的改革原则,落实国务院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对相关部门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进行了调整。医药管理部门职责的调整标志着我国卫生事业迈上了新的台阶。 3、社会文化环境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分析当前的社会文化环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对中国医药产业产生影响:
A、人口数量。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近l0年中国人口持续增长。据预测,今后20年左右,全国总人口仍以每年净增1000万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考虑一些复杂多变因素,按总和生育率2.0计算,2l世纪中叶的2043年,人口将达到15.57亿。这就是说,全国总人口还要增加近3亿,在接近16亿之后方能实现零增长。
B、人口结构情况。当人口数量一定时,人口结构不同,用药水平也不同。也就是说,在同样的人口数量下,老年人占的比例愈高,医药市场容量一般愈大。中国已步人老龄化国家的行列,据测算,未来老年人口将以每年3%左右的幅度增长,2025年将增加到2.66亿,占总人口的16.44%;到2050年将超过5亿,占总人口的29%并达
到顶峰。老年人比例的持续增长将带动中国药品消费量的增加。
C、人口城乡结构。众所周知,中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但中国农民人均收入较低,与城市人口相比,保健意识不强,因而药品消费量较少。在全国总人口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城乡人口比例不同,医药市场容量会有很大的差别。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加速和小城镇的兴起,大量的农村人口将转变为城市人口。因此医药市场容量还会进一步加大。
D、疾病结构变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城乡差异逐渐缩小,高脂肪、高蛋白食品摄入增加,加上吸烟以及生活节奏加快等原因,致使中国城乡居民慢性病发病率快速上升,这种局势将会带动中国药品消费量的增加。 4、技术环境
在科技部的大力推动下,“九五”期间,国家“1035 工程”项目共投入1.8 亿元,带动地方、企业投入近6 亿元,获得1 个一类新药证书,建立了三类23 个单元技术平台。特别是“十五”期间,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创新药物新药与中药现代化研究”共投入8.5 亿元,带动地方、企业投入26 亿元,获得15 个一类新药证书,建立了8 类61个单元技术平台。在“九五”、“十五”期间发展迅速,成果显著,为进行医药体系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30 年来的改革开放,打下了坚强、厚实的经济基础,为新药研发的经费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此外,我国还具备了一些比较具体的条件开展这次重大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