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长方体?
操作教具,让学生观察。
引导想像: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 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3、推出公式
⑴提问: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
指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⑵想一想:怎样求圆柱的体积?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3高
⑶引导用字母公式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6页“试一试”。 (1)让学生读题后交流算法。 (2)学生列式计算,教师集中评讲。 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1题。
(1)说一说:这两个圆柱中已知什么?能算出圆柱的体积吗? (2)让学生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3)对照板演,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中的每一步表示的意义,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2题。 (1)提问: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怎样求体积?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先求圆柱的底面半径,再求出体积。 (2)学生练习。
(3)教师小结,提醒计算过程要仔细。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
课题:圆柱的体积(2) 第 2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圆柱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体积、容积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运用这些知识能解决许多的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利用这部分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17~18页“练习三”第4~7题。 这四题都是有关圆柱体积的练习。
第4题:求哪个杯里的饮料最多,应看哪个杯里饮料的体积最大。 第5题:要求保温茶桶是否能盛150千克水,要先求什么?为什么? 第6题:要求1枚1元硬币的体积,可以先求出50枚1元硬币的总体积。 第7题:(1)以长为圆柱的底面半径,宽为圆柱的高;(2)以宽为圆柱的底面半径,长为圆柱的高。
2.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8题。
已知底面周长和高,怎样求容积? 3.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1题。 第(1)、(2)小题独立完成。
第(3)小题:至少需要多少铁皮是求什么?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应该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还是“去尾法”?
4.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2题。
水池最多能蓄水多少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些面?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18页“练习三”第13题。 要求做蛋糕盒要用多少硬纸板,是求什么?
用彩带捆扎这个蛋糕盒至少需要彩带多少厘米?是求什么? 动手操作:所用的彩带是几个高?几个直径? 2.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三”第14题。
这个大棚是什么形状的?它的哪些地方需要塑料薄膜?它的空间大约是多少与什么有关?
3.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三”第15题。 长方体和圆柱的什么相同? 已知体积和高,怎么求底面积?
4.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三”第16题。
要求水面的高度,需先求出什么?知道体积如何求高? 5.完成教材第19页“练习三”思考题。
下降4厘米水的体积就是8厘米钢材的体积。先求出水桶的底面积,再根据上升9厘米的水的体积就是钢材的体积,求出上升的水的体积,即钢材的体积。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有什么新的认识?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二单元 圆柱和圆锥
课题:圆锥的体积(1)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验经历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2.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计算,解决一些有关圆锥体积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教材第20页的情境图。
谈话:这个圆柱和圆锥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你能估计出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几分之几吗? 二、交流共享
1.提出猜想。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比比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
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表述就是“等底等高”。
(2)既然这两个立体图形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的体积一样,用“底面积3高”来求圆锥的体积行不行?
(不行,因为很明显可以看出圆锥的体积小。) 教具演示: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里。
教师:是啊,圆锥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它们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 指名发言,学生可能会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1。”的猜想,教师此时不作评价。 32.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得出结论。 (1)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两人一组,利用沙子、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和圆锥形容器,参照教材第20页的做法,动手操作。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圆锥的体积正好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你的估计对吗?
1(小结: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31板书:圆锥的体积=底面积3高3
3如果用V表示圆锥的体积,S表示圆锥的底面积,h表示圆锥的高,圆锥的体积公式可以写成:
1V=Sh 33.拓展。
教师拿出许多大小不等的圆柱形容器和圆锥形容器展示给学生。
比较大小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和圆锥形容器的体积大小,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才有圆锥体积是圆柱体1积的。
34.归纳总结。
回顾圆锥体积公式的探究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师生总结:(1)从已经学过的圆柱体积公式想起;(2)比较等底等高的圆柱